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康自立 《华东地质学院学报》1979,(1)
一、引论广西自六十年代以来,先后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构造地质图,从各个侧面对区内的大地构造发展情况,构造变动特点和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成矿作用等问题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特别是以李四光所创立的地质力学为理论基础编制的构造体系图和陈国达所创立的地洼说及递进说编制的大地构造图等,较符合区内的实际情况,并各有千秋,独具特色。前者主要是用力学的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地质构造和地壳运动规律,从观察分析构造形迹入手,认真鉴别各种结构面的力学性质,辨别其成生序次和等级,查明各种构造形迹之间 相似文献
3.
“亚洲深部构造图”是《亚州陆海大地构造图》的基础图件之一.“亚洲深部构造图”给出,在不同的壳体中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深部构造处于明显差异的状态,在不同的壳体现处于相同大地构造发展阶段的区域,深部构造状态有明显的共性。这反映不同壳体里不同、大地构造单元是地球动力学的结果.在亚洲区域深部,存在两个可能的物质流汇聚带:特提斯带和环太平洋带。存在一些可能的物质流发散中心.其中大陆区的最大发散中心位于中亚。西藏高原由于位于北面的中亚发散中心(向南)和南面的印度洋北部发散中心(向北)的深部物质池蠕动聚合,形成了独特的构造区。由于西藏深部物质流聚合以南北向为主.东亚岛弧带深部物质流聚合以东西向为主,在亚洲东部古陆上形成了东经105°左右的横桓在此洲大陆中部的南北构造带。这些特征,构成了亚洲区域的主要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4.
新疆铜矿点多、面广,类型齐全,但规模较小,已探明储量十分有限。解放以来,进行了各种手段的普查与勘探工作,先后发现了哈拉通沟、东杜镇、巴勒特、可可乃克、达坂城、滴水、卡拉玛、库木库里等铜矿产地或矿床。初步揭示了新疆铜矿的部分情况和成矿地质条件,为今后普查、勘探和开发利用铜矿资源打下了基础。本文系作者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构造体系与铜矿分部规律图说明书》部分内容拟写而成。 相似文献
5.
亚洲大陆晚新生代和现代构造变形以活动地块为主要特征,表现为在统一构造格局下不同地块间具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和速度。为了研究这些具有不同运动学性质块体间的相互作用以及构造变形特征,基于亚洲大陆的总体构造格局构建了二维有限元模型。根据模拟结果,对比已知GPS数据、震源机制解以及地质调查数据等,定量分析了大陆内部主要活动地块构造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并探讨了影响亚洲大陆现今构造变形特征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我国的西部陆块内,由于周边一系列近EW向弧形活动构造带的存在,导致其内部次级块体运动速率的衰减,从而进一步导致应力环境的变化,由青藏中部的挤压-拉张环境逐渐转变为塔里木、天山地区的完全挤压环境;在西伯利亚地块和印度板块的联合挤压作用下,华北地块上地壳的应力表现为较弱的挤压环境,而在该种应力环境下块体内部伸展构造的成因很可能与其深部的动力学环境有关;华南地块的运动方向与台湾造山带相反,从而形成一个秦岭-大别造山带以南的较强烈的挤压-拉张区;在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和菲律宾俯冲板块的联合挤压作用下,巽他地块作为华南地块和印支地块的逃逸窗口,表现出以婆罗洲、南海为中心近圆弧形的弱挤压区以及环绕挤压区外缘挤压-拉张区的应力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7.
中国西北叠合盆地的主要构造特征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探讨了中国西北地区大型叠合含油气盆地的主要特征 ,研究表明 ,在中国西北叠合盆地发展演化过程中 ,构造变革和构造耦合起着主导作用。构造变革包括大地构造格局的转变、沉积区和剥蚀区的转换、盆地类型的转换、大型区域性不整合的出现以及发生盆地构造反转等 ,这种构造变革具有多期性。叠合盆地构造耦合的方式主要涉及深部和浅部构造的耦合和盆山耦合等。盆山转换、盆山过渡带深部浅部构造的耦合、盆地沉降与造山带隆升耦合以及不同方向构造的耦合 ,反映了盆山耦合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国西北叠合盆地构造特征主要表现为构造的分层性、分带性、分段性、交叉性以及区域构造应力场的多变性 ,喜马拉雅运动对于中国西北叠合盆地最后的构造改造以及构造定型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 相似文献
8.
秦巴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梗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活动论和时空观,从8个方面总结了秦巴地区主要地质-构造特征。介绍了3大综合地层区的概貌,划分太古宇至元古代的地层类型及形成环境。从沉积盆地性质、基底构造格局等方面分析,指出中秦岭构造亚带为南、北板块拚接带的特定构造单元。根据宏观地质及地球化学特征,将本区火山岩的形成归纳为8种构造环境。概括了中酸性及碱性、偏碱性侵入岩类的时空分布和地球化学成分及成因类型等特点。从复杂的断裂系统、多期的叠加变形、多期构造-热事件和地壳极度缩短四方面,说明秦岭-大别山构造带是巨形强应变带。概述了秦巴构造演化8个阶段的主要点及基本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9.
喀什及邻区区域构造体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喀什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西端,西南天山与西昆仑山的交汇处。虽处在塔里木地块上,地层结构相对稳定。但西南天山、西昆仑山两大山系地震强度大,且频度高,对喀什地区形成较严重影响,如1902年的8月22日,南天山地震带的阿图什北发生了8.25级地震,而波及喀什的烈度为9度,1985年8月23日,西昆仑地震带的乌恰与乌帕尔交界处,发生了7.4级强震。喀什地区均有较强的震感。乌帕尔、乌恰发生地震,常常波及喀什,使喀什有明显的震感。造成以上情况的原因,主要与喀什市附近的构造体系有关。喀什附近,从区域上说,处于6大构造体系的交汇部位。… 相似文献
10.
构造与成矿有着密切关系,它是把矿液从矿源地输送到矿区的通道,并借助于断裂、裂隙、破碎带、劈理、片理、层间滑动、不整合等而形成适当的导矿构造。元古宙的金属矿床大多产生在陆內构造中,多数产在夭亡断裂带内。许多著名的铅锌矿床产在同时生成的大陆边缘附近的克拉通内坳陷中(麦克阿瑟矿床),或克拉通边缘的港湾内(沙利文矿床)。巨厚的层序堆积于这些下陷的盆地内,但性质多变。有的地方有大量的浅水碳酸盐(如麦克阿瑟河,芒特艾萨矿床);而有的则以硅质和泥质沉 相似文献
11.
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包括地洼型华北盆地、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和残留地台型鄂尔多斯盆地。华北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鄂尔多斯盆地构造热演化史包括两个阶段四个发展期,柴达木盆地构造热演化过程分五个阶段,塔里木盆地则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构造热演化历程。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的构造热演化具有如下共同特点:多阶段性,多旋回性,地热场结构多层性和地热场展布与构造分区一致性。自太古代至今,中国北方主要天然气盆地构造热演化的总体规律是:高(温)热(场)前地槽穹隆阶段→高热地槽阶段→低热地台阶段→高热地洼阶段。地幔热场、地幔蠕动流和地壳厚度是决定大陆地壳构造热演比性质的三大主体因素。 相似文献
12.
13.
南海南部海域主要沉积盆地构造演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海南部海域主要沉积盆地沿南沙块体南部、西部两条不同的边界分布,其成盆时代、盆地类型、盆地演化历史以及油气资源效应都有较大的差异,它们的发生发展均与南海的两次海底扩张有关;构造演化具有明显的阶段性,早期均与区域拉张作用有关,都经历了中中新世末期的变形、改造和随后的区域沉降过程,并受到礼乐运动、西卫运动和南沙运动的影响。万安、曾母和北康盆地是南海南部海域具有代表性的新生代沉积盆地,分属于不同的盆地类型。万安盆地是叠置在较薄地壳和高热流值背景之上的一个新生代走滑拉张盆地,经历了三个构造演化阶段。曾母盆地是南沙块体向南俯冲与婆罗洲块体发生软碰撞而形成的一个周缘前陆盆地,经历了四个不同的构造演化阶段。北康盆地是在南沙块体上于白垩纪末一第三纪早期由于地壳拉伸、裂陷而形成的一个陆缘张裂盆地,经历了三个构造演化阶段。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构造运动,构造层划分及其主要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构造运动及构造层特征是查明地壳构造演化历史的重要证据,从福建省目前建立的地层序列分析,自古元古代以来,省内初步可划分出15次构造运动,并分别归属迪口,晋宁,加里东,印支,燕山,喜马拉雅6个构造旋回,文中对地震旦纪地层次建立构造地层单位,并阐述了各构造运动,构造旋回,构造阶段和构造层,亚构造层的基本特征,较系统地反映了福建省地壳构造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5.
16.
滇西北宾川地区主要活动断裂及其活动构造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卫星遥感解译和地表调查,对滇西北宾川地区活动断层进行了相对全面的调查研究,并对该区活动构造体系提出了新认识。研究表明,该区发育以北东向正断层和走滑断层为主的活动断裂,并构成了典型的张扭性帚状构造,控制了宾川地区构造地貌的发育。该活动构造体系的主干活动断裂是近南北向程海—宾川断裂向南至宾川处分解后形成的2条分支断层,即近南北向以正断性质为主兼具左旋的宾川断裂(F1)和北东向左旋走滑的上沧—鱼棚断裂(F2)。宾川地区活动构造体系是在区域近东西向伸展和微地块顺时旋转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反映了滇西北裂陷带在青藏高原整体瞬时旋转背景下的左旋拉分运动模式。同时,对宾川地区活动构造体系的研究也有助于更好地认识该区未来的强震危险性,对于其中主干断裂(F1、F2)的大震危险性应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17.
本文试在以地质力学理论和方法划分构造体系和鉴定构造型式的基础上,从构造体系控制含煤建造的角度,对内蒙主要含煤建造的分布特征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18.
旋卷构造是地壳局部构造中最普遍的形式。粘滞性的岩浆在地应力驱使下流动侵位,发生物质的分异和结晶,最后固结,留下各种具旋扭特征的原生构造形迹,组成原生旋卷构造体系。陕西留坝望天龙超基性岩体中发育有形态多样的流动构造形迹,组成完整的旋卷构造体系,并控制铬铁矿产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9.
位于滇西北断陷带东北部、程海-宾川断裂带北端的永胜地区上新世以来断裂活动强烈,构造地貌特征显著。永胜地区1:50000活动构造填图发现,区内共存在各类断裂14条。其中金官断裂(F1)、永胜断裂(F2)、木耳坪羊坪断裂(F3)三者规模最大,活动性亦远超其他断裂,属于程海-宾川断裂带的一级分支断裂,其他断裂为程海-宾川断裂的二级分支断裂。构造地貌特征、错断地质体及擦痕统计等均指示区内断裂现今主要以伸展正断活动为主,根据活动性的差异可将其分为强、较强、中等、弱、极弱5类,其中金官断裂的活动性最强,垂向活动速率可达0.20~0.26 mm/a。对永胜地区主要断裂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研究及动力学机制的讨论可知,永胜地区主要断裂在平面上构成向东突出的弧形旋扭构造体系,在剖面上表现为张扭性断裂常见的负花状构造;程海-宾川断裂带现今活动主要是在近南北向主压应力作用下产生的近东西向的伸展正断,并因为叠加了旋扭作用而具有一定左旋走滑。永胜地区的弧形旋扭构造体系及滇西北断陷带等均是在川滇内弧带顺时针旋转及南汀河断裂、畹町断裂与理塘断裂的走滑拉分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20.
泌阳凹陷下第三系构造特征与沉积体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深入研究泌阳凹陷大量岩心、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基础上,证实泌阳凹陷具有独特的盆地结构样式和形成机制。南侧及东侧盆地主控断裂发育区为陡坡生长断裂型层序分布区,北侧为典型的缓坡型层序样式,相似于墨西哥湾生长断层层序地层模式。通过对层序体系域构成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的独特的构造背景条件分析,建立了泌阳凹陷断陷湖盆层序地层模式,认为泌阳凹陷断陷湖盆完整的陆相层序体系域具有四分性:低水位体系域、水进体系域、高水位体系域及水退体系域。分析了主要含油层段下第三系核桃园组地层发育三种类型的三角洲沉积砂体:扇三角洲、近源三角洲和远源三角洲,并对其储集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