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地下水位及护壁泥浆等进行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分析,导出孔壁稳定性数学模型公式,并提出相应的护壁措施,防止孔壁的坍塌。  相似文献   

2.
李林  李镜培  岳著文  唐剑华 《岩土力学》2016,37(9):2496-2504
将饱和软黏土中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问题视为半无限体内柱形孔的卸荷收缩问题。基于SMP准则改进的修正剑桥模型,采用应力空间变换方法推导了柱孔卸荷收缩问题的弹塑性解答,得出了孔壁临塑支护荷载和孔壁颈缩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维持孔壁稳定所需最小泥浆重度和孔壁稳定安全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影响钻孔稳定性的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饱和软黏土中钻孔灌注桩孔壁卸荷屈服后,孔壁周围土体处于弹塑性状态,钻孔颈缩量大,孔壁稳定安全系数较小;在泥浆支护条件下,饱和软黏土中钻孔灌注桩孔壁稳定性取决于土体重度、超固结比、土体内摩擦角及泥浆重度等因素,而与钻孔深度和孔径无关;土体超固结比和内摩擦角越大,维持钻孔稳定所需的临界支护压力和最小泥浆重度越小。在实际工程中,应在保证最小泥浆重度的条件下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合理选取泥浆比例。  相似文献   

3.
后压浆钻孔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研究   总被引:37,自引:7,他引:30  
黄生根  张晓炜  曹辉 《岩土力学》2004,25(2):251-254
后压浆技术可大幅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在不同的土层条件下,后压浆的加固机理会表现出不同的形式。软土中长桩承载力的提高主要来源于摩阻力的提高。根据软土中应用后压浆技术的钻孔灌注桩的静载试验及桩身应力测试结果,考虑到土体的连续性引起的变形,对各桩段实测的摩阻力与位移关系进行了修正,并用传递函数对摩阻力与位移关系进行拟合,得出各桩段的摩阻力极限值,从而真实反映出压浆后摩阻力沿桩身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郑秀华 《地质与勘探》2013,49(5):958-963
钻孔灌注桩泥浆主要功能是稳定孔壁、悬浮和携带钻渣,其泥浆流变特性和水力参数对泥浆作用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实验研究了钻孔灌注桩泥浆的流变特性;然后推导出了钻孔灌注桩泥浆流变参数的计算公式;最后分析了钻孔灌注桩泥浆稳定孔壁、携带和悬浮钻渣的特性,对评价和优化钻孔灌注桩泥浆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对强渗透性地层旋挖钻进成孔混凝土灌注桩质量通病进行了分析,总结此类地层必须重视泥浆护壁质量对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质量的重大影响,必须重视钻斗的活塞抽吸对孔壁的破坏性,建议其验收标准中增加泥浆护壁质量验收,重视清孔后的孔径验收,不可完全沿用与旋挖钻孔泥浆护壁效果有着天壤区别的回转钻、潜水钻成孔混凝土灌注桩的质量验收标准。  相似文献   

6.
澳门地下重型停车场工程地段属人工堆填整平的山丘地形,地层结构从上而下为杂填土、冲积沙层、风化程度不同花岗岩带,使用旋挖钻机进行钻孔灌注桩施工时,因地层岩性因素,易出现漏浆、孔壁坍塌及埋钻事故。通过选用适岩性不同的钻头、合理埋设钢护筒位置、调配性能适宜的泥浆及规范混泥土灌注流程,保证了旋挖钻机在成孔过程中孔壁的稳定性,解决了塌孔埋钻问题,提高了钻孔灌注桩的成孔效率。  相似文献   

7.
胡子勤 《探矿工程》2018,45(3):81-83
杂填土地段填土成分复杂,土层松散,力学强度低,桩基施工难度较大,尤其是填土时间较短的地段。以长白山地区杂填土地段施工钻孔灌注桩为实例,分析了不同成孔方法的适用情况,最后选择冲击钻进成孔。介绍了施工工艺、施工难点和应对措施、泥浆处理等,阐述了在厚层杂填土地段嵌岩桩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8.
郝延周 《探矿工程》2014,41(3):59-62
塌孔、缩径是桩基成孔施工中经常出现的问题,成孔的质量直接影响钻孔灌注桩桩体的质量。目前的成孔施工中除了下套管之外最有效的护壁方法就是采用防塌泥浆护壁。通过对各种组分泥浆试验性能参数的比较与分析,优选出防塌泥浆最佳配方,从而提高钻孔灌注桩成孔施工中孔壁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湿陷性黄土中成孔方式对桩基承载力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端端  周志军  吕彦达  魏进 《岩土力学》2015,36(10):2927-2933
为了研究黄土地区成孔方式对桩基承载特性的影响,依托永寿至咸阳高速公路工程,对两个试验区4根试桩进行了静载试验,分析研究了不同成孔方式下桩基荷载传递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成孔方式对桩基承载特性影响较大,黄土地区旋挖钻孔灌注桩承载力高于泥浆护壁循环钻孔灌注桩;循环钻孔灌注桩在成孔时需泥浆护壁,桩侧形成的泥皮会严重影响桩侧土体摩阻力的发挥,桩侧极限摩阻力值较小,桩端承担桩顶荷载比例较高;浸水后湿陷性黄土结构破坏,单桩承载力较原始状态有所下降;由于上覆黄土层湿陷量较小,浸水状态下桩侧土体并未产生负摩阻力。  相似文献   

10.
在钻孔灌注桩施工的全过程中,成孔工艺的先进与否,是桩身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而泥浆冲洗液的质量又是成孔质量优劣及成败的先决条件。然而在自然造浆成孔的过程中,不同的成孔工艺与泥浆冲洗液的质量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对此,本文将从泥浆护壁的基本原理与成孔工艺的内在联系以及对钻孔灌注桩质量的影响,来阐明钻孔灌注桩成孔工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长江下游地区巨厚砂层中钻孔灌注桩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跃进 《江苏地质》2004,28(1):27-30
根据张家港、扬州等地砂层中施工钻孔灌注桩的实践,论述了巨厚砂层对施工的影响,指出必须采取配制优质泥浆、建立科学的泥浆循环系统、选择合适的钻具及钻进参数、进行孔径检查、提高灌注效率等技术措施,介绍了在砂层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和有效处理埋钻事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针对现有浅孔取心单管钻具结构简单,在浅孔复杂地层中钻进易出现取心率低,钻孔过程中无法护壁而导致孔壁坍塌,土样窜层及隔水、护心不力等问题,研制了一种适用于浅孔复杂地层的φ110型绳索取心钻具。为适应浅孔复杂地层钻探的需要,在打捞器中设计了一种连接杆式的安全脱卡机构,并增加了加重机构,得到了加重质量的理论公式。在内管总成中,改进了弹卡定位机构,删去了到位报信机构和岩心堵塞机构,并将普通绳索取心钻头替换为超前侧喷钻头,大大缩短了钻具的长度。推导了内管下落速度的理论公式,采用ABAQUS对绳索取心钻具的易损件——悬挂环和座环的损坏机理进行了分析。现场试验表明,该φ110型绳索取心钻具能完成浅孔复杂地层的钻探,并能有效地保护孔壁,提高岩心采取率。   相似文献   

13.
人工挖孔灌注桩的孔壁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工挖孔桩在挖孔后,孔壁周围土体将会产生应力集中。利用弹性理论,推导了孔壁周围土体的应力计算公式,并用莫尔—库仑极限平衡准则对孔壁稳定性进行判别。  相似文献   

14.
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介绍了小口径冲孔灌注桩的设备组成、施工工艺、桩身特征、以及设计与施工特点,同时,文中结合两个工程实例介绍了该桩型的优势与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锤击沉管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易产生缩径的成因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防治技术措施,以提高锤击沉管灌注桩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6.
熊杰  来甲  高卫乾 《探矿工程》2015,42(7):27-29,33
为了减少煤矿瓦斯的危害以及对其综合利用,国家鼓励并大力支持大口径瓦斯抽排孔项目的建设。陕西铜川金华山煤矿一口大口径瓦斯抽排孔,孔径850 mm,终孔深度401.6 m。从钻进方法、钻具级配、钻进技术参数、冲洗液、圆孔、溜孔、井底护管安装固结、充填循环泥浆、下管、固管、透孔放水等方面详细地介绍了大口径瓦斯抽排孔小径透巷后的特殊施工工艺和相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煤矿坑道大直径水平长钻孔的工业性试验情况。试验中使用定向钻进技术施工了4个钻孔,两个钻孔长度达到80 0m以上,试验钻孔最深86 5m,其中85 5m保持在煤层中连续延伸,孔径15 3mm,最高时效达到2 8m/h。文中还对试验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周友清 《福建地质》2013,(4):320-324
在暗浜地层内施工钻孔灌注桩时,易产生钻孔扩径、孔内塌方事故,产生“叉腿桩”及诱发搅拌桩次生“叉腿”,造成钻孔灌注桩与搅拌桩之间的产生大的缝隙.基坑开挖时,基坑外侧的地下水沿缝隙渗入,造成基坑外侧土体压缩变形,引起地表开裂、产生不均匀沉降.搅拌桩内套打钻孔灌注桩系先用低渗入量水泥将暗浜土搅拌成复合土,提高暗浜土的质量,然后在复合土内钻进成桩,其作用是避免钻孔灌注桩在暗浜土段的扩径、塌方超灌事故,确保了基坑桩基围护工程施工质量.  相似文献   

19.
就上海软土地区大直径(设计直径≥800mm)钻孔灌注桩承载力普遍低于按规范计算的极限承载力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大直径尺寸效应、编制规范时引用的资料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以及成桩工艺时间长短等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充分发挥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建议在设计取值时,以取f_i和f_p的低限值为宜;同时,施工队伍应加强管理,缩短成桩时间;并应视具体情况适当增大泥浆比重。  相似文献   

20.
大口径钻孔桩孔壁稳定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理论上分析并结合实践经验 ,提出了大口径钻孔桩孔壁稳定的 3个条件 ,即静力平衡、地质渗流、时间因素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孔壁稳定的各种客观、工艺、环境及人为因素 ,给出了预防和处理孔壁坍塌事故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