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1974年出版的《核转变能与地球物质的演化》是一部核物理学、地质学、地球化学相结合的典范,是核地球化学发展中的里程碑。作者侯德封先生以敏锐、严谨的学术思想,系统论述了地球物质中的各种核转变的类型与特征,核转变所产生的能量及其分布、传导与作用,核转变的产物对地球物质组成变异的影响与作用,核转变能随地球历史的演变特征及与地球演化阶段的关系等;其创造性地提出的一系列新概念、观点、模式和科学推测大大推动了尔后核地球化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对富城花岗岩U、Th含量分析结果进行的频数统计分析表明富城花岗岩U的均值为8.92×10^-6、众数为8.0×10^-6、中位数为7.03×10^-6,其概率密度曲线偏向高端呈右偏非对称分布(偏度系数CSK=1.10)。Th的均值、众数和中位数三者一致,分别为25.7×10^-6,25.75×10^-6,25.8×10...  相似文献   

4.
2011年11月30日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在广州举行揭牌仪式暨李璞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会议主要研讨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筹)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并举行揭牌仪式,同时追思缅怀该实验室的奠基人李璞先生诞辰100周年。  相似文献   

5.
吴功建 《矿床地质》1998,17(Z6):1103-1106
祁连山造山带系由北祁连和中-南祁连两个地体组成。地应力测量表明,为水平双向挤压。大规模隆升发生在新生代。应力场模拟表明,为双向挤压造山,且北部力大于南部力。祁连山为一“厚壳薄幔”和“热壳热幔”型结构,在上地壳有较大厚度低阻层,再加上断裂发育,是一个有利于寻找与岩浆有关的金属矿的造山带。今后找矿应结合深部地球物理探测资料,以期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6.
大别核部杂岩单元中斜长角闪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于认识大别核部杂岩单元的特征及归属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大别核部杂岩单元中斜长角闪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Sm-Nd 同位素特征进行了较系统研究。斜长角闪岩的 Nd亏损地幔模式年龄(t_(DM))有3个不连续年龄段,它们分别为2.50~2.92Ga(平均2.71Ga);1.79~2.47Ga(平均2.14Ga);1.07~1.57Ga(平均1.38Ga)。模式年龄为中元古代、古元古代的斜长角闪岩的等时线年龄分别为1444±180Ma、2220±210Ma,其模式年龄与等时线年龄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至少模式年龄为元古宙的斜长角门岩的t_(DM)可代表其原岩的近似形成年龄,从而证明大别核部杂岩单元中存在着古元古代、中元古代两期自亏损地幔分异的基性火山岩变质形成的斜长角闪岩。而模式年龄为新太古代的斜长角闪岩,其模式年龄能否代表其形成年龄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各期斜长角闪岩在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异表现得不明显。通过对其原岩性质研究表明:原岩主要为拉斑玄武岩,少数为钙碱性玄武岩。大别核部杂岩中斜长角闪岩原岩ε_(Nd)(t)反映出大别核部杂岩地区上地幔自古元古代到中元古代一直沿着亏损地幔 Nd 同位素的演化线演化发展,这种性质及演化趋势与扬子北缘及南秦岭早期上地幔 Nd 同位素性质及演化趋势十分  相似文献   

7.
去年是我的导师杜兴斯基教授诞辰100周年, 看到许多俄罗斯冰川学者对他回忆的文章, 激起了我对他的深切怀念. 他在雪崩和冰川学的成就, 他严谨而求实的治学精神, 特别是引导我进入冰川学科学殿堂的亲切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相似文献   

8.
盛章琪 《贵州地质》2013,(2):157-159
今年是常隆庆教授诞辰100周年。常隆庆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是攀枝花超大型矾钛磁铁矿的发现者。我在成都地院上学时既未上遇他的课,也不相识,一九五七年反右时才知道他。当时有不少传闻,说他是西昌地区"少将专员"、"西南地质一霸",是学校的"大右派"。  相似文献   

9.
吴凤鸣 《地质论评》2004,50(3):248-251
黄汲清院士不仅在地质学的学术研究中有很深造诣,对中国地质学史研究和中国地质学史研究会的建设也有突出的贡献。黄先生1945年发表的《三十年来中国地质学》是中国地质学史研究的珍贵文献;1982年中国地质学会成立60周年北戴河庆典上,黄老作为第32届理事长所作专题学术报告——《略论六十年来中国地质科学的成就及今后努力方向》,史料上搜集宏富,记载精准,取材上撮精删芜,潜心设计,是研究中国近代地质学发展史的范本。黄老指出中国地质学史研究的目的,应防止单纯资料的考证,要做到“古为今用”;关于中国近代地质史,要以学术思想为主线,涉及历史人物,要“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关于世界地质学史研究,他认为:一个学科的发展,浸透着几代各国地质学家的心血和智慧,通过研究,了解各国地质学发展的概貌,从中汲取各自的长处、经验和教训,取长补短,才能真正做到“洋为中用”。  相似文献   

10.
周口店遗址是中国古人类学的发源地 ,在很长的时期内一直是我国古人类学、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和第四纪地质学的科研基地。该遗址丰富的人类化石、文化遗物和动物化石都是宝贵的科学资源 ,而过去对这些材料整理与研究的局限性为未来系统而深入的研究工作和产生新的成果预留了空间。遗址区仍然埋藏着丰厚的科学资源 ,新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势必在探索东亚地区古人类体质与行为特点、演化过程以及生存环境背景的重建诸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1.
方中 《地质论评》1996,42(4):329-333
我国对天然气和个别火山热泉气中He,Ar同位素研究已有7-8年历史。但对矿物岩石中全族惰性气体同位素的研究仍然空白。而近10年中,在国外应用惰性气体同位素在研究地球和太阳系的形成和演化、地幔-地壳-大气圈之间的元素转移与物质循环运动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本文拟对这一学科的研究动向趋势进行介绍和分析,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2.
采用全烃气相色谱、全油气相色谱-质谱技术,研究了突泉盆地突参1井原油的轻烃和金刚烷类化合物特征,剖析其母质类型、沉积环境、成熟度等方面的信息及地质地球化学意义.突参1井原油Pr/Ph=3.17,姥鲛烷优势明显,指示为偏氧化的沉积环境;甲基环己烷指数MCH为46%,环己烷指数CH为25%,3,4DMD在二甲基金刚烷类化合物中占据一定的优势,其相对含量为48%,根据图版所示揭示其母质类型为Ⅱ2-Ⅲ型;正庚烷指数(IH)为27.6%,异庚烷指数(Ⅱ)为0.33,甲基单金刚烷成熟度指数(IMA)为0.63,二甲基双金刚烷成熟度指数(IMD)为0.38,经公式计算Ro约为1.2%,属于成熟-高成熟阶段.结合前人研究资料,认为突参1井原油来自于中侏罗统万宝组煤系泥岩.  相似文献   

13.
为揭示开鲁盆地南部地区下三叠统红砬组的构造背景及沉积环境, 对奈参1井26件细碎屑岩样品进行了常量、微量以及稀土元素测试分析. 研究表明: 红砬组沉积物源具有多样性, 主要来自上地壳长英质岩石源区, 还有少量来自中、基性火成岩物源区. 物源构造背景主要为主动大陆边缘, 可能形成于靠近大陆岛弧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 红砬组沉积环境总体上处于氧化-弱还原的陆相淡水-半咸水环境, 向上水体盐度有增大趋势, 古气候整体上为干旱炎热气候.  相似文献   

14.
15.
以内蒙古赤峰哈拉道口地区花岗闪长岩为研究对象,利用锆石LA-ICP-MS U-Pb测年技术进行年代学研究,测试结果为352.4~355.9Ma,显示其形成时代为早石炭世早期,为华北板块北缘早石炭世岩浆岩活动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地球化学特征显示,花岗闪长岩总体上贫Si、Al,总碱量偏高,Eu仅有轻微的亏损,属铝未饱和、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同时花岗闪长岩具有较高Sr含量,较低的MgO、Y、Yb含量,富集LREEs,亏损HREEs和HFSEs,Sr/Y比值介于34.62~48.43之间,(La/Yb)N比值为15.31~17.14,显示"C型埃达克岩"特征.较高的K2O、Cr、Ni含量和较低的Mg#值说明其不可能是由拆沉下地壳物质的熔融形成,而是形成于增厚下地壳镁铁质岩的部分熔融.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花岗闪长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所以,早石炭世早期,本区处于古亚洲洋板块向南俯冲的大地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6.
滇中郝家河砂岩铜矿的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德先  马宏 《地质论评》1994,40(2):183-192
本文论术字滇中生代地层与矿区及春外围马头山组中铜的时空分布与迁移富集规律,揭示了矿床的沉积-后期叠加改造成因。成矿作用经历了同生沉积形成矿源层,后期叠加改造形成矿体的过程。后期改造中铜元素发生了大量迁移,矿质主要来自矿体之下伏紫色矿源层。  相似文献   

17.
哈日阿玛岛弧花岗岩出露于北山造山带公婆泉岛弧带内,与奥陶纪-志留纪公婆泉组弧火山岩伴生,包含闪长岩、石英闪长岩、斜长花岗岩、英云闪长岩等.LA-ICP-MS锆石U-Pb测年表明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分别就位于430.9±4.7 Ma和452.5±3.2 Ma,为晚奥陶世-早志留世.岩石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这些花岗岩属钙碱性、准铝质-弱过铝质I型花岗岩.岩石样品Mg#值界于44.58~51.85,Rb/Sr比值0.025~0.282,Nb/Ta比值0.068~14.01,Zr/Hf比值13.05~34.00.稀土元素总量(包含Y元素)为59.87×10-6~118.56×10-6,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曲线均呈现明显的右倾型,轻稀土富集,(La/Yb)N为3.11~23.86,Eu异常不明显.在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中,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Th、U、K以及中等不相容元素Ce、La、Hf,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P、Ti,具岛弧花岗岩特征,显示来自地壳的岩浆与来自深部的亏损地幔岩浆混溶.结合其他地质、地球化学证据,认为哈日阿玛花岗岩形成于岛弧环境,为红柳河-牛圈子-洗肠井古洋盆向北俯冲的结果,并最晚在晚奥陶世晚期已经开始俯冲,该洋盆闭合时限应晚于早志留世.  相似文献   

18.
采用多种数据处理方法将黑龙江省1:50万区域地球化学资料应用于环境问题的研究。通过将该省两种地方病发病率分布与土壤、水系沉积物中地球化学元素分布进行对比,发现地方病发病率受多种因素综合制约,也与元素分布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其中大骨节病高发区与土壤中As、Ba,Sr、Pb高背景区有关;地甲病高发区与土壤中Mo、Mn、U、Zn、Cu高背景区有关。由此初步确定了地方性甲状腺肿病与大骨节病致病的地球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大兴安岭中北段甘南地区黑甘地1井钻遇的二云二长花岗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确定其形成时代、岩石成因, 从而揭示区域构造背景. 花岗岩的锆石呈半自形-自形, 振荡生长环带明显. 测年结果显示, 二云二长花岗岩形成于161 Ma, 为晚侏罗世早期岩浆事件的产物. 地球化学分析结果显示, 岩石具有高硅(SiO2 69.81%~74.3%)、富铝(Al2O3 13.5%~16.8%)、贫铁(Fe2O3 0.26%~0.6%) 等特征, 在化学成分上属于准铝质-弱过铝质系列. 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K和高场强元素Hf, 贫Nb、Ta、Ti等高场强元素; 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 亏损重稀土元素, 为I型花岗岩. 岩浆起源于新增生加厚陆壳物质的部分熔融. 研究结果表明晚侏罗世早期二云二长花岗岩的形成与蒙古-鄂霍次克缝合带闭合过程中的陆-陆碰撞环境有关, 其形成时代限定了蒙古-鄂霍次克洋在大兴安岭中北段甘南地区的闭合时代为晚侏罗世早期.  相似文献   

20.
对大兴安岭北段漠河盆地南缘的塔木兰沟组玄武安山岩进行锆石LA-ICP-MS U-Pb定年以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以便限定其形成时代以及火山活动和漠河断陷盆地演化之间的关系.测年结果显示该地区塔木兰沟组玄武安山岩的形成时代为129~147 Ma,为早白垩世早期.塔木兰沟组火山岩主要为高钾钙碱性火山岩系列,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的特征.岩浆源区为富集型地幔源区,上升过程中可能受上地壳物质混染.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显示,研究区塔木兰沟组火山岩形成于大陆板内拉张环境,与中生代漠河盆地断陷构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