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英语教学中,为了让孩子能提高并维持学习兴趣、建立学习自信,需要及时运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来鼓励学生,随时把学生调整到最佳状态,让他们在英语学习的乐园中逐步掌握知识技能、发展个性、追求创新。  相似文献   

2.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综合运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法和因子叠加法,对广州市分别进行洪灾危险性评价和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再结合洪水危险性和承灾体的脆弱性的权重,运用G IS软件生成洪灾风险综合评价图。通过对洪灾风险综合评价图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总的看来,广州市洪灾的格局为:纵向南部风险高,北部风险低;横向东、西两翼风险高,中央风险低。评价结果可为广州市防洪减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4.
城市综合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承载力研究范畴经历了非人类生物种群承载力、人口承载力、资源承载力、环境承载力、生态承载力、经济承载力、文化承载力、社会承载力等概念内涵的演进过程,呈现出从生物种群承载力扩展到“耕地-食物-人口”承载力、从单要素制约承载力发展到多要素制约的系统承载力、从单纯基于自然资源禀赋的承载力研究延伸到涵盖自然资源禀赋和人类发展需求的综合承载力、从单个城市承载力扩展到区域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研究等演变特征。但另一方面,也不时发出“建议废弃承载力研究”的反对之声。本文指出:城市综合承载力不是一个伪命题,在一定时空条件及资源禀赋和环境容量约束下,城市承载力阈值是客观存在的。并就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理念、限制性因素的辨识、评价方法、空间分类分级评价等学术问题展开讨论;提出并运用"状态指数"法来辨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最后,对未来的进一步深化研究进行了展望,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启迪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性原则作为一种评价框架应用于影响评价中,主要表现为2种形式.根据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这2种评价方法都是非常有效的.本文借鉴已有的可持续性评价工具,验证对城市背景的适用性,提出了一种可持续性评价的框架体系,并提出在城市开展SEA和可持续性评价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小学英语教学评价应以教学内容为依据,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为主要目的,采用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具有多样性和可选择性的评价形式。小学阶段的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课堂评价是形成性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将评价贯穿整个课堂,落实课堂评价作用的最大化,笔者将结合译林版《英语》三下Unit5 How old are you?中的Cartoon time的板块教学实例探讨  相似文献   

7.
土地利用图作为一种典型的专题地图,在空间上具有全覆盖、无重叠、无缝隙的特征,在语义上具有类型的层次化划分特征,评价土地利用图综合后的质量对提高土地利用数据的现势性和可用性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基于地图综合约束,选择几何、拓扑、结构和格式塔4种约束,确定单个目标、两个目标及多个目标的质量评价指标;然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确定评价指标的等级和权重集,建立模糊评价矩阵;最终通过模糊运算得到质量评价结果。以土地利用图中农村居民地的综合为例,介绍了整个质量评价过程,通过对评价结果的分析发现综合中存在的问题,改进综合过程,从而验证了文中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极地海洋环境评价对于极地海洋生态系统保护尤为重要。由于对极地极端恶劣环境的监测能力不足,缺乏长期连续监测数据,极地海洋环境评价变得异常困难。针对目前极地海洋环境评价目标和评价因子均缺乏的情况,在已有文献基础上,本文提出了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海冰覆盖范围、海水表层温度和盐度四个极地海洋环境决定因子,分析了海冰覆盖范围与月份之间高度拟合的三次多项式分布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极地海洋环境评价模型,最后提出了一种验证该模型的方法。基于第30、31、32次南极科考获取的海水表层叶绿素浓度、温度、盐度数据以及美国国家冰雪数据中心提供的对应时间内的海冰覆盖范围数据对提出的评价模型和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评价模型及其验证方法具有有效性,根据评价结果能判定某个时间段内极地海洋环境相对于基准时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9.
浙闽山区茶叶生产基地评价的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华熙成 《地理研究》1994,13(3):98-103
茶叶基地的评价包括对基地的自然和经济条件的评估,应用系统分析方法,将自然和经济条件进行定量的综合评估,用综合评价值区分基地间的差异,最后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出茶叶生产基地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0.
宁夏旅游资源及其功能分区评价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宁夏旅游资源体现出自然旅游资源的多样性独特性,地文旅游资源的典型性,生物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历史人文资源的垄断性和珍稀性,生态旅游资源的兼备性,民谷旅游资源的突出性等七大特征。呈现出“一带、一轴、一点”的格局,可划分为八个大区。  相似文献   

11.
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问题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李泳 《山地学报》1999,17(4):305-311
分析了现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方法在因子选择,权重确定,危险度计算,区划原则和区划结果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对泥石流危险性应进行三个层次的评价;泥石流存在环境的质量评价,泥石流活动性的评价和泥石流破坏能力的评价,并以势函数定义了泥石流危险度的统一形式,它可以满足不同目的的危险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矿产资源开发的战略环境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分析中国矿产资源开发战略环境评价(SEA)的必要性及不同类型矿产资源开发SEA的作用,提出矿产资源开发SEA的工作原则,在公共参与的基础上,建立包括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和人口5 部分内容的评价指标体系,确定适用于矿产资源开发SEA的评价方法与程序。中国矿产资源开发SEA,目前只能适用于规划范畴,并以矿产资源开发预测性SEA为主。  相似文献   

13.
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土地荒漠化的评价是土地荒漠化研究中的重要理论问题,根据多年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形成机制、影响因子及荒漠化土地的表现特征等的研究,提出了土地荒漠化评价的原则,并通过对各影响因子在土地荒漠中贡献率的分析和筛选,选择出能显著评价土地荒漠化程度的三个因子,五个指标,即地貌因子的切割密度和坡度,土壤因子的土壤厚度和有机质含量,植被因子的植被指数。在大量样方测算和样品分析的基础上给出每个指标的量化标准,首次建立了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荒漠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土地景观生态系统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对土地荒漠化程度进行定量评价,为荒漠化土地的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栖息地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TM影像和ENVISAT ASAR(HH/HV)数据,以扎龙保护区丹顶鹤栖息地为研究对象,在分布式定量提取评价因子(植被类型、生境结构、巢下水深、植被盖度、人为干扰)的基础上,建立HSI模型对丹顶鹤栖息地质量进行评价,并根据实测巢址空间分布情况对评价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基于主观专家知识建立的HSI模型得到丹顶鹤高适宜栖息地面积为48km2,适宜栖息地面积为265km2,低适宜栖息地面积为385km2,不适宜栖息地面积为1 403km2,结合实测数据验证,得出高适宜、适宜和低适宜栖息地巢址共占实测巢址的92.86%,不适宜栖息地巢址占7.14%。经检验HSI模型对淡水沼泽湿地典型水禽栖息地的质量评价有良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信息量模型的玉树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04-14发生在青海省玉树的Ms7.1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基于GIS技术和信息量模型方法,以坡度、坡向、高程、坡形、地貌类型、断层距和地层岩性为评价因子,通过空间分析计算各因子的信息量,分析地质灾害在各因子中的空间分布特征,对各评价因子图层进行空间建模,将获取的信息量图划分为高度、中度、轻度三级危险区,通过遥感解译研究区实际滑坡分布,与危险性分布图叠加表明:本次研究得出的危险等级与实际的滑坡发生情况相吻合,为灾区重建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6.
湿地功能快速评价中的若干理论问题   总被引:9,自引:5,他引:9  
针对目前湿地功能快速评价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分析了产生这些不足的原因及湿地功能快速评价过程中存在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分析表明:湿地功能快速评价方法是为了达到“湿地功能无净损失”目的,是在需要评价的湿地如此之多而从事湿地功能评价的专业人员又极其缺乏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它对于湿地恢复与重建以及湿地受人类活动干扰程度的评价是非常有效的;在湿地功能快速评价过程中,把相对未受人类干扰的参照湿地的功能指数规定为1,这就使得快速评价方法不能对参照湿地的功能进行评价,而目前最需要评价其功能的湿地往往就是这些相对未受人类活动干扰的湿地;在相同水文地貌的湿地类型内评价湿地功能之间的差异,这使得快速评价方法不能评价湿地的水文地貌功能;由于快速评价的结果都是相对的功能指数,并不能说明湿地所提供的功能量是否满足人们的需求,因而在决策中不能单独使用;快速评价都是“一次调查就获得结果”,同时由于快速评价过程中指标选择的主观性、指标赋值的主观性、采样点空间设置的主观性以及采样时间的主观性,对于具有时空变化特征的湿地功能的评价结果的可重复性和科学性是很低的。为了使湿地功能评价的结果对管理和决策具有指导意义,基于湿地功能量计算的、定量的评价湿地功能的方法必须开发出来。针对不同的评价目的,湿地功能评价可采用双重参照标准:一是以自然为参照来评价湿地功能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以及湿地恢复与重建成功与否;二是以人类需要为标准来评价湿地提供的功能量是否满足了我们的期望,以便采取措施改进湿地功能来满足人类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芜湖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建立芜湖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相关分析法确定指标间的相关系数进而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构建芜湖市土地利用效益综合评价模型及预测模型,最后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分析:1990~2005年芜湖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水平总体处于上升趋势,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指数达到94.3。结果表明:芜湖市土地利用正沿着一条以生态建设为中心,生态、社会、经济建设为一体的可持续的道路发展,并且成果显著。预测:2010年芜湖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指数达到99.6,但是增加幅度较往年减少。建议:由于芜湖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波动较大,政府要协调好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陕西省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针对陕西省区域特征,建立了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通过对区域十个地方可持续发展系统的综合评价,分析区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漳平市永福镇为例,分析了福建中高海拔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特点,认为该区发展农业生产的最大优势,恰是长期以来被人们视为劣势的高海拔低气温;并结合农业生产实践,进一步提出了在农业生产中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化劣势为优势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基于RS与GIS的自然生态环境评价—以海南岛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马荣华  胡孟春 《热带地理》2001,21(3):198-201
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的发展为研究区域生态环境变化提供了有效手段,文中以1987年海南植被类型分布图,1988年海南省土壤侵蚀图和1998年的TM遥感资料为信息源,综合GIS参与监督分类及目视判读的方法,以GIS为工具提取生态因子信息并按景观生态类型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海南生态环境质量由中部向外依次降低,森林生态环境好,部分园林和农田生态环境质量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