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22,(Z1):127-130
崇州市西部山区及丘陵地形地貌的特殊性导致切坡建房不可完全避免,部分不合理切坡建房导致斜坡处于不稳定状态,一定规模的土体、碎块石发生垮塌,压坏房屋。本文针对崇州市的切坡建房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简要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切坡建房引发地质灾害类型、分布特征、发育特征、原因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提出切实可行的切坡建房引发地质灾害防治对策。研究结果可为地方政府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和后续农村切坡建房引发的地质灾害整治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张家界市复杂的地质构造背景造就了独特的地貌景观,同时存在众多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分析张家界市永定区2014年至2022年详细的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对区内地质灾害发育规律及易发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区内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地质灾害空间分布以中部断层发育区与东北部页岩地层区最多,时间分布相对集中在5、6、7月雨季;区内地质灾害与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构造活动密切相关,并受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在碎屑岩丘陵地貌中灾害点密度最高;在志留系砂质页岩岩组中地质灾害最易发;受构造影响明显,断褶构造带处灾害点密集;灾害高发期与雨季耦合,诱发因素主要是降雨;不合理地切坡建房、道路建设等工程活动加剧地质灾害的发生。采用易发程度指数法,基于ArcGIS信息统计分析,将全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划分为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与低易发区。研究可为永定区国土空间规划、地质灾害防治、旅游路线及重大工程建设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余姚市地处浙东沿海,受2013年23号强台风“菲特”影响,遭受百年一遇强降雨,农村山区地质灾害频发,因灾损失达200×10^8元以上。通过对余姚159处地质灾害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余姚市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滑坡和泥石流,滑坡占本次地质灾害总数的64.2%,主要为小型浅表土质滑坡,中型泥石流2处。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降雨、地形地貌、松散层厚度以及人类活动等多个方面因素有关,其中松散层厚度和人类工程活动影响最为明显。文中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通过加强防灾避灾宣传,严格审批农村切坡建房,对重要地段的适当回避等,防治并举,以减轻同类地质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云南盐津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地质资料分析,结合野外详细调查,揭示盐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认为,盐津地区滑坡多发生于第四纪松散坡积斜坡,崩塌多发生于砂岩、页岩、泥岩软硬相间结构斜坡与灰岩高陡悬崖,泥石流多发生于河谷沟谷;地质灾害控制性影响因素包括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坡体结构和岩土体工程地质岩组,诱发因素包括地震活动、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和采矿活动关系密切。研究成果对当地防灾减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研究区内崩塌形成的地形地貌、气象水文及地质构造等条件,提出针对性防治对策及建议,为地质灾害早期识别和防治管理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两处火山岩分布区崩塌主控条件为地质构造,次要条件为岩体结构和风化程度。庐枞盆地火山岩主控节理走向以北西-北北西向为主,崩塌岩体多呈碎裂结构及散体结构;北淮阳火山岩主控节理走向以北东-北北东向为主,崩塌岩体多呈块状结构及碎裂结构。崩塌地质灾害主要发生在居民切坡建房及道路切坡形成的人工边坡,一般威胁对象主要为居民点或道路过往行人及车辆,因其点多面广,建议采取源头控制、重点治理及群防群策等措施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7.
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及其工程地质特性为黄土区地质灾害提供了物质基础,黄土斜坡的坡型、坡度、坡高、阶地等地形地貌因素为地质灾害提供了边界条件,人类工程活动和降雨为黄土区地质灾害提供了触发条件。黄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类型及其工程地质特性、水文地质条件等为粘黄土区地质灾害形成的内在因素;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为其诱发因素。  相似文献   

8.
盐津县境内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滑坡、崩塌、泥石流、危岩、地面裂缝、潜在不稳定斜坡等多种地质灾害并存,其形成原因主要与大气降水强度、河水淹没和侵蚀作用、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结构、地震及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等相关。针对该县目前地质灾害形势,提出了“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何韵 《安徽地质》2021,31(3):257-260
本文通过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等实例,阐述了合肥地区的地质灾害现状情况.结合地质灾害分布区域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气象气候、人类工程活动等影响因素,预判了未来合肥地区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并有针对性地从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治理、应急防治四个方面提出了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徐瑞智  何为  杨海鹏  李明杰 《云南地质》2013,(4):488-490,487
贡山县滑坡、泥石流、潜在不稳定斜坡等多种地质灾害并存,与大气降水强度、河水淹没和侵蚀作用、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结构、人类不合理工程活动等相关.提出“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1.
《福建地质》2012,31(2)
根据福安市地质灾害复核调查的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市十多年来地质灾害发生的现状,研究地质灾害发生与地形(地貌)、岩土体、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密切关系,总结出大多数地质灾害点分布于自然坡度为25°~45°的陡坡地段,滑坡崩塌发生多为5~8月份的雨季或台风暴雨季节,人类工程活动致灾因素主要是削坡建房等,并提出相关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2.
梁乐辉 《福建地质》2012,(2):185-190
根据福安市地质灾害复核调查的资料,统计分析了该市十多年来地质灾害发生的现状,研究地质灾害发生与地形(地貌)、岩土体、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密切关系,总结出大多数地质灾害点分布于自然坡度为25°~45°的陡坡地段,滑坡崩塌发生多为5~8月份的雨季或台风暴雨季节,人类工程活动致灾因素主要是削坡建房等,并提出相关的防治建...  相似文献   

13.
在福清市地质灾害详细调查的基础上,统计分析了该市十多年来地质灾害发生的现状,研究了地质灾害发生与地形(地貌)、岩土体、降雨、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密切关系,总结出大多数地质灾害点分布于自然坡度为20°~30°的陡坡地段,滑波崩塌发生多为每年的雨季或台风暴雨季节,人类工程活动致灾因素主要是削坡建房等,并提出相关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更好总结湄潭县地质灾害孕育规律及指导湄潭县今后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在分析现状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地质灾害孕育因素的基础上,重点从坡度、地质构造、岩土体类型、斜坡结构、地表水因素、地下水因素进行分析,运用ARCGIS软件进行孕灾分区。将全县划分为易孕灾区、中易孕灾区、一般孕灾区,针对不同分区就不合理切坡管控、地质灾害宣传及培训、地质灾害及风险斜坡排查与预警监测提出相应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王旭 《吉林地质》2020,39(1):87-91
浑江区水系发育,地质条件复杂,构造发育,地层发育较齐全。区内地质灾害种类齐全,地质灾害的发生是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体结构类型、降水、植被、人类工程活动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区域上看,地质灾害点分布不均匀,中北部明显多于西南部。在地质灾害成因上,大部分地质灾害点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区内的所有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地面塌陷基本上是由人为修路切坡及采石、开采煤炭资源、修建住宅等工程引发的;泥石流的形成与人为耕种、毁林开荒等工程活动有较密切关系。纵观全区地质灾害发育的分布特征,不难发现,在该区人类工程活动强烈的地区,地质灾害点就越多。本文重点在说明区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阐述其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历年以来江西省有具体记录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事件进行梳理,共整理出地质灾害事件25 587起。江西省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泥石流较少;规模和灾情等级以小型占绝对优势,中型很少,大型以上极少。地质灾害的发育与区域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年降雨量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依托于极端天气,江西省地质灾害大体以4~5年为周期呈现一个高峰年;地质灾害在汛期高发,其中5月份和6月份为高峰月;地质灾害多在降雨过程中突发,少有延滞性;强降雨和人工切坡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因。与西部省份的地质灾害相比,江西省地质灾害有其显著的发育特征:一是规模和灾情等级绝大多数为小型,二是汛期集中发生,且具有突发、多发和群发性,三是与人工切坡等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刘文峰  胡波  刘杰 《探矿工程》2016,43(10):40-43,48
山东邹城雨山村西南滑坡在20世纪50年代发生过滑动,导致部分农田被毁。该滑坡为浅层土质滑坡,滑体成分主要为含碎石粉质粘土,滑带位于含碎石粉质粘土层与基岩接触带,由于人工切坡,滑带在滑坡前缘局部已揭露,滑床为下伏强风化闪长岩。近年来,频繁的人类工程活动导致该滑坡存在重新滑动的可能,为消除该地质灾害隐患,采取了悬臂式挡墙支挡和截排水结合的防治方案,达到了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野外调查及资料收集,对铜鼓县某开发项目场地的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人类工程活动条件分别进行分析讨论,指出区内地势较陡,岩石裂隙发育,残坡积风化层厚度不均衡,自然条件下发生地质灾害为中度,工程建设将引起环境地质变化,诱发不同程度地质灾害,提出在建设过程中要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庆阳市正宁县宫河镇地质灾害精细调查(1∶10 000)项目为依托,在野外调查和统计分析基础上对陇东黄土高原宫河镇地质灾害基本特征、演化模式和不合理人类活动及风险管控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宫河镇地质灾害精细调查共确定地质灾害及其隐患19处,其中,崩塌10处,滑坡9处,规模均以中小型为主。灾害发育过程与降雨、坡面侵蚀、开挖坡脚、开挖窑洞及切坡建房密切相关。按照成因机制和发育特点将研究区灾害模式进行了分类:滑坡模式为“拉裂—推移式浅表层演化模式”和“混合式浅表层演化模式”,崩塌模式以“滑移演化模式”和“坠落演化模式”为主。根据灾害点的现状特征、威胁人数和财产数量及风险评估结果等,逐点制定了群防群测、专业监测、排危除险、削方减载、坡面防护和工程治理等风险管控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杜伟  王娜 《吉林地质》2013,(4):151-153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是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基础。本文所述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规定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这些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地形地貌、岩体类型、密度、降水强度等地质环境条件及人为工程活动等密切相关,本文对吉林省地质灾害易发地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