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几个典型的中国古地图的数学基础出发,结合相关的数学方法,探讨了中国古人在地理空间维度认知方面走过的历程.认为,当中国古代地图发展到以"计里画方"进行地图绘制时,已经实现了3维地理空间的科学认知.这也是"计里画方"的制图方法可以持续1 000多年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万刚  武易天 《测绘学报》2021,50(6):726-738
地图作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重要工具,它的出现和发展极大提升了人们获取地理空间知识的效率.地图设计、虚拟地理环境、地理信息系统及新型智能化地图的研究都离不开地图空间认知理论的指导.本文提出地图空间认知应基于数学基础进行研究的观点,并对多种地图空间认知数学模型进行归纳和总结,为地图空间认知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郑束蕾 《测绘学报》2021,50(6):766-776
本文首先分析了地理空间认知的心理学起源与发展现状,介绍了地理空间认知经典理论及影响,指出了地理空间认知和认知地理空间的根本区别:尽管两者都需要人工智能的支持,前者旨在了解人脑在空间任务中的工作机理,后者则注重利用传感技术和计算机视觉建立、维护地理空间的动态数字孪生体;然后,讨论了地图作为空间认知的双向工具的作用和研究方法,重点是眼动跟踪试验以及它们在交互方面的优势;最后,指出了人工智能新时期地理空间认知的3个发展方向——语义计算认知、脑科学认知机制和具身认知,并概述了核心地图空间认知的平行发展和特点.  相似文献   

4.
实景地图的空间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实景地图的概念,讨论实景地图的空间认知过程和空间认知效果。实景地图遵循地图空间认知的一般过程,但其"亲历式"的感知过程符合人类视觉和记忆习惯。实景地图对位置认知效果较差,对方向认知效果一般,对距离、对象认知效果较好。与二维电子地图和虚拟地理环境相比,实景地图在真实性、信息量、感知度方面存在优势,而在视角和空间感方面劣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认知地图是心理学与地理学跨学科结合的产物,广泛应用于城市空间规划、出行行为优化等方面。本文从认知地图的角度,分析和讨论了人们对于长三角地区的认知情况及认知构建原因。运用认知地图法中的圈域图示法,对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进行问卷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350份。将获取的问卷数据运用ArcGIS软件数字化,Corel DRAW软件和Excel进行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学生长三角认知地图与官方所给出的长三角范围的异同及其原因。分析结果显示,长三角认知地图与客观实际存在明显差异,体现了社会大众认知的滞后性。文科、理工科学生因为思维模式的差异而导致认知地图的差异性。华东师范大学学生绝大多数是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的角度来构建对长三角的模糊认知。  相似文献   

6.
目前虽然导航地图和电子地图被广泛应用,但传统地图因其确定尺度对用户空间认知更为友好,功能优势仍然突显。本文从地理空间认知出发,基于该领域相关理论和研究成果,结合对省级政务地图应用服务情况的分析,提出政务地图编制设计的方法:(1)在遵循地图综合原则下,地图要素选取、表达、图面设计和注记的针对性设计;(2)开展制图表达地理空间分区与制图等级划分的基本方法,以满足政务地图设计中地理要素可视化表达要求;(3)通过制图要素表达分级,优化地图数据结构,满足地图编制快速配置需要,以及多尺度成图快速制图或单一成图尺度自适应空间表达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全息显示技术的发展,全息技术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用全息技术显示地理信息也越来越成熟。全息地图作为能够实现三维显示的地图产品,与传统的地图产品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使得地图空间认知的研究领域得到拓展。本文对全息地图的概念和特点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其空间认知的必要性及研究特点进行了分析,最后基于地图空间认知理论对其空间认知的过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作为信息时代实现位置服务的重要基础,位置地图交互性强、使用方便,并且能实时、应景地向用户提供位置关联信息,因而比传统的电子地图更能满足用户的位置服务需求。文中分析位置地图的特点和服务模式,并基于地图空间认知理论,提出位置地图的空间认知过程,最后探讨位置地图的认知设计原则,为基于位置地图的位置服务中空间信息的认知与表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芳  姚东泳  侯璇  钱海忠 《测绘科学》2009,34(5):42-44,109
作为一种新的空间信息认知工具,在线地图适时性强,传播方便。文章总结了在线地图的特点和使用方式,并以交通查询为例分析了用户使用在线地图的地图信息认知过程、信息获取的阶段并根据以上分析得出了在线地图空间认知的一般规律。为数字环境下的空间信息表达与认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目前地图空间认知的几种理论研究。从地图学史的角度出发,应用几幅著名的中外古地图,指出符号、注记以及空间拓扑关系在地图发展变化中的不变性,认为这3种元素构成了地图空间关系认知的基本元素,并分析了这3种元素在地图空间关系构建方面所起的作用。最后提出了在网络环境下,这3种元素在大众制图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主要通过对古地图在保存质量、历史属性和数字化过程三方面的特性进行阐述,论述了修复古地图的必要性,提出了"修旧如旧"的基本修复原则,并简要介绍了《重庆历史地图集·第一卷古地图》中对古地图的修复流程,描述了变形矫正、颜色调整、脏面去除、折痕消除和图面补缺等五个具体的操作方法,总结了在古地图修复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在数字地图学领域的不断渗透,网络地图已经成为地图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研究现有的网络地图产品,总结了网络地图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一些设想。  相似文献   

13.
在国家大力建设数字化图书馆的背景下,笔者在《重庆历史地图集》编制过程中,总结了一套关于地方舆图整理与编目的思路,提高了实际工作的效率,并为其他城市在类似项目中提供借鉴,同时为以后建设城市变迁资料数据库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4.
针对像素图数学基础变换问题 ,提出了一种间接变换思路 ,给出了具体的变换方法 ,包括整块变换和分块变换及拼接等问题 ,并作了相关的实验。  相似文献   

15.
地图内容是通过地图符号来表达的,随着地图所承载的内容不断丰富以及对地图精度的要求不断提高,地图符号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基于此,通过研究从战国到清朝的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地图,围绕中国古地图符号象形这一最大的特点,总结了中国古地图符号的山水画法、抽象画法和符号化3种表示方法,阐述了中国古地图符号表达方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当前,地理国情普查在我国全面展开,数据采集工作即将完成。未来,普查成果的应用及展示将是地理国情普查的主要工作。本文论述了利用ArcGIS软件,设计、制作地理国情普查图的实现过程,为地理国情普查成果的图形化展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结合实际生产需要,对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快速浏览进行了研究,提供了一种可以解决基础测绘数据的快速发布和共享等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为构建和表达顾及外拓扑的产权体,以现有楼层平面图为基础,采用"推拉"二维图形的方式生成产权体三维模型,并使用3-组合图表达产权体的内拓扑与外拓扑,提出基于带权关联图与关联矩阵的"推拉"间隔传递方法,基于老新间隔对照关系的组合图飞镖生成方法以及组合图β关系的添加算法。通过"推拉"平面图的方式可以生成产权体三维模型;3-组合图可以表达产权体的内拓扑和外拓扑,并能提高构体效率。  相似文献   

19.
李大超 《现代测绘》2011,34(4):60-61,64
概述了基于电子地图网站的设计思路,并就网站的应用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互联网电子地图网站是公共地理信息服务的一个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20.
AutoCAD脚本文件编写简单,可将不同的命令组合起来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连续地执行,可用于对分幅地形图数据的批量处理。本文利用程序开发了脚本文件自动生成程序,较大地提高了图形编辑处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