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苔藓植物的生态功能及在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作用   总被引:56,自引:10,他引:46  
吴玉环  程国栋  高谦 《中国沙漠》2003,23(3):215-220
苔藓植物由于形体微小,传统上被误认为缺乏经济价值而常被忽略。作者从CO2的固定、水土保持和涵养水源、营养物质的循环与贮存和森林更新等方面,详细论述了苔藓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功能,对有关苔藓植物在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重建中的重要作用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干旱半干旱地区苔藓植物多样性与生态学研究的方向和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根据对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的实地调查和室内鉴定,该文分析了保护区内苔藓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统计了科、属、种的数目及其优势科、属;讨论了苔藓植物的10种区系成分及其区系特征,其中北温带成分居主导地位,针对苔藓植物资源的现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几种沙生灌木耐旱生理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盐池沙地六种灌木进行了耐旱生理特性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相对含水量, 组织含水量、水势、蒸腾速率和气孔传导速率。结果表明, 毛条和柠条的各项生理指标均表现出较强的耐旱能力; 霸王和白茨以其低水势, 低蒸腾速率和气孔传导速率的方式耐旱; 而花棒和山竹子则以其庞大的根系吸取较多的水分, 维持植株高水势, 以保证其在水分亏缺下体内新陈代谢之需。由此可以认为, 耐旱植物不是循同一途径或方式耐旱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样线法和样方法,对鄱阳湖湿地的苔藓植物和土壤进行了调查、取样。共收集鉴定鄱阳湖湿地苔藓植物16科24属31种。苔藓植物主要成分为东亚分布成分(占38.46%)和温带分布成分(占26.92%)。苔藓植物含5种生活型,按物种数量依次为矮丛集型、交织型、一年生型、高丛集型和平铺型。将鄱阳湖湿地按水位划分为高漫滩、草洲和泥滩/水域,其上分布的植物形成3条环形植物带,各种生活型的苔藓植物在其中呈现规律性的分布。土壤培养实验结果表明,土壤种质库中维管束植物和苔藓植物物种丰富度都随水位下降而呈减少趋势,尽管维管束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显著高于苔藓植物,但苔藓植物的物种丰富度并不受维管束植物的影响。鄱阳湖湿地苔藓植物的分布规律是其自身生物学特性及其与环境梯度相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小五台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对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资源的实地调查和室内鉴定,该文分析了保护区内苔藓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统计了科、属、种的数目及其优势科、属;讨论了苔藓植物的10种区系成分及其区系特征,其中北温带成分居主导地位,针对苔藓植物资源的现状,提出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苔藓植物是高山-亚高山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地被组分之一,在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位于青藏高原东缘的贡嘎山亚高山生态系统为例,从生态系统生产力、凋落物分解和土壤呼吸过程等方面阐述了苔藓植物影响亚高山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方面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成果,以期促进对亚高山生态系统苔藓植物生态功能的认识,同时为下一步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7.
马头山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季梦成  陈拥军  王静 《山地学报》2002,20(4):401-410
通过对马头山自然保护区1180余号标本的鉴定,现已知该地区共有苔藓植物69科,149属,265种及1亚种,1变种。其中,Leucodon temperatus Akiyama为中国大陆分布新记录,大萼苔(Cephalozia ambigua),钩叶粗蔓藓(Meteoriopsis ancistrodes),Isocladiella surcularis(Dix.)Tan,Trichosteleum stigmosum,Mitt.为华东新记录,水生湿柳藓(Hygroamblystgium fluviatile),梨蒴珠藓(Bartramia pomiformis)拟兜叶藓(Horikawaea dubia),柔叶毛柄藓(Calyptrochaeta japonica),角状刺枝藓(Wijkia hornschuchii)等14种为江西新记录。本文全面分析了马头山苔藓植物区系成分,将其划分为12种类型,其中以东亚成分为主,热带,亚热带成分次之,温带成分居第三位,分别为39.36%,30.92%,26.51%,东亚成分中的中国-日本成分77种,占30.92%。东亚特有属,刺疣藓属(Trichosteleum),水生湿柳藓等属种分布特点的讨论,以及和邻近地区比较,反映马头山苔藓植物区系与国内其它苔藓分布区之间的联系,具有较明显的过渡性质,成为我国苔藓植物区系中典型的亚热带类型。  相似文献   

8.
《中国沙漠》2004,24(6):i002-i009
第 2 4卷 第 1期研究综述我国沙漠化研究的若干问题——— 3.沙漠化研究和防治的重点区域王 涛 (1)……………………………………………………试论中国荒漠区人工绿洲生态系统的形成演变和可持续发展樊自立 ,马英杰 ,艾力西尔·库尔班 ,等 (10 )……………………荒漠化评价研究综述高志海 ,孙保平 ,丁国栋 (17)…………………………………………………………………………………耐旱藓类的抗旱生理及其机理研究吴玉环 ,程佳强 ,冯虎元 ,等 (2 3)……………………………………………………………研究论文陕西洛川黄土中第 5层古土壤与环境研…  相似文献   

9.
耐旱苔藓植物DNA提取及优化RAPD、 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道远  张元明  曹同 《中国沙漠》2006,26(5):826-831
 耐旱苔藓植物常常单个个体矮小、生物量低,如何从细小的单个个体中有效提取总DNA是进一步开展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关键。本研究以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广泛分布的刺叶墙藓(Tortula desertorum)为对象,使用快速提取法、2×CTAB法及DNeasy plant mini kit试剂盒提取法等3种方法对刺叶墙藓单个个体的总DNA进行提取。结果表明,2×CTAB法提取的DNA纯度高,凝胶电泳显示无明显降解现象,适宜作为PCR扩增的模板。利用所提取的单个个体DNA为模板,建立了优化的RAPD、ISSR反应体系。  相似文献   

10.
田桂泉  王子文 《中国沙漠》2011,31(5):1181-1188
通过标本采集和群落调查,探明科尔沁沙地松树山地区有苔藓植物76种(包括变种和亚种),可归为苔类(9种)和藓类(67种)两个大的类群,隶属于21科、41属;可划分为7种区系地理成分,以北温带成分、世界广布种和东亚成分为主要区系成分, 分别有48种、12种和8种。石缝土层、岩面、树干小生境苔藓植物群落丰富,少数物种局限分布在一种小生境中,多数物种同时分布在两种以上小生境中。维管植物群落共有地面生苔藓植物39种,优势种有双色真藓(Bryum dichotomum)、土生对齿藓(Didymodon vinealis)、小疣冠苔(Mannia triandra)、西伯利亚疣冠苔(Mannia sibirica)、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随着水分条件改善,地面苔藓植物群落优势种构成发生有规律地变化,顶蒴藓类→顶蒴藓类+叶状体苔类→叶状体苔类+顶蒴藓类→侧蒴藓类+叶状体苔类+顶蒴藓类。认识群落随水分条件变化的特征对从更大尺度上认识苔藓植物结皮层形成和维持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南极乔治王岛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1992/1993年度中国第九次南极考察期间对南极乔治王岛的表土、地衣、苔藓等样品的分析资料为基础,研究探讨了8种无机重金属元素、5种有机污染物的浓度水平。其结果表明,重金属在三种环境样品中的含量分布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地衣、苔藓两种植物呈现对不同重金属元素的不同富集能力;∑666、∑DDT和PCBs及油的沾污亦很明显。本文还对污染物质的来源、南极环境样品历次调查分析的结果以及世界部分地区的背景水平进行了讨论和比较  相似文献   

12.
In an old, species-rich hay meadow in Varalds?y in Hardanger, the only known remaining managed site of its kind in West Norway, the moss layer is increasing in thickness in some places. Thick moss is associated with a high cover of monocotyledons, while a low cover of monocotyledons is associated with high numbers of herbs, including vulnerable species, which mainly occur in herb-rich areas. The increase in moss is probably caused by a reduction in both traditional means of moss removal and in sheep trampling and it may represent a potential threat to plant species diversity in traditionally managed hay meadows in the region.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area of open, species-rich hay meadows, and thus the potential population sizes for indicator species of traditional management, increased grazing intensity (back to traditional levels) and removal of mosses during haymaking is recommended. The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for conservation purposes, it is not easy to replicate past conditions unless the details of traditional management practices are known and understood, and these are now passing from genera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13.
对南极长城站地区10种环境样品中的总砷含量进行了分析测定,并对总砷在不同环境介质中的分布以及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总砷含量水平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长城站地区陆地淡水、海水、新降雪以及沉积物、表土等环境样品中的总砷量低于世界背景水平;海洋植物中的砷含量较高,但也不超出世界平均值,地衣、苔藓及帽贝样品中的含砷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在极地环境条件下,这两类生物对砷的富集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4.
土壤微生物量可敏感指示土壤质量,是衡量荒漠地区生态恢复程度的重要生物学指标,而有关荒漠区人为踩踏生物土壤结皮与土壤微生物量关系的研究相对缺乏。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人工植被固沙区和天然植被区人为踩踏生物土壤结皮下的沙丘土壤为研究对象,分别采集未踩踏、中度踩踏和重度踩踏结皮下0~5 cm和5~15 cm土样并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结果表明:人为踩踏藻-地衣结皮和藓类结皮可减少生物土壤结皮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且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随踩踏程度的增加而减少,重度踩踏显著减少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P<0.05),土壤速效磷、速效氮、全磷和全氮的损失是导致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减少的重要因子。除踩踏程度外,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也受结皮演替阶段的影响。人为踩踏的藓类结皮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显著高于藻-地衣结皮(P<0.05),表明演替晚期的藓类结皮比演替早期的藻-地衣结皮抗干扰能力更强;无论季节如何更替,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均表现为未踩踏>中度踩踏>重度踩踏;人为踩踏结皮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均表现明显的季节变化,夏季>秋季>春季>冬季。腾格里沙漠人工植被固沙区和天然植被区人为踩踏生物土壤结皮可减少土壤微生物量,表明人为踩踏生物土壤结皮可引起土壤质量下降,导致荒漠生态系统的退化。因此,保护荒漠区生物土壤结皮有利于荒漠生态系统的修复。  相似文献   

15.
The effect of topography on moss vegetation is examined to clarify the processes that affect the colonization of polar deserts on continental Antarctica. Data on the presence of the mosses Bryum pseudotriquetrum and Pottia heimii, and relative altitude were recorded. The altitude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o infer the underlying topographical attributes of the substrate in the study plots. Specifically, the local distribution of moss plants was clarified using the topographical attributes to construct 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s (GLMMs). The models suggested that steep slopes and convex microhabitats within areas of concave general relief (at the plot scale 4 × 4 m) promoted the establishment of moss. This correspondence to general relief was more apparent for B. pseudotriquetrum than for P. heimii. Among the study plots, general relief was found to be an important determinant of the precis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B. pseudotriquetrum. The standard surface estimated using the robust methods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is shown to be more accurate for describing moss distribution than the prevailing least-squares method.  相似文献   

16.
为探明荒漠区土壤食细菌线虫与生物土壤结皮下土壤微生物量的关系,以腾格里沙漠东南缘的人工植被固沙区生物土壤结皮覆盖的沙丘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藻-地衣结皮和藓类结皮下0—10 cm土样,并以每克土壤15、30、45、60、90、120、150条的食细菌线虫密度接种,以未接种线虫的土样为对照,经一段时间的培养后测定接种和未接种食细菌线虫土壤的微生物量碳和氮。结果表明:无论藻-地衣结皮还是藓类结皮下的土壤,每克土壤90条以内的土壤食细菌线虫均可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P<0.05),但随着土壤食细菌线虫的繁殖或过量接种,其与土壤微生物量之间呈现出由正相关性向负相关性的转变;此外,结皮类型也显著影响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的含量(P<0.05),发育晚期的藓类结皮下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氮均高于发育早期的藻-地衣结皮。因此,在腾格里沙漠人工植被固沙区藻-地衣结皮和藓类结皮下,一定密度的土壤食细菌线虫能显著提高土壤微生物量,指示适当密度的土壤食细菌线虫可促进荒漠区土壤修复和改良。  相似文献   

17.
生物土壤结皮对库布齐沙漠北缘土壤粒度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库布齐沙漠北缘不同发育阶段的生物土壤结皮及其下层土壤粒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动沙地和藻类结皮表层均以细砂和中砂成分为主,藓类结皮表层以细砂和极细砂为主。生物土壤结皮表层的中粉砂至黏土、粗粉砂和极细砂含量均高于其下层土壤。两种结皮样地均属于分选性较差等级,但结皮下层土壤分选性中等,3类曲线均不对称,属于正偏-极正偏等级,藓类结皮和藻类结皮表层的峰形均属于中等尖锐水平,而流动沙地的曲线尖窄。生物土壤结皮的成土作用随着结皮的发育阶段和土层深度的增加而表现出差异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18.
李锋  李天杰 《极地研究》1997,9(4):61-65
利用地衣和苔藓化学分析资料对南极菲尔德斯半岛地区地衣和苔藓中化学元素的分配、相关性及其元素比值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地衣和苔藓促进了土壤与风化壳的发育,但受南极地区恶劣环境条件的限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极其微弱。地衣和苔藓植株体中Fe、Al、Mn等元素丰度主要依赖于土壤与风化壳元素丰度的高背景值。Ca、K、Cr等元素是地衣选择性吸收较强的元素,苔藓对Mg、Na、Zn等元素则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吸收能力。  相似文献   

19.
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层藓类植物培育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毛乌素沙地不同发育程度的藓结皮进行养分分析,根据其N、P、K含量,对Knop培养液进行修正,按照正交试验设计方法进行室内培育实验,研究最适合毛乌素沙地藓类植株茎叶碎段生长发育的温度、培养液浓度以及培养液使用量。结果表明,当温度为15 ℃,培养液为low Knop,加液体量为12 ml时,藓结皮的生长发育状况良好,其株密度为329株·皿-1,平均株高为4.5 mm; 25 ℃时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生长情况不及15 ℃,而35 ℃高温下没有茎叶碎段生长繁殖。根据所有处理株高随时间的变化,得出了藓类植株生长拟合曲线。本实验可为野外培育藓结皮尤其是毛乌素沙地生物结皮的人工修复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吉雪花  张元明  陶冶  周小兵  张静 《中国沙漠》2013,33(6):1803-1809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占该沙漠总面积的30%左右,苔藓结皮是其中的优势者,在防风固沙、捕获隐匿降水和水土保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态作用。自然状态下,该沙漠苔藓结皮多以镶嵌式或纯群状斑块分布,本文从斑块尺度出发,以斑块面积为指标,分析了该沙漠藓类结皮斑块的分布格局和特征。结果表明:(1)在调查的7 372个藓类结皮斑块中,有6 930个斑块的面积在100 cm2以内,占总斑块数目的94%,面积在100 cm2以上的斑块约为442个,占总斑块数的6%。(2)本研究共调查了143 223 cm2苔藓结皮,其中100 cm2以下的小斑块面积约为57 289 cm2,占总调查面积的40%;其次是大小在100~200 cm2的斑块,面积约为32 941 cm2,占总调查面积的23%;大小在200 cm2以上的斑块面积约为50 128 cm2,占总面积的35%。面积较大的斑块主要分布在沙漠东南部,西北部藓类结皮斑块面积较小,这一变化特征与苔藓结皮在区域尺度的优势发育区一致。(3)藓类结皮斑块面积大小与粒径在0.2 mm以下的土壤含量正相关,大粒径的土壤不利于藓类结皮形成较大的斑块。(4)藓类结皮斑块面积与主要灌丛盖度呈微弱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可溶性钙含量显著正相关,这与区域尺度的报道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