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山东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信息网发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介绍了山东省地震局在防震减灾信息网站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结合我国防震减灾信息网的现状,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网站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正2013年12月16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地震局副局长陈颙同志应邀到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技园区,并在山东省地震局做了题为《加强减灾能力建设的建议》的专题报告。16日上午,陈颙院士先后视察了山东省地震监测中心台GPS观测站、山东地震观测专用山洞、综合观测室以及新建成的山东省地震台网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听取了山东省地震局晁洪太局长关于防震减灾科技园区的规划、建设、运行等情况汇报。陈颙院士对山东省防震减灾科技园的规划建设给予了高度  相似文献   

3.
杨军 《地震学刊》2002,22(1):43-46
为推进经济的可持续与跨越式发展,配合“数字江苏”的建设,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家所造成的损失,在“数字江苏”中建设防震减灾数字系统势在必行。本文从防震减灾在可持续与跨越式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防震减灾数字系统的组成,“数字江苏”中如何包含防震减灾数字系统,防震减灾数字系统建设进程及展望等几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防震减灾"十一五"监测台网建设是"十一五"监测类项目,包含区域数字地震台网扩建、地震监测预报试验场建设、地震烈度速报系统及信息服务系统完善。该项目由山东省人民政府和各市、县政府共同投资,为进一步提高山东省防震减灾综合能力,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加大支持力度,增加投入。与"十五"期间的监测系统相比,建成后的监测台网提高了观测动态范围,扩大了观测频带,丰富了记录信息量。台站数量与密度的增加,使台网监测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  相似文献   

5.
李波  晁洪太  王伟  冯恩国  田丹 《中国地震》2014,30(3):363-372
以山东省市级防震减灾工作为研究对象,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两次(2007年、2012年)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实施情况问卷调查,根据回收的问卷从市级防震减灾组织机构、经费投入、监测预报、震害防御、应急救援和宣传教育等6个方面14项指标人手,对比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非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防震减灾工作在两个调查年度的发展、变化,分析研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制度在山东省(市级)的实施现状和成效.将两个调查年度描述山东省防震减灾工作进展的主要指标与全国相应指标的均值进行了对比研究.并对防震减灾工作的“山东现象”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总结了山东省防震减灾“九五”期间主要成功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加强“十五”防震减灾重点项目管理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7.
李红  梁凯利 《地震学刊》2002,22(3):52-54
以山东省防震减灾信息网站为例,介绍了网页设计要点及日常维护的经验和体会,进而提出了网页进一步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地震局防震减灾信息网发展现状和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地介绍了山东省地震局在防震减灾信息网站建设方面所取得的一些进展 ;结合我国防震减灾信息网的现状 ,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 ,网站信息服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防震减灾科普知识的普及有利于增强公众的防震减灾意识,对于减少地震灾害社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具有重大意义。通过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对山东省公众防震减灾科普认知和需求进行分析,并得出如下结论:(1)山东省公众对于地震科普知识的整体认知水平偏低,对于地震基本知识的掌握水平有限,辨识地震谣言的能力不足,地震应急避险能力有待加强,应急救护技能掌握水平和震时避险原则认知水平不高;(2)山东省公众对于地震应急避险与技能、地震预报与预警、地震谣言识别及建筑抗震等方面的科普内容需求度较高;(3)山东省公众最期望获取防震减灾科普信息的途径是通过线上的新媒体APP或网站,对于参加地震应急演练、科普讲座、科普馆参观等线下活动的意愿较强。针对上述实际情况,本文对地震科普工作给出了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WebGIS的防震减灾系统研究及其实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分析了常规的防震减灾系统的局限性,介绍了基于webGIS的防震减灾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并以大庆油田为例,给出了该系统的功能模块组成、各模块的设计方法及其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提高固定资产使用效益。是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基本保障,结合山东省地震局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要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和管理制度,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以保障防震减灾事业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庆油田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近年来,GIS技术被广泛地应用于城市或区域的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本文着重论述了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以及建成后的系统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和所能实现的功能。应用GIS技术建设大型企业防震减灾系统是一个新的尝试,所完成的系统不但能对企业在地震应急中起到辅助决策作用,而且对于日常管理也是十分方便的。该系统的运行为大型企业防灾系统的建设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笔者研发了地震速报信息快速提取和WEB信息发布的功能程序模块。利用EQIM平台和山东省地震局门户网站,实现了基于百度矢量地图的全球、全国和山东及邻省地震速报信息的自动发布。改变了原来手工录入信息慢、信息发布时效性差的局面,以便于公众通过山东省防震减灾信息网站及时掌握震情动态,对于提高社会防震减灾的公共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本身是一个涉及因素众多的复杂体系,对它的评估也是涉及到地震科学、社会科学和经济科学的交叉学科问题. 本文首先提出了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概念,把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震后恢复时间等3个方面作为衡量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准则;围绕这3个准则,从影响城市防震减灾能力的众多复杂因素中抽取出六大因素,并用一些简单、可测量的指标来代表这六大因素,建立起城市防震减灾能力指标体系;然后建立起指标体系与上述3个方面评价准则¾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和恢复时间的联系;最后,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将3个评价准则综合成一个防震减灾能力指数.从而为城市防震减灾能力评估提供了一个较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框架. 理论体系的建立能够在绝对上、定量上评价城市的防震减灾能力,从而指导城市进行防震减灾决策.   相似文献   

15.
将故障树法用于区域防震减灾系统脆弱性评估。在深入研究防震减灾能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防震减灾体系标准故障树,并根据其结构计算出基本事件的权重。通过比较标准故障树和评估对象基本事件,得出评估对象防震减灾体系的缺失基本事件,继而计算出防震减灾系统脆弱性指数。最后,以河北省某县为例,给出了基于故障树法的防震减灾系统脆弱性评估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6.
防震减灾技术系统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北京市地震局组建之初,防震减灾技术系统几乎为空白。经过新北京市地震局的不断努力,到1998年底,初步建起了震情会商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并对前兆监测台网进行了部分优化改造,新增加了一些观测点及测项等,使北京市防震减灾工作有了基本的技术保障。1999年是北京市防震减灾技术系统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1999年3月,首都圈防震减灾示范区系统工程项目正式启动实施,该项目为北京市建立全国一流的防震减灾技术系统提供了机遇。该项目建设完成后,将使北京市的防震减灾技术系统向前推进一大步,使北京市防震减灾技…  相似文献   

17.
在机制上将一个地市(淮南市)的地震预报与防震决策融为一个动态整体,从而建立起一个实用性强的防震减灾决策系统,使城市各种防震对策的生成了有更科学的基础,成为市政府在防震减灾决策中不可缺少的工具。  相似文献   

18.
基于经验统计方法的桥梁震害预测辅助决策系统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选择场地、结构、地震动和抗震设防4大类18个因素作为考虑因素,以国内外桥梁震害预测经验统计方法为主体构成了知识库,开发了与GIS结合的桥梁震害预测辅助决策系统BSVAS。该系统可初步用于大中城市防震减灾桥梁震害预测工作,并为基于GIS的防震减灾管理系统的更新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9.
首先简要介绍了已完成的大庆油田防震减灾系统,并在其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基于WebGIS的大庆油田分布式防震减灾系统的关键技术开发,其中包括系统的技术架构、功能组成、软硬件结构、计算机语言、数据库连接和分析模块的远程调用等。同时阐述了在现有的分布式防震减灾系统的基础上扩展利用遥感信息功能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九五”期间,辽宁省地震局按照中国地震局的统一部署,应用先进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对原有的前兆与地震观测的模拟技术系统进行了改造,新建了辽宁省地震信息网络系统和防震减灾指挥中心,这是辽宁省第一次这样大规模地对防震减灾技术系统进行建设和改造。本文对“九五”重点项目的任务、技术系统构成及建设成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