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以松嫩平原西部生态环境脆弱的典型区域大安市为研究对象,根据生态脆弱带的特点,借助3S技术对1989、2000和2004年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处理,获取空间信息指标,建立基于空间和非空间数据的由21项因子组成的生态环境指标体系,运用灰色聚类动态模型对吉林省大安市的生态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利用Arcmap软件绘数字化图。结果表明,大安市1989—2004年各乡镇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不断恶化趋势,到2004年已有近1/3的乡镇处于Ⅴ级(劣),气候、地质条件、人类对资源过量开发是其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松嫩平原西部草原生态环境专家系统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我国草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要求加快研究进度,而培养专家周期长,寻找草原环境评价专家的替代或复制品就成了当务之急。笔者在听取大量专家意见并详细分析了相关资料后,通过快速原型与增量式开发建立了松嫩平原西部草原生态环境专家系统。本专家系统使用功能强大的VisualC++完成数据库的建立、知识的表示、推理机的设计、解释的给出和人机交互界面的形成,实现了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图形显示、结果输出以及其它系统功能。它包含大量的松嫩平原西部草原现状资料、遥感解译图及系统的环境现状评价、适宜性评价、土地退化程度评价等模块。通过在长岭县、大安市的应用测试,证明该系统运行稳定,结论正确,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对大安市典型碱化草原地下水体的各碱化参数与碱化特征进行了探讨。建立了各碱化参数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地下水体的碱化危害程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各碱化参数之间具有密切的关联性,其中SARp与SSP、SDR和总碱度均为极显著相关。各回归方程的相伴概率p均小于0.0001,具有显著的统计意义。总体上,浅层地下水体的碱化特征均较为明显,其碱化危害程度一般在中等以上;深层地下水体碱化特征较弱,碱化危害程度低。根据FAO(1994)提供的灌溉水质评价标准,各深度地下水灌溉利用均可能造成土壤渗透性的恶化,其影响程度一般为轻微至中等。为促进大安市退化草地改良和地下水的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几种新方法在农田井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大安市烧锅镇乡农田井规划》进一步阐述了“RV解析法”、“允许降深法”、“圆形边界法”等新方法在水文地质参数计算、地下水资源评价、农田井规划等方面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并结合SPSS,对1999-2013年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9-2013年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逐年递增,土地开发利用强度逐年不断加大,城镇化大规模的建设是土地利用强度升高的主要原因;生态环境质量除了在2000-2004年生态环境指数呈“V”字型发展之外,总体呈上升态势发展;重庆市土地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度由0.387 4(轻度失调衰退土地利用损益型)上升至0.754 0(中级协调发展经济主导型),但2011年情况有所变化,土地持续利用指数首次低于生态环境指数,耦合发展基本类型由生态主导型转向经济主导型发展,经济发展方式由土地利用制约型演变为生态环境制约型,生态环境效益滞后于土地资源经济效益。土地资源总体利用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重作用是耦合关系由失调发展转化为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现阶段应坚持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与保护并举,优化经济结构与技术创新齐下,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能源,维系相对稳定的生态环境运行机制,确保重庆市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张真真  卞建民  李天宇  高月 《水文》2015,35(4):91-96
为研究大安市地下水位的变化特征及其主要控制因素,根据大安市气候因素、引水灌溉水量、地下水开采和地下水埋深等数据资料,分析了环境因素的变化规律及趋势,基于suffer软件利用克里格方法对地下水埋深进行插值,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降水量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平均年降水量增量为0.249mm/a;蒸发量呈波动下降的趋势,平均年蒸发量增量为-2.063mm/a;引水灌溉水量呈增加趋势,平均年灌溉水量增量为0.212×108m/a。潜水埋深呈小幅度减小趋势,年均倾斜率为-0.023m/a,承压水埋深呈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倾斜率为0.146m/a。承压水动态变化的驱动因子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工开采(主要是农业开采与生活用水)、引水灌溉、降水、蒸发,农业开采是最主要的影响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制定完善的水资源调控方案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松嫩低平原(大安)“三水”转换量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付晓忠  董小辉 《地下水》2009,31(1):91-92
根据大安市历年地下水动态观测资料,大赉老坎子专用观测并动态资料和降雨蒸发的有关资料分析。并对该区“三水”的主要转换量:(一)降雨入渗量;(二)地下水蒸发量;(三)地下水的侧向流出量;(四)水面蒸发量;(五)地下水开采量;(六)降雨量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2016,(6)
为了对辽宁省水生态环境的状况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在阐明了辽宁省水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对全省的水生态环境现状详细地进行了分析评价。通过对辽宁省水生态环境状况的评价研究,可为全省及我国水生态环境建设和水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华国强 《甘肃地质》2008,17(1):79-84
通过对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退化及其原因分析,认为合理分配和综合治理水资源是遏制生态环境退化的必要手段。为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发展,对黑河下游的人口数量、载畜量、工农业用水等方面进行合理的分配,旨在为下游的生态环境恢复、综合治理该地区的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GIS在地质生态环境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地质生态环境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发展,综述了GIS在地质生态环境数据采集与动态监测、地质生态环境数据管理、地质生态环境分析与评价和地质生态环境制图等四个方面的应用现状,并探讨了GIS技术在该领域的研究中存在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峰丛山地的农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改善途径刍议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岩溶》1999,18(3):2
半个世纪前的历史地理状况和近50年来生态环境变迁及农业发展过程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黔北峰丛山区的生态环境曾十分良好,小生境类型繁多,农林牧产品种类独特、质量优异,具备林粮牧并举的先天自然条件。但由于自身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加之半个世纪来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并不断恶化。本文结合对当地农业资源的优、劣势分析和农业发展(史)与生态环境(变迁)的相互关系分析,提出该区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是相辅相成的,其出路是建立特产型生态农业体系。其中农业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岩溶水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土特优农林牧产品。  相似文献   

12.
以吉林省汪清县为研究区域,选取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建立评价标准与模型,对汪清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度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汪清县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度值逐年增加,自2000年初级协调到2002年中级协调的变化,说明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基本上同步发展;汪清县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是一种低水平的中级协调,且2000~2002年3年间,其协调亚类均为环境滞后型,这与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口少、环境容量大相对应;吉林省东部资源型县域经济可利用其生态环境背景好、自然资源丰富的条件,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产业,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量估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立足于黄土高原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目标,探讨了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量的内涵,提出了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用水量计算框架,以黄山高原地区泾河流域为例,估算其1970-1996年水土保持年生态环境用水量为6.368亿m3.研究成果丰富了生态环境用水量的理论研究,可为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雁林  王文科  张徽  李莹  杨泽元  段磊 《地质通报》2008,27(8):1323-1329
陕北风沙滩地区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地下水是区域内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同时也是控制区内生态环境演化的重要因子。在查明该区域地下水补径排条件与生态环境关系的基础上,应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技术,以地下水开发-生态环境响应-地下水调控为主线,分析了地下水开发方案下的生态环境响应,确定了区域地下水开发的合理阈限,为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5.
《地球科学进展》1988,3(4):47-47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制约因素。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寻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是当前十分急迫的任务。若不采取有效对策,将出现严重后果。为此,我们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农业开发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总结不同历史时期鄱阳湖流域农业生态环境特征及其演变特征.其总体特征反映在森林、土地、水、生物资源和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生态环境变迁历史对该流域农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周游游 《中国岩溶》1999,18(3):263-268
半个世纪前的历史地理状况和近50年来生态环境变迁及农业发展过程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黔北峰丛山区的生态环境曾十分良好,小生境类型繁多,农林牧产品种类独特、质量优异,具备林粮牧并举的先天自然条件。但由于自身的生态环境较为脆弱,加之半个世纪来农业发展过程中不合理的资源开发,使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并不断恶化。本文结合对当地农业资源的优、劣势分析和农业发展(史)与生态环境(变迁)的相互关系分析,提出该区大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是相辅相成的,其出路是建立特产型生态农业体系。其中农业资源开发的重点是岩溶水和经济价值较高的土特优农林牧产品。   相似文献   

18.
我国西部地区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及演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西部地区地质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生态环境问题严重,种类繁多,严重制约了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的实施.本文以西部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发育的地域性特点为线索,分析了西部地质生态环境问题发育现状,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发展演化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9.
Markov模型与CA模型均为时间离散、状态离散的动力学模型,CA模型具有模拟复杂系统空间变化的能力,Markov模型具有长期预测的优势。CA-Markov耦合模型既可进行长期预测,又可有效地模拟空间变化。以吉林西部为例,以RS-GIS技术为支撑进行土地利用遥感解译,得出1989年和2004年两期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利用CA-Markov耦合模型,进行了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趋势预测。结果表明:与1989—2004年的变化趋势一样,到2019年,水田、旱田、居民地和盐碱地面积分别比2004年增加,高、中、低覆盖草地、水域和湿地面积分别比2004年减少。增加的盐碱地主要是在原盐碱地的基础上扩张,侵占草地、水域和湿地,其分布主要集中在中部的地势低洼地带,大安市、通榆县、长岭县和乾安县的盐碱地将连成片,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修正的Lee-Sallee指数为0.64,表明CA-Markov模型模拟精度较高,该模型预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地下水》2016,(4)
近年来,辽宁省不断推进水生态环境体系的建设,取得了重要的实践成果,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然而,水生态环境体系建设正面临着突出的问题,构建水资源保护与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保护水生态环境,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尤为重要。文章针对全省的水电工程建设对河湖湿地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河湖湿地水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建设的相应对策,以期为水生态环境体系的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