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多类型及非均质性强的特点,决定了其油气聚集带与以往陆相盆地碎屑岩油气聚集带的控制因素有显著差异,碳酸盐岩的油气聚集并不是简单地受二级构造带的控制。通过分析塔里木盆地已发现碳酸盐岩油气藏,其储层发育受大气淡水风化淋滤作用、沉积作用及各种成岩作用、深部流体改造作用等因素的控制。据储层成因类型及其横向分布特征,将塔里木盆地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划分为:不整合与古风化壳型、生物建造礁-滩型、白云岩内幕型及深部流体改造型。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主要分布于塔北隆起、塔中隆起及巴楚断隆等古隆起的不同部位。由于不同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带上储集层成因机制不同,导致其储集空间、储集性能、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等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张国成  王招明 《地学前缘》2000,7(B08):239-248
高成熟度演化地区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是铁以油气演化的影响,油气的聚集在储了踪迹,既有对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有利的一面,也有对储层形成伤害的一面,对和田河气田的碳酸盐岩储层薄片观察,凝析油气的地球化学分析和储层沥青分析表明,主要有3期油气运移,分别为: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晚海西期和喜山期,前两期都是寒 系来源的油气,均被生物降解或散失,喜山期是天然气的关键聚集时期,第一期以油相运聚的油气被降解,形成的沥青对储层造成了伤害,第二期以气相运移的油气散失,仅在储层中留下凝析油,第三期油相运移的石炭系来源的油受到后期转移上来的寒武系干气的气侵,产生沥青质沉淀,使得寒武系凝析油被封堵,储层产出的凝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更接近石炭系源岩。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石油系统理论的认识上还存在没看法,尤其是对系统的整体性,相对独立性,层次性,时空性和结构性等方面未给予充分重视,提出了烃类聚集系统的层次分析概念,将沉积盆地视为由含油气系统,油气系统及成藏系统三个基本层次构成的烃类聚集系统,这三个层次的系统依次包容,且均具有生油层,上覆层,封闭层,流体和圈闭等系统结构,它们不完全与不同级虽的构造单相对应,给出 类聚集系统层凝划分的依据,主要取决于系统的边界封闭条件,油源的确定是基础,系统的封闭性研究是关键,烃类聚集类系统的层次分析过程是从大到小,从粗到细,从今系统到古系统的渐次分析过程,尝试性地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区的油气系统,划分出C(S)-C-P1(RT)(!)和∈-O+C(S)-0+C-P1(RT0(!)两个油气系统,它们自喜马拉雅期起至今一直发育。  相似文献   

4.
三塘湖盆地处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早石炭世晚期,盆地褶皱基底形成; 晚石炭世早期,总体处于碰撞期后伸展构造环境; 晚石炭世晚期,洋壳消亡,断陷收缩与整体抬升,形成剥蚀不整合。早二叠世,进入陆内前陆盆地演化阶段; 中二叠世,盆地进入推覆体前缘前陆盆地发育期; 晚二叠世,构造褶皱回返,前陆盆地消失; 三叠纪晚期至侏罗纪中期,进入统一坳陷期; 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盆地坳隆格局基本定型。平面上构造分带清晰:东北逆冲推覆隆起带、中央坳陷带和西南逆冲推覆带; 发育基底卷入型和盖层滑脱型两大类构造样式。盆地主体条湖—马朗凹陷发育上石炭统、中二叠统、侏罗系水西沟群3套有效烃源岩,且多表现为两期生烃、两期成藏; 形成相对独立3套成藏组合; 呈现“晚期近源自生自储成藏”特点; 多围绕各自含油气系统形成各具代表性3种成藏模式: 1)北东向凹中隆起及古隆起油气聚集成藏; 2)北西向冲断带油气聚集成藏; 3)不整合油气聚集成藏。三塘湖盆地油气资源量达7×108~9×108 t(油气当量),盆地总体勘探程度较低,主要勘探方向有:围绕马朗—条湖继承性凹陷浅层侏罗系地层—岩性油气藏领域、北缘凸起带石炭系火山岩风化壳与内幕油气藏领域、南缘构造推覆带断层遮挡二叠系白云岩与石炭系火山岩油气藏领域。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库车前陆褶皱带中段盐相关构造特征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塔里木盆地北部库车前陆褶皱带古新统一始新统发育盐岩层系,将库车前陆褶皱带构造变形和圈闭样式分为三层,即盐上构造、盐层(盐间)构造和盐下构造。盐上构造包括盐上背斜、盐上逆冲断层及断层相关褶皱、盐上背冲断块构造、强制褶皱、盐上逆冲断层遮挡构造和盐推覆构造等;盐层(盐间)构造主要包括盐枕构造、盐间断褶构造、盐焊接构造和外来盐席等;盐下构造主要有背冲断块构造、断层相关褶皱、叠瓦冲断带和双重构造等。库车前陆褶皱带盐构造的形成可能受挤压作用、重力滑动和重力扩展作用多重控制。笔者等讨论了盐相关构造油气成藏条件和模式,认为库车前陆褶皱带盐岩层变形与丰富的圈闭构造形成密切相关,烃源岩主要位于盐下,盐岩层作为优质盖层构成石油和天然气藏最优越的遮挡条件,断裂对盐下、盐间和盐上油气成藏都起重要控制作用,但盐下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场所。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断裂系统与复式油气聚集   总被引:25,自引:7,他引:18  
塔里木盆地轮南低凸起复式油气聚集区的提出对高效指导轮南地区的油气勘探起了促进作用。基于区域石油地质研究成果,充分利用成像测井、高分辨三维地震断裂精细描述和有机地球化学等新技术新方法,本文系统研究了轮南低凸起复式油气聚集成藏的关键地质条件,全面刻画了轮南断裂系统的复杂特征,明确了轮南多含油层系具有相同的寒武系海相烃源,证实了在多期次成藏过程中,断裂系统既是早期成藏的油气充注通道,又是晚期调整气侵的输导体系。对轮南海相碳酸盐岩大型油气田的成藏,断裂系统既是有效的储集空间,又是储集性能改善和连通性增强的重要条件,提出复杂断裂系统多期活动下油气渐进幕式成藏和跨越动态成藏模式。从前提(古隆起)、基础(多套储盖组合)和关键(断裂系统)3方面探讨了复式油气聚集成藏的机理,并指出轮古东走滑断裂带是近期扩大轮南复式油气聚集区规模、实施天然气勘探的现实领域。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北部隆起牙哈断裂带负反转过程与油气聚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汤良杰  金之钧 《沉积学报》2000,18(2):302-309
采用地层厚度分析、“零点”分析、位移 /距离曲线分析和断层生长指数分析等方法,讨论了牙哈负反转断裂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主反转期及控油作用,结果表明牙哈主断裂主反转期为早白垩世,负反转活动结束于中新世康村期-上新世库车期。牙 1号断裂主反转期为中新世苏维依期,牙 2号断裂主反转期为晚白垩世-老第三纪,二者都于中新世康村期结束反转活动。牙哈断裂带油气聚集和分布与断裂的负反转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克拉通盆地改造对油气聚集和保存的控制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张光亚  宋建国 《地质论评》1998,44(5):511-521
显生宙以来塔里木克拉通盆地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海西末期,印支期和燕山晚期5次主要构造运动的改造,历次构造运动造成的强烈剥蚀区(强烈改造区)弱剥蚀区(弱改造区)和未剥蚀区(未改造区)展布各不相同,从而使盆内油气聚集和保存的时空分布也极不均一。塔中地区主要经历了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运动的强烈改造,故在这些运动之前形成的油气藏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海西晚期以来,塔中地区相对稳定,有利油气的聚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三叠—侏罗系沉积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三叠系和侏罗系包含4个性质不同的陆相盆地。除早三叠世和晚侏罗世存在短暂的海泛之外,发育内陆湖泊及受其影响的陆相沉积,受构造影响明显,扇三角洲特别发育。库车盆地及塔北-塔中盆地湖域大小差别不大,但湖域位置有较大的变迁。塔西南和塔东南盆地的湖域大小变化很大,三叠纪湖盆较小且分布不连续;侏罗纪湖域扩大,且分别在塔东南和塔西南连片。  相似文献   

10.
高成熟度演化地区的海相碳酸盐岩储层易受到油气演化的影响 ,油气的聚集在储层中都留下了踪迹 ,既有对储层储集性能的改善有利的一面 ,也有对储层形成伤害的一面。对和田河气田的碳酸盐岩储层薄片观察、凝析油气的地球化学分析和储层沥青分析表明 ,主要有 3期油气运移 ,分别为 :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晚海西期和喜山期。前两期都是寒武系来源的油气 ,均被生物降解或散失 ,喜山期是天然气的关键聚集时期。第一期以油相运聚的油气被降解 ,形成的沥青对储层造成了伤害 ,第二期以气相运移的油气多散失 ,仅在储层中留下凝析油 ,第三期油相运移的石炭系来源的油受到后期转移上来的寒武系干气的气侵 ,产生沥青质沉淀 ,使得寒武系凝析油被封堵 ,储层产出的凝析油的地球化学特征更接近石炭系源岩。  相似文献   

11.
塔东南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南部,勘探程度较低。侏罗系为该区主要油气勘探目的层,明确塔东南坳陷侏罗系展布特征是实现该区油气突破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2015年后实施的最新钻探工程以及最新采集处理的地震、电法剖面,结合钻测井、露头资料,研究塔东南侏罗系分布范围及厚度,结果表明侏罗系在塔东南坳陷广泛发育,仅在且末凸起西部局部地区缺失;瓦石峡凹陷侏罗系十分发育,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并向阿尔金山前有明显加厚趋势,可作为塔东南坳陷油气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2.
塔东南坳陷位于塔里木盆地的东南部,勘探程度较低。侏罗系为该区主要油气勘探目的层,明确塔东南坳陷侏罗系展布特征是实现该区油气突破的关键问题。通过分析2015年后实施的最新钻探工程以及最新采集处理的地震、电法剖面,结合钻测井、露头资料,研究塔东南侏罗系分布范围及厚度,结果表明侏罗系在塔东南坳陷广泛发育,仅在且末凸起西部局部地区缺失; 瓦石峡凹陷侏罗系十分发育,沉积厚度大,分布范围广,并向阿尔金山前有明显加厚趋势,可作为塔东南坳陷油气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3.
李平平  邹华耀  郝芳 《沉积学报》2006,24(6):889-896
准噶尔盆地腹部侏罗系顶部风化壳的风化粘土层相对富含Al2O3、Fe2O3和TiO2。根据风化壳的成熟度将风化壳分为两类:Ⅰ类成熟度高,其硅铝率(SiO2/Al2O3)在2.74之间;Ⅱ类成熟度低,其硅铝率在4.05.0之间。风化壳的成熟度差异由构造和时间的不同引起。受车莫古隆起的影响,其脊部的风化壳不断向下伏地层发育,成熟度低;古隆起的脊部以外的地区,风化壳发育的构造环境相对稳定,风化壳的成熟度高;董1井区由于后期发育齐古组的沉积,风化壳的发育时间相对较短,成熟度低。根据风化壳的成熟度发育机制和成熟度差异,将风化壳在腹部分为4个区。其中,古隆起的脊部的风化壳发育于三工河组砂体之上,易于形成地层削截型油气藏。其余地区的风化壳主要起遮挡作用,是油气成藏的重要界面。   相似文献   

14.
库车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期与成藏史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赵靖舟  戴金星 《沉积学报》2002,20(2):314-319
根据圈闭形成时间法、生烃史法、油藏地球化学方法、包裹体测温法、露点压力法、油气水界面追溯法等多种方法对库车油气系统油气成藏期综合分析认为,该油气系统具有多期成藏、多阶连续的成藏特点。其主要成藏期有3期:即晚第三纪康村早中期(17 #10 Ma)、康村晚期-库车早中期(10 #3 Ma)、库车晚期-第四纪西域期(3 #1 Ma)。前2 期为轮台凸起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形成三叠系湖相油藏以及侏罗系中低成熟煤成凝析油气藏。库车晚期-西域期是库车坳陷气藏的主要形成时期,主要形成高-过成熟气藏以及少量次生油藏,最近发现的克拉2 大气田以及克拉3 、大北1 、依南2 、吐孜1 等气藏均属该时期成藏。  相似文献   

15.
库车褶皱冲断带天然气成藏体系及有效运移优势通道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库车褶皱冲断带天然气成藏体系由侏罗系煤系烃源岩、侧断坡断层输导体系和侧断坡相关背斜构造圈闭构成.相对于走滑断层而言, 侧断坡断层是有效的天然气运移优势通道.研究表明, 侏罗系煤系生成的天然气通过侧断坡断层向上运移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侧断坡相关背斜的砂岩储集层聚集成藏, 异常压力的幕式泄压可能是油气运移的主要方式.克拉2、迪那2、迪那1和吐孜1等气田的发现是库车褶皱冲断带天然气成藏体系的有效体现.侧断坡相关背斜是库车褶皱冲断带天然气勘探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奥陶纪油气成藏体系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刘克奇  金之钧 《地球科学》2004,29(4):489-494
国外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和方法在国内的含油气盆地研究中的应用存在着局限, 应用油气成藏体系的理论方法对塔中低凸起奥陶系油气成藏过程进行了分析.塔中低凸起奥陶纪油气成藏体系的源岩为寒武系及下奥陶统烃源岩; 满加尔坳陷中的砂体和不整合面是油气侧向运移的输导体, 同时深部断裂是油气垂向运移的输导体; 圈闭类型主要为古隆起背景上的地层型圈闭和构造型圈闭.塔中Ⅰ号断裂构造带是最为有利的油气聚集区, 塔中北坡次之, 中央断垒带最差.塔中Ⅰ号断裂带依然是下一步勘探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7.
通过野外露头资料、测井资料和地震资料分析,塔里木盆地侏罗系可识别出8个层序边界,除层序边界JSB6和JSB7为Ⅱ型外,其他均为Ⅰ型.层序界面上下常表现为沉积相突变或地层缺失.根据8个三级层序边界可识别出7个三级层序,即JSQ1~JSQ7,各层序在盆地内的分布却不均匀.JSQ1和JSQ2层序分布在阿克库勒凸起的于奇地区、...  相似文献   

18.
油气资源评价单元的划分是盆地油气资源定量评价的核心,而盆地的含油气系统又为限定评价单元之基础。以复合油气系统原理和方法为指导,油气源对比判识为手段,以寻找各供烃中心和油气藏之间成因关系为目的,重新划分了塔里木盆地4个复合油气系统和5个评价单元。在详尽分析评价单元油气勘探历史和发现历史基础上,结合已发现或落实的圈闭数量和规模,利用第七逼近法和蒙特卡罗法,对塔里木盆地已知油气系统中评价单元进行了油气资源与油气田规模、数量的定量预测评价。研究表明,塔里木盆地待发现石油可采资源量11.43×108t,预测油田数量94个,86%集中在台盆区下古生界海相评价单元;预测待发现天然气可采资源量21000×108m3,气田数量104个,58%集中在库车前陆评价单元。塔里木盆地有近91%的石油、84%的天然气资源等待发现,是我国陆上资源发现程度较低的盆地,也是我国未来油气储量增长最重要的盆地。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岩浆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关系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塔里木盆地早二叠世裂谷盆地阶段有一次强烈的岩浆活动,主要为玄武岩—中酸性凝灰岩喷发和大规模基性岩墙群的侵入,玄武岩K-Ar法同位素年龄为241~278Ma,而辉长岩的Sm-Nd法年龄为259Ma。火山活动产生的能量使得塔里木盆地内的寒武系—奥陶系烃源岩大量生烃并运移,自生伊利石K-Ar年龄测定数据显示哈得4石炭系油藏、塔中4CⅢ油藏油气充注时间为224~275Ma,与上述火成岩的活动时间相当。东河砂岩,一套深埋的优质储层,其形成的原因可能是二叠纪末油气的注入并导致其后期深埋时只有机械压实而无其他成岩作用的缘故。  相似文献   

20.
Multi-level Detachments and Petroleum Potential of the Tarim Basin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Four detachment systems have been found in the Tarim Basin. They are made up of the Proterozoic,Palaeozoic, Mesozoic-Eogene and Neogene-Quaternary, respectively. The shallow-level detachments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 occurrence of fold-thrust belts in the Meso-Cenozoic. The mid-level detachments are markedby nappes, decollement folds and drag anticlines in the Palaeozoic. The deep-level detachments are representedby ductile shear belts in the basement. Mid-and deep-level detachments mainly occur in the Northern, Centraland Southern Uplifts which are major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belts of large-scale oil fields. Shallow-leveldetachments mainly exist in the Kuqa, Southwestern and Southeastern Depressions, which are favourable beltsfor finding medium- and small-sized oil-gas fiel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