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2012年的到来,2012世界末日说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新的热潮。虽然科学界早已反复说明这纯粹是无稽之谈,但仍有无数人。际着各种心态和目的在谈论这个话题。关于这个话题,最不能不提的就是这部电影——《2012》,它可以说是这股热潮大范围流行的始作俑者。而影片中耗费巨资打造的各种宏大的灾难场面,也全面超越了之前的所有片子,将灾难片推向了一个全新的高度。绝对值得把这事当娱乐的朋友们(比如笔者)一饱眼福。  相似文献   

2.
去年,本栏目介绍的经典科幻片《2001太空奥德赛》,大家应该还有印象,不知道大家对这部影片看懂了多少。对其中思想的深度又理解了多少。但不管怎样,相信看过该片的朋友,一定对片中神秘独石的来历、目的,以及男主角戴夫·鲍曼最后的结局充满好奇。不要着急,今天我们要介绍的影片,就是《2001太空奥德赛》的续集——《2010》,相信,它能解释你的不少疑问。不过,也会产生许多新的疑问……  相似文献   

3.
2012年1月27日,一颗公共汽车大小的小行星与地球擦肩而过,距离地球最近时只有6万千米。这颗名为“2012BX34”的小行星位列20颗最接近地球的小行星之首。尽管它没有对地球造成威胁。但再次向地球人敲响了警钟,要加速研究如何防止近地小行星撞击地球的方法和技术了,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是世界上四大突发巨大灾难之一,早晚有一天会撞击地球。  相似文献   

4.
埃尔塔宁小行星是一颗215 万年前在南太平洋撞击地球的小行星,它也是目前唯一的深海区与地球碰撞的小行星。根据埃尔塔宁号和Polarstern 号海洋调查船在陨击海区勘查的小行星残骸分布密度,我们估计埃尔塔宁小行星质量为2 .3 ×1013g ,对应于它的直径为0 .23 公里。这比Kyte 等人(1988) 估计的质量小了10 倍,然而它更接近埃尔塔宁小行星撞击事件的实际情况,可以作为埃尔塔宁小行星质量下限和半径下限更合理的估计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试图用观测证据来说明小天体撞击和大规模绝灭的相关性。我们首先简要回顾有关大规模绝灭周期的研究进展,这个经过各种古生物数据和统计分析方法检验的周期性使得我们认为它可以作为大规格绝灭地外原因的一个间接观测证据。接着我们用来自绝灭界线的冲击矿物学证据和大撞击坑与地层阶界线的年龄相关性来说明大规模绝灭总是伴随着小天体撞击发生的。最后我们用绝灭界线上的地质证据来描述小天体撞击在全球范围内造成的生态灾难。这些毁灭性的生态灾难使我们从小天体撞击灾害与大规模绝灭的相关性中看到它们的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6.
30亿年前,地球有了第一块真正意义的大陆:一个火山遍布的岩石堆。 在距今38亿到25亿年之间,少年地球曾多次遭受大规模的小行星撞击。近年,有些科学家发表论文提出,在地球的远古时期,小行星撞击可能孕育出了地球大陆的最古老的片段,研究发现,小行星撞击地球事件并不全是破坏-陛的,它们可能是现今大陆的最古老片段出现的契机显然,发生在太古宙早期的撞击对地球而言不是小事情。  相似文献   

7.
流星虽然转瞬即逝,但它的光辉令人动容。 在读初中的时候,我就从电视上看了《超时空接触(CONTACT)》(1997)这部电影,当时深受它的影响。女主角Ellie说:“很久以来,我就一直想知道我们为什么会生活在这时,我们究竟是谁。  相似文献   

8.
影片对“太阳风暴”的过度渲染 最近一段时期,末日灾难影片连连引发世人恐慌,例如有将来人类因气候变暖而“被冻死”的影片《后天》:还有《2012》影片中,几乎集中了电影史上所有灾难:洪水、地震、海啸、飓风、岩浆……大量体现人类文明的标志性建筑物像豆腐一样被自然的巨大力量碾碎,几乎是能想象到的人类灾难的极限;也有因超强太阳风暴袭击地球,许多人被“烧死”,如好莱坞影片《先知》。  相似文献   

9.
本栏目最近几次介绍的都是比较严肃的影片,有的影片话题还颇为沉重。所以这次我们换个风格,给大家介绍一部轻松的儿童影片。杂揉了魔幻和科幻,故事内容非常热闹。同时又讲了一些亲情与友情的道理,绝对适合暑假里小朋友观看。这部影片就是——《勇敢者游戏2:迷走星球》。  相似文献   

10.
在《暴胀宇宙学说简介》(本刊1996年第4期第6页)一文中曾提到过大爆炸宇宙学说中的“奇点”难题。本文将对此问题做较为详细的叙述。解开奇点神秘面纱的第一步是了解一下紧靠着暴胀阶段前非常短促但却是重要瞬间的宇宙的情景,而摹想此情此景的最好途径是冥想一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上映的美国电影中,有三部以天文知识为背景的故事片颇为引人注目。1997年上映的一部名为“接触”(contact)以寻找地外生命为主题。1998年夏天几乎同时上映的两部影片均以巨型陨石撞击地球为故事背景。一部名为“沉重打击”(DeepImpact)...  相似文献   

12.
《天文爱好者》2014,(2):F0003-F0003
剧场开幕后首部影片《追逐天空的奥秘》场面宏大、内容精美,为观众打开了通往世界上最著名的天文台——莫纳克亚天文台的大门,与来自夏威夷大学的天文学家分享各种奇妙的天文故事-如通过美国宇航局的红外望远镜探索发现小行星;使用英国的UKIRT系统发现隐藏在银河系中的星空瑰宝等…3D球幕特效营造出的极具真实临场感的星空旅程,让观众仿佛化身为科幻电影的主角,亲身探索神秘宇宙。  相似文献   

13.
在研究暗条、耀斑等日面活动体的光谱时,观测谱线上都叠加上一定强度的背景光影响。如何消去这种影响对分析结果影响较大。目前,经典的方法有两大类:第一类是减法消去法,这种方法广泛为国内学者采用;第二类方法是除法消去法,即国外学者提出的(微)方模型方法。本文通过误差传递方法,比较了上述二大类方法,结果发现,所有方法的误差传递形式都是一样的,但(微)方模型的背景光误差可能要小些,至少从理论上讲要处理得合理些,因此(微)方模型要优越些。然而,从根本上讲,可以说,到目前为止,太阳圆面背景光处理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这方面的工作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4.
当你看到《2013年天象大观》(2012年《天文爱好者》增刊)上本月的天象列表,可能觉得如此众多的天象一定会观测得畅快淋漓。其实对于我国的观测者来说,11月能观测到的精彩天象并不多。金星和水星的大距属于常规天象,而狮子座流星雨和麒麟座ot流星雨本身的流量就不大,且极大时的观测会受到月光的影响。即将发生在11月3日的混合食虽然非常精彩和罕见,但在我国境内也无法观测。  相似文献   

15.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也被认为是太阳系里各方面最像地球的行星。火星表面在远古时代曾有过大水,其自然条件也并不是太恶劣(想想地球上还有生活在火山口的厌氧喜硫磺的微生物呢)。按理说是完全有可能进化出生命的。但是,现在的火星。却完全是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那么,火星在历史上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这一直是科学家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人类一直以来的火星探索。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就是搞清楚火星的生命之谜。自然,这样一个话题性的行星也会是太空类科幻片的常见题材。这次,就给大家推荐一部以火星探索为题材的经典影片——《火星任务》。  相似文献   

16.
浑天说不是地圆说──兼述金祖孟《中国古宇宙论》陈自悟《天文爱好者》1995年第3期发表《浑天说与地心说的比较》(下文简称《比较》),文章开宗明义指出:“浑天说与地心说是东西方类似的宇宙学说”。笔者认为这是流传已久的对浑天说的一种曲解。地心说首先是地圆...  相似文献   

17.
科幻电影,给人的印象往往是宏大的场面、炫目的特效,但在剧情、人物刻画方面却比较薄弱,更谈不上什么思想内涵。因此,从电影艺术本身的角度来说,很少有科幻电影能获得高评价的。细数历届奥斯卡之类的电影奖项,也鲜有将大奖颁给科幻影片的情况,最多给个“最佳视觉效果”之类的技术奖、但是有这么一部科幻电影,它以大片的姿态横空出世,却成为了电影艺术史上一座难以企及的高峰。在它诞生四十年后的今天,仍然不断有人去观赏它、讨论它、研究它。这,就是《2001太空奥德塞》(又译《2001太空漫游》)。  相似文献   

18.
李元 《天文爱好者》2008,(12):94-94
2008年10月,我国科学界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纪念望远镜发明400周年的学术活动,同时我国自行研制的LAMOST望远镜落成揭幕,而非常出色的《观天巨眼——天文望远镜的400年》(以下简称《观天巨眼》)一书适时地出版了,这实在是值得祝贺的事。该书的出版又恰逢2009。国际天文年前夕因此可以说这本书是献给国际天文年的最好礼物。  相似文献   

19.
上一期我们讲了Spitzer空间望远镜,按照顺序,这一期应该介绍日本的AKARI望远镜。但由于5月14日欧洲的赫歇尔空间天文台(Herschel Space Observatory)成功发射(图1),是近来天文界瞩目的一件大事,所以这里我们把二者的顺序对调一下,本期先介绍赫歇尔空间天文台(以下简称“赫歇尔”)。  相似文献   

20.
人的际遇瞬息万变,人事变迁也聚散无定,在我们看来,只有“天道”的运行是亘古不变的,不会因为我们的行为而导致改变,正如古语所云“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苟子·天论篇》),鲁迅先生也曾说过:“时光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纪念刘和珍君),天地之机,大体如是。所以人们常常会以违反常规的天文现象,来形容罕见或不可能的事件,例如“太阳打西边出来”等。但事实上,天体运行的规律看似简单而实则深刻,一些我们觉得不可思议或难得一见的天文现象,或许并不是真的就绝无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