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青藏高原现代冰川雪线遥感调查与监测结果基础上,对青藏高原30 a以来因现代冰川雪线变化而引发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区域进行了论述,并对冰川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对灾害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自2003年始开展的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项目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本文就项目涉及到的第四纪基础地质 与第四纪冰川遗迹、现代冰川雪线、湖泊湿地、荒漠化等专题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明确了项目开展的意义,给出了青藏高原 生态地质环境质量的评价结果,强调了地学因素对于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形成与演化的控制作用,以及近30a来全球气候变化对 高原生态地质环境适应性变化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青藏高原生态地质环境监测系统以ArcG IS为支撑平台,采用C/S和B/S混合模式,在空间地理基础上建立了青藏高原现代冰川雪线、河流湖泊、地质灾害、荒漠化、地质构造等多专业、多层面、多功能的生态地质环境遥感监测系统。本文重点介绍了系统功能及相关开发技术。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近30年来现代冰川的演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现代冰川总的演化特征是面积在不断缩小,厚度在不断减薄,冰储量在不断降低。冰川演化具有阶段性、地域性不同的特点。从20世纪60年代末期至80年代末期,青藏高原现代冰川的面积稍有增加,因为增加的冰川很少。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青藏高原现代冰川面积明显减少,减少的速度也在加快,尤其是毗邻塔里木盆地的冰川分布区及喜马拉雅山地区。青藏高原不同山系现代冰川的演化也不同——帕米尔高原现代冰川面积的减少最为明显,其次是喜马拉雅山和祁连山等地;羌塘高原和昆仑山地区现代冰川的面积减少较小;其他山系现代冰川面积的减少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5.
以1960~1970年间1∶10万比例尺地形图、1975年MSS数据和2000年前后ETM数据为信息源,采用现代遥感技术,按自然山系对青藏高原现代冰川面积进行调查,基本查明了各山系内现有冰川的面积以及近30 a来冰川面积减少的数量:青藏高原现有冰川面积46 887.23 km2,减少了3 941.68 km2,年均减少131.4 km2。  相似文献   

6.
近40年西藏那曲南部湖泊变化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遥感图像、SRTM的DEM数据为数据源,通过人工目视解译的方法提取并计算了1970—2010年那曲南部地区12个湖泊面积,并结合DEM数据计算其中9个湖泊1990—2010年间水位变化情况;然后分析该地区降水量、气温、最大潜在蒸发量、冻土、冰川雪线的变化规律;计算湖泊变化与气候变化之间的相关性,并以简单的水文模型分析了湖泊变化的原因。结果显示:12个湖泊中除了格仁错面积减少以外,其他湖泊面积在40 a间都处在增长状态,其中湖泊面积增长主要发生在2000—2010年,这期间12个湖泊增长总面积达743.88 km2,占40 a总增长面积的63.95%;9个湖泊的水位也呈上升趋势。造成这些湖泊面积增长的主要原因是近45 a气温上升造成的冰雪、冻土融化,降水量增加,而且该地区蒸发量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7.
《地图》2011,(4):12-13
与20世纪70年代相比,甘肃境内的祁连山冰川大幅缩减,冰川融水较40年前减少约10亿立方米,局部地区雪线正以年均2米至6.5米的速度上升,有些地区的上升速度竟达每年12.5米至22.5米,“照此速度,祁连山大部冰川将在200年内消失殆尽。”  相似文献   

8.
聂琳娟  超能芳  晁定波 《测绘科学》2016,41(8):82-86,169
针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冰川消融会影响发源于该地区的长江流域水储量变化这一情况,该文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深入研究。基于GRACE卫星2004—2010年重力数据,联合水文模型,利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得到青藏高原地区冰川消融的平均速率为0.369cm/a,表明青藏高原冰川正在以较大速率消融;进而反演建立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两个区域质量变迁的时间序列,计算得到两个区域的平均变化速率分别为-0.095cm/a和0.381cm/a,表明青藏高原地区的质量在以缓慢的速率减少,而长江流域水储量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变化速率更大;最后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得出青藏高原地区冰川消融对长江流域水储量变化的贡献占其整个水量变化的20%。  相似文献   

9.
该所从事遥感研究的部门是于1978年创建的寒区遥感应用研究室,主要任务是利用遥感资料研究我国冰川、冻土和积雪的分布、数量及动态变化。该室在国内率先应用气象卫星和陆地卫星遥感资料监测我国东北及青藏高原大范围的冬、春积雪变化及融雪径流预报,并在黄河上游和祁连山、黑河等地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同时还深入开展了冰川、积雪和冻土的波谱特性研究。曾参加我院组织的腾冲、二滩及宁芜地区的航空遥感试验。  相似文献   

10.
机载LiDAR和高光谱数据融合提取冰川雪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藏那曲县境内的“中习一号”冰川为研究区,对2011年8月获取的机载激光雷达点云进行预处理和滤波分类,提取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将DEM数据分别与同期获取的机载高光谱栅格数据和提取出的冰川矢量数据进行三维地形模拟,利用DEM数据对高光谱最大似然法分类结果进行正射纠正,从而获取研究区的数字正射影像(digital orthophoto map,DOM);最后结合研究区DOM和机载点云数据提取“中习一号”冰川的雪线.结果表明:融合机载高光谱和机载激光雷达2种数据的优势,能更方便地提取出冰川雪线,而且能很好地显示雪线的高度.  相似文献   

11.
介绍国内GIS在岩土工程中的应用实例、应用范围及研究水平、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13.
With the maturation of satellite technology,Hyperspectral Remote Sensing(HRS)platforms have developed from the initial ground-based and airborne platforms into spaceborne plat-forms,which greatly promotes the civil application of HRS imagery in the fields of agriculture,forestry,and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China is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this evolution,especially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successful launch and operation of a series of civil hyper-spectral spacecraft and satellites,including the Shenzhou-3 spacecraft,the Gaofen-5 satellite,the SPARK satellite,the Zhuhai-1 satellite network for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s monitoring,the FengYun series of satellites for meteorological observation,and the Chang'E series of spacecraft for planetary exploration.The Chinese spaceborne HRS platforms have various new characteristics,such as the wide swath width,high spatial resolution,wide spectral range,hyperspectral satellite networks,and microsatellit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cent progress in Chinese spaceborne HRS,from the aspects of the typical satellite systems,the data processing,and the applications.In addition,the future development trends of HRS in China are also discussed and analyzed.  相似文献   

14.
武润泽 《北京测绘》2016,(4):143-147
建筑物的沉降监测是确保其施工至运营管理阶段安全使用的重要环节,一些工业建筑在主体竣工前后会有大型设备进厂安装,所以对其进行沉降监测是一项重要环节。本文以北京南部地区某工业厂房的沉降监测项目为例,介绍了沉降监测在工业厂房中的实践。阐述了沉降监测的过程及方法,及其监测数据的处理和结果分析。  相似文献   

15.
利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提取1987,1998,2003和2008年4个时段洞庭湖"冬陆夏水"区域.运用改进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MNDWI)的方法,提取丰水期和枯水期遥感图像的水体并相减,获得"冬陆夏水"区域,并对20年的"冬陆夏水"变化的面积进行监督分类.分析发现,研究区的"冬陆夏水"面积,从1987年到2008...  相似文献   

16.
分布式仿真系统中,各节点之间通过消息互相交流信息,3维地形虚拟场景通常在大量的仿真系统中作为重要的对象参与仿真.由于各个对象的参考坐标系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在3维地形虚拟场景节点与系统中其他各节点之间进行消息交换时,存在一个坐标转换的问题.文中给出了一种坐标转换的快速算法,从而保证仿真过程中场景的实时定位.  相似文献   

17.
矿山环境高光谱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综合分析大量文献的基础上,归纳了高光谱技术在矿山次生矿物识别、重金属浓度反演、p H值定量估算、污染植被信息提取等方面的应用,总结了基于高光谱遥感提取有关氧化和脱水状态动态分析、气候变化追踪等信息的研究进展,展示了高光谱技术在矿山环境调查监测领域的广阔应用前景。研究表明,含铁硫化物及其氧化矿物标准光谱库的建立具有重大意义,推动了酸性矿山环境高光谱遥感研究;对矿山环境地质作用与光谱响应之间关系的认识逐渐深入,促进了高光谱地质应用模型的开发;高光谱数据蕴含着丰富的矿山环境地学信息,具备提取多方面重要信息的潜力。最后结合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开发高光谱小卫星的实际,指出今后矿山环境高光谱遥感研究将从矿物及矿物成分识别转向矿物形成时的物理化学性质反演、从短期调查向长期监测、从航空向航天、从单一矿山向成矿区带或大型矿集区转变。  相似文献   

18.
分布式仿真系统中 ,各节点之间通过消息互相交流信息 ,3维地形虚拟场景通常在大量的仿真系统中作为重要的对象参与仿真。由于各个对象的参考坐标系之间存在差异。所以在 3维地形虚拟场景节点与系统中其他各节点之间进行消息交换时 ,存在一个坐标转换的问题。文中给出了一种坐标转换的快速算法 ,从而保证仿真过程中场景的实时定位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地球重力场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我国近年来在地球重力场研究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和取得的成果 ,包括 :① 2 0 0 0国家重力基本网的建立 ;②我国省市级局部大地水准面的精化 ;③卫星测高 ;④高阶地球重力场模型 ;⑤卫星重力探测技术。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广州市连续运行参与站系统(GZCORS)和广州市似大地水准面精化成果确立的广州市城市三维定位系统在地形图测量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分析其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