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孔隆沟砂金矿及“狗头金”是在PH值为中偏酸性的条件下,由金源层中呈分散状态的微细金粒溶解、迁移,在中偏碱性的环境中沉淀增生,其次生金粒经金的自身胶结作用不断再加大,形成盛产“狗头金”的砂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印度南部怀纳德金矿区尼兰布尔河谷中的砂金颗粒以纯度非常高(985~1000)为其特征。砂金的核心成分贫银,颗粒大和微型生长形式都可以与风化基面中的红土剖面有关的金粒对比。根据与本区原生矿床,表生矿床和次生矿床有关的金粒的形态和化学演化,鉴别了高纯度砂金矿的两阶段演化过程,它表明原生矿脉中的金活化转移,化学纯化并重新富集在红土剖面中,对金被迁移到水系中去之前纯度的增高和颗粒的生长都有影响。在河水搬运  相似文献   

3.
红土型金矿的成矿机理与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王燕  谭凯旋等 《地质与勘探》2002,38(4):12-16,32
对红土型金矿的地质特征,主要控矿因素,金的溶解迁移与沉淀富集机理进行了分析。红土型金矿风化壳剖面具有分带性,金矿体主要呈层状,似层状产于铁(硅铝)质硬壳层,杂色粘土层中。金以自然金为主,主要呈显微,次显微状被褐铁矿,蒙脱石,高岭石及伊利石等矿物所吸附,金的成色较高。红土型金矿的形成受干,湿交替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控制,并与基底构造(特别是断裂构造0密切相关。金主要以AuCl4^-,Au(S2O3)2^3-等络合的溶解和迁移,还原作用是金沉淀富集的重要因素。建立了红土型金矿的综合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4.
试论金山金矿成矿特征与成矿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金山金矿成矿控制作用,指出金山金矿的形成与富集主要受含矿变质建造和韧性剪切带控制。含矿变质建造作为金的矿源层,为成矿准备了物质基础;韧性剪切作用促使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并构成矿质运移通道和容矿空间;含矿变质建造中的碳质成分则在成矿过程中起着对金的吸附和还原沉淀作用。最后,指明了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调查研究认识到:超基性岩内为数不多、却分布均匀的金,可藉正常的红土化作用经化学溶解并重新沉淀在可能具有工业意义的砂矿床内. 这一假设可回溯到1955年对法属圭亚那的一个砂金矿研究之后.当时的结论是:该砂金矿唯一可能的来源是被河道切割的、红色厚层红壤.河道内的一些金显然是从溶液中再沉淀下来的这一假设若对,即可解释加里福尼亚州马瑟洛德地区层位较高的第三纪河道内和内华达山脉西坡上的金矿床;还能解释高纯度大块天然金(俗称狗头金)的存在,那么也就有了勘查尚未发现、可以露采的人规模、低品位金矿的钥匙. 1955年前后只认识到,许多大型砂金矿集中在红土化超基性岩区或其两侧.早年参加加里福尼亚淘金热的人曾提出金可藉溶解作用和再沉淀而富集的观点,但因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断裂活动和热液流体迁移的热动力学角度阐述了金矿热液形成、迁移和富集沉淀的物理化学机理,得出了断裂活动不仅为金矿形成提供了储矿空间,更主要的是为金矿热液形成提供了活化热能和大量流体,为其迁移提供了动能,为其沉淀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多期多阶段的物理化学条件.  相似文献   

7.
广西右江盆地微粒型金矿成因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总结右江盆地内部丰富、翔实的区域地质和矿产资料的基础上,从金的物质来源、富集方式、迁移途径和沉淀机理等方面对盆地内部金矿的成因作了初步探讨。认为右江地区的金主要来源于陆源碎屑沉积物和海底基性火山喷溢、喷气作用,生物、炭质、粘土吸附使金元素初始富集,生物所产生的有机质热解、分异从而导致金的络合物形成、金元素活化、运移,在碳酸盐台地顶部超覆面(不整合面)上的细碎屑岩中因物理化学条件的变化而沉淀。深大断裂的旁侧和碳酸盐台地边缘是金矿成矿的有利场所。  相似文献   

8.
邵晓东 《地质与资源》2000,9(2):111-115
本区6个砂金富集区与6个岩金集中区的空间分布完全相吻合;新构造运动频繁,地质环境动荡,金的次生富集作用效果较差;一部分砂金金粒与石英、蚀变岩石等脉石连生在一起;一部分砂金金粒的成色偏低;有的砂金矿体中部分砾石含金,有的高达3×10-6~10×10-6.据此认为研究区内砂金物质来源是以高含金地质体——岩金矿床(点)补给为主,低含金地质体补给为辅.碧口群、志留系、泥盆系作为矿源层,构造条件、岩浆活动均有利于本区岩金矿的形成,而且在矿源层的出露区已有近百处岩金矿床点分布.研究区化探异常、重砂异常30多处且分布较密集,异常峰值较高.研究认为本区确已具备形成更多更大的岩金矿床的地质条件,为此笔者提出勉县—平武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
漠滨金矿成矿物理化学条件的水—岩反应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谷俐  戴塔根 《地球学报》2003,24(1):79-84
以漠滨金矿围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矿物流体包裹体组成为基础,模拟特定体系水-岩相互作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漠滨金矿的成矿元素Au主要源于赋矿围岩--板溪群五强溪组一套浅变质碎屑砂岩、砂质板岩和凝灰质板岩。Cl^-在中低温热液体系中能与Au形成稳定络合物的形式进行运移,因此Cl^-在该区Au成矿过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成矿热液流体中Au主要以金硫、金氯络合物形式在溶液中迁移,阴离子∑S、Cl^-对金的活化、迁移及沉淀起主导作用。溶液中硫氯离子浓度、溶液酸碱度及反应温度是金活化、迁移及沉淀的决定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对元谋县猛林沟、牟定县戌街两地红土化剖面的地质特征、次生矿物变化、主要元素及金含量变化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金在红土化剖面上的分布形式和红土化过程中金的活化、迁移及沉淀等的机理。笔者认为,区内保存完整的红土化剖面上存在金的双峰式富集,其中产于铁质硬壳层附近的上部金富集带是由于铁质胶体吸附的结果,而腐泥岩层附近的下部金富集带是由Eh变小、pH变大引起的;氧化还原作用是金活化、迁移、沉淀富集最重要  相似文献   

11.
黄金的成色     
刘儒 《吉林地质》1994,13(3):81-83,45
黄金的成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成色的高低是与成矿温度、成矿阶段、深度、时代、变质程度、水溶液及风化作用等有一定关系,我们从这些关系中可以寻找到我们找矿的捷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舒斌  陈柏林  吴淦国 《新疆地质》2006,24(1):30-32,T0002
金窝子金矿属于岩浆热液型金矿床,金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和蚀变糜棱岩型.金多呈独立金矿物形式出现,少许呈分散状,以银金矿为主,次为自然金,平均成色782.金矿物以粒间金、裂隙金、连生金和包体金等形式嵌布于黄铁矿、石英、方铅矿及闪锌矿等主要载金矿物中,且黄铁矿、石英较金属硫化物中占优势,黄铜矿中未见金矿物.金矿物形态各样,粒度以中细粒为主.金矿物特征反映出本区金矿床的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变质岩,成矿作用与华力西、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这与地质地球化学研究所获得的矿床成因认识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金的矿源层讨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许静 《地质论评》1992,38(4):311-315
岩层初始含矿丰度包括易释出和难释出两部分矿质,这与现今岩样所测得现存丰度截然有别;特殊的(火山)沉积建造是判别矿源层的综合标志,含矿丰度只是其中一个重要标志,其对比标准以区域背景值更为现实可行。  相似文献   

14.
金厂沟梁金矿床中载金矿物有石英、黄铁矿、闪锌矿、黝铜矿和方铅矿.金的赋存状态有包裹金、裂隙金和粒间金.为选冶工艺流程、提高选矿回收率提供可靠资料.  相似文献   

15.
冀西北水晶屯金矿金及其指示元素的水平分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俊浩 《黄金地质》1995,1(1):51-54
对水晶屯金矿的地质特征进行了简要介绍,选择了对找金具有指示意义的8种元素,Au,As,Sb,Hg,Ag,Pb,Mo,Bi。详细讨论了金及其指示元素泊水平分带特征,这对评价该矿床的剥蚀程度,深部含矿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17.
金牙金矿载金矿物及金的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福春  叶荣 《矿产与地质》1996,10(5):300-305
应用电子探针、电子衍射、电子顺磁共振和化学分析等多种现代方法和手段,综合研究载金矿物的特征及金的赋存状态,认为金牙金矿中载金矿物主要是毒砂和黄铁矿,金的主要赋存形式是超显微包体金,为解决金芽金矿床难处理的原生矿石提供了科学数据资料。  相似文献   

18.
寨上金矿是武警黄金部队继阳山超大型金矿之后,在西秦岭地区发现的又一特大型金矿。通过研究区域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分析主要控矿条件,总结成矿规律,研究矿床成因,建立了该矿床的成矿模式,即盆地热水沉积为成矿打下良好的基础,大气降水和岩浆热水的混合形成的成矿流体在断裂构造内迁移形成,在断裂破碎带内由于温度、压力以及氧、二氧化碳逸度的变化,成矿物质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9.
对金矿成矿作用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含金建造是富含C、S、Fe的沉积岩系或火山沉积岩系,根据形成环境和演化特点,将含金建造划分5种类型.认为金元素地球化学二重性决定其成矿作用具有二重性,含金建造是各种类型内生金矿床成矿物质的直接来源,成矿热液来源于建造水.对独立金矿床进行了类型划分,强调含金建造的存在是金矿成矿的基本条件,运用液态矿源说和二次迁移论探讨了成矿作用机制,并建立了金矿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采用在高岭石粉末内加入氯化金水溶液模拟金矿石。由模拟样经不同温度焙烧后再氰化浸金, 探讨高岭石经焙烧后束缚金的变化规律。由焙砂的X射线衍射和红外光谱相结合探索Au 浸出率变化与高岭石矿物结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矿石内高岭石经500℃和更高温度焙烧后, 由于高岭石矿物结构破坏产物对金的束缚而改变金的赋存状态,使金的氰化浸出率降低。为焙烧预氧化新工艺研究提供了矿物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