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第一届旅游地貌学术议论会在丹霞山召开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旅游地貌组、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专业委员会、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研究会和丹霞山风景名胜区联合召开的第一届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1月25——29在广东丹霞山风景名胜区举行,来自全...  相似文献   

2.
“第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研讨会”于1992年6月1~6日在湖南省大庸市召开。由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组织,来自全国各地的科研、大专院校、旅游管理、新闻出版等部门的近9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60余篇。  相似文献   

3.
第三届全国区域旅游开发研讨会于1992年6月1日至6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召开。会议由中国旅游协会区域旅游开发专业委员会会同武陵大学、青岛大学、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组联合召开。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院校、科研单位、旅游管理、新闻出版等单位的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60余篇。会议针对我国有关区域旅游开发、旅游资源普查、旅游市场分析及旅游地图的绘制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并通过对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实地考察,对张家界进一步发展战略、旅游市场潜力与开发、以及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旅游交通秩序治理和建设等,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相似文献   

4.
第一届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在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召开第一届旅游地貌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1月25~29日在广东仁化县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召开。会议是由中国地理学会地貌专业委员会旅游地貌组、中国地理学会区域旅游委员会与丹霞山风景名胜委员会共同组织召开的。到会代...  相似文献   

5.
关发兰 《地理研究》1990,9(1):99-100
中国地理学会、青岛大学旅游系和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所联合筹备的全国首届区域旅游开发与旅游地图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2月6日至10日在青岛市召开。与会代表近百人,分别来自于全国科研、高校、旅游局、新闻及出版社等近70个单位。百余篇论文荟萃了当前我国有关区域旅游开发和旅游地图编制的最新成果。会议历时五天,在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下,最后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大会发始,由青岛大学旅游系主任张力果先生致开幕词。然后,北大地理系教授、大会主要负责人陈传康先生对1987年12月深圳人文地理学术讨论会成立“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旋游组”以来,区域旅游开发规划和旅游地图编制工作所取得的一系列成果作了全面的总结报告。  相似文献   

6.
为期五天的《全国应用旅游地理学与资源县旅游开发研讨会》于1995年8月8日在广西资源县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是由中国地理学会(旅淤地理专业委员会)、广西资源县人民政府、广西桂林地区旅游局、中国旅游协会区域开发专业委员会、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旅游开发与管理专业)、青岛大学旅游系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来自全国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80多人出席研讨会,其中各级地方领导来宾6入,港、台代表6入,院校科研单位代表38人.政府机关代表10人,新闻出版单位代表23入,旅游业代表2入.会议中取了资源县周荣光县长等人所作的有关…  相似文献   

7.
旅游业是一个高度复合型的产业系统,离开城市的社会、经济、文化大环境而实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可能的。考虑旅游产业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必须找出影响产业发展的主动因素。汕头市旅游发展应以商务型的都市旅游开发带动区域旅游发展的模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是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相似文献   

8.
汕头市的旅游发展模式和驱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志才  彭华 《热带地理》2004,24(3):289-292
在分析汕头市旅游资源和市场的基础上,认为汕头市旅游发展需采取以商务型都市旅游为主体,以潮汕文化旅游和海滨度假为特色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提出汕头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驱动机制:积极培育城市的经济活力,增强城市的综合吸引力,积极转化潮汕文化为旅游产品,加强精品景点建设.  相似文献   

9.
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旅游协会下属的二级分会,对外简称“中国生态旅游协会”(英文简称“CETA”)。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旨在以全国旅游和生态环境研究单位为依托,通过广泛联系各级旅游管理部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试...  相似文献   

10.
全国应用旅游地理学旅游开发研讨会在广西资源县举行由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和广西资源县人民政府等六家单位联合召开的“全国应用旅游地理学旅游开发研讨会”于1995年8月8日-11日在广西资源县赞助下成功召开,来自大陆和港台的80多位旅游学者、...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常德市举行@王群英中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常德市举行中国区域旅游开发学术研讨会于1997年7月10日~14日在湖南常德市举行。这次会议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地理学会、湖南省旅游局、湖南省地理学会、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0月18-19日,2014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在长沙隆重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湖南省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文理学院资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旅游协会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旅游协会下属的二级分会,对外简称“中国生态旅游协会”(英文简称“CETA”)。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旨在以全国旅游和生态环境研究单位为依托,通过广泛联系各级旅游管理部门、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试验站、森林公园,开展生态旅游的信息交流和科研活动。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成立后,已开展了多项活动。1995年1月,生态旅游专业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召开了第一次“中国生态旅游研讨会”,首次倡导在中国开展生态旅游活动。协会积极了解国际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和珠海市旅游局联合主办、珠海市旅游局和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承办的“城市旅游国际研讨会”(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UrbanTourism)于1999年7月13~16日在珠海度假村隆重举行。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近70篇。来自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与国内各地的专家学者和有关领导共90多人出席了本次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山大学城市与区域研究中心教授保继刚博士主持,珠海市副市长余荣…  相似文献   

15.
姚鲁烽 《地理学报》2006,61(10):F0002-F0002
“全国第十二届洞穴学术会议暨山东沂源溶洞群探秘”于2006年9月11-16日在山东省沂源县召开.大会由中国地质学会洞穴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省沂源县人民政府、淄博市旅游局承办;山东省沂源县旅游局协办.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我国旅游洞穴开发的规划、设计、管理及资源保护.会议主要内容包括:(1)岩溶景观与洞穴调查研究;(2)洞穴旅游开发规划设计、管理及资源保护;(3)沂源洞穴资源及旅游开发.来自全国120余位洞穴考察、规划设计、开发管理方面的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16.
《地理科学进展》2014,(11):1577
10月18-19日,“2014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在长沙召开。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湖南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湖南师范大学区域社会与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承办,湖南省地理学会、湖南省经济地理研究所、衡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湖南文理学院资源环境与旅游学院、湖南科技大学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等单位协办。本次会议的主题为“中国转型发展与人文地理学创新”与“新型城镇化与中部地区崛起”,年会共安  相似文献   

17.
值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90周年院庆之际,由国际地理联合会(IGU)旅游闲暇地理与全球变化专业委员会、国际旅游学会(ITSA)、中国地理学会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南京大学主办,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系、南京大学人文地理研究中心、南京大学旅游研究所承办的旅游与全球变化暨第八届旅游前沿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2年5月23—25日在南京大学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18.
早在远古时代就出现了区域性的旅游活动。比如中国历史上的帝王巡狩、封禅即为典型事例。当然 ,区域性旅游的研究则在当代。而“区域旅游”的概念更是在我国现代旅游大起动的背景下由已故著名地理学家陈传康教授提出来的。由于他与一大批地理学家的共同努力 ,区域旅游理论为建立中国特色的旅游理论体系作了大量实质性铺垫工作 ,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区域旅游发展战略、区域旅游开发规划、区域性项目的创意策划等等。更使人欣慰的是 ,翟辅东教授的《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一书对目前基本上处于分散的、非系统的、非规范化的区域旅游开发研究作了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旅游地貌学研究进展与学科体系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在综述旅游地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旅游地貌学建立前后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资源研究、类型研究、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其中,资源研究主要有对旅游地貌资源的定义、调查、分类、评价、开发、规划与管理以及保护等。类型研究可以细分为对岩类风景地貌和营力风景地貌的研究。岩类风景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营力风景地貌包括冰川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山崩地貌等。在区域旅游开发的影响下,区域地貌研究逐渐向区域旅游地貌研究延伸。随着旅游地貌学研究内容的拓展,该学科逐渐向其他学科渗透。笔者讨论并构建中国旅游地貌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旅游地貌学研究进展与学科体系形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文在综述旅游地貌研究文献的基础上,评述了旅游地貌学建立前后该学科理论与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资源研究、类型研究、区域研究、跨学科研究等。其中,资源研究主要有对旅游地貌资源的定义、调查、分类、评价、开发、规划与管理以及保护等。类型研究可以细分为对岩类风景地貌和营力风景地貌的研究。岩类风景地貌包括丹霞地貌、喀斯特地貌、张家界地貌、嶂石岩地貌。营力风景地貌包括冰川地貌、风沙地貌、海岸地貌、山崩地貌等。在区域旅游开发的影响下,区域地貌研究逐渐向区域旅游地貌研究延伸。随着旅游地貌学研究内容的拓展,该学科逐渐向其他学科渗透。笔者讨论并构建中国旅游地貌学的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