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概况王泽九,吴功建,肖序常(中国地质科学院,北京100037)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多学科综合调查研究是地质矿产部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共同资助的重点项目.它是继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完成后,又共同资助的第...  相似文献   

2.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是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的向北延伸,穿过柴达木盆地、哈拉湖、祁连山和北山,止于中蒙边境附近的额济纳旗,全长约900 km.  相似文献   

3.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岩石图结构的磁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的综合研究中,处理和解释了沿断面实测的高精度磁测剖面和大范围的航磁资料.所采用的处理方法有视磁化率填图、长波磁异常提取、方向滤波和航磁数字图像处理,并反演了地壳磁层的上、下界面深度.依据资料处理结果,对研究区内构造断裂的分布、不同地体和构造单元的划分与边界位置及岩浆活动性等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利用位场模拟方法,得出了代表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内地壳结构的磁模型.  相似文献   

4.
根据格尔木一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内重力场特征,参考有关地质资料,将研究区划分为3个一级构造、5个二级构造、15条较大断裂。  相似文献   

5.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地球动力学模型初探   总被引:33,自引:9,他引:33  
高锐  丁谦 《地球物理学报》1995,38(A02):3-14
概述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研究的地学环境,调查研究内容和初步建立的地球动力学模型,印度板块向北运动为主,西伯利亚板块向南楔入为辅的双向挤压环境是大陆岩石圈最新变形的背景,下地壳的挤压和上地壳的逆冲走滑以及滞后伸展构造组成了岩石圈变形的力学系统。  相似文献   

6.
用花岗岩的全岩化学成分对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内各个地体花岗岩的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特征及构造类型进行了分析与对比,从北山地区到祁连地区花岗岩的酸度和铝饱和度均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刘训  傅德荣 《地球物理学报》1995,38(A02):114-129
将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走廊及其邻区划分为14个地体,分属扬子-华南、华北-柴达木、塔里木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4个板块,其间为规模不等的洋盆所分隔,从中元古代以来,上述板块经历了开理解到碰撞、拼合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8.
全球地学断面(GGT)──以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为例吴功建(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北京100037)关键词地学断面,岩石圈,动力学80年代后五年,国际岩石圈委员会(ICL)提出了全球地学断面计划,美国康乃尔大学M.Barazangi教授倡议编...  相似文献   

9.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地体构造的古地磁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给出了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及其邻区的23个古地磁新数据,为该区地体构造的划分提供了古地磁证据。提出北山北部地体属于哈萨克斯坦板块的东延部分,探讨了该板块晚古生代的逆时针旋转运动,分析了塔里木板块的演化特点,该板块大约于泥盆纪通过顺时针旋转运动与哈萨克斯坦板块对接拼合,应用多个参考点古纬度资料研究板块运行特征的方法,分析了断面域及其区地体构造的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了北祁连地体的古生代南向位移事件,  相似文献   

10.
青藏高原北部地体划分及其构造演化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构造地层地体分析方法,对沿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走廊域研究区内的地域进行了研究,以现有的资料,把研究区划分出由3个地体群组成的3个大的构造单元,即它们由南往北是青藏地体群、古西域地体群、准喝尔-南蒙地体群,这些地体群经历早古生代的裂解、离散、晚古生代的拼合,中生代以来进入陆内活动阶段时又经历两次(即一次由北往南,另一次由南往北)强构造挤压作用,致使地壳变形和缩短,形成现今青藏高原北部的构造格  相似文献   

11.
全球地球科学大断面与地球动力学(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地球科学断面(GlobalGeoscienceTransccts,简称GGT)是当今世界岩石层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岩石层研究的科学前沿,本文阐明全球GGT断面计划的内涵和要求,给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格局和中国11条断面的地理位置,在板块构造和地体概念的指导下,依据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构造资料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编图,从全球构造出发,对世界上的几条典型断面:北美胡安德富卡-阿尔伯塔(JuandeFucaAlberta)平原大陆─大洋的GGT断面(简称B2)断面),欧洲地学断面计划(EGT)的"挪威北角─阿尔卑斯─地中海─南突尼斯"断面,中国地学断而计划GGT中的"亚东─格尔木"断面,"满都拉─响水"断面和"广州─巴拉望"海洋断面等进行了阐述和讨论,同时对其它一些断面也进行了概述,在各条断面分布的地理位置和构造部位各异的条件下,对其地球物理场和岩石层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探讨了其地球动力学机制并给出了地球科学解释的概念性模式。  相似文献   

12.
用花岗岩的全岩化学成分对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内各个地体花岗岩的岩石组合、岩石化学特征及构造类型进行了分析与对比.从北山地区到祁连地区花岗岩的酸度和铝饱和度均有增加的趋势.北山区以岛弧型+陆弧型(IAG+CAG型)、陆弧型(CAG型)居多;祁连区以造山后型(POG型)为主.每个地体均出现少量非造山花岗岩,在北山区有大洋斜长花岗岩的成分,但全区未判别出典型的陆-陆碰撞型花岗岩.  相似文献   

13.
将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走廊域及其邻区划分为14个地体,分属扬子-华南、华北-柴达木、塔里木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4个板块,其间为规模不等的洋盆所分隔.从中元古代以来,上述板块经历了开裂到碰撞、拼合的复杂过程.主要的事件包括:早古生代时期祁连小洋盆的闭合、柴达木-祁连重新和华北拼合;石板井-小黄山洋盆闭合,塔里木和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拼合;晚古生代时期阿尔金洋盆和古亚洲洋闭合,柴达木-华北、塔里木-准噶尔和西伯利亚拼合成一个完整陆块;中新生代时期,除了受南侧特提斯洋盆活动及陆块碰撞的影响以外,一系列陆相盆地沉积、陆内构造变动及青藏高原隆升成为该区构造演化中的主要事件.  相似文献   

14.
本文概述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的地球物理研究成果.在前人工作基础上,沿断面补做了多方法地球物理调查,对原有资料重新解释,综合新、老资料,给出了断面岩石层构造的地球物理解释模型.研究结果认为,青藏高原是一个拼合的增生大陆,是世界上一种新型的俯冲加逆冲叠覆的复杂类型造山带.  相似文献   

15.
全球地球科学大断面与地球动力学(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地球科学断面(GlobalGeoscienceTransects,简称GGT)是当今世界岩石层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深化岩石层研究的科学前沿。本文阐明全球GGT断面计划的内涵和要求,给出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分布格局和中国11条断面的地理位置,在板块构造和地体概念的指导下,依据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地质构造资料相结合的原则进行综合编图。从全球构造出发,对世界上的几条典型断面:北美胡安德富卡-阿尔伯塔(JuandeFucaAlberta)平原大陆-大洋的GGT断面(简称B_2断面),欧洲地学断面计划(EGT)的“挪威北角-阿尔卑斯-地中海-南突尼斯”断面,中国地学断面计划GGT中的“亚东-格尔木”断面,“满都拉-响水”断面和“广州-巴拉望”海洋断面等进行了阐述和讨论,同时对其它一些断面也进行了概述。在各条断面分布的地理位置和构造部位各异的条件下,对其地球物理场和岩石层结构进行了综合研究,探讨了其地球动力学机制并给出了地球科学解释的概念性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苏日合作期间,进行了太平洋到亚洲大陆的过渡区内地壳与上地幔结构和动力学的地质-地球物理研究,本文是这一研究的结果。经过地震、地质、岩相学、重力测量、磁测、大地电磁法和热流测量资料的综合解释,编绘了深达300km的构造圈地质-地球物理剖面(地学断面)。并计算了沿地学断面的深部温度场以及部分熔融面的深度,后者可被视为软流圈的上界。  相似文献   

17.
中国地学断面地球物理研究的进展和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功建 《地球物理学报》1997,40(Z1):110-120
地球物理在中国地学断面图的编制和综合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简要地概述了古地磁用于研究中国大陆的形成与演化;人工地震,特别是反射地震成功地用于研究地壳细结构;大地电磁用于了解壳内和岩石圈地幔的高导层;重、磁、地热,无论在方法上还是在解决地质问题上均取得了新进展.在综合解释上,研制出多种地球物理方法的人机交互解释系统,以及研制出在微机上实现数字化等成果.简介了地学断面成果受到国外同行的广泛重视.最后提出了地学断面研究的展望.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地学大断面的编制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东部地学大断面的编制和研究是中国岩石圈计划全国委员会协调的中国地学大断面项目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国际岩石圈计划八十年代后五年的重要课题——全球地学断面计划(Global Geoscience Transects简称GGT)的一个组成部分。八十年代中期,国际岩石圈委员会总结北美洲大陆——海洋断面计划执行十年后的经验为基础,拟定出全球地学断面计划。目的是以统一的格式来编制分布在全球各关键部位的200多条断面(最后落实为130余条断面),提供大洋到大陆过渡带、大陆地壳和岩石圈的形成和动力学演化模式,并进行对比。通过综合研究来了解全球不同地质单元的岩石圈结构、成因和动力学模式。中国岩石圈计划全  相似文献   

19.
由辽宁省地震局卢造勋、夏怀宽研究员主编的,以辽宁省地震局多名技术人员为主,并由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球物理研究所等单位参加,共同完成的“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至辽宁东沟地学断面”即将由地震出版社采用中英文两种版本出版发行。全球地学断面(GGT)计划是80年代后半期国际岩石圈计划中的一项全球性的地球科学  相似文献   

20.
现代地质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加强对地壳深层、上地幔或整个岩石圈演变的认识及研究地质作用的全球性规律,以满足人类对预测、寻找矿产资源和预测预报地震灾害的迫切需要。为了加速对现代地质学的研究,在充分利用原有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1986年国际岩石圈委员会制定了开展全球性的地学断面研究工作。中国岩石圈计划全国委员会拟定在我国布设11条国际地学大断面,东沟—海城—林西—锡盟就是其中的一条。根据地学断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