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启明 《地震研究》2001,24(3):238-244
通过对大理地区鹤庆、洱源、下关、弥渡等温泉水CO2释放特征及与区域地震活动的相关性研究,提炼出单项地震预报指标,从而进行系统合成,找出大理地区CO2的综合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2.
云南大理地震带的北东向构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理地震带的构造成因,前人多用红河断层的活动来解释。该断裂的活动及对本区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该断裂的南段规模并不小,活动也很强,为什么极少记录到大于6级的地震,相反,大理地区地震却十分频繁呢? 我们对本区航、卫片进行了活动构造解译、野外实地考察后发现:大理地区存在一组北东向活动断裂(图1)。本文试图讨论这组活动断裂的存在、规模、活动方式、作用及影响。  相似文献   

3.
云南大理及其邻近地区活断层和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证据表明,红河断裂带的活动强度以其中段的大理及其附近地区最强烈,整个断裂带自新生代以来的活动时序也从南、北两端逐渐向中段的大理地区变新,可与断裂带中段的现代强震分布相对应。 地质现象及地质年龄证据表明全新世中、晚期在大理及其邻近地区有周期为1500年左右的五个从平静到活动的地质事件。用断裂位错距离和位错速率计算的地震复发周期表明,每隔1500年左右的地质事件可能伴随着一次8级地震  相似文献   

4.
大理地区乡镇一带存在大量内部由榫卯结构相连接的穿斗式木结构,外部则是用土坯或夯土的方式修筑外墙。漾濞6.4级地震中只有少量震中附近的穿斗式木结构房屋有倒塌或局部倒塌现象,但是大部分穿斗式木结构房屋由于选材不当、落后的施工工艺流程和年久失修等问题,遭受到了不同程度震害,随着烈度的提高受损越严重。通过对现场调查发现:大理地区的农村民居加固主要是针对木构架节点及木构架抗侧力的加固,墙体、屋顶以及老旧木构件的处理往往被忽视。基于对大理地区穿斗式木结构的破坏机理,给出了和对现有房屋加固修复的措施建议,对使用穿斗木结构地区的房屋震害预防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地貌测量统计方法对我国北京、云南大理和陕西华山等地区基本已知地质年龄的地震断层陡坎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相应地区断层陡坎的一些资料和距今2700年左右形成的断层陡坎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毛巍颖 《华南地震》2022,42(1):31-37
云南思茅大寨井和大理月溪井分别位于云南西南和西北部,是云南地区主要地震流体观测井.通过水位观测数据分析,思茅大寨井水位和大理月溪井水位同震响应差异明显.思茅大寨井水位同震响应能力较好,主要表现为阶升,阶变幅度达10 cm以上的有16次,最大可达57.1 cm.大理月溪井水位同震响应能力较弱,阶变幅度小,主要表现为阶降....  相似文献   

7.
根据滇西地震带大理─剑川段地震活动特征,把公元1498~1991年M≥4.7级地震迁移分为4期。每期地震迁移均以洱源地区的地震为先导,洱源先导地震震级越大,全段地震活动水平就越高,反之亦然。文中从地下水对断裂的弱化的角度,讨论了地震迁移规律及原因。洱源地区地下水对其断裂弱化的程度最高,其断裂最薄弱。这样,在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最薄弱的洱源地区必将首先破裂而发震,所以每期地震迁移均以洱源地区的地震为先导。认为洱源地区的地震活动特征可以作为预测全段地震活动水平的“窗口”,大理地区在今后5年左右的时间内(即1996年前后)有发生6级左右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大理地区全新世地层的划分及~(14)C年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就云南大理地区全新世地层剖面的~(14)C年代测定和孢粉分析资料说明,点苍山东麓的砂、砾石层的堆积时代是距今8980±90年—6050±90年。洱海沿岸的湖相沉积物的沉积时代是距今8465±115—25604±75年。洱源地区距地表埋深15米的泥炭层的~(14)C年代为距今11650±135年。该泥炭层可做为全新世底界的标志层。大理地区全新世气候演化是;早全新世温和稍湿;中全新世温暖湿润;晚全新世温和稍干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合分析了明武宗正德年间(1511年至1521年)永胜—大理地区的地震史料,确认永胜地震发生于正德十年(1515年),其破坏和有感地区之广可与1833年嵩明8级大震相比较。不存在同年M=6_(1/2) 或7的鹤庆地震。关于正德六年(1511年)的永胜地震,正德九年(1514年)、十四年(1519年)的大理地震,正德十五年(1520年)的赵州,鹤庆等地震都是由于误记所致,故不能作为单独的地震列出。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县(市)区应急备震能力评估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震前做好应急备震工作是有效应对地震灾害风险、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云南地区震害背景和区域特征,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围绕1个目标层、4个准则层和23个指标层的应急备震能力评估指标体系的层次模型,对云南省129个县(市)区的应急综合备震能力进行了评估和分级。结果表明:从全省单项指标分析结果看,地震应急组织机构健全度和地震应急资源基础保障能力2项指标差距小,空间分布均匀,综合指数较高的区域集中在滇中的昆明和滇西的大理地区;地震应急灾情获取与评估能力2项指标综合指数较高的县分布于滇东和滇西地区的昆明、玉溪、大理、楚雄等地;昆明、大理地震紧急救援能力相对较高。从应急备震综合能力分析结果看,云南省17个县较高,8个县相对较弱,综合能力较强区域主要分布在滇中、滇西等地的昆明、玉溪、普洱等地,滇西北的怒江和滇东南的文山等地综合能力较低。  相似文献   

11.
关于点苍山“大理冰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点苍山是大理冰期的命名地, 通过文献查询明确了大理冰期这一概念提出的过程. 基于多次的实地考察, 对云南点苍山冰川地貌进行了系统研究, 建立了该地区第四纪以来冰川活动可靠的年代序列, 明确了冰川发育的规模. 研究结果表明, 点苍山最早的冰川活动发生于30~ 40 ka BP, 之后经历了末次冰期晚阶段、晚冰期、新冰期等各次冰川前进, 直至1.2~1.5 cal ka BP 前后冰川最后消失. 空间上, 该地区的冰川活动仅局限于海拔3600 m以上的主体部分, 低海拔及其周边山体上没有冰川发育.  相似文献   

12.
为查清滇西地震科学实验场内地震与地质构造特征,由云南省地震局综合队,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组成的地震地质考察组,于今年上半年,对大理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在大理南部下关附近的团山和洱海东岸银梭岛,发现了两个古地震遗迹现场。这个发现对于研究该区古地震和地震重复率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在团山附近,洱海滨岸湖相地层中,一个长约200米的人工开挖剖面,展现了清楚的地层露头  相似文献   

13.
随着川滇地区强震记录的不断增加,为了建立更符合该区域地震动特征的预测模型,文中基于该区域现有的地震动数据,通过随机效应回归模型建立适用于川滇地区的地震动预测模型;2021年5月21日,云南省大理州漾濞县发生6.4级地震,为了分析文中预测模型对漾濞地震的适用性,首先根据预测模型的适用范围选取合适的漾濞地震数据,计算真实记...  相似文献   

14.
森元武 《地震研究》1994,17(2):136-142
根据滇西地震带大理-剑川段地震活动特征,把公元1498-1991年M≥4.7级地震迁移分为4期。每期地震迁移均为洱源地区的地震为先导,洱源先导地震震级越大,全段地震活动水平就越高,反之亦然。文中从地下水对断裂的弱化的角度,讨论了地震迁移规律及原因。洱源地区地下水对其断裂弱化的程度最高,其断裂最薄弱。这样,在区域应力场的作用下,最薄弱的洱源地区必将首先破裂而发震,所以每期地震迁移均以洱源地区的地震为  相似文献   

15.
夏菲 《华南地震》2000,20(2):32-39
根据云南省地下水动态网显示的中期、中短期、短期和临震地下水位异常,对1998年11月19日宁蒗6.2级地震进行了成功预测。自1996年丽江7.0级地震后,震前的异常仍然存在,省内一直缺5.0~6.0级地震。中期异常显示1~3年省内将有强震发生,西部地区特别是滇西北东条带的北端为重点危险区,地下水动态中矩期异常分3个阶段,分布面广,异常井孔最密集的地区是大理-丽江-中甸,且明显地向宁蒗地区收缩;短期  相似文献   

16.
2021 年 6 月 21 日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漾濞县发生 M6.4 级地震。通过对大理地区主要断裂带温泉水化学组分每季度定期取样观测,分析该区地下水的化学类型、成因及其与地震活动的关系。测定、分析结果显示:洱源温泉属于 HCO3· SO4-Na 型水,白总旗温泉属于 HCO3· Cl-Na 型水,高芹、剑川、永胜、漕涧温泉均属于HCO3-Na 型水;温泉水氡水汞背景值高,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洱源,弥渡,剑川温泉可能受大理地区广泛分布的石炭—二叠系海相沉积灰岩影响,显示较高的 HCO3-、Ca2+含量;漾濞 6.4级地震前后区域内温泉水的 Cl-、SO42-、水汞、水氡含量有明显变化,白总旗温泉Cl-,永胜、洱源温泉SO42-以及高芹温泉水汞含量在漾濞6.4级地震前明显上升,震后含量显著下降,温泉水温和...  相似文献   

17.
2021年5月21日21时48分(北京时间)云南大理州漾濞县发生Ms6.4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在震后8min发布正式速报结果,随后联合多家单位启动地震相关产品的应急产出工作,共产出地震基本参数、历史地震、地震构造、震源机制、仪器地震烈度和余震精定位等9类14种数据产品.产品结果显示,本次地震发生在川滇地块滇西地区,位...  相似文献   

18.
林元武 《地震学报》1994,16(2):251-257
利用SiO2地热温标的混合模式, 计算了红河断裂带北段14个温泉的热储温度, 并根据温泉热储温度和温泉密度的特征, 把红河断裂带北段进一步划分为4个亚段。从水对断裂弱化作用的角度, 讨论了水的弱化作用对地震活动的影响, 认为各亚段水对断裂弱化作用的强度的不同, 是引起各亚段地震活动差异的重要原因。热储温高、温泉密集的洱源亚段相当于滑移区;而热储温度较低。温泉较少的剑川亚段和弥渡亚段及温泉稀少的大理亚段则相当于闭锁区,认为大理亚段是孕育强震的最危险地区, 洱源亚段孕育强震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9.
刘扬武 《地球》2012,(1):115-115
云南以多云闻名世界,自古就有“彩云南现”之说,而大理苍山的景色“云、雪、石”也以云著称。到大理旅游观苍山之云,就像在长城观日落,在峨眉金顶观日出一样,让人心情激动。  相似文献   

20.
云南地区地震目录最小完整性震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度高、台站分布极不均匀的云南地区开展最小完整性震级MC研究,试图为地震危险性评估和台站科学布局等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基于云南区域地震台网发展阶段,利用基于G-R关系的交互式分析方法,研究了MC的空间分布特征;采用多参数方法研究了云南8个地震区(带)的MC时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云南区域台网不同发展时段MC的空间分布存在较大的非均匀性,大理—丽江—盐源区、元谋区、小江带等区(带)监测能力较好,澜沧—耿马区、思普区等区(带)监测能力较低.但云南“十五”区域数字地震台网运行以来,云南省MC可达ML1.5左右,其中大理—丽江—盐源区MC可控制在ML1.0~1.5,小江带MC约为ML1.5,腾冲—龙陵区MC可控制在ML1.0~2.0,澜沧—耿马区MC可控制在ML1.5 ~2.5,思普区MC约为ML1.0~2.0.云南地区8个地震区(带)Mc时间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增加台站数量,优化台网布局,是提升云南地区地震监测能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