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郯庐断裂带是一条近代地震活动带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 郯庐断裂带是我国东部的一条深大断裂,五十年代中期,由我国航磁资料发现,后由重力资料、地质资料进一步明确证实,并引起国内外广泛注意。 郯庐断裂带上,曾发生过一次8.5级地震,这就是1668年的郯城-莒县地震。同时,从形式上看,郯庐断裂带上也发生了一些强震,例如1969年的渤海地震和1975年的海城地震。因此,多年来郯庐断裂带一直被认为是一条强烈的地震活动带,有关这方面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郯庐断裂带鲁苏沂沭段由几务平行的深大断裂构成。地震波传播通过郯庐断裂带会产生多次的反射与折射,适当的条件下会产生断层隔震效应。本文报告了江苏地区在汶川地震中的人员反应,根据弹性波传播理论分析了江苏境内的汶川地震记录。分析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在嘉山以北为郯庐断裂带鲁苏沂沭段,几条平行的深大断裂有隔震效应,汶川与嘉山南侧的连线形成一条地震动屏蔽线。在此线以北,郯庐断裂带鲁苏沂沭段阻碍了地震波的传播,其东侧,紧邻郯庐断裂带并为郯庐断裂带屏蔽的强震观测台如宿迁台、新沂台和淮安台都没有触发,这表明了郯庐断裂带对地震波的隔震作用。  相似文献   

3.
关于郯庐断裂和东北南部主要断裂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东北地区航磁资料的新近编图和数据处理结果,结合重力和地质资料,本文探讨了郯庐断裂带的北延和依兰-伊通等东北南部主要断裂的关系。在晚太古代至早元古代郯庐断裂形成时,它向北延伸过渤海就止于鞍山,为另一东西向断裂所截。郯庐断裂由于后期的活动才使它越过东西向断裂继续向北伸展,形成了依兰-伊通断裂。依兰-伊通断裂切割地壳的深度和对两侧基底的控制作用都不如郯庐断裂中段强烈  相似文献   

4.
从郯庐断裂(沈阳-渤海段)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场特征出发,借助历史中强震复发周期和地震时空分布特征,对该区强震的危险性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该区6级和7级地震复发周期分别为18年和95年。目前郯庐断裂沈阳-渤海段接近6.5级地震的复发时段,值得注意地区为NNE向郯庐断裂与NW(或NNW)向断裂的交汇部位以及4级地震活动集中区附近。  相似文献   

5.
<正>郯庐断裂带庐江段是郯庐断裂带中南段地震前兆重点监视区域之一,NW向梅山-龙河口断裂、金寨-东汤池断裂、青山-晓天断裂都与郯庐断裂带交汇于此段,该段有大量的温泉出露,温泉水氡测项记录到了一些大震的同震响应、震后效应,也捕捉到了一些区域地震的前兆异常。为了更好地监视郯庐断裂带断层的活动,引进了跨断层土壤气监测新技术,探索郯庐断裂带土壤气地球化学特征,提炼适合郯庐断裂带特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郯庐断裂带的活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卫星影像、断层泥的分布和特征、重力资料、地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资料以及其他某些地质资料,讨论了郯庐断裂带前震旦亚代以来的活动情况和现代活动性,并认为沿此断裂带现存达几百公里的左旋走滑位移量,应是地史上历次断裂运动的最终结果。指出了值得继续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根据国家地震局原东北地震工作协作区办公室组织协调安排的郯庐断裂北延带地震地质调查研究课题,自1981年由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地震部门联合组队,进行踏勘考察工作起,先后经过1982、1983、1984年分别开展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整理研究工作,于1985年12月由东北地震监测研究中心综合地震大队,完成了《郯庐断裂北延带地震地质调查研究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8.
利用中国地震监测台网积累的大量观测资料,通过将研究区网格化,计算得到每个节点的地震活动频度即密集值,将定性的震中分布图转化成定量图像。在选取起算震级时通过震级-频度G-R关系和震级-序号法计算研究区最小完整性震级M_C,给出起算震级和时间。使用基于CryoSat-2和Jason-1卫星观测数据的V23.1重力模型,自由空气重力异常经过布格板校正和SRTM30地形数据做地形校正,得到完全布格重力异常。文中对邢台地震区和郯庐断裂带安徽段进行了实例研究:邢台地震区布格重力异常呈NE向狭长条形U型特征,异常位置与束鹿断陷盆地吻合,中、小地震密集值等值线受到重力U型条带的限制,剖面图显示密集值的极值处于重力U型变化的谷底位置;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布格重力异常及不同高度的向上延拓结果具有很好的线性和梯度,地震活动图像长轴方向以及震源机制解发震断层节面走向呈NNE,显示郯庐断裂带安徽段是1条现今仍具有控震能力的深大断裂;对发生在郯庐断裂带附近的安庆M4.8地震,使用边界识别TDX方法进行了1︰20万实测重磁数据的隐伏边界解译,结合研究区深地震反射剖面探测成果,探讨了安庆地震的发震断层。  相似文献   

9.
<正>安徽省地处郯庐断裂的南段,历史地震活动较弱,频度、强度与郯庐断裂北段、中段的差异较大,因此作为未来可能的发震区引起足够的关注。2014年安徽地区地震活跃,MS3.0以上地震活动达到我省30年来未有的地震频度。因此,对控制我省主要构造发育的郯庐断裂带的各项研究都尤为必要。本研究拟通过对郯庐断裂南段温泉井的流体地球化学进行研究,通过地球化学温标法计算温泉井地下水的循环深度,  相似文献   

10.
安徽明光隐伏活动断裂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姚大全 《地震地质》1992,14(4):374-375
安徽嘉山明光镇及附近的中新世明光组碎屑岩中曾发现古地震遗迹,更有著名的郯庐断裂通过该区,但郯庐断裂究竟从何处通过,其具体结构和最新活动时代等尚未见确切报道。 前不久,笔者通过明光地震小区划场地的现场调研,收集和分析了诸方面资料,对郯庐断裂在该地区隐伏的具体部位和活动性特征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晚第四纪活动的新证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郯庐断裂带对中国东部地区影响重大。已有研究表明,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第四纪以来有明显的新活动迹象。本文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围绕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开展地震地质调查,在重点地段进行探槽开挖,结合断裂沿线地震活动分析,对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活动习性及未来地震危险性等进行了探讨。本文补充的很多第一手资料,可为研究郯庐断裂带新沂-五河段大地震复发规律及地震中长期预测等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郯庐断裂带是中国东部最大的一个活动构造带,其内部结构非常复杂,不同区段表现出不同特征的构造样式.本文采用浅层地震反射波成像技术对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近地表结构进行了高分辨率成像,利用该区已有的深地震反射剖面数据,采用初至波层析成像方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的浅层P波速度结构.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宿迁段是一个由多条断裂以及凹陷和隆起构成的复杂构造带,且新生代地层厚度和地震波速分布明显受到断裂的影响与控制.郯庐断裂带的东、西两侧为基底隆起区,近地表速度结构呈现为明显的高速特征,新生代地层厚度小于200m.郯庐断裂带总体显示为低速凹陷结构,新生代地层厚度在300~600m之间变化,最厚处位于宿迁市的陵城镇附近.郯庐断裂带宿迁段主要由5条断裂构成,从这些断裂的上断点埋深和第四纪活动特征来看,郯庐断裂带的东边界断裂F_1和西边界断裂F_4的活动性相对较弱,为第四纪早期活动断裂.断裂F_2和F_3控制了郯庐断裂带内部的新生代凹陷,两者的活动时代分别为中更新世和晚更新世.安丘—莒县断裂F_5位于断裂F_1和F_2之间,由2条相向而倾的分支断层F_5和F_(5-1)构成,其活动时代分别为全新世和晚更新世.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认识郯庐断裂带宿迁段的近地表特征及其活动性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13.
郯庐断裂带北段及邻区现代地震活动性与应力状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收集了郯庐断裂带北段及邻区自1964年1月至2008年1月的1254个ML≥2.0的地震数据和191条震源机制解、198条原地应力测量数据,通过震中分布、震源深度、应变释放速率的分析计算和震源机制解及其它应力数据的统计,探讨了郯庐北段现今的地震活动性和应力状态。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带北段及邻区的地震活动可分为日本海-长白山深震区、郯庐断裂带北段地震区、松辽盆地西缘地震区和松辽盆地内部地震区;郯庐断裂带北段现今地震强度较小,频度较低,但空间差异性显著,依兰-伊通断裂活动性比敦化-密山断裂强,且具有两端强而中间弱的分段活动特点;深震区P轴平均走向为288°,倾角约31°,断裂活动以逆断为主;郯庐断裂带北段附近浅震P轴走向以NEE-SWW向为主,倾角平均26°,T轴走向以NNW-SSE向为主,倾角平均23°,断裂活动以走滑和逆断为主。浅震区和深震区主压应力方位存在差异,这可能是在西太平洋板块低角度高速水平消减产生的NWW向挤压应力作用下,郯庐断裂北段右行走滑派生的次级应力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公元前70年安丘7级地震发生于郯庐断裂的渤海和郯城两个强震活动段之间。作者通过对历史记载的地震破坏情况、现代形变测量资料、地震活动和野外开挖资料、~(14)C年代测定结果的综合分析研究,初步认为北北东向郯庐断裂与北西向益都断裂交汇,形成闭锁区,构成了  相似文献   

15.
本文收集了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及周边地区的布格重力数据,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该地区的重力场进行场源分离,深入研究了区域地壳密度结构及断裂空间展布特征,并应用Parker密度界面模型对区域莫霍界面进行反演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布格重力场显示,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形成了NNE走向的大型的重力高异常条带及重力梯度带,分隔了华北板块和苏胶块体、下扬子板块,成为区域内重要的地球物理分界线;(2)小波重力细节场揭示,沉积层及上地壳结构复杂,郯庐断裂带的5条主干断裂形成线性异常条带贯穿区域中央,控制着断裂带内部的隆凹构造单元.中下地壳结构相对简单,郯庐断裂带形成宽缓的高、低异常区,洪泽-沟墩断裂、淮阴-响水口断裂、宿迁-无锡断裂等深大断裂与之交切,而邵店-桑墟断裂不与之相交.受宿迁-无锡断裂交切的影响,郯庐断裂带江苏段在宿迁地区出现明显的分段性;(3)区域莫霍面形态东高西低,郯庐断裂带形成了莫霍面陡变带,造成了东西分异的格局,泗洪地区出现莫霍面局部上隆区,可能由于软流层或上地幔高密度物质上隆所致.  相似文献   

16.
以东北地区的地学断面及其相关资料为基础,分析了郯庐断裂北带地区的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与不同地壳构造单元地震活动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郯庐断裂北带两侧的壳幔结构存在明显差异,断裂带本身的发育与壳幔结构变异带关系密切;断裂的活动特点及分段明显受到地壳介质力学特性影响;郯庐断裂北带地区软流层的起伏与地貌形态呈明显的镜像关系,前者还制约着不同地壳构造单元的构造活动性及变形方式;郯庐断裂北带地区南、北两端地震较为活跃地段均与壳内低速 高导层发育地段相对应的事实,证明了刚性地块中壳幔结构较为复杂的活动断裂段是构成中强地震的主要控震构造.   相似文献   

17.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中国东部的地震活动水平上升,郯庐地震带内的小震序列活动增强显著。根据郯庐断裂带的分段特征,将郯庐地震带划分不同分段,结合分段内不同小震序列活动变化,研究不同分段的地震活动性参数异常,分析郯庐地震带分段之间的地震活动性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月辉  郭斌  王斌  沈笑 《高原地震》2013,25(1):22-26
通过对郯庐断裂带构造进行分段分析,着重研究了1668年7月25日郯城大地震的背景、发震成因和震前异常,并对郯庐断裂带地震活动进行回顾,对比分析近年该带中南段地震活动图像、应力场特征,对郯庐断裂带南段地震活动特点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安徽省地震局于1981年10月7日至l0日在嘉山召开了史前地震现场研讨会。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国家地震局直属所、队,安徽邻近省、市地震局和有关大专院校11个单位的代表共21名。会上安徽省地震局的同志介绍了嘉山史前地震遗迹的发掘和初步研究的情况。嘉山史前地震遗迹位于嘉山县明光镇附近、华北断块的东南缘、郯庐断裂带东界主干断裂的西侧,遗迹南侧的北西西向施官集——嘉山断裂错断了郯庐断裂带。区内构造活动频繁,晚第三纪以来有多次基性火山喷发活动。多期地震活动留  相似文献   

20.
用多震相地震走时成像法反演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邻区三维地壳速度结构。一些地区如郯庐断裂带临沭到定远及以东地区在中地壳的20~25km出现低速层,一些地区莫霍面埋深有变化。浅层速度结构的分段与断裂活动的分段相一致,表明新沂到泗洪是活动断裂的闭锁段。对比1668年山东郯城8级地震区和研究区的深部速度结构,结合与郯庐带相交的断裂、地震活动、活动断裂的闭锁段、中地壳低速层及莫霍面深度变化,综合判断郯庐断裂带江苏段未来可能发生大震的地区为33.4°~34.1°N,118.2°~118.8°E,重点是宿迁、沭阳、泗阳和泗洪。震级估计可达8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