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滑坡堰塞坝是由斜坡失稳堵塞河道而形成的天然坝体,且易溃坝诱发洪水,对沿岸群众生命财产构成巨大的威胁。为提升主动减灾防灾能力,急需构建了一种快速预测与判断滑坡堵江成坝能力的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查阅,结合遥感技术,提取了70处典型滑坡的地貌特征参数,其中50处为堵江成坝滑坡。运用K-S检验和M-W U检验方法分析了滑坡地貌特征因子的敏感性,利用Boruta算法确定了因子重要度,筛选了滑坡体积、面积、高差、长度及河宽共5个地貌特征参数。基于此,利用Bayes判别法与逻辑回归方法,分别建立了滑坡堰塞坝形成的预测模型,准确率超过90%。选取高重要度且差异显著的因子,利用比值法建立了滑坡堵江成坝阈值判据,实现了滑坡堰塞坝形成的快速判定。统计不同诱因下滑坡地貌特征,对比V-Wr经验公式,确定了滑坡堰塞坝形成与诱因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构建不同诱因下滑坡堰塞坝形成预测模型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滑坡和泥石流是陕南山地成灾的主要物理地质现象。本文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从地质、地貌、水文工程地质特征、水文气象、人为因素诸方面,简要的分析了陕南山地滑坡、泥石流形成条件、区域分布规律滑坡对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和滑坡转化成泥石流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3.
滑坡地质灾害是山丘区突发性地质灾害的一种,根据岩性组合对山东省滑坡地质灾害进行了分类,同时分析了各种滑坡类型分布的地貌特征,形成原因,对今后发现和预防滑坡地质灾害具有借鉴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凤城地区是我省地质灾害严重的地区之一,其特点是灾域广、发生频、灾情重、灾史长。尤其是泥石流灾害,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科研产业部门的高度重视。灾害评价已成为帮助有关部门决策的重要途径之一。从凤城地区泥石流灾害评价中,可找出滑坡泥石流形成的基本条件、诱发动力  相似文献   

5.
甘湫池是翠华山国家地质公园的一个新景点。实地调查发现,整个景区是一座罕见的基岩古滑坡,具有滑坡地貌可观察的景观形态特征。从空间分布和层序关系来看,上覆的崩塌乱石是后期堆积在古滑坡体上,甘湫池应是古滑坡形成的拉伸洼地,并非是由崩塌形成的堰塞湖,同时在景观形态上也与水湫池明显不同,这对于科学认识和开展地质遗迹旅游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地球多传感器网络信息的潜在滑坡判识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在滑坡的判识是滑坡预测预报中的关键问题,潜在滑坡早期判识能够有效减少灾害的发生。基于滑坡灾害诱发的各种影响因素,利用地球多源时空信息和多传感器网络,遥感监测潜在滑坡体,利用监测设备获取滑坡岩性、坡体结构、地貌形态、活动迹象等关键控制信息,从中选取滑坡灾害诱发的主要控制要素作为判识指标,建立基于多源信息的潜在滑坡多因素判识模型;特别是根据滑坡的成灾规律,分析潜在滑坡孕育过程中地貌形态改变、成灾条件变化与滑坡发生的临滑诱发条件,建立基于不同信息源的滑坡控制因素判识模型。最后,通过汶川地震灾区垮梁子滑坡体实例分析,验证潜在滑坡综合判识模型并进行优化,从而为滑坡灾害的早期判识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黑马渠沟流域滑坡较发育 ,密度达 9.4个 /km2 ,目前 ,滑坡及滑坡型泥石流灾害已成为制约卢氏县城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因素之一。本文从地质、地貌、气象、水文等环境条件入手 ,分析了滑坡的分布规律及其成因 ,并针对滑坡的类型特征及危害方式 ,提出了相应的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8.
浙江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复杂的地质、地形和气候背景,是我国降雨引发滑坡、泥石流等突发地质灾害最频繁的地区之一。浙江经济最发达,人口稠密,极易出现小滑坡(泥石流)大灾害情况。为科学防范降雨引发的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最大可能地减少人员伤亡,我省建立的突发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系统从2003年7月开始投入运行,至今已进入第8个年头,已初步形成了预警预报系统与群测群防结合的防灾体系,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减灾成效。  相似文献   

9.
滑坡是浙江省山地丘陵区的主要地质灾害,目前全省有各类滑坡4千余处。面对如此众多的滑坡灾害,由于对其主控因素缺乏了解,在相当长时期内均无法进行有效防治。通过滑坡系统监测,找出主控因素及其影响方式,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我省掌握滑坡专业监测的技术人员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0.
舟曲是长江上游著名的滑坡、泥石流多发区。阳坡陡峻,山大沟深,地层破碎,有利于降雨的迅速汇集,为滑坡、泥石流提供了有利的地貌条件。  相似文献   

11.
岱崮地貌是继岩溶地貌、丹霞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之后的中国第5种岩石地貌,作为一种新命名的地貌类型,岱崮地貌具有极大的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但对其的研究和开发却相对滞后。该文介绍了岱崮地貌的研究现状、分布及其形成过程、发育阶段等,岱崮地貌的分布规律、形态特征、组成结构,其演变趋势与模式及其形成机制等,是其学术研究的核心问题。加强对岱崮地貌的研究,不仅能够改变地貌学中关于方山研究的薄弱局面,丰富大陆风化及陆地碳循环研究,而且可深化对沂蒙山区地质地貌条件、生态环境特点的认识,也可为申报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山区往往是滑坡地质灾害形成的高发区,其中有许多村庄分布,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可能对其产生危害。只有正确认识和分析滑坡的基本特性和形成机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才能较好的避免或减轻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这篇文章以忻州市静乐县赵家沟滑坡作为研究对象,对山区地质环境条件下,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形成机理及其稳定性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为相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受地形条件限制,我国西南山区大量房屋修建在滑坡上,存在安全隐患。探明滑坡对其上房屋的作用机理,科学指导滑坡上房屋设计和防护,对保障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人地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础是滑坡对其上房屋作用的直接对象,因此,以砌体结构房屋基础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物理实验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比分析试验与模拟中基础的变形特征,验证数值模型边界设置的可靠性,开展房屋基础在滑坡不同作用模式下变形破坏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物基础在滑坡缓慢变形作用下的破坏模式可归纳为3种:张拉、剪切和挤压模式;房屋裂缝发育的位置与滑坡地表裂缝位置关系密切,随着滑坡主滑方向与房屋基础夹角的增大,房屋基础破坏越严重。因此,在房屋的选址和设计时,应优先利用滑坡挤压区或减小房屋长边中轴线与滑坡主滑方向的夹角。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东南缘雅鲁藏布江流域的气候、水文、构造与地形条件具有发育超大冰川或滑坡堰塞湖及高能洪水的潜力。对高能洪水沉积特征的研究进展进行简要回顾,以青藏高原雅鲁藏布江流域广泛分布的高能洪水地貌和沉积证据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了该流域高能洪水沉积物的主要沉积特征及其形成原因,最后对该流域高能洪水的地貌效应进行了简要分析。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流域高能洪水形成的巨型边滩以涡流型边滩居多,其次为点状边滩和吊坠型边滩,未见牵引型边滩;就沉积特征而言,该流域高能洪水巨型边滩的内部沉积以水平叠层为主,波纹及交错层理层、粉砂层、斜坡沉积和粗砾平行层理层亦见分布;高能洪水等极端地表过程在青藏高原及雅鲁藏布江的泥沙输移及地貌演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5.
湖南沅麻盆地红层地区是我省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多年来一直是我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重点关注区域。本文以怀化市辰溪县大水田乡窝棚溪滑坡专业监测点为例,初探沅麻盆地红层地区滑坡专业监测方法。通过分析强降雨过程各监测因子数据变化情况,分析判定已布设各监测设备的监测效果,对后期沅麻盆地红层区域地质灾害监测手段和方法提出建议,同时希望能对影响滑坡的降雨量、孔隙水压力、土壤含水率,地表位移及深部位移等因素和滑坡气象预警指标体系建立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突发性地质灾害概率预报(警)系统(LAPS)原理简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浙江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差异明显,是我国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频发的地区之一.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等人类活动的增强,这类地质灾害日趋增多,损失日益增大,已成为浙江的四大灾害之一. 浙江的滑坡、泥石流灾害90%以上由降雨诱发基岩风化残坡积层滑动而形成,并具有分布面广、规模小、多点群集突发的特点.如何对这类滑坡(泥石流)灾害进行预警、预报,积极减轻灾害所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建设顺利进行,已成为当前社会和政府关注的一个焦点并迫切希望开展研究和加以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滑坡稳定性分析及滑动推力的计算评价是滑坡地质灾害防治论证的重要基础,郴州市裕后街滑坡运用传递系数法计算其稳定系数可知,在天然状态下,稳定系数为1.16~1.23,饱水状态下,稳定系数为0.89~0.98,说明在降水条件下不稳定.建议采用削方减载和挡墙抗滑的综合治理方案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18.
在了解矿山基本概况和查清矿山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实际情况,从地质灾害、含水层、地形地貌景观和土地资源等方面进行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现状和预测评估。现状评估表明,该矿山主要发育滑坡和危岩,地质灾害中等发育,对土地资源和地貌景观影响较严重;预测评估表明,该矿山引发和遭受的地质灾害主要为崩塌和滑坡,对地下水影响较轻,土地资源和地貌景观影响严重。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植被恢复工程、挡护工程、排水工程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措施,对消除或减弱矿山地质灾害,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根据渡口地区昔格达粘土滑坡的滑动面位置,可将滑坡分为三种类型:层顶滑坡、层间滑坡和层底滑坡。通过昔格达粘土的物质成分、微观结构、宏观结构和水文地质结构相结合的研究,揭示了渡口地区昔格达粘土滑坡发生的规律和机理。  相似文献   

20.
石臼坨凸起西南缘陡坡带东三段古地貌对沉积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渤海海域石臼坨凸起西南缘陡坡带东三段沉积体系展布规律及控制因素等问题,综合利用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恢复石臼坨凸起西南缘的古地貌,研究古凸起、古沟谷、沉积区底型等地貌单元,解析陡坡带不同位置扇体分布规律的差异性,阐明古地貌格局对沉积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东三段物源区古地貌呈西部高隆、中部过渡、南部阶地、东部平缓的地貌格局,沟谷大量发育,且发育类型自西向东由深V型向宽缓的U型和W型演化。沉积区古地貌受同沉积断裂控制形成4类沉积底型,并形成洼槽与脊梁相间格局,西部和东部洼槽可容纳空间比中部的大。扇三角洲主要沿古凸起发育的沟谷进入湖盆,在可容纳空间较大的洼槽带分布,具有西部极富集、东部相对富集、中部贫砂的规律。物源区宏观古地貌对应的供给方式控制扇体的发育样式,沟谷规模和数量控制扇体的展布范围,沉积区底型控制扇三角洲富集程度。剥蚀区古沟谷发育且边界断层活动性强形成的洼槽带,是陡坡带寻找富砂沉积体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