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全国区划数据库建库关键技术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国矿产资源成矿远景区划为国家确定地勘工作宏观布局和找矿重点目标区域,并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后备矿产资源形势信息.应用GIS技术建立区划空间数据库有助于充分、有效地利用区划成果资料.文章介绍这项研究的主要过程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2.
在开展一轮、二轮成矿区划的基础上,中国目前正在开展全国新一轮固体矿产资源评价,目标是通过3~5年,对全国25种固体矿产运用先进的成矿理论和评价技术方法科学地圈定成矿远景区,并估算出近地表1 km范围内的未发现的矿产资源量,为国家地区矿产资源的战略勘查和宏观决策提供技术支撑。由于目前矿产资源勘查形势相比十年前有了显著的变化,因此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也相应有一些调整。文章论述了此轮矿产资源评价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评价技术设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铜矿数字矿床模型评价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应用经典的标准矿床模型标志准则进行区域成矿远景区圈定是“三步式”固体矿产资源评价的重要基础,数字矿床模型将为广大资源评价人员提供计算机辅助决策工具。文章介绍了中国铜矿数字矿床评价系统开发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了数字矿床模型的核心创新技术问题。开发的系统初步实现了专家系统与GIS的结合,可以在区域成矿远景区划和评价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全国重要固体矿产重点成矿区带数据集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成矿区带是具有丰富矿产资源及其潜力的成矿地质单元。全国重要固体矿产重点成矿区带数据集是在以往矿产区划研究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建立的一套完整的数据集。本数据集借助23个矿种圈定的成矿靶区、重要矿产地、物化遥异常等信息,基于最新的90个三级成矿区带,划分了26个全国固体矿产勘查重点成矿区带,其中主要包括:主要拐点坐标、面积、典型矿床、重要矿产资源潜力(矿种、累计查明资源量、预测资源量)、成矿远景区(远景区名称、主攻矿种、主攻矿种类型)、新发现(或有重大进展)矿产地等方面数据。该数据集不仅是对已经取得的矿产资源区划和资源潜力评价工作的整理和总结,也为科学地引导国家地质找矿部署工作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我国固体矿产勘查已由传统的政府行为逐步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矿产资源勘查工作,相应带来了成矿远景区划和资源评价工作机制的重大改变。成矿区划和资源评价工作将分为2个层次:一是国家计划,政府和地方需要进行矿产规划;另一项是矿业公司的成矿预测和靶区优选。目前,国家找矿战略行动和“十二五”地质工作规划正在实施,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逐步深化并进入汇总,矿产资源区划常态化迫在眉睫,其对降低勘查风险、保障地质找矿突破有着重要的战略和现实意义。矿产资源区划常态化工作将围绕关于“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及资源开发保护并举的国策开展,充分利用潜力评价成果完成国家整装勘查区及省级重点勘查区优选部署工作,结合重要成矿区带矿产远景调查评价,有计划地开展整装勘查区内中大比例尺矿产预测,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跟踪国际矿产勘查态势,积极探索全球矿产资源区划工作,为我国资源勘查工作“走出去”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邓勇  邱瑞山罗鑫 《地质通报》2007,26(9):1228-1234
在建立广东省地质、矿产、物探、化探、遥感等基础空间数据库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其成矿规律及成矿地质环境,充分利用现代的GIS矿产资源评价技术提取了与矿产有关的信息,运用证据权重法对研究区进行综合定位预测,根据预测结果圈定了74个成矿远景区。预测结果对于该区的进一步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3S技术的矿产资源评价数字化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评价项目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工作实践,提出以3S(RS、GPS、GIS)技术为基础的矿产资源评价数字化工作方法.针对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的一般特点,从原始数据的获得与处理、地质工作的数字化、项目工作成果的表达等方面出发,就资源评价工作中常见的工作内容(如遥感解译、地质草图制作与修编、物化探、地质科研、成矿预测和远景区圈定等数字化工作)中RS、GPS、GIS应用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操作过程、方法、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基于3S技术的矿产资源评价数字化工作将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8.
序言     
陈毓川 《中国区域地质》2010,(10):I0001-I0001
值此敬贺吉林大学王世称教授80华诞暨从事地质工作60年之际,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成矿远景区划室组织推出一期矿产资源评价专辑。在《地质通报》本期发表。  相似文献   

9.
国土资源部为了基本摸清全国重要矿产资源“家底”,为矿产资源保障能力和勘查部署决策提供依据,开展了全国重要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菱镁矿是开展的25个重要矿种之一。本项目的实施,是我国矿产资源方面的一次重要的国情调查。本次工作以成矿地质理论为指导,深入开展区域成矿规律研究;充分利用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和矿产勘查等综合成矿信息,建立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和区域预测模型,圈定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充分应用现代矿产资源预测评价的理论方法和GIS评价技术,逐个评价其成矿远景区资源潜力;用地质体积等多元信息方法估算了地下2 000 m以浅的菱镁矿资源量,为科学合理地规划和部署矿产勘查工作提供依据。中国菱镁矿主要成矿时代为古元古代,成矿类型以沉积变质型为主,全国共有累计查明资源储量(矿石量)36.42亿t,主要分布于辽宁、山东和新疆。全国共圈定菱镁矿最小预测区129个,获2 000 m以浅预测资源量(矿石量)131亿t。全面总结并建立了菱镁矿典型矿床预测模型及区域预测模型,共划分菱镁矿成矿区带11个。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矿产资源评价项目特点的基础上,通过工作实践,提出以3S(RS、GPS、GIS)技术为基础的矿产资源评价数字化工作方法。针对矿产资源评价工作的一般特点,从原始数据的获得与处理、地质工作的数字化、项目工作成果的表达等方面出发,就资源评价工作中常见的工作内容(如遥感解译、地质草图制作与修编、物化探、地质科研、成矿预测和远景区圈定等数字化工作)中RS、GPS、GIS应用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操作过程、方法、技巧和应注意的问题。基于3S技术的矿产资源评价数字化工作将是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针对GIS平台上建立的第三轮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现状,分析建库流程与方法,得出完善的数据资料和合理的建库技术路线是高效建库的前提。矿产资源规划数据库建设与规划编制须同步完成,才能高质量完成建库工作,实现矿规数据的有效管理和充分利用,确保对第四轮矿产资源规划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理信息系统(GIS)在组建和发展空间图形数据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GIS的核心是建立空间图形库与属性数据库的联动关系.在"辽宁省1/20万空间图形数据库"项目建库及系统结构设计中,利用国产GIS基础软件平台MAPGIS进行系统图层分类、数据输入和图形编辑,最终建立起空间图形数据库.利用GIS创建的空间图形数据库是进行其他地质研究的基础,可为下一步进行矿产预测提供多源图层及空间信息资料.GIS在矿产资源预测和其他地质领域,尤其是在区域地质调查、区域矿产资源与环境评价、矿产资源与矿权管理中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国外低品位铜矿分布与利用技术现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是矿产资源大国,但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对铜矿的依存度逐年上升,据海关统计,目前已达70%,因此我国大力提倡绿色矿业,发展适宜处理的低品位、难选冶铜矿的提取技术及矿渣和尾矿的综合利用,提高铜矿利用率。通过从MRDS、MEG和InfoMine等矿产数据库中提取矿床数据,对国外低品位铜矿床的分布、可利用情况、矿床类型、开采利用技术及成矿控制因素等方面开展调查统计分析,并选取重要矿床进行典型案例分析,为我国低品位铜矿综合利用提供可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泰国铜金热液型矿区为例,根据地质异常理论、典型铜金矿成矿模式,利用ETM+遥感影像、地质图、矿产地质数据库等多元地学数据,结合GIS技术,提取研究区地质(地层、构造)、遥感(羟基、铁染蚀变信息和线环构造)等致矿信息,采用证据权法对该区铜金矿进行成矿预测,并结合研究区主要控矿地质要素,圈定研究区铜金找矿有利地段,为该地区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全国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现状调查、全国矿业权实地核查是我国在矿产资源领域开展的三项全国性基本国情调查项目,形成了多于10 Tb的地质资料数据。为了促进地质资料共享,提升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大众的多方服务能力,分析了具有典型海量、异构特性的三项调查成果数据集成需求,提出了“地质信息一张图”的构建思想,分别从数据集成、应用集成两个角度对成果的共享与应用进行了研究。通过服务接口提供地质数据资源、计算资源,使用各类客户端完成三项成果数据的在线访问、分析、融合展示、专题图生成等业务。提出了在线按需提供多种地质资料产品、网上提交需求而离线加工的两种新型地质资料服务模式。以金矿、铁矿的区域性成果数据为研究对象,初步搭建了三大专项集成与共享试验平台,基于GIS编程实现了原型系统,实现了跨专项的数据分析、各种图件自动生成等功能,证明了方案的可操作性,为我国后续开展三大专项的全国性集成工作、国土资源“一张图”建设等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矿产资源定量评价工作的目的是从试验、观测、收集到的大量的各类专题数据中,提取相对应的专题信息。长期的地质工作积累了大量的原始数据,其中文本型的定性数据在地质数据中占了很大的分量,但是在常规的地质定量评价工作中针对这类数据的处理方法却很有限。文本型数据挖掘是现今数据挖掘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了充分利用前人所积累的文档报告,并有效地从中提取各类信息,这里提出了一种矿产地质数据库中文本数据挖掘的方法。在数据挖掘过程中,空间数据属性的小规模文本数据挖掘主要分四步进行,即数据挖掘相关的预处理;基于关键字的属性分解;属性归纳和关联规则分析。其中,挖掘关联规则问题可以分解为以下两个问题:1找出存在于数据库D中的所有频繁项集(或物品集)。频繁项集的支持度support应不小于用户或领域专家给定的最小支持度minsup阈值;2利用频繁项集生成强关联规则。根据定义,这些规则必须满足最小支持度minsup和最小可信度(置信度)minconf。对于每个频繁项集A,如BA,B,且Confidenceminconf,则构成关联规则B(A-B)。在文本的研究工作中开发了相应的软件系统,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属性数据是空间数据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荷载的专业方面的信息量是常规型数值数据所无法比拟的。如果能够进一步实现深层次属性数据挖掘,那么常规的信息源将得到极大的扩充,地质数据分析的层次也将会提升到一定的高度。  相似文献   

17.
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首次汇集了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万和1∶50万区域化探39种元素和氧化物的测试数据,共计数据点142万个,近5 540万个数据,涉及1∶20万图幅1 299个,1∶50万图幅18个,在国内第一次建立了地球化学海量数据库。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对数据库进行了更新,使全国区域化探数据库汇集数据总量达147万余条记录,数据达6 321万。在此基础上,编制了4万多张各类地球化学系列图件,并建立了空间数据库,为地球化学研究和矿产资源预测相关专业提供了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该项成果的取得为在全国范围内研究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生态环境、基础地质和找矿远景规划提供了最基础的资料。  相似文献   

18.
中国大陆斑岩铜矿资源潜力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美国"三部式"资源评价方法原理,对中国大陆斑岩铜矿成矿地质背景、时空分布规律、矿床模型等方面研究,圈出46个远景区;以中国1999年金属储量数据库和区划矿产地数据为基础,建立了铜矿数据库共984个,分不同类型进行品位吨位的研究,以此为基础构造出数字找矿模型和开发出矿产资源定量评价模型程序,并计算了每个远景区的概率资源量,为评估中国斑岩铜矿资源潜力提供了参照。  相似文献   

19.
华南多金属矿产空间数据库是区域地质矿产信息的组合。介绍了华南地区区域多金属矿产空间数据库的定位、内容以及数据库结构,就系统中涉及的有关区域多源信息系统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构建了矿产地质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本系统为华南地区矿产资源评价与研究提供了系统的基础资料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