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字地震仪远程故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九五”期间,我国建设了一大批数字地震台站。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具有极宽频带、大动态、大信息量、高分辨率、高精度和便于计算机处理等诸多优势,是模拟地震观测系统无法比拟的,模拟地震观测系统正在逐步为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取代。  相似文献   

2.
迎接地震观测技术的新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了地震观测技术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简要总结了随着这几个阶段的措施进步南京基准地震台观测技术的重要变革,并从记录地震事件数量,大地震速报作用和推动某些研究的深入等方面评估了由于这些技术进步所带来的地城台效能的提高,对目前地震观测技术从模拟观测向数字观测的转折时期,地震台如何尽快过渡,充分发挥效能提出了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3.
介绍建设完成后的新疆数字地震前兆观测网络的整体功能,以及各种前兆观测手段在全疆的分布情况,给出了新疆数字地震前兆观测网络整体结构,数字地震观测仪器的基本信息、前兆观测数据管理模式等。  相似文献   

4.
杜文平 《内陆地震》2002,16(3):271-276
近几年,新疆的数字地震台相继建成并正逐步取代过去一直运行的模拟地震台。在测定同一地震震级时,发现数字地震观测系统测定的震级与模拟地震观测系统测定的震级出现偏差。鉴于两类观测资料的一致性会直接影响到地震科研预报工作的连续性,新疆地震局有关部门要求全疆数字台站对数字系统与模拟系统测定的震级进行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5.
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各子台台址地脉动噪声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媛媛  吴东 《内陆地震》2004,18(2):182-186
通过对山西数字遥测地震台网11个子台台址背景噪声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了各台址背景噪声地脉动速度均方根值(RMS值)、观测动态范围、噪声信号功率谱。结果表明各台址背景噪声水平基本符合数字地震观测技术规范要求。  相似文献   

6.
大连地震台数字与模拟记录测定震级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大连地震台在“九五”计划后期安装了宽频带数字化地震观测仪器。2000年10月,经专家组验收合格并投入正常运转。现已取得近1年的观测资料与7个月的正式数字仪器地震观测报告。  相似文献   

7.
深低频脉动(Deep Low Frequency Tremor,即LFT)的观测近年来引起地震科学界的关注,相关的观测和研究在地震机理和地震预测预报的探索中显示出重要的应用价值.随着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的建设和完善,通过常规地震观测对板块内部和碰撞型板块边界地区LFT是否存在、(如果存在则)是否具有普遍性、是否与间歇性地震脉动与滑动(Epidemic Tremor and Slip,即ETS)相联系等问题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在技术上已逐步成为可能.为此,本文讨论了目前用数字地震观测系统进行LFT观测的现状和方法,并对将LFT的系统调查引入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常规观测提出操作建议.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山西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建设的背景及技术构成,通过对山西模拟地城观测系统现状的回顾及分析,指出了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优越性,说明模拟系统即将成为历史,取而代这的是数字系统,结合“九五”期间的数字化建设成果,展望了山西地震观测系统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与模拟地震观测系统的标定原理基本是一致的,只是具体做法有所不同。辽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建成以来,每年都要对系统进行幅频特性测定,通过这项工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该文章分三部分谈谈系统标定的理论公式、操作步骤及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延庆数字地震台阵及其观测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地震震源过程和震源区的细结构进行详细的研究,并在减轻北京地区地震灾害方面作出贡献,中国地震局和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资源研究院于2000年开始进行一项“中—德地震科技合作流动台阵近场地震观测和北京地区防震减灾”的地震科研课题(王培德,陈运泰,2001)。在这个课题中,由德国联邦地球科学和自然研究院(BGR)提供9台宽频带数字地震仪构成流动台阵,在中国进行观测。该台阵布设在北京西北的延庆地区,称为延庆数字地震台阵。延庆数字地震台阵使用了一些国际地震观测技术中的新技术,本文对延庆数字地震台阵进行一些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中美地震科技合作至今已20多年了,通过中美地震科技合作建成的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在我国已运行了16个年头,它为我国数字地震观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借鉴,也促进了我国数字地震学的研究和地震预报工作开展。 第2代数字地震观测系统不仅具有远程数据快速传输的能力,而且具有动态范围更大,记录频带更宽的特点。从STS-1地震计中滤波出来的UH信号,能观测地球的自由振荡信  相似文献   

12.
简要回顾了数字地震学诞生以来所取得的科学成果。结合我国地震观测系统大规模数字化改造的实践,着重阐述了区域数字化地震台网的观测优势,以及在台网建设目标、观测资料的充分利用和高素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劣势和不足。还提出了对关于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指导思想、“软件”和“硬件”的关系、基础和应用研究与地震预报的关系、数字地震学的发展与高素质人才培养的关系等等问题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现代地震观测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80年代以来,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定量地震学研究的深入使地震观测技术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地震观测的目标由单纯实现地面运动向地震记录的转化发展为实现地面运动向地震记录的转化、地震观测设备向地震观测系统的转化和研究成果向常规工作的转化。本文结合数字地震学的发展,对现代地震观测技术的特点进行了介绍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应对巨大地震的应急流动观测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十五”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建设,目前。我国的地震观测系统和地震观测信号传输几乎完全依赖于公共通讯网络。但是,大地震常常严重破坏公共通讯系统,应对巨大地震的流动观测系统就提到迫切的日程。2007年,通过采用无线竞带接入技术,结合中国地震局数字地震观测网络技术,初步建成了应对巨大地震的应急流动观测系统,并在汶川地震现场观测初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引言 随着“九五”数字化改造的结束,地震台站用于地震监测的模拟仪已经被数字地震仪所取代,如何尽快熟悉掌握数字地震仪的性能,有故障出现时能够做出准确判断,并加以排除,使其尽快恢复正常记录,维护数字地震观测系统的正常运转,是台站同志面临的新问题。天水台的数字地震观测系统曾几次出现故障,在此我们将排除该系统故障的过程介绍给大家,以供参考。 1 数字观测系统概况 天水台数字地震仪架设于1998年11月,配备FBS-3A宽频带速度平坦型响应地震计和EDAS-3数据采集器。采集器的串行接口COM1通过长线驱动器加多功能卡,和700 m长的铜芯…  相似文献   

16.
十五、全球地震观测技术的改进数字技术能有效地改善地震观测。改善观测包括3个主要方面的内容:①实施国际地震观测期(ISON)计划;②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的应用;③台站、台阵和台网的自动化操作。数字地震仪系统极大地提高了地震观测水平,但与之配合的软件尚嫌不...  相似文献   

17.
地震观测数字化,地震观测资料的载体发生根本转变,数字观测记录光盘的归档与管理就成为科技档案管理部门目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问题。新疆地震局在如何做好数字观测记录光盘管理工作中,探索了新的方法,进行科学的管理,保证了数字观测记录资料与模拟观测记录档案资料的衔接,并及时为科技人员提供了服务。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嘉山地震台测震模拟与数字观测系统并行运行观测资料的对比分析,阐述了测震台宽频带数字地震观测系统,在区域地震台网速报和观测资料应用研究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同时,也对嘉山地震台的台基地动噪声水平进行了基本评估,提出了改善嘉山地震台地震检测能力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数字地震观测的传递函数由反馈地震计和地震数据采集器的传递函数合成。地震数据采集器的传递函数主要用数字算法生成,其精度可以做得很高。反馈地震计是机电一体化的模拟传感部件,其传递函数的精度和稳定性均欠佳。尤其是由反馈地震计生成的主导二阶极点,对应传统地震观测的周期和阻尼两个重要参数,其精度和稳定性往往较低,不利于地震学研究深入发展的需要。以四川地震观测的标定数据为例,说明数字地震观测传递函数的精度和稳定性急待改进。  相似文献   

20.
DDN作为一种传输实时数据的通信途径,已被广东数字遥测地震观测台网用来传输地震数据3年多了,本文介绍了DDN业务及其特点,总结了广东省数字化地震观测台网在使用DDN方面的经验,包括安装、故障排除。另外还介绍了一些新的数字通信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