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对地震保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地震保险中所涉及的一些有关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见解,包括:地震保险列独立险种还是附加险,地震保险是政策性业务还是商业性业务、地震保险是强制保险还是自愿保险、如何经营地震保险。  相似文献   

2.
法律要求加州的每个财产保险公司提供地震保险,但有一个难题:接受地震保险,则你的家庭保险可能被取消。自州立法者通过了一项每户房主都必须参加地震保险的法案2年后,地震保险额变得更为昂贵了,并且那些最需要地震保险的地区往往没有这种保险。加州助理保险专员罗思(Richard Roth)说,保险公司已告诉了某些客户,如果他们接受这一要求提供的地震保险,他们的房主保险单将在60天内被退保。加州保险局(California Department of  相似文献   

3.
指数保险具有触发参数客观、理赔反应迅速的特点,是政策性保险的优先选择。云南省作为地震灾害频发且损失严重地区,率先开展了地震指数保险的试点工作。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触发了地震指数保险赔付。本文对地震指数保险赔偿原则及其在云南试点地区的实施情况等进行介绍,根据漾濞地震损失和赔付情况,总结地震指数保险实施优势和存在的问题,并对地震保险在我国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数次大震的冲击和各国政府地震减灾对策的实施已经证明,地震保险作为灾害风险补偿,对综合减灾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保险业向市场化模式过渡,显然地震保险的潜在经营风险日益增加,因此1996年7月1日起地震保险责任被从财产保险中剔除。为尽早恢复地震保险责任,为建立新的地震保险法规提供科学依据,我们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科委、中国地震局地震科学联合基金办公室的支持下,于1996年10月开展了《地震风险和地震保险研究》项目工作。《地震风险和地震保险》一书…  相似文献   

5.
地震巨灾保险作为资源储备和经济补偿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减轻国家政府的负担,为震后受灾群众提供经济补偿。当超大城市发生地震后,经济损失相较其他城市更严重。因此,在超大城市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政策法规、模型构建和巨灾试点3个层面对比梳理了地震巨灾保险现状,分析了我国超大城市开展地震保险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最后以首都北京为例,对北京开展超大城市地震巨灾保险提出了意见建议,为北京相关政府部门政策制定和决策建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害是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灾害之一。在国外,地震保险已成为地震灾害损失补偿的重要途径,其中日本的地震保险运行模式独具特色。在我国,地震保险作为社会化的风险损失承担机制还远未发挥出作用。本文简介了日本的地震灾害补偿机制和地震保险模式,分析了我国现行地震灾害补偿机制,提出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地震灾害补偿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地震保险研究应用与市场的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地震保险研究应用与市场的社会环境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以及地震保险研究的任务。  相似文献   

8.
将商业保险引入建筑物防震减灾是减少地震损失的一种有效经济手段。对建筑物地震保险进行讨论,对地震保险的形式、承保—理赔机制、保险基金等主要问题作了详细的阐述,建议将年震害期望损失比作为纯费率厘定的主要原则,同时以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最大期望损失率估算地震保险基金的规模。  相似文献   

9.
地震巨灾保险作为资源储备和经济补偿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减轻国家政府的负担,为震后受灾群众提供经济补偿.当超大城市发生地震后,经济损失相较其他城市更严重.因此,在超大城市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政策法规、模型构建和巨灾试点3个层面对比梳理了地震巨灾保险现状,分析了我国超大城市开展地震保险工作所面临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地震巨灾保险作为资源储备和经济补偿的一种手段,能够有效减轻国家政府的负担,为震后受灾群众提供经济补偿。当超大城市发生地震后,经济损失相较其他城市更严重。因此,在超大城市推进地震巨灾保险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政策法规、模型构建和巨灾试点3个层面对比梳理了地震巨灾保险现状,分析了我国超大城市开展地震保险工作所面临的困难,最后以首都北京为例,对北京开展超大城市地震巨灾保险提出了意见建议,为北京相关政府部门政策制定和决策建议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处于全球主要地震带的30多个多地震国家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地震保险经营期,这是一个破坏性地震多发期,也是伴生地震保险经营苦乐参半的时期.根据作者收集到的相关资料,对地震保险营销市场状况作了初步汇总,对地震带上有关国家的地震活动及其地震危险性的估计、地震保险经营决策过程和营销结果以及从中学到了什么、怎样运用到21世纪前20年代中去的几个问题作了概括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地震与保险部门的业务性质和工作关系,研究了地震宣传与保险宣传的交叉关系、减灾作用和协作实践,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3.
保险、扶贫、救灾一体化,就是将扶贫、救灾纳入保险范畴,通过发挥经济补偿、防损、救灾这一保险职能,为扶贫保驾护航。达到保险开发,实现兴农富民之目的。  相似文献   

14.
震灾保险新制式是地震科技导入保险营运过程以强化其科学性,规范性的一次创新尝试;制式的推行同时将给保险与系统的联手协作主各自相关业务的拓展带来新的概念和新的该文论述了这种合作的方式和特点,并向人们展示了合作必将获妈巨大社会效益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从震灾防御的社会视角出发,分析了地震风险的特殊性及现行保险体制对于震灾保险的非适应性,进而运用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研究的成果,指出了合理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刍议国际地震保险投保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 《山西地震》2005,(1):25-26
地震灾难带来的损失日益增加的问题,让保险业至今难以应对。地震发生频率低、损失巨大而保险公司的承保能力又十分有限,加之,社会公众的投保意识薄弱,造成地震保险投保率过低。从地震灾情入手,介绍了国际地震保险开展情况,剖析了地震保险投保率过低的原因,并针对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7.
袁庆禄  孙瑞婷 《中国地震》2023,39(2):395-411
从巨灾保险视角,运用层次分析法测度居民震灾保险素养水平,构建有序Probit模型分析居民震灾保险素养、公共服务感知对公共服务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居民震灾保险素养水平较低,且差异较大。震灾保险素养与公共服务感知对公共服务满意度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居民的家庭收入水平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表现出负向影响,但其程度不及震灾保险素养与公共服务感知。防震减灾部门应进一步拓宽公共服务渠道,增加服务种类及方式,注重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居民的震灾保险素养水平和公共服务感知能力。保险公司需要与防震减灾部门展开深度合作,开发适合不同收入层次人群的地震保险产品,加大地震保险知识普及力度,藉以提高居民的防震减灾公共服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包括地震在内的自然灾害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对保险公司来说,自然灾害的巨额危险损失也是不可避免的。保险基金的建立和积累,正是为了履行具有高度法定性质的保险赔偿责任。保险基金积累的规模,不仅决定了保险公司抵抗自然灾害危险损失的应变能力和业务发展的规模,而且还是实现社会互助、减轻国家财政负担、提高抗灾救灾能力的保障。在地方性巨灾保险基金建立以后,不仅需要在  相似文献   

19.
本文阐述了1988年11月澜沧-耿马地震理赔的原则、标准和方法,并以事实说明保险对社会所作的贡献。此外还概述了我国的地震保险研究工作,以引起社会各界对这一新研究领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利用震害期望损失率方法对考虑结构抗力因素的建筑物地震保险纯费率的厘定方法作了分析,并采用该厘定方法得到了两个工程实例的砖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物地震保险的纯费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