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条块稳定系数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鉴于传统条分法对边坡安全系数定义和使用的局限性,引入了条块稳定系数的概念。分析了条间力推力线高度的影响因素,假定条间力传递时都具有相同的条间力稳定系数 ,并考虑了条块重力偏心矩的影响。根据条块的力和力矩平衡关系以及条间力假定,建立了求解条块稳定系数的四元方程组。在此基础上,求得条块稳定系数随滑动面的分布状况。根据条块稳定系数随滑动面的分布规律划分了滑体的主滑段、抗滑段和牵引段,大致判断滑坡的滑动模式。根据滑面上抗滑力和下滑力之比的定义,求解边坡整体稳定系数。采用传统条分法和所建立的条块分析法分别以圆弧滑动和折线形滑动的两个实例进行了验算,说明了条块分析法的优越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时序分析在边坡位移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根据对边坡变形规律的研究,建立了边坡位移序列的叠合时序模型。将边坡位格分解为确定性位移和随机性位移两部分,并实现了基于误差方差最小原则的边坡位移中长期预测。 相似文献
3.
边坡治理方法中,减重压脚组合治理方法简单、施工方便、阻滑效果好,应用广泛。合理的减重压脚治理方案不仅可以节约工程造价,缩短工程周期,而且可以达到永久治理的效果。以湖北省神农架林区某欠稳定边坡为例,利用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计算软件,对减重压脚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不同条块数对边坡稳定性系数的影响规律,并计算出边坡抗滑段和主滑段的分界线。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四种减重压脚治理方案,根据边坡体稳定性系数、滑动面前缘剩余下滑力的大小,筛选出符合规范要求的方案,对其性价比进行对比分析,最终得出最优方案,对类似边坡及滑坡治理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边坡稳定极限分析的单元集成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的单元集成法为采用塑性力学上限定理分析边坡的稳定性提供了一种通用性较强的手段。它采用类似于有限元网格划分的方式离散边坡计算区域,并设定一个机动许可的滑动机构(包括滑裂面位置和速度场,它与网格划分方式无关),在此滑动机构下可以很方便地计算每个单元贡献的外力功率和内能耗散率。把所有单元的能量相加就是滑坡体的总能量。然后,根据上限定理求得安全系数,并通过非线性数学规划方法找到最小值。对于直线滑裂面或对数螺旋滑裂面的单滑块机制,几个典型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Rosenblueth方法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可靠度指标计算方法,不需要了解各状态变量分布函数,只要利用它们的均值和方差,就可求得边坡的可靠指标。推导了下滑力超载储备安全系数的显式表达式,以此式作为边坡可靠度分析的状态函数,结合Rosenblueth方法的优点,给出了一种边坡稳定可靠度分析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6.
“频谱分析法”在兰州市地下水水源地水情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频谱分析法”预报地下水位经实际监测结果的误差检验,认为该方法用于地下水水源地水位预报是基本可行的。为今后广泛开展地下水情预测预报提供了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渐进性破坏随机法能很好反映边坡体内局部破坏的产生、扩展及对边坡整体可靠性的影响.本文介绍了渐进破坏性随机法基本原理及分析过程基础,并应用于贵州某滑坡体实例研究.结果表明,与工程经验相符,是实际可行的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8.
模糊数学在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坡稳定性分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不确定问题,其不确定性主要有两种:随机不确定和模糊不确定。实践证明,模糊不确定是比随机不确定更为深刻的不确定性。综述了模糊数学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重点阐述了模糊综合评判、模糊参数非概率稳定性分析和模糊随机可靠度的原理、特点及研究现状。针对模糊理论和边坡稳定自身的特点及其研究现状,对模糊数学在边坡稳定性分析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频谱分析法在挠力河流域年降水量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用频谱分析法进行降水量分析和预报的基本方法。首先对实测序列进行趋势项分析;其次用自相关函数进行谐波模式检验;然后根据函数的傅立叶级数展开理论,分析谱参数之间的函数关系,计算傅氏系数;最后采用F分布检验法对周期进行显著性检验。确定主要周期,从而建立预报模型。并应用该方法对挠力河流域菜咀子站的年降水量进行了预报,结果表明该区年降水量存在两个主要周期(3年和9年左右),反映了该地区的气候变化规律。实例证明,频谱分析法预测效果很好.预报结果可为挠力河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和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往对监测位移数据分析方法主要是位移-时间关系分析。但监测数据包含了大量对工程设计和施工都很有用的信息,其中不乏位移-空间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从工程设计和施工角度看,除需要位移-时间信息外,还需要位移-空间信息。位移时空综合分析法的提出旨在综合位移-时间和位移-空间等两方面的信息,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服务。该方法依表现形式不同又分为竖线法和曲面法两种。本文将通过五强溪船闸边坡工程实例,来进一步说明位移时空综合分析法的原理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边坡稳定性问题是川藏线工程建设面临的重要问题。野外调查发现基岩边坡失稳一般表现为块体塌落或滑动。基于岩体结构控制理论,作者以川藏线西藏境内宿瓦卡附近的人工高边坡为例,进行了块体边坡稳定性分析。对比现有理论方法的优缺点,采用坐标投影作图法及其计算机化程序CPH。坐标投影作图法是一种以正投影为基础,以分析岩体结构面的几何关系及由其切割出来的块体的稳定性为目的的图解方法。根据现场量测取得的数据,采用CPH程序确定了块体边坡的结构面方程,从而求出各结构面产状。在此基础上建立水平切面图,并求得各块体顶点坐标,计算出块体的表面积及体积。根据极限平衡理论,运用CPH程序进行块体稳定性分析,并求出块体的稳定性系数。通过分析可知,坐标投影作图法及其计算机化的CPH程序在块体边坡稳定性分析中有着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13.
14.
弹粘塑性块体单元法在龙滩水电站右坝肩边坡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三维弹粘塑性块体单元法的基本原理。该方法假定岩石块体为刚体,只考虑结构面的变形和强度特性。在建立块体系统的平衡方程、结构面的变形与块体位移的几何相容方程以及结构面上的弹粘塑性本构方程的基础上,出块体系统位移与稳定的基本方程。针对龙滩水电站右坝肩边坡地质条件复杂,块体稳定问题较为突出的情况,采用块体单元法计算了边坡中典型结构面切割形成的特定块体在不同工况下的强度储备安全系数,并针对结构面的几何参数和力学参数等重要影响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应用表明,作为一种新型的水工结构数值方法,块体单元法应用于复杂地质条件下的岩石高边坡的稳定和变形分析具有准确、适用和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16.
三维极限平衡理论及其在块体稳定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岩体与土体失稳的滑稳面形状大多具有三维特征,用二维极限平衡理论难以得到与实际相应的分析结果。通过将滑动块体离散为一系列柱体,对每一条柱体,分析作用于条柱上的作用力和力矩平衡条件,提出块体稳定分析的三维极限平衡分析方法。该方法不需要对滑裂面作形状的假定,运用迭代解法,可以方便地求出可能滑动块体稳定系数。应用三维极限平衡分析方法对某电站坝基深层滑动块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改进局部安全系数法在土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提出一种改进局部安全系数法以考虑土坡渐进破坏过程。该方法是一个涉及搜索危险滑裂面的总体最小安全系数和寻找土条侧面强度发挥系数的最优组合的过程。采用双层MDCP法离散组合型方法解决这一二重优化问题。结果表明,改进局部安全系数法较之以常规方法更合理、高效。 相似文献
18.
Because of the simplicity and the speed of execution, methods used in static stability analyses have yet remained relevant. The key‐block method, which is the most famous of them, is used for the stability analysis of fractured rock masses. The KBM method is just based on finding key blocks, and if no such blocks are found to be unstable,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whole of the rock mass is stable. Literally, though groups of ‘stable’ blocks are taken together into account, in some cases, it may prove to be unstable. An iterative and progressive stability analysis of the discontinuous rock slopes can be performed using the key‐group method, in which groups of collapsible blocks are combined. This method is literally a two‐dimensional (2D) limit equilibrium approach. Because of the normally conservational results of 2D analysis, a three‐dimensional (3D) analysis seems to be necessary. In this paper, the 2D key‐group method is developed into three dimensions so that a more literal analysis of a fractured rock mass can be performed. Using Mathematica software, a computer program was prepared to implement the proposed methodology on a real case. Then, in order to assess the proposed 3D procedure, its implementation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outcomes of the 2D key‐group method. Finally, tectonic block No.2 of Choghart open pit mine was investigated as a case study using the proposed 3D methodology. Results of the comparison revealed that the outcomes of the 3D analysis of this block conform to the reality and the results of 2D analysis. Copyright © 201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