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礁滩相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定量表征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靳秀菊  侯加根  刘红磊  陈建  刘欣 《地质论评》2016,62(5):1315-1328
受沉积、成岩、构造破裂等作用影响,礁滩相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较强,但由于储集层孔隙类型多样,孔—渗关系复杂,储集层渗透率定量预测难度大,加上目前多借用碎屑岩表征参数和表征方法,致使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难以定量表征。以普光气田为例,通过分析礁滩相碳酸盐岩储集层非均质性影响因素,运用统计学中的主因子分析方法,优选出颗粒岩厚度百分比、隔夹层个数、孔隙度、基质渗透率、裂缝渗透率五项评价参数;而针对具有复杂孔隙结构特征的礁滩相储集层基质渗透率参数的取值,则引入反映孔隙形态和连通性的"孔构参数",开展储集层渗透率的测井精细解释与地震预测;以四级层序为研究单元级次,优选综合指数法,对井点上储集层非均质参数进行计算;再在传统数理统计方法评价储集层平面非均质性基础上,进一步采用地震预测渗透率反演数据体震控、沉积微相相控的多级约束,运用地质建模技术,定量评价了气田平面非均质性。研究成果较好的指导了气田开发动态分析、措施方案制定等,对气田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塔河油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标之一,由于储集层非均质性和各向异性极强,给油气勘探开发工作带来较大困难,因此准确判断储集层的有效性已成为油气勘探开发工作的重要环节.应用FMI、DSI和常规测井资料对鹰山组和一间房组进行储层有效性分析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应用表明,该方法能对储层做出比较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分布函数曲线法是一种确定储集层物性参数下限的新方法。该方法从统计学角度出发,通过有效含气层与非有效含气层样本分布函数曲线之间的关系确定储集层物性参数下限值,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的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与采用产能系数法、经验统计法及油田实验测试相比较,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这一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万玲  孙岩 《沉积学报》1999,17(3):454-457
分布函数曲线法是一种确定储集层物性参数下限的新方法。该方法从统计学角度出发,通过有效含气层与非有效含气层样本分布函数曲线之间的关系确定储集层物性参数下限值,在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的实际应用中,效果较好,与采用产能系数法、经验统计法及油田实验测试相比较,得到的结果基本一致,表明这一方法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大庆深部致密砂砾岩含气储层产能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气层产能预测是气藏工程研究中用于指导气井以及气田合理生产的重要工作和任务,它在气田整体评价和高效开发进程中具有很强的预见性和主动性。讨论了大庆深部致密砂砾岩含气储层的产能与测井响应之间的关系,探讨了根据测井资料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预测含气储层产能的方法。利用已知气井测试结果和测井资料作为网络的训练样本。根据网络学习训练结果,输入储集层的测井资料等静态参数,可预测该储集层的产能。根据这种关系采用神经网络技术实现了测井对产能的预测评价,从而为大庆深部致密砂砾岩含气储层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E2-3xg2)为例,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录井、X衍射及物性分析,探讨湖平面升降对混积型碳酸盐储集层形成及其分布的控制。英西地区E2-3xg2整体为咸化背景下的湖相混合沉积,内部由多种结构类型的湖平面升降沉积旋回在纵向叠置而成,并伴随岩石结构产状及矿物组分的周期性变化。区内储集层类型多样,以混积型碳酸盐岩为主,各类储集层的纵向演化及物性分布与单个湖平面升降旋回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自下而上构成原生晶间微孔—溶扩晶间微孔—充填残余溶孔的孔隙组合,储集层物性具有向上变好的趋势。各类储集层的形成机理与空间分布受湖平面升降旋回控制,白云石晶间微孔型储集层形成于湖退早—中期,与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相关,物性一般,分布广泛;溶扩晶间微孔型和溶孔型储集层形成于湖退晚期,与地貌高部位的短暂暴露溶蚀相关,储渗性能优异,局部发育。  相似文献   

7.
以柴达木盆地英西地区古近系下干柴沟组上段(E2-3xg2)为例,基于岩心、薄片、扫描电镜、测录井、X衍射及物性分析,探讨湖平面升降对混积型碳酸盐储集层形成及其分布的控制。英西地区E2-3xg2整体为咸化背景下的湖相混合沉积,内部由多种结构类型的湖平面升降沉积旋回在纵向叠置而成,并伴随岩石结构产状及矿物组分的周期性变化。区内储集层类型多样,以混积型碳酸盐岩为主,各类储集层的纵向演化及物性分布与单个湖平面升降旋回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自下而上构成原生晶间微孔-溶扩晶间微孔-充填残余溶孔的孔隙组合,储集层物性具有向上变好的趋势。各类储集层的形成机理与空间分布受湖平面升降旋回控制,白云石晶间微孔型储集层形成于湖退早-中期,与准同生白云石化作用相关,物性一般,分布广泛;溶扩晶间微孔型和溶孔型储集层形成于湖退晚期,与地貌高部位的短暂暴露溶蚀相关,储渗性能优异,局部发育。  相似文献   

8.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岩心观测、岩石薄片、物性分析等资料,综合分析火山岩储集层岩石学特征及储集性能.通过研究储层物性与储层岩性、类型的关系,总结出火山岩储层主要控制因素.结合钻井、测井、测试等资料,进行火山岩储集层的综合评价.根据凸起火山岩储集层平面展布特征,为本区该类储层勘探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9.
储集层预测新技术模型验证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集层预测新技术是通过提取地震参数并选择有效参数利用不同的算法划分地震相类型,进而研究储集层岩性、物性及含油性的变化。针对储集层预测和综合评价新技术,从正演模型出发,对地震参数与储集层的对应关系及新技术的有效性进行剖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地质合题对应不同的地震参数,应在地质分析的基础上,客观地评价和分析新技术的使用条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正确地发拧其作用。通过在胜利油区埕岛、车西等地区的应用,取得  相似文献   

10.
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部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致密储集层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储集层成岩作用特征和储集层致密化成因机制及过程。研究区长8油层组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交代、溶蚀及构造破裂等成岩作用,整体处于中成岩A期晚期。典型成岩序列依次为机械压实、绿泥石黏土膜、早期(泥晶)方解石胶结、石英次生加大、长石、岩屑溶蚀、自生高岭石胶结、自生石英胶结、中期(含)铁方解石胶结。综合研究认为:(1)近物源伴随湖平面快速上升的沉积环境提供了储集层致密化的物质基础,不同沉积微相储集层物性差别较大,分流河道最好,分流间湾最差;(2)长8油层组原始孔隙度为41.35%,压实作用损孔率为50.67%,造成储集层孔隙度急剧降低,胶结作用损孔率为37.48%,导致孔隙度进一步减小,溶蚀作用仅增加了3.26%的孔隙度,难以有效改善储集层质量;(3)上述沉积与成岩因素共同导致储集层致密,致密化过程可分为压实孔隙骤减阶段、早期胶结减孔阶段、溶蚀作用增孔阶段和晚期胶结致密阶段共4个阶段;(4)油气大量充注期储集层孔隙度远低于10%,长8油层组先致密后成藏。  相似文献   

11.
利用岩心、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及流体包裹体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姬塬西部三叠系延长组长8油层组致密储集层特征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储集层成岩作用特征和储集层致密化成因机制及过程。研究区长8油层组砂岩主要为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经历了压实—压溶、胶结、交代、溶蚀及构造破裂等成岩作用,整体处于中成岩A期晚期。典型成岩序列依次为机械压实、绿泥石黏土膜、早期(泥晶)方解石胶结、石英次生加大、长石、岩屑溶蚀、自生高岭石胶结、自生石英胶结、中期(含)铁方解石胶结。综合研究认为:(1)近物源伴随湖平面快速上升的沉积环境提供了储集层致密化的物质基础,不同沉积微相储集层物性差别较大,分流河道最好,分流间湾最差;(2)长8油层组原始孔隙度为41.35%,压实作用损孔率为50.67%,造成储集层孔隙度急剧降低,胶结作用损孔率为37.48%,导致孔隙度进一步减小,溶蚀作用仅增加了3.26%的孔隙度,难以有效改善储集层质量;(3)上述沉积与成岩因素共同导致储集层致密,致密化过程可分为压实孔隙骤减阶段、早期胶结减孔阶段、溶蚀作用增孔阶段和晚期胶结致密阶段共4个阶段;(4)油气大量充注期储集层孔隙度远低于10%,长8油层组先致密后成藏。  相似文献   

12.
济阳坳陷罗151火成岩油藏储集层概念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151火成岩油藏储集层成因类型可分为晶间微孔隙角岩、冷凝气孔-溶蚀孔辉绿岩、冷凝边、冷凝缝辉绿岩体边缘及中心带,其中冷凝缝辉绿岩带根据其裂缝产状进一步分为水平、垂直和风状裂缝等类型。根据储集层成因类型及不同产状类型裂缝的分布规律,建立了工区储集层概念模型:纵向分为Z1、Z2、Z3、Z4等4个带;平面分为PⅠ、PⅡ、PⅢ等3个区。结合罗151辉绿岩体侵入期次的划分,可对工区有利储集层分布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鄂尔多斯盆地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海相碳酸盐岩储集层岩石物理相特征及储集层分类方法。应用露头、岩心、薄片分析及储集层物性测试及压汞实验方法开展了碳酸盐岩储集层岩性、孔隙结构及物性研究,应用储集层流动带指标FZI开展了储集层岩石物理相特征及储集层分类方法研究。马家沟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溶角砾泥晶—粉晶白云岩、膏盐溶蚀角砾泥晶—粉晶白云岩、含膏盐或膏盐质白云岩、粉晶—细晶白云岩、残余结构中晶—细晶及粗晶—中晶白云岩、次生灰岩、泥晶灰岩及白云岩,发育洞穴、溶洞、孔隙及裂缝4种储集空间,主要发育晶间孔型、裂缝型、裂缝—晶间孔型、裂缝—晶间孔—溶洞型4类储渗类型。依据流动带指标将储集层划分为6类岩石物理相及24类亚相,据此将储集层分为5类7亚类:一类储集层是天然气赋存的优质储集层,主要分布于马五1、马五4及马五6段;二、三类储集层是马家沟组主要储集层类型,以孔隙为主的二1、三1类储集层主要分布于马五1—马五6段,以裂缝为主的二2、三2类储集层主要分布于马四段;四类储集层物性差,见于各段;五类为非储集层。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集层研究方法是揭示碳酸盐岩储集层特征及开展储集层定量分类与评价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基于双侧向测井资料的裂缝孔隙度计算及其标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裂缝孔隙度是评价裂缝性储集层的关键参数.FMI成像测井评价裂缝孔隙度较为精确,但其成本较高,应用受限.常规测井资料具有经济实用,应用广泛的特点,采用裂缝双侧向测井响应快速解释方法计算裂缝孔隙度,并用FMI成像资料提供的裂缝孔隙度对其进行标定,建立二者之间的定量关系.实际处理资料表明,应用双侧向测井资料计算裂缝孔隙度,在经过FMI成像资料标定后数值准确,得到的储层解释结论与试油结论符合,为应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裂缝孔隙度,提供了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裂缝性储集层岩芯裂缝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永胜  张流 《世界地质》2000,19(2):117-124
在系统介绍岩芯裂缝基本参数统计的基础上,给出岩芯裂缝空间分布规律的表示方法,并概括了裂缝孔隙度和渗透率的估算方法,提出有效孔隙度、渗透率和单井控制的有效裂缝体积可作为裂缝性储集层等级划分和裂缝综合评价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维-二维耦合的河湖系统整体水动力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对自然界中的复杂水流系统进行整体水动力数值模拟,建立了适用于河湖系统的一维-二维耦合模型.将河网计算中用于处理河段间耦合的汊点水位预测校正法应用到一维-二维耦合边界的处理中,即耦合边界水位预测校正法.该方法具有一维、二维模型计算完全独立,可有效利用现有模型的优点.与传统一维-二维耦合处理方法相比,耦合连接条件的满足程度较高且可通过对计算容差的调整进行有效控制.利用理想及实际例子进行了计算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好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7.
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发育多种类型的砂砾岩扇体,近年来一直是寻找隐蔽性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其西段古近纪沙河街期四段时期形成以砂岩、砾岩为主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体。储集层岩石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均较低,多为双模态和复模态结构。本文首先从宏观上对储集层的岩石类型、沉积特征和平面分布进行描述,再从微观上对影响储集层物性的主要成岩作用进行描述,分析该砂砾岩体储集层的孔隙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最后,对储层进行综合评价,认为该类储集层孔隙类型多样,孔隙结构复杂,为中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类型。  相似文献   

18.
随着胜利油区勘探程度的提高,岩性油藏逐渐成为增储上产的主要目标,浊积岩是其中一种主要类型。能否准确评价浊积岩体的各项储集层参数,对于该类油藏的勘探开发研究极其重要在多年开展浊积砂岩体储量表数评价基础上,通过对两种沉积类型,两个典型多井钻遇砂体进行细致解剖,得出了一种能够较精确评价浊积岩体储集在数的数学研究方法,用该方法评价该类储集层参数准确,简捷,实用。  相似文献   

19.
储集层精细描述的新思路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结构单元及流动单元分析的三位一体理论指导储集层的表征建模,从而形成由宏观到微观,静态地质实体与动态开发过程,储集层非均质性与油水分布及流动规律相结合体系是储层精细描述的新思路,以某油田馆陶组河流沉积体系的储集层描述为例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准噶尔盆地阜东斜坡区头屯河组二段为重要产油层,客观合理的储集层评价是提高目的层勘探开发效果的基础。在前人研究以及储集层描述的基础上,筛选出储集层品质参数、岩屑相对体积分数、砂地比等13个储集层质量的评价指标,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头二段所对应的中期旋回MSC2上升和下降半旋回内储集层进行定量精细分类评价,并对储集层差异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上升和下降半旋回内储集砂体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主,储集层内碎屑组分、颗粒结构、孔隙结构以及物性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利用灰色关联理论对各个评价指标的关联性以及权重系数进行定量计算,得到储集层质量的综合权衡评价分数,实现储集层质量评价的定量化;利用综合评价分数的差异将储集层质量划分为4类,发现Ⅰ类储集层质量和Ⅱ类储集层质量较好,同油田实际勘探开发方向一致;上升和下降半旋回内储集层质量的控制因素不同,导致储集层质量存在一定差异性。综合评价认为,定量的评价结果为研究区头二段有效合理的勘探开发指明方向,同时为相似背景下储集层评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