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象科技》1976,(8):5-8
近年来,随着“农业学大寨”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华北平原地区,耕作制度发生了深刻变化,小麦,玉米间作套种面积迅速扩大。我们在1974、1975两年中着重研究了在中等肥水条件下,不同田间结构套作玉米的生育特点、产量形成以及与田间小气候条件的关系。试验地套作玉米的畦埂,按埂宽分一尺窄埂与2尺宽埂二组,在一尺埂宽类型中又按不同畦宽分2.2尺,3.4尺,4.6尺畦宽三种,埂上套种一行玉米;在2尺埂宽类型中分5.0尺,6.2尺,7.4尺,8.6尺,9.8尺畦宽五种,埂上套种两行玉米,各种畦宽均按2500株/亩密度套种玉米。1974年试验地为冬麦套种玉米,1975年为春麦套种玉米。具体试验小区配置见表1。  相似文献   

2.
经两年试验发现,玉米撕叶可以使宽行的透光率增大,白天温度提高,夜间温度降低,通风状况得到改善,一定程度地解决了田间郁蔽的状况,能够大幅度提高玉米及套种作物产量。  相似文献   

3.
张璐  葛锦华 《贵州气象》2000,24(3):32-35
对毕节不同品种,不同密度的高产品玉米地分别在不同时期进行小气候观测,初步总结出黔西北区高产玉米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表明玉米品种毕303每公顷296.3株这一密度群体结构,公顷产34.82kg,洋芋、玉米套作复合产量达45.11kg查对于其它品种及密度群体结构更为合理,能获得较佳的小气候环境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芦苇湿地与玉米旱地近地层小气候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大气之间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并相互作用形成特有的区域小气候特征,本文采用小气候梯度观测法对比分析了2015年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与同纬度锦州地区玉米旱地的近地层(0—30 m)小气候特征。结果表明:2015年辽河三角洲芦苇湿地年平均气温为9.91℃,比玉米旱地年平均气温低0.58℃,湿地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具有降温作用,冬季具有保温作用。芦苇湿地和玉米旱地年平均气温的日变化范围分别为7.50—12.92℃、6.16—15.59℃,芦苇湿地平均气温振幅和层次间气温差小于玉米旱地,玉米旱地存在明显的逆温现象;芦苇湿地年平均相对湿度为64.58%,比玉米旱地年平均相对湿度高7.97%,芦苇湿地月相对湿度主要受水文和植被蒸腾作用的综合影响,芦苇湿地和玉米旱地平均相对湿度的日变化范围分别为51.78%—74.38%、41.00%—73.00%,二者均存在逆湿现象但高度不同;芦苇湿地春季风速为玉米旱地的两倍以上,风速随高度升高呈指数增大,芦苇生长季湿地具有较高的粗糙度,随高度降低风速下降明显,挡风作用明显好于玉米旱地。太阳辐射影响地表湍流是玉米旱地风速日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芦苇湿地风速日变化体现了海陆热力差异的特点。芦苇湿地由于地表有水层覆盖,植被蒸散能力较强,叶面积指数较高,减小近地层气温和相对湿度的变化速率,可有效降低风速,调节区域小气候的生态功能比玉米旱地强,本文研究可为辽河三角洲湿地对区域气候形成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评述了低纬长期预报的当前状况。在过去5年中,某些热带地区的季节预报有了很发展发展,其方法有三大类:(1)大气环流诊断与统计方法相结合的经验方法;(2)数值模拟;(3)纯统计方法。对许多地区已用第(1)类方法发布实时预报。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玉米采取6种不同栽培方式试验,研究不同的栽培方式下田间小气候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探寻适合贵州的合理的栽培方式,有效的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为贵州省玉米高产栽培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1974,(7):56-57
上海市马桥公社俞塘大队,通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批林整风,进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大搞科学种田,使粮食产量从1965年的亩产971斤提高到1973年的2393斤,连续五年亩产超过双千斤。他们的基本经验有三条:1.学习党的基本路线,狠抓阶级斗争,坚持社会主义方向;2.学习大寨精神,批判懦夫懒汉思想,坚持大干快上;3.学习唯物论,批判“天命论”,坚持科学种田抗灾夺丰收。下面仅介绍他们在科学种田方面是如何调节田  相似文献   

8.
帽子是人们常佩戴服饰之一,它之所以能保暖防暑,是因为戴了帽子之后,在头部周围形成了局部的小气候。春天,春游活动,自古以来被人们称为赏心乐事,不过,春天、风干日燥,常使人感到脸疼脖痒、头昏脑胀、唇裂鼻燥,不免令人烦恼。春风拂面,花粉纤絮乘风与游人汗脸接“吻”,借人手擦汗之力,趁机进入张开的汗毛孔隙,造成花粉中毒。使人疼不知何处,痒不知何因。从太空落下的字宙尘埃,经精确计算,每年约落3万吨。以此推算,地球45亿年的  相似文献   

9.
水域的小气候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泽培  徐火生 《气象》1988,14(12):37-38
一、资料情况 实验站设在江西都昌县城郊。水面观测站(下称水面站)位于116°16'E、29°16'N的鄱阳湖东湖。东湖高水位(吴淞基面,下同)时,19m,东西长2.5km,南北宽约1.5km;枯水位(14m)时,长1.4km,宽约1.0km。水面站漂浮木筏上,水深在丰,枯水位时分别为6m和1m。湖东、北面为平坦开阔地,两邻都昌港,南傍南山。湖岸观测站(下称湖岸站)在水面站东北约0.5km  相似文献   

10.
《气象》1984,10(3):50-50
  相似文献   

11.
《气象》1977,3(3):33-33
  相似文献   

12.
畜舍小气候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几年来畜舍小气候的研究尤其是国内的研究进展作了大致介绍。在通风技术方面主要介绍有利通风的畜舍结构和目前通风方式。有关温度控制、有害物体及尘埃控制以及小气候综合模拟几方面分别叙述了各自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13.
14.
日光温室小气候效应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1994~1996年日光温室内外的光、温、湿三大要素进行多点对比分析,得出其在时间、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实验结果证明,该类温室的小气候效应显著,可大幅度提高蔬菜的复种指数,生长季可延长27.4%。  相似文献   

15.
《气象》1977,3(1):11-11
采取不同的间作套种方式以及相应的栽培措施,科学地协调作物共生期间的遮荫和窝风的矛盾,是提高农作物复合群体光合作用,创造高产的重要途径。据我们对农田小气候的调查,间作套种与光、气、热的关系如下: 一、小麦预留行宽窄与通风透光的关系。 小麦抽穗后,麦林构成屏障,预留行宽窄不同,行间通风透光差异也不同。 一般预留行在50—100厘米之  相似文献   

16.
住宅朝向的选择。朝向东南,在盛夏时期能避开下午最热时的阳光,免得直射入室,起遮阳避暑作用,在隆冬季节能避开酉北寒风,起防寒保暖作用。朝向东南能减少宅内冬夏季温差,利于居住人延年益寿。对因地形,地理位置或其他等原因造成的住宅朝向不利时也可在住宅结构,装饰上采取弥补·,改善环境,如对朝向正南的窗户,在窗户上方和右侧上半部加装遮阳板,对朝向正酉的窗户,在窗户上方和左上半部加装遮阳板,在右侧下半部加装挡风板,以改善宅内的小气候.住宅庭院不宜铺设大量石头或碎石。现代科学证实,石头和碎石都是不良导体,导热性…  相似文献   

17.
在早稻育秧中,为了抗御寒潮,保护良种,争取季节,群众创造了温室育秧,经过4—5年的由点到面,由小面积到大面积试验,获得了成功。华容县新河公社新建大队1,800亩早稻,全面采用温室育秧,平均亩产达808斤。省农科院试验,温室秧比露地秧一般增产4—11%。温室秧生长整齐适于机插。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工厂式的温室育秧更有其发展前途。 温室育秧完全是用人工控制小气候培育秧苗。在生产实践中如何调剂温、湿度培育茁壮秧苗,为什么早稻温室秧比露地秧早熟高产?对  相似文献   

18.
垦荒的若干小气候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马玉堂  姚文权  徐兆生 《气象学报》1982,40(3):353-360,326
本文应用呼伦贝尔草原开垦地和未垦地连续两年的野外观测资料,分析了垦荒后春夏之交(5—6月)土壤热、水状况,贴地层大气动力、热力状况及地表热量平衡特征等发生的变化。指出,垦荒的小气候效应是多方面的和明显的,特别各种热力效应尤为显著。因而,垦荒这一人类活动对气象状况的影响是值得重视的。  相似文献   

19.
我县地处辽河下游,渤海之滨,春季和夏季多西南大风。为了减轻大风对农业生产的危害,多年来我县营造了大面积农田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对改善农田小气候确实起到了显著作用。近年来我们和营口市盐碱地改良利用研究所、荣兴农场农科站气象哨、高家农场农科站,共同对荣兴农场中央屯大队、良种场大  相似文献   

20.
沈觉成  高家表  陈万隆 《气象》1980,6(2):20-22
开展农田小气候的研究是提高作物产量的一个途径。这里,根据我们的一些工作体会和我国的具体情况,着重谈谈农田小气候观测原则与一般参考书上很少介绍的农田光照、辐射、风速等项目的基本观测方法。 一、农田小气候观测的一般原则 农田小气候观测必须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对象来制订观测方案,以便用较少的人力、物力取得最好的效果。因此,首先应该抓住作物生育的关键期和影响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