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1图形数据的分析和处理GRAFTOOL具有缩放和移动图形区域中任何部分的能力,允许放大到10E300的倍数,并允许放大后缩小到以前的大小,而且移动可以和缩放同时使用。1.1放大图形1.1.1从主菜单中选择ZoomIn命令。这时GRAFTOOL将在图形区中央显示十字光标。1.1.2用箭头键把十字光标移到缩放区域的左上角。当选中位置后按回车键,这时GRAFTOOL将冻结指定点的水平和垂直交叉线。1.1.3在屏幕上接着出现第二个十字光标,并提示将光标移到放大区域的右下角。按回车键完成对放大区域的标志。1.1.4按任意键,标志的区域放大到整个…  相似文献   

2.
前言图形是帮助人们思维和判断的有力工具,它具有直观、醒目的特点。将一些抽象、复杂的问题用图表来描述,如直方图、点聚图等等,使人一目了然。在回归分析中,当样本只有2个指标时,可以用通常的直角坐标来描述;当样本有3个指标时,也可以用三维坐标来描述。但当样本的指标大于  相似文献   

3.
风廓线雷达二维显示系统无法显示三维风场,针对此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WebGL的风廓线雷达风场的三维可视化方法。文中介绍了基于WebGL的三维图形渲染技术的原理和优势,详细阐述了风廓线雷达风场的三维建模和渲染方法,在此方法的基础上,开发了B/S模式的风廓线雷达风场三维可视化系统,并介绍了系统的功能特点和优势。相对于风廓线雷达二维显示系统,三维可视化系统以更直观、逼真的形式展现了风场的空间分布,用户能够以任意视角观察三维风场,便于气象工作者分析风场辐合(辐散)、边界层辐合线,为强对流天气监测预报工作提供一种有效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
Windows下二维气象绘图软件——客观分析诊断图形系统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郑永光  王洪庆  陶祖钰  陈敏 《气象》2002,28(3):42-45
客观分析诊断图形系统是一款操作界面友好的二维气象绘图软件,它运行于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下,具有多种数据接口,能够绘制等值线、流线、矢量、多种投影地图及不规则数据分布图等多种图形。客观分析诊断图形系统还能够对气象地面、探空数据进行客观分析诊断,并能根据用户所选择气压层、变量由客观分析诊断的结果绘制相应图形。  相似文献   

5.
张金康  郭可义 《气象科学》1997,17(2):192-195
通过“面拟合物理蛳诊断和三维图形显示系统”获得适合华东区域使用的多种物理量咕维图形,摸索用立体图形制作天然气预报的着眼点,初步分析表明物理量立体图是有非常广阔应用前景的工具之一。  相似文献   

6.
《气象》1985,11(4):42-43
1.多维(星座)图应用程序 多元变量经过合理变换后,可在复平面上把图形打印出来,间接表征多维空间图象,是多元分析的一种综合方法。本程序用FORTRAN6语言编写,FOR文件占内存8K字节,COM文件占23K字节。(安徽省气象科学研究所) 2.“万用点聚图”计算机语言(FORTRAN4)程序(1)可制作二维坐标图,供分析使用;(2)依据预报因子制作二维点聚图,作为预报工具;(3)一次输入多项指标,可控制给出任意两组合或全部因子成对组合的点聚图。经过分析可以从中挑选少数较好的点聚图使用。(安徽省气象科研所)  相似文献   

7.
王继志  杨元琴 《气象》1993,19(1):49-52
在第一讲《现代天气图形学概念及技术发展》中,我们强调了三维天气图形学的意义,给出了立体卫星云场的分析例子(见本刊1992年第9期)。本文将给出这类三维图形的制作原理和方法。1 三维坐标变换 制作三维天气图形的第一步,是把原有的二维天气图形坐标(x,y)向三维作概念  相似文献   

8.
鲁礼炳 《湖北气象》2003,22(3):23-25
在CINRAD-CCJ型天气雷达原处理系统的基础上,采用可视化编程技术,新开发出了若干种雷达资料分析处理功能。这些功能包括,从三维角度以数字化方式将雷达原始资料加以分析和处理,以多种图形、动态图表等形式输出相应的数据产品(如垂直数据表格显示、Z廓线、分层速度矢量模型图等)。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19年一次尾随层状(TS)型线状对流为研究个例,利用FY-4A闪电成像仪(LMI)资料、雷达组合反射率因子资料、地基闪电定位资料(ADTD)、FY-4A云顶亮温资料(TBB)和其他常规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LMI闪电数据在TS型线状对流3个不同演变阶段的数据可靠性及观测特征。结果表明:TS型线状对流不同演变阶段的LMI闪电观测具有一定的时空连续性,LMI闪电分布与ADTD闪电分布的区域总体较为一致,但数量多于ADTD闪电数量,并多位于TBB≤240K的对流云中,LMI闪电数据可信度较高;对流发展阶段,LMI闪电观测大部位于TS型线状对流移动方向的前方,位置超前于前导对流线,对未来0-1小时内对流发展具有提前指示意义;对流成熟阶段,LMI闪电观测与前导对流线位置较为一致,对线状对流发展具有监测意义;对流减弱阶段,LMI闪电一部分位于减弱的前导对流线中,另一部分位于其后侧尾随的积层混合云中。最后,给出了本次TS型线状对流不同演变阶段LMI闪电观测特征示意图,为LMI闪电产品在对流天气监测预警中的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三维GIS技术近来迅猛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较二维GIS而言,三维GIS能更真实地表达客观世界,且对空间对象进行三维显示、分析和操作也是三维GIS特有的功能.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介绍了利用三维GIS技术进行虚拟校园建设的过程,阐述了基于GoogleSketchUp和ArcGIS的三维可视化设计方法进行三维场景建模与优化、虚拟校园系统功能设计以及三维场景的浏览功能、建筑物属性的查询功能、路径分析和动画输出等功能的实现技术.最后指出了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强对流风暴数值模拟及其未来预报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三维弹性套网格中尺度(b-g)大气模式,对3个强雹暴过程作不同模拟试验,初步探讨了强对流风暴数值模拟及其未来预报的几个基本问题。结果表明:采用单点探空的二维暖云计算能定性预报出某些风暴过程,为强天气警报提供一定的参考信息;对风速风向垂直切变较小的风暴,二维模拟结果与三维模拟较接近;而对具有典型三维结构的超级单体,则用二维模拟或只用单向风分量的三维模拟不能模拟出其基本特征;为对不同风暴的生命、演变和降水发展等进行模式预报,不仅要求采用细致的雹云微物理参数化的三维模式,还要求用能较准确代表风暴发生处的背景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太湖区域三维大气边界层数值模式和二维水动力学模式,研究了非均匀、非定常风场作用下的太湖梅梁湾流场和散度场的分布特征,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使用三维中小尺度扰动动力学方程组,讨论了一类与基本气流方向成任意夹角的纬向线状扰动的斜交不稳定问题,其主要分析结论如下:(1)在基本气流的切变为线性切变的情况下,可以发生斜交不稳定。但是发生斜交不稳定必须要求沿着线状扰动方向的基本气流存在切变或者垂直于线状扰动方向的基本气流存在切变。此时,斜交不稳定的波动性质是重力惯性内波,而不存在涡旋Rossby波。(2)对于基本气流具有非线性二阶切变的情形,此时斜交型不稳定中的扰动除了包含重力惯性内波之外,还包含了涡旋Rossby波。对于本文所讨论的纬向线状扰动来说,涡旋Rossby波产生的物理根源是基本流场的经向风速V二次切变(β*=Vzz≠0),该涡旋Rossby波相对于基本气流V0是单向传播的。在中尺度斜交不稳定中,涡旋Rossby波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在与线状扰动相垂直的方向上存在基本气流的二阶切变,而与线状扰动相平行的方向上基本气流是否存在二阶切变无关。(3)对于通常讨论的纬向线状扰动的情况,在基本流场的南北风速V存在二次切变(β*=Vzz≠0)时,即与线状扰动相垂直的方向上存在基本气流的二阶切变,则斜交不稳定有可能是混合的涡旋Rossby—重力惯性内波的不稳定。最后采用WRF模式,对2006年6月的一次福建闽江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部分验证了上述结论。通过分析6月6日13时降水区域平均的东西方向风速U随高度变化的曲线,发现在950—100 hPa的大气中,纬向风速U随高度的变化具有二次切变,在对流层低层以及高层附近纬向风速较小,而在对流层中层400 hPa附近的纬向风速则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平均纬向风速随高度变化的二阶导数不为零,因此激发产生沿着纬向传播的涡旋Rossby波,这对于暴雨区域中β中尺度雨团的移动起到比较重要的作用。再分析6月5日23时和6月6日13时的850 hPa以及500hPa降水区域平均纬向风随南北方向的变化,发现在6月5日23时和6月6日13时的850 hPa层次上,都显示出平均纬向风速在南北方向具有二次切变;而在这两个时次的500 hPa层次上,平均纬向风速在南北方向不具有二次切变,只具有线性切变。说明在垂直方向上,对流层低层涡旋Rossby波容易被激发产生;而在对流层中层以上,由于不具备产生涡旋Rossby波的条件,因此不容易激发产生涡旋Rossby波,波动只是具有重力惯性内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Grads绘图软件具有操作简单,功能强大,显示快捷,出图类型多样,图形美观等特点,是气象部门广泛使用的一种数据处理和图形显示软件系统。它可读取格点或站点气象资料,并进行加工处理,可实现等值线、流线、填图、地图、曲线等气象图形的绘制和显示,它还提供了一种解释型描述语言,可实现高级功能的开发,对气象数据进行计算、图形显示及输出。进行数据处理时,所有数据均被视为纬度、经度、层次、时间、物理量的五维场,而数据既可以是格点资料,也可以是站点资料(离散点资料)。同时Grads软件能较好地与其它编程软件进行集成,可以形成后台资料处理、图形绘制,前台人工交互、显示图形、打印输出,方便了台站各种资料的绘制,通过装入点阵汉字字库还可解决软件绘制图形时的中文标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竹利  康岚 《应用气象学报》2021,32(1):102-114
该文提出一种从相对风暴的径向速度图中自动识别中层径向辐合特征的算法,即相对风暴中层径向辐合特征自动识别算法.算法首先识别出单仰角径向速度图上每个径向的正-负速度段,并按照一定规则对其进行配对,形成径向辐合段;然后在二维锥面上做水平相关分析得到二维径向辐合块,再对二维辐合块进行垂直相关分析,形成风暴的三维径向辐合体,计算...  相似文献   

16.
GRAPeS三维变分同化系统的理想试验   总被引:43,自引:13,他引:43  
文中介绍了一种新的、适合格点模式的三维变分同化方案GRAPeS 3DVAR。该方案采用相互独立的流函数、非平衡速度势函数、非平衡位势和水汽作为分析变量。通过变量变换对目标函数进行预调节 ,不仅避免了直接计算背景误差协方差逆矩阵的困难 ,而且改善了Hessian矩阵的性状 ,提高了收敛速度。采用EOF分解方法 ,将三维分析变量投影到垂直摸态上 ,分解成为二维场 ;水平方向采用数字 (递归 )滤波器代替矩阵运算 ,实现和简化了方案的求解。此外 ,还考虑了质量场和风场之间的平衡约束关系。理想试验结果表明 ,GRAPeS 3DVAR能够正确地反映多变量之间相互作用关系 ,收敛迅速 ,分析结果合理  相似文献   

17.
洪延超 《气象学报》1996,54(5):544-557
用积云对流速度场叠加辐合场的方法建立了一个二维平面对称积层混合云数值模式,以用于模拟研究层状云和嵌入其内的对流云组成的混合云。模式动力场计算以一种新的方法求解(V,θ,π')为基本变量的深对流滞弹守恒型方程组。云中微物理过程考虑了6种水质并使用双变参数谱描述和采用更为合理的粒子谱。为了便于与实测雷达回波强度和结构比较,模式可以计算雷达观测模式云的回波强度。  相似文献   

18.
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数字组网软件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天气雷达三维格点组网基数据具有多方面的应用价值,而且,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资料目前基本上都可以实时传输到区域中心,为充分发挥雷达网的作用,基于近期相关具有实用性的研究成果,在国内首次研制了新一代天气雷达三维数字组网软件系统.系统以后台数据处理为核心,辅以简便的控制界面,多线程编程技术提高了系统数据处理的效率,模块化的多线程管理便于扩展新算法模块,混合语言编程技术缩短了科研成果业务化应用的周期.系统可在微机上运行,进行高时空分辨率的区域雷达三维数字组网以及二次产品生成.  相似文献   

19.
周毅  陆汉城 《气象科学》1997,17(3):205-212
本地三维非地转环流诊断方程的迭代解法进行了详细讨论,并把该方程的实例诊断结果同二维次级环流的计算结果以及FGGE资料中的物理量场作了对比检验。结果表明,选取适当的松驰系数和迭代方案,可以得到三维非地转环流方程的收敛解,计算结果比二维次级环流的计算结果有所改进,与实际资料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20.
香港特大暴雨β中尺度线状对流三维结构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刘淑媛  孙健  王洪庆 《大气科学》2007,31(2):353-363
β中尺度狭窄线状对流系统是造成锋前暖区暴雨的主要角色, 对其结构和机理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作者使用高时空分辨率的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 对1998年6月8~9日香港暴雨过程中的β中尺度的狭窄线状雨带进行流场、回波强度和散度的时空四维结构的深入剖析, 利用观测资料得到线状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三维流场和水平散度结构, 发现线状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水平散度垂直配置与低层强降水回波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并给出发展和成熟阶段中线状β中尺度对流系统的流场和散度场配置的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