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辽中凹陷古近系东营组高精度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地震资料、测井、录井资料为主,结合孢粉化石等地质资料,将辽中凹陷东营组地层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并划分了沉积体系域,根据易于识别和追踪的水退浊积扇底界面划分四级层序,将东营组划分为7个四级层序.通过岩心观察及对测井、地震特征的对比,在层序内部识别出浊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曲流河三角洲、滨浅湖一滩坝等...  相似文献   

2.
“近岸水下扇”的命名、特征及其储集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国内“近岸水下扇”的命名及分类进行了总结分析,简述了“近岸水下扇”的沉积模式以及形成条件、各亚相和微相的划分及其沉积特征,提出了影响“近岸水下扇”储集性的因素,评价了“近岸水下扇”各微相砂体的储集性能,指出了富集油气的沉积微相类型以及所形成的油藏类型。  相似文献   

3.
从岩心资料入手,以沉积学,油田地质学为基础,结合各类分析化验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了济阳细陷渤南地区沙四段沉积演化和沉积体系展布特征,认为研究区深层沙四段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冲积扇,盐湖与咸水湖泊五种沉积体系,并对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的微相类型进行了划分,指出了沙四段深层发育的近岸水下扇扇中辫状的沟道微相及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水道微相砂体为最有利的碎屑岩体相带,最后讨论了沙四段“自生自储自盖”型  相似文献   

4.
邓海 《世界地质》2013,32(4):808-819
以层序地层学、坡折带分析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岩心、测井、录井、地震以及分析化验等资料的综合研究,建立了海拉尔盆地乌南次凹南屯组层序地层格架。将南屯组划分为 2 个三级层序和 8 个四级层序,并在层序格架内进行沉积体系和沉积相划分研究,确定该区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湖底扇和湖泊沉积等 4 种沉积体系。近岸水下扇主要分布在乌南次凹西部陡坡带,扇三角洲分布在东部缓坡带,湖底扇主要分布在中心的深湖相中,而湖泊沉积主要分布在凹陷的中心及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的侧翼。从乌南次凹西部断阶带到凹陷中心,沉积相由近岸水下扇逐渐变为深湖--半深湖沉积,乌南次凹东部缓坡带到中心,沉积相由扇三角洲沉积逐渐变为滨浅湖、深湖--半深湖沉积,整体呈南北分异、东西成带的格局。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表现各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浅变深,再变浅,沉积范围逐渐扩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洪浩尔舒特凹陷下白垩统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岩芯、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的综合分析, 明确了洪浩尔舒特凹陷陡坡带下白垩统近岸水下扇的沉积序列、展布特征、演化规律及扇体发育的控制因素。本区近岸水下扇可被划分为内扇、中扇及外扇三个亚相, 主要发育具块状层理、递变层理的碎屑支撑中、细砾岩, 具鲍马序列的浊积岩以及具滑塌构造的滑塌岩, 另可见到震积岩。扇体自早白垩世阿尔善组沉积晚期开始发育, 至腾一段时期规模达到最大且向北东迁移3.5 km左右;腾二段时期构造活动减弱, 湖盆开始萎缩, 扇体规模随之缩小, 且至腾二段末期扇体逐渐向扇三角洲沉积过渡。近岸水下扇的沉积特征及其分布演化规律主要受控于该区多期强烈的构造活动和潮湿炎热的古气候因素。陡坡带发育的板式边界断层, 断面陡峭平直、活动剧烈, 为近岸水下扇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6.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湖泊水下扇沉积特征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本文详细研究了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双阳组沉积类型,并将该区湖泊水下扇的岩相组成划分为5种类型:经典浊积岩相、块状砂岩相、砾质砂岩相、颗粒支撑砾岩相、基质支撑砾岩相;将湖泊水下扇划分为内扇、中扇、外扇三个亚相,对各亚相进一步划分了若干微相。湖泊水下扇沉积为该区地层的主要沉积特征,在垂向上具有进积型和退积型两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根据对营尔凹陷下沟组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分析,运用现代沉积学、层序地层学理论,将营尔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营尔凹陷下沟组主要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远岸水下扇、滑溻浊积体、湖泊共6种沉积相类型,形成不同类型砂体。三角洲前缘亚相及远岸水下扇沉积相砂岩发育,砂岩物性较好,具备储集空间且储盖组合条件好,有利于油气成藏。三角洲平原亚相及近岸水下扇以粗碎屑沉积为主,砂泥分异差,储集物性差,难以形成油气藏。有利沉积相带空间展布与构造的配置关系决定了油气富集高产区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8.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沉积相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岩心、电测曲线、录井以及地震资料,对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的沉积相类型、展布特征及其演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戴南组发育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湖泊四种沉积相类型,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分布在凹陷南部陡坡,三角洲分布在北部缓坡,湖泊分布在凹陷的中心及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的侧翼,从凹陷边缘到中心,沉积相由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沉积逐渐变为滨浅湖、半深湖沉积,整体呈南北分异、隆凹成带的格局。戴南组的沉积演化可划分为戴南组一段和戴南组二段两个时期,不同时期的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表现各异,总体表现出水体由浅变深,再变浅,沉积范围逐渐扩大,扇三角洲、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先退积,后进积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大港滩海埕北断阶区沙河街组沙三段、沙二段砂体是由辫状水道控制的近岸水下扇。主要发育基质支撑砂砾岩相、颗粒支撑砂砾岩相、正递变层理砾岩相、含砾砂岩相、逆递变层理砾岩相、含砾砂岩相、泥质支撑砂岩相和粉砂岩相,粒度粗是其主要特征;水平层理、块状层理、平行层理、交错层理、波状层理、包卷层理和变形层理十分发育;砂球、重荷模、砂岩脉和冲刷面等沉积构造也十分发育:电阻率曲线呈正韵律,曲线由高幅至中幅呈钟形及箱形,与不同岩性和不同沉积相具良好对应关系。通过对区内各井的岩性组合观察,结合各砂层组的沉积特征及其相应的测井相标志将研究区近岸水下扇划分为2个亚相和5个微相:扇中(包括辫状水道、辫状水道间和扇中前缘)和扇端亚相(扇端泥、扇端席状砂)。其中扇中辫状水道为主要储集层。  相似文献   

10.
滦平盆地下白垩统西瓜园组沉积期发育大量的粗碎屑岩沉积,通过野外实地考察以及结合无人机摄影技术,将流体搬运机制与微相划分相结合,对断陷湖盆内部粗碎屑沉积体进行详细研究。结果表明:滦平盆地西瓜园组沉积期北部受边界断层活动影响,发育典型陆相断陷湖盆的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根据露头观测及研究,可划分出扇根、扇中及扇端三种亚相。其中扇根亚相以碎屑物质直接入湖、岩性较粗、分选极差、无磨圆为特征。扇中亚相采用“水下河道微相”及“边缘微相”的划分方式,水下河道微相可见同时发育由碎屑流及浊流两种不同流体性质控制的沉积体,沉积迅速,界限清晰且含轻微冲刷,横向连续性较为稳定,砾石出现一定定向性,磨圆较差,在扇中亚相中最为发育;边缘微相沉积相对较为混杂,漂砾较为常见,可见明显的板状交错层理,横向连续性差,指示河道的改道或者边缘沉积,不发育冲刷- 充填构造。扇端亚相以砂泥岩薄互层或者厚层细砂岩为特征,可见细小砾石层。微相划分方法结合流体搬运机制及沉降方式,更加具有成因性依据,同时更好地解释了远离物源区的稳定砾石层发育。研究结果为近岸水下扇内部砂体发育规律和叠置关系研究及下一步油气勘探与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运用地质、地震和测井等资料对陆西凹陷上侏罗统沉积体系特征进行了综合研究。该区上侏罗统发育了近岸水下扇、三角洲和以凹陷中古隆起为沉积背景的高垒斜坡扇等3种沉积体系,其中近岸水下扇为上侏罗统分布最普遍的沉积类型,构成本区主要储层,高垒斜坡扇是与水下古隆起有关的由滑塌作用形成的重力流沉积体,构成本区极富特色的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12.
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高精度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东营凹陷胜北断层下降盘坨85块沙河街组沙三中亚段近岸水下扇沉积体为例,对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下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学进行了研究。经过分析认为,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中的高精度层序地层单元划分为准层序组、准层序、层组、层四级,并对准层序和层组的类型和对比方法进行了总结。将近岸水下扇积体系中的层组类型划分为Fu(Fineup)、Cu(Coareseup)和Hu(Homogenicup)三大类,准层序类型划分为Cu-Fu、Cu-Cu、Cu-Hu三大类,同时总结出了沿物源方向的相序递变和垂直物源方向的侵蚀切割对比2种准层序对比模式和侵蚀叠置、相变对比、薄砂层对比、相似渐变等4种层组对比模式。  相似文献   

13.
新近系沙河街组是青东凹陷区块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位,但目前并没有研究者对其中有利沉积相带及沉积体系有过系统的研究,这极大制约了进一步的油气勘探开发。本文以沉积学、地层学理论为指导,依据岩芯、录井、测井及地震等资料,运用沉积学、古生物学、地球化学以及地球物理学的沉积相标志,在青东凹陷区块新近系沙河街组地层内划分出三角洲体系和湖泊体系两类沉积体系,并进一步划分出了扇三角洲、三角洲、滩坝、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湖泊等6个沉积相及相对应的亚相和微相,为青东凹陷地区有利储层的预测以及进一步的油气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孙吴-嘉荫盆地白垩系淘淇河组水下重力流沉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根据露头、岩心、测井、薄片鉴定等资料,对孙吴-嘉荫盆地白垩系淘淇河组水下重力流沉积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淘淇河组水下重力流沉积规模大,为湖底扇沉积,其可进一步划分为内扇、中扇、外扇3种亚相以及主沟道、主沟道外、辫状沟道、辫状沟道间、远源浊积岩5种微相类型。内扇以水下泥石流沉积为主,中扇以液化沉积物流和浊流沉积为主,外扇发育浊积岩。根据地震剖面推断,白垩系淘淇河组时期发生的断层活动是湖底扇沉积发育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以胜利油区沾化凹陷北部埕913-埕916井区沙河街组三段为研究对象,详细论述了近岸水下扇砂砾岩体的储集空间类型、特征;并深入讨论了近岸水下扇沉积不同微相内砂砾岩的物性特征,结果表明近岸水下扇扇中分支水道与扇中前缘微相内的砂砾岩体的储集性最好。  相似文献   

16.
黄薇  吴海波  李军辉  刘赫 《沉积学报》2016,34(1):120-128
本文充分利用岩芯、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海-塔盆地中部断陷带4个主力凹陷的南屯组砂体类型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南屯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湖底扇等4种典型类型砂体,并从沉积背景、发育部位、沉积特征、搬运机制以及地震反射特征等5个方面,分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详细阐述了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辫状河三角洲和湖底扇的识别标志;其中扇三角洲主要分布在乌尔逊凹陷和贝尔凹陷的陡坡带,近岸水下扇主要分布在南贝尔凹陷和塔南凹陷的陡坡带,而辫状河三角洲主要分布乌尔逊凹陷、贝尔凹陷和南贝尔凹陷的缓坡带。从盆地边部向盆地中心方向,沉积相由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和辫状河三角洲沉积逐渐过渡为半深湖-深湖相沉积,局部半深湖-深湖相中发育湖底扇沉积体系,整体具有“南北分块、东西分带”的沉积格局。综合研究表明,扇三角洲前缘、近岸水下扇中扇和辫状河三角洲前缘砂体是油气富集的有利沉积相带,而洼槽边缘的湖底扇砂体为岩性油气藏勘探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17.
以层序地层学为指导,以营尔凹陷地震、钻测井等资料为基础,结合酒泉盆地以往层序地层研究成果,通过对三级层序测井、录井特征分析和地震剖面上局部削截、上超等三级层序标志的识别,确定了层序边界,将下白垩统划分出1个Ⅰ级层序、3个Ⅱ级层序、7个Ⅲ级层序、18个体系域;在层序地层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营尔凹陷下白垩统下沟组具有近物源、多物源、快速沉降、快速沉积的特点,凹陷缓坡发育大型扇三角洲,凹陷陡坡发育近岸水下扇,并指出南部陡坡一系列近岸水下扇应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有利区带。  相似文献   

18.
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陆相湖盆沉积特征,以T A Cross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在大量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研究的基础上,定量研究了黄骅坳陷北大港构造带沙河街组沉积体系和沉积物源特征,确定了沙河街组沉积时期总体发育近岸水下扇、滩坝、深水重力流水道、扇三角洲前缘和滑塌浊积扇等主要沉积相类型。中期基准面旋回A-D层序沉积时期发育近岸水下扇和扇三角洲前缘—前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中期基准面旋回E-F层序沉积期间发育有利于油气储集的近岸水下扇和滩坝砂体;中期基准面旋回G层序沉积时期主要发育重力流主水道—重力流水道侧缘以及近岸水下扇沉积砂体;中期基准面旋回H层序沉积时期主要发育重力流主水道—重力流水道侧缘沉积体系。最后,预测了有利岩性圈闭发育的沉积相带和地区。  相似文献   

19.
胜利油田渤南洼陷沙四上段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地质和物探手段相结合,宏观和微观方法相结合,对渤南洼陷构造发育特征和沙四上段沉积相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根据沉积旋回性、韵律性等特征,确定渤南洼陷沙四上段沉积环境为滨(浅)湖-半深湖和湖底扇。根据沉积学标志,测井相标志和地震相标志,对沙四上段沉积环境为滨(浅)湖-半深湖和湖底扇。根据沉只学标志,测井相标志和地震相标志,对沙四上段湖底扇沉积微相进行了详细划分和描述,将湖底扇划分为内扇、中扇和外扇3个亚相,并进一步划分为5个微相。在上述基础上,揭示了湖底扇的平面展布规律,建立了沙四上段湖底扇的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20.
在地震、测井、录井及岩芯沉积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划分了民丰洼陷沙三段中亚段各个时期沉积体系的展布范围并分析了各沉积体系之间的相互关系.从沉积体系类型来看,研究区主要发育三角洲、扇三角洲和近岸水下扇沉积体系.其中三角洲沉积体系是沉积的主体,包括永安镇三角洲和东营三角洲的一个分支,纵向上可以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