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浙西南下元古界八都群的地质年代学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胡雄健 《地球化学》1994,23(C00):18-24
下元古界八都群是中国东南大陆边缘最古老的变质岩系之一,为早前寒武纪浙闽克拉通的主要组成部分。利用单颗粒锆石U-Pb法、常规锆石U-Pb法、锆石蒸发Pb法、Sm-Nd、Rb-Sr等时线法确定八都群的成岩时代为2050-2400Ma,区域变质作用和克拉通化时间为1900±100Ma。  相似文献   

2.
浙江南下元古界八都群的地质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3.
吉林省南部下元古界集安群地质特征与沉积期古环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福润 《吉林地质》1991,10(2):31-41
根据集安群地质特征,岩石化学,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认为:蚂蚁河组沉积期古环境为强氧化泻湖相;荒岔沟组沉积期为强还原的泻湖相、大东岔组沉积期为开阔正常浅海潮坪相。集安群从发生发展到结束古环境演化规律是:构造上,由优地槽向冒地槽演化,气候上由炎热向温湿演化;古地理环境从有障壁的局限海变为无障壁的开阔海;从咸化海向正常海,从泻湖相向潮坪相转化。  相似文献   

4.
对吉南地区下元古界地质特征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廷秀 《吉林地质》1989,(4):46-57,94
吉林省境内的下元古界主要分布于吉南三半江—大东岔一带。这一带赋存着丰富的贵金属、多金属和非金属矿产。前人为了解决这一带的基础地质问题,以查明上述矿产的赋存规律,曾先后进行过区域地质调查、矿产普查和专题性研究工作,并找到了一些金、铜、铅、锌、硼、云母、石墨等矿产。但对其地层的划分及时代隶属则众说纷纭。1960年长春地质学院吉南区测队进行的1:20万通化市幅区测时,将其归为太古界中鞍山群,下划3个组,即何家街组、小荒沟组和八宝沟组。1961年通化地质大队辑安分队将其划为集安亚群,由下而上划为4个组,即何家街组、清河组、蚂蚁河组、大东岔组,并划分9个岩性段。1962~1964年6101队在霸王朝—蚁字沟进行1:5万区测时,将其称为鞍山群集安亚群,下划3个组15个岩性段(表1)。在此之后的20几年间,大多数生产和科研单位都基本上遵循和延用了这一划分方案。1973年吉林省区测队编1:300万地质图时,首次将集安亚群改称集安群,时代定为下元古界,置于鞍山群之上、老岭数之下。同年郑传久、张文驹、贾汝颖等对集安群又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总结。作者是通过1984~1987年在西江—头道地区进行1:5万区测时获取的大量实  相似文献   

5.
李述靖 《现代地质》1994,8(4):451-452
苏尼特左旗中部下元古界的发现及其基本地质特征自1992年起,在苏左旗中部开展了1:5万区域地质调查,当年发现了一套变质较深的片麻岩系,将其置于绿片岩相的温都尔庙群之下,视为本区最古老的一个岩群。经过近两年的调查研究,可确认这是一个早元古代的混合岩化变...  相似文献   

6.
浙西南北园八都群石榴斜长角闪岩的变质特征及年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浙西南北园的石榴斜长角闪岩是一次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的产物,原岩为玄武质火成岩。可分为两个演化过程,其一是高角闪岩相变质作用,变质温度约650±20℃,压力0.9~1.1GPa,形成石榴子石+用闪石+斜长石十单斜辉石±金红石的矿物组合;其二是石榴斜长角闪岩的减压退变质,形成透辉石+更-中长石的筛孔状分解结构及榍石环绕金红石的反应边结构。石榴斜长角闪岩的矿物Sm-Nd等时年龄为1468±19Ma,代表高角闪岩相变质时代,Rb-Sr等时年龄为1083±49Ma,反映退变质时代,它们各自反映了华夏古陆中晚元古代时期两次重要构造事件。  相似文献   

7.
集安群主要分布于吉林省南部集安县北部、为一套地槽型变质沉积岩——火山岩建造,其中蕴藏有丰富的硼、铁、铜、铅锌、云母、石棉、石墨及宝石等矿产,总厚度达7772m。 1960年长春地质学院首先对该地层进行了划分(表1)。1963—1973年通化地区地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华夏地块浙西南八都群片麻岩和侵入其中的花岗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以及Lu-Hf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八都群片麻岩中的碎屑锆石普遍发育~1882 Ma的(变质)增生边,而侵入八都群花岗岩的结晶时代集中在1861~1841 Ma。综合本文及前人获得的岩石学和同位素年代学数据可知,华夏地块在古元古代晚期(1890~1850Ma)发生了一次强烈的造山事件,该期造山很可能与Columbia超大陆的聚合作用密切相关,华夏地块可能为Columbia超大陆的一个陆块。除此之外,本研究还在八都杂岩中获得了三叠纪变质锆石年龄(235±1)Ma,综合前人发表资料可知,这些古元古代基底岩石遭受了强烈的印支期改造,可能与华南大陆印支期造山作用相关。然而,关于古元古代基底的三叠纪变形变质、抬升和出露过程及其与印支期构造演化的内在联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浙西南八都群变火山岩系的Sm-Nd全岩等时线参考年龄为2014±43Ma。其中变质玄武岩具有扁平的REE模型。这说明在早元古,华夏古陆张裂并发生一次陆壳增生事件。对该区与具有逆掩断层性质的M1大型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含石榴石变晶糜棱岩给出1518±16Ma和1001±14Ma的Sm-Nd和Rb-Sr石榴石十全岩等时线年龄。前者指示原含石榴石变质岩的变质时代;后者指示的是糜棱岩化时代。它们可能分别与中元古时华夏古陆的再次张裂,及晚元古时龙泉群沉积盆地闭合有关。  相似文献   

10.
在集安群变质岩薄片镜下复查过程中,见到大豺狼洞——赵家街地质剖面集安群新开河组原定名为透闪变粒岩的透闪石(剖面第21层,薄片号为Ⅵ″′—41、Ⅵ″′—41—1),实际上不是透闪石。其镜下特征:柱状变品,长轴直径约为1.5mm,长宽比约为1:1~1:2,横截面上见有两组斜交的角闪石式解理,二轴品,负光性,正延性,斜消光,2V>40°,中度突起,最高干涉色为一级紫红色,具鲜明的多色性:Ng——兰色,Nm——淡紫色,Np——极淡的  相似文献   

11.
浙西南八都群变火山岩系的Sm-Nd全岩等时线参考年龄为2014±43Ma。其中变质玄武岩具有扁平的REE模型。这说明在早元古,华夏古陆张裂并发生一次陆壳增生事件。对该区与具有逆掩断层性质的M1大型韧性剪切带有关的含石榴石变晶糜棱岩给出1518±16Ma和1001±14Ma的Sm-Nd和Rb-Sr石榴石十全岩等时线年龄。前者指示原含石榴石变质岩的变质时代;后者指示的是糜棱岩化时代。它们可能分别与中元古时华夏古陆的再次张裂,及晚元古时龙泉群沉积盆地闭合有关。  相似文献   

12.
浙西南的地球化学异常多呈等轴状或椭圆状分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平度地区下元古界荆山群变质作用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14.
浙西南八都杂岩早中生代泥质麻粒岩变质作用及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遂昌-大柘泥质麻粒岩出露于华夏地块东北部的浙西南八都杂岩中,该岩石保留了典型的减压反应结构.但其变质演化特点、变质作用时代及构造意义目前尚不明确.通过系统的岩相学、矿物化学和同位素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遂昌-大柘泥质麻粒岩记录了4个阶段的变质矿物组合,其中早期进变质阶段M1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石英;压力峰期变质阶段M2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铝绿泥石+金红石+蓝晶石+刚玉+黑云母+石英±十字石,该矿物组合可能预示着岩石曾经历了超高压变质作用过程;峰期变质阶段M3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夕线石+石英±钾长石±斜长石±钛铁矿;峰后近等温降压M4-1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黑云母+夕线石+堇青石+石英+钛铁矿±尖晶石±斜长石±钾长石;M4-2阶段的矿物组合为石榴石+堇青石+夕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钾长石.相平衡模拟结合传统地质温压计限定其峰期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为T=780~810 ℃、P=8.0~9.2 kbar;峰期后近等温降压的M4-1阶段的温压条件为T=780~860 ℃和P=5.7~6.0 kbar,M4-2阶段的温压条件为T=~700 ℃和P=~4.4 kbar,具有典型的顺时针近等温减压型P-T轨迹特征.LA-ICP-MS U-Pb定年结果表明其麻粒岩相变质作用时代为233.5~238.9 Ma.变质作用历史说明浙西南地体可能卷入了古特提斯洋域内印支-华南-华北板块之间的俯冲-碰撞过程,并经历了早中生代的麻粒岩相变质作用后快速折返至地表.   相似文献   

15.
浙西南八都群泥质麻粒岩的变质演化与pT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浙西南古元古界八都群是目前华夏地块最古老的变质基底,以往研究认为其变质程度仅达角闪岩相。近来在对遂昌地区八都群富铝片麻岩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了具有"石榴石+夕线石+正/反条纹长石+黑云母"特征组合的泥质麻粒岩,表明该地体曾经历麻粒岩相变质改造。通过岩相学与矿物化学分析,确定该岩石经历了3个阶段的演化过程,即:早期进变质阶段(M1),形成"石榴石+黑云母+白云母+夕线石+斜长石+石英"的矿物组合;变质峰期阶段(M2-3),形成"石榴石+夕线石+三元长石+黑云母+石英"的矿物组合;峰期后降压冷却阶段(M4),形成"黑云母+白云母+新生斜长石+石英"的矿物组合。岩石中石榴石普遍发育与降温过程有关的扩散成分环带和与降压过程有关的斜长石后生合晶。通过石榴石-黑云母温度计和GASP压力计估算变质峰期的温压条件为800~850℃、0.6~0.7 GPa,峰期后退变质阶段的温压条件为560~590℃、0.25~0.33 GPa,具有顺时针样式的pT演化轨迹,反映一种陆壳碰撞增厚、后又拉伸减薄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16.
我队通过几年的地质工作,在浙江省首次探明了一个大型的金银矿床.该矿床位于浙江西南部,在江山一绍兴深断裂以南,东南沿海“海西地槽褶皱系”隆起的边缘.矿床产于前泥盆系变质岩中.已控制矿带沿走向长1800多米,其中1200米进行了详  相似文献   

17.
熊耳山片麻岩中最基性的样品可近似代表其原岩,很有可能直接来源于地幔熔融的玄武质岩浆,在伸展构造环境下侵入地壳,从而促使部分地壳物质也发生部分熔融,形成中性-酸性岩浆岩,经历变质作用形成片麻岩。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暗示华北克拉通南缘在早元古代仍存在一定程度的陆壳增生。  相似文献   

18.
河南汝阳熊耳群古火山机构地质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豫西中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广泛分布,且遭受多次构造活动、岩浆侵入及剥蚀的影响。在汝阳一带依据岩石中残留的原生构造、古断裂构造、岩石学和岩相学标志、岩层产状及地貌形态等特征识别出高水泉、关家、草立扒、十八盘、双园沟等一系列古火山口。火山活动早期为NEE向裂隙式喷溢,中期演化为中心式喷发、伴有裂隙式喷发,晚期为中心式喷发。区域火山活动贯穿整个熊耳期,时间自NE向SW由早到晚。古火山口及受其控制的次火山岩为区域找矿信息。  相似文献   

19.
20.
浙西南19亿年花岗闪长岩的地质特征及发现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胡雄健  许金坤 《地质论评》1993,39(6):557-563
通过详细的地质调查和综合研究,笔者首次在浙西南前寒武纪变质基底中发现以龙泉淡竹花岗闪长岩体为代表的吕梁期花岗岩,并以锆石U-Pb法测得其结晶年龄为1878±27Ma(2σ),从而肯定了我国东南大陆边缘早元古代变质地层的存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浙闽克拉通的概念,认为它隶属于中国早前寒武纪陆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