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每年的4月22日,我们都会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人与地球和谐相处这一永恒的命题。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母亲为我们提供了生存与发展的一切物质需求。但是,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却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尤其是矿产资源,伴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2.
土地利用规划约束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题的提出在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中,土地是最基本且最宝贵的资源,是世代相传的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土地是自然的产物,它的产生不受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具有数量有限性、沃度差异性、位置空间性、利用可持续性和属性两重性的特点。土地  相似文献   

3.
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在一切能为人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中,土地是最基本、最宝贵的资源,是世代相传的人类不能出让的生存条件和再生产条件。土地是自然产物,它的产生不受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具有数量有限性、沃度差异性、位置空间性、利用可持续性和属性两重性的特点。土地的自然供给数量是固定的和无弹性的。劳动的投入可使具有弹性的土地经济供给得以增加,但由于报酬递减规律的制约,导致土地经济供给显得有限,因此,土地是一种稀缺资源,相对于其它资源而言,  相似文献   

4.
土地执法监察在耕地保护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以土为本,民以食为天”。土地资源是一个国家的财富之母,是生产力的重要要素,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最重要的物质资料,是直接为人类生产生活所利用的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国家经济活动和各项建设最基本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海洋捕捞业已远远不能满足人类对水产品日益增长的需要。为了提高水产品的数量和质量,保持稳产高产,海水、淡水的增养殖业已引起当前国际上主要渔业国家的重视。现在已经从单纯的捕捞转入到一个科学地利用一切水域进行“栽培渔业”的增养殖时代,也就是如同陆地上远古时代由利用采捕天然野生动植物为食过渡到以种植农作物、进行畜牧业时代一样。  相似文献   

6.
房地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活资料之一,是为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提供入住空间或载体的基本物质要素.这一物质要素的量的表达须经过房地产测量(测量是确定房地产物质实体及其面积大小)和房地产价格评估(估价是确定房地产经济价值的大小)来实现,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笔者在房地产测量过程中,经常遇到客户在这方面提出疑问,诸如测量与评估为什么不能同时进行,什么情况下需要测量、评估等等,现就这些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7.
世界各国的发展都必须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共同性的基本问题,即人类社会对物质产品数量、性能、品种追求的无限性与自然环境、物质生产及供给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人类自出现以来就开始努力从自然界中谋求生存并争取更好的生存(发展的本质就在于此),这种努力永不停歇。尽管人类社会追求物质产品的无限性和自然环境供给能力的有限性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类认识到他们的存在,特别是认识到这二者之间矛盾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却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房地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生活资料之一,是为人类的社会生产活动提供入住空间或载体的基本物质要素。这一物质要素的量的表达须经过房地产测量(测量是确定房地产物质实体及其面积大小)和房地产价格评估(估价是确定房地产经济价值的大小)来实现,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笔者在房地产测量过程中,经常遇到客户在这方面提出疑问,诸如测量与评估为什么不能同时进行,什么情况下需要测量、评估等等,现就这些问题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1.房地产测量 (1)房地产测量的内容和目的 房地产测量的内容包括:地籍测量、地籍调查…  相似文献   

9.
《山东国土资源》2009,25(9):76-76
在海洋中不能长粮食,怎么能成为未来的粮仓呢?是的,海洋里不能种水稻和小麦,但是,海洋中的鱼和贝类却能够为人类提供滋味鲜美、营养丰富的蛋白食物。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最重要的物质,它是生命的基础。现在人类消耗的蛋白质中,由海洋提供的不过5%~10%。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捕鱼量一直徘徊不前,有不少品种已经呈现枯竭现象。  相似文献   

10.
略论我国资源环境犯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源环境问题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伴生问题,广义是包括一切形式的资源环境情况恶化或是对生物圈、大气圈造成的一切不利影响。人类社会经济社会的发展,总是需要消耗一定的资源环境作为支撑和依托,并且这种消耗,对于资源环境而言具有负面意义。虽然人类在与自然进行的漫长斗争中,取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辉煌胜利,然而每一次辉煌胜利的背后,自然界都以它特有的形式报复了人类。  相似文献   

11.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节日。今年“世界地球日”纪念活动的主题是“善待地球——保护资源”。 众所周知,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人类的衣食住行和一切社会经济活动,都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物质基础。人类依靠开发地球上的自然资源生存繁衍,进行生产建设,提高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当今社会,90%以上的一次性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的农业生产资料、30%的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或与之有关。河南省矿业及相关能源与原材料加工业产值占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40%左右,矿产资…  相似文献   

12.
正它有着黝黑的外表,它是那些亿万年前曾经统治地球的生物高度浓缩后的遗迹,它用燃烧所得的一切构建着人类世界。有了它,人类才有了光明、动力。它就是黑色精灵——煤。黑色精灵,蕴含无限能量煤,外表看来很平常,没有金子那耀眼的光辉,也没有钻石那高贵的身价,更比不上珍珠的晶莹润泽,但它却是由原始森林藏在地下经  相似文献   

13.
<正>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和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条件和环境。这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对自然资源的定义。实际上,自然资源是动态的,它能够为人类提供生存、发展和享受的物质与空间。自然资源的保护、维持、改善和有序开发利用对全球生态系统意义重大。长期以来,我国自然资源管理体制采用中央与地方分级、分部门管理的传统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国的发展都必须面对的是这样一个共同性的基本问题,即人类社会对物质产品数量、性能、品种追求的无限性与自然环境、物质生产及供给能力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人类自出现以来就开始努力从自然界中谋求生存并争取更好的生存(发展的本质就在于此),这种努力永不停歇.尽管人类社会追求物质产品的无限性和自然环境供给能力的有限性是客观存在的,但人类认识到他们的存在,特别是认识到这二者之间矛盾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却有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善待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适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星球,这颗美丽的蓝色星球在历经数十亿年地质历史的演变后,产生并蕴藏了无数的宝藏,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丰腴肥美的土地、草原;辽阔蔚蓝的海洋;纯净清新的空气。地球何尝不是一个巨大而又无微不至的生命之母,有了她,人类和生灵万物才有物质的依托,才有生存与发展的保证,因此我们将地球称为“地球母亲”。 “地球母亲”,多么温馨的称谓,她默默地转动、运行、负载一切、奉献一切。然而人类——地球上的“万物之灵”,却在自我发展过程中,掠夺性地挥霍着母亲的乳汁及血液。进入工业革命,特别是到了20世…  相似文献   

16.
正宇宙浩渺,目前的科技和研究结果表明,地球是人类居住的唯一场所。色彩斑斓的地球,百花吐艳、层林尽染,她为人类提供了生活必需的粮食、水、能源和矿产资源,维系万物生存的物质和能量基础;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诸如火山、地震、海啸等灾难。只有精细了解地球深部(尤其是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的表层)的物质、结构和动力学过程,才能充分了解资源、能源的形成与分布规律,全面认识地质灾害发生、发展的过程与机理,从而更准确、更快捷发现资源与能源,预报灾害的发生,最大限度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然而,要获得对地下物质、结构和  相似文献   

17.
正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能源。从旧石器时代人类利用火开始,到工业革命以来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量开采利用,再到近代原子能的发现,可以说,能源的发展和进步,彻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模式、生活方式,为人类物质水平的提高提供了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的标志之一。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以及人类居住的地球环境日益恶化,开发高效而  相似文献   

18.
一、土地储备制度产生与发展的法律动因 1.土地资源自身稀缺性与人类日益增长的经济需求之矛盾是催生土地储备法律规范的沃土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载体,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然而,作为一种自然资源,土地具有稀缺性。所谓稀缺性,是指土地因其位置的固定性、面积的有限性而不可再生的一种自然属性。土地的稀缺性是相对于人类无限之需求而言的。人类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消耗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且这种消耗会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的发展而呈上升趋势。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人口以每年10%左右的速度增长,耕地则以每年2%的速度递减。  相似文献   

19.
地球为人类生存繁衍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丰富的资源,但同时它也制造着各种各样无情的自然灾害。地质灾害(简称地灾)就是其中之一,它是指以地质作用为主要原因引起的、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导致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资源、环境发生严重破坏的现象或过程。  相似文献   

20.
正耕地为人类提供粮食等基本物质,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耕地资源具有人均耕地少(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高质量耕地少、耕地后备资源少三大特征。伴随城市化与工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面积不断扩大,城市发展对土地资源的"自然需求"与"人为需求"也日益增长,耕地非农化趋势进一步加快。"自然需求"使土地资源得到重新配置,而"人为需求"造成城市规模迅速扩大,耕地环境恶化,从而使我国耕地保护雪上加霜。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