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北京和深圳城市化比较研究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通过对北京和深圳两个城市的城市化过程的比较研究,得出北京经历了一个稳定的城市化发展过程,城市人口(以户籍人口为主)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成正比关系,城市以"摊大饼"的模式向外扩张以及城市环境问题主要为大气污染和水资源匮乏;深圳经历了一个快速的城市化过程,城市人口以外来人口为主,城市化水平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成三次关系,城市沿交通干线向外扩张及城市环境问题主要是水污染和水土流失。两个城市化过程的差异主要是由于两个城市的政策和经济相互作用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2.
全球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导致的城市水循环过程变化是当前城市水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为综合理解城市水循环演变过程,结合城市水文学的发展历程,剖析水循环过程对快速城市化进程的响应机制。总结了国内外城市化水文效应的主要成果,包括城市化对水循环过程、洪涝灾害、水生态系统以及水资源的影响。系统归纳了城市化水文效应的评估方法和技术手段。针对现有研究中的不足,指出变化环境下城市化水文效应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及关键技术难题,提出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如城市化降水效应的机理、不透水面的分布及有效性评估、城市化与水生态系统的响应关系与综合城市水资源管理及需水预测等。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作为全世界近1/3城市人口的饮用水源,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起着战略性作用。针对水资源需求量最大、地下水污染负荷最重、地下工程开发强度最大的城市地区,梳理了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地区面临的地下水文循环过程变异、地下水污染、地下水"热岛效应"等生态水文问题,系统分析了城市地下水发生水量、水质、水热变化的机理,并揭示了地下水量、水质、水热问题的内在联系。研究发现,城市化引起的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导致地下水文循环过程变异的主要原因;城镇化建设和生活生产废物的污染负荷加剧了地下水质的恶化;城市化引起的垂直热通量的增加促进了地下水升温。通过总结城镇化地区地下水面临的生态水文问题及成因,提出应加快地下水污染防治技术攻关、完善地下水污染区域调控策略、建立城市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与体系、优化地下水资源配置,为保障城市水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并进一步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正>在全球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内涝多发、水环境污染和雨水资源大量流失等已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问题。城市化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面临不同的水系统问题。第一次全球工业化浪潮时期,欧洲城市模仿古罗马人修建管道系统和排水沟,使得迅速聚集的人口在城市得以生存,这是水系统的第一代: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加,大量废物产生,水污染引发疾病肆虐,开始进行饮用水处理,此为水系统的第二代;随着城市的进一步扩张,为遏制污物对下游地域的污染,污水处理厂应运而生,以此为特征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城市化水文效应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等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利用方式的改变是城市生态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而由于城市化进程造成的城市水文效应是其重要的研究方向。本文通过介绍城市化的内涵以及城市化水文效应国内外的最新研究进展,归纳了城市化导致的城市水文效应的主要研究方向和内容,具体包括城市化对径流、蒸散发等各种水文要素及其水质的影响,并针对目前城市化水文效应的研究方法—流域对比实验法、水文特征参数法和流域水文模型法进行了总结,最后指出了当前城市化水文效应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未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陆桂华  朱昌福  马倩 《水文》2011,31(1):88-91,30
江苏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省份之一,城市化率已达55.6%。随着城市化进展的加快,水文面临许多新问题。简要回顾了江苏城市水文的发展进程,总结了水文在城市防洪排涝、城市供水、水环境和水生态保护方面所发挥的作用,从江苏城市水文实践中得到了一些启示,并提出了加快城市水文发展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7.
快速城市化显著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空间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产生了重要影响。综述城市下垫面空间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的影响研究进展,以下垫面空间特征对产汇流过程的影响为主线,聚焦不透水面和微地形两类空间特征,总结城市下垫面空间特征及其表征方法;从不透水率与不透水面空间变化、数值模拟与物理实验等方面,分别梳理不透水面和微地形等空间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的影响研究成果。展望未来城市下垫面空间特征对地表产汇流过程的影响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影响机理解析、主控空间特征参数识别与敏感性分析、城市水文效应适应性应对等,以期为快速城市化下城市水文效应解析和城市洪涝灾害防治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8.
上海市区城市化对降水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天杰 《水文》1995,(3):34-41
上海市区城市化对降水的影响初探李天杰(上海市水文总站)1前言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全市人口1200余万,其中市区近800万人(每天流动人口有200万人之多)。由于人口密集,工厂众多,商业集中,交通发达,人类活动频繁,城市化对降水影响显著。城市化不但使...  相似文献   

9.
造成洪涝灾害、水质污染等问题的原因是城市建设行为对水文循环过程的干扰,当超过水文循环自我调节能力的极限后,知识水文生态功能退化。从研究城市水文效应入手,分析城市建设对水文循环过程的扰动行为,主要包括隔断降雨入渗下垫面、打破水文地景格局、破坏水文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等几个方面。对城市化水文循环扰动作用进行分析,在城市规划中引进水文循环健康这一概念,通过多学科进行交叉融合,形成城市化过程中规划水文效应的有效方法。研究过程中得出,以城市作为孤立点展开对策研究,不仅忽了水文效应的外部成本,而且割裂了河流的汇水边界。  相似文献   

10.
张雅洁  张倩  王向飞 《地下水》2019,(1):160-161
城市化直接或间接地改变着城市水环境,在城市化进程中,水害加剧、水资源紧缺、水环境恶化等城市水问题,制约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沧州城市水文为例,阐述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沧州市存在水资源短缺、内涝严重、水环境污染等主要水问题,并提出构建节水社会、涵养地下水资源、降水积水监测、改善水域水质、加强水源地水质监测等对策措施,供相关管理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口向大城市集聚,对生存空间和市政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要求,环境恶化、生态破坏等事件加剧了城市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三大危机。随着越来越多的汽车进入家庭,过分依赖机动交通出行导致的交通拥堵每天都在不同城市上演,由此带来的交通压力、能源消耗、空气污染等各个方面都在危害地球和人类的健康。在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决策者越来越倾向开发利用地下空间遏制日趋恶化的"城市交通综合症",由此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正经历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对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加强基础地质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济全球化导致人口向大都市地区,特别是沿海大都市地区的不断集聚。依托大城市群地区培育区域核心竞争力成为各国政府经济增长政策的关键。开展沿海城市地质地质调查研究也是我国城市地质领域工作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13.
刘根华  张绍军 《水文》2011,31(2):93-96
随着石家庄市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水文及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在分析城市化对水文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结合石家庄水文工作发展现状,提出城市水文面临的新课题,并根据石家庄市城市水文的特点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经济发展向城市经济转变的过程。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五个统筹”加速了城市化进程。我国的城市化过程。就是广大农村的城市化过程。就是众多农村人口变为城镇人口的过程,探索一条适合国情的城市化道路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纵观宁波市走过的城市化历程,某种意义上也是旧村改造的演变过程。而且现在两者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宁波市政府提出“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城市化战略,如何统筹城市建设中的旧村改造,这是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步伐加快,水文循环健康问题日趋严重。本文针对城市化对水循环影响进行分析,提出应将水文循环健康应用到城市规划中,制订城市化科学方案,从根本上解决城市化建设过程中水文效应影响,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维护一个良好的水文循环平衡,从而缓解城市化进程中的水环境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6.
《水文》1989,(4)
水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能缺少和无可替代的重要物质。随着我国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各方面对水的需求量与日俱增,水资源供需矛盾日趋严重。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水资源,特别是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生活和工矿企业用水,已经  相似文献   

17.
城市化对地下水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口增长,城市的规模和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城市化的趋势变得日益明显,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地下水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揭示城市化与地下水各方面之间的相互影响规律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研究课题。本文在分析世界城市人口增长规律和地下水对城市供水的重要性基础上;以三个典型示范城市为例,进一步具体探讨了城市化对地下水补给与地下水流系统的影响。最后认为,城市化会引起地下水补给量的增加;但城市大规模和经常性毫无节制地开采地下水可产生明显的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和盐水入侵而导致地下水流系统的剧烈改变。  相似文献   

18.
满红  王鑫 《辽宁地质》2011,(6):56-57
城市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拉动力,城市化、工业化相互促进和带动,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随着大量的要素向城市集中,在空间上就表现为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9.
城市下垫面改变引起水文循环过程发生变异,导致目前已掌握的天然情况下的产汇流规律和机制难以解释城市化等新形势下的水文现象与过程,而面临需重新再认识的挑战。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典型,建立了不同城市化水平及空间规模的水文试验流域,探讨了快速城市化地区暴雨洪水响应规律和机制。结果表明:(1)不同量级降水事件下城镇用地土壤水响应程度(表层土壤水涨幅基本超过4%)总体高于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城市化地区下垫面的改变通过影响土壤水动态响应模式直接影响了地表产流过程,植被覆盖率较低的城镇用地和荒地土壤含水率呈现出陡涨陡落现象,而植被作用下的土地利用类型则表现出缓慢上升和缓慢消退的土壤水响应过程。(2)流域洪峰滞时和洪峰流量整体表现为随流域面积增加而呈幂律函数关系形式的增加。(3)总降水量与主要洪水特征(如洪峰流量、单位面积洪峰流量和径流深)基本呈显著相关(相关系数分别达0.49、0.41和0.78以上)。城市下垫面通过改变土壤水动态响应等产汇流特征而直接影响了洪水过程,未来长三角地区暴雨洪水在城市化和气候因素双重作用下呈现持续加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天水市城市供水问题及其对策(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水市城市供水问题及其对策(摘要)李生永周小龙(甘肃省地勘局水文一队天水741020)天水市地处耒昔河和渭河河谷,是甘肃东部的重要工业城市和陕、甘、川交通要道。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及市区人口的急剧增长,诸如水资源污染加重,供需失衡,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