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扩频微波通信在地震遥测传输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引言 扩频通讯早在60年前就提出来了(陈显治,2001),但以前很少被应用到测震信号的传输上。现在随着地震观测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目前,扩频技术正逐渐地被应用到地震监测中。所谓扩频通讯,是指发送端将待传送信号用扩频码调制实现频谱扩展,即被发射的调制信号在发射到信道之前,其频带被扩大若干倍。而在接收端,接收信号的频带则被缩小相同的倍数,解调之后恢复原始数据信号。此种传输方式的最大优点是抗干扰性能强、抗信号衰落、保密性能好。本文通过介绍佘山岛扩频微波通信实例,说明应用扩频微波通信技术在地震监测传输中的可…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串行通讯技术在地震信息传输中的应用问题,包括串行通讯方式、RS-232标准接口及调制解调器等,最后对地震的数据的实时传输格式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3.
5.
在我国四川,为了使管线跨越涪江,建造了一个斜拉管线桥,本文给出了斜拉管线桥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计算模型,在该计算模型中,桥塔视为轴向刚性,缆索看作为单向弹簧。本文还导出了缆索竖向抗拉刚度的计算公式,利用Lagrange方程,建立了斜拉管线桥体建立在竖向地震作用下的运动微分方程,使用反应谱方法,对斜拉管线桥体系进行了竖向地震反应分析。 相似文献
6.
7.
9.
本文简要介绍了地下管线的震害特征和主要影响因素。对国内外在液化场地地下管线方面的研究现状从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2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探讨了液化场地地下管线反应需进一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跨越断层埋地管线地震反应研究工作概况,包括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的进展,并介绍了不同情况下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建立的相应的研究模型,通过对数据结果进行整理分析,得出跨越断层埋地管线地震反应规律。同时,本文还对埋地管线研究中的一些重要参数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作了详尽的阐述,提出了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和今后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12.
京都大学防灾研究所地震预报研究中心调查团 《国际地震动态》2000,(6):30-31
截至 1999年 9月 ,台湾除 60多个实时加速度观测点外 ,还设有约 70 0个强震观测点 ,在城市地区已形成间隔约 3 km的高密度强震仪(加速度计 )观测网。台湾中央气象局 ( CWB)于 1995年秋开始建设加速度观测点观测值实时自动处理的地震信息快速传输系统 ,简称RTD,并于 1996年 3月 5日开始运行。RTD以快速发送地震信息为主要目的 ,地震发生后几分之内 ,通常在 1分以内发送信息。信息除通过因特网上的电子邮件、 WWW主页和 FTP发送外 ,还发送到可显示文字信息的PB机上。RTD的重点放在“地震发生后需多少时间才能发出信息”,由此可以感受… 相似文献
13.
14.
利用UBICOM公司的IP2022网络处理器可单芯片实现10BaseT以太网和其它多种快速串行协议,特别适合网桥/网关和基于网络的控制应用。介绍了IP2022芯片的结构、功能特点及片内软件系统,并利用IP2022设计了一套基于GPRS的地震信号传输系统。 相似文献
15.
16.
作为日本科学技术厅"地震综合拓展研究"的一个环节,日本原子能研究所于1996年开始大力推进"安全抗震、防灾的研究".该研究包含4个研究项目:①与包括原子能设施在内的产业设施的安全抗震有关的地震危险性评价和②设备减震研究;③与防止地震灾害有关的实时地震防灾和④紧急时刻信息传输方法.下面介绍其中的"实时地震防灾研究"的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跨越断层埋地管线地震反应数值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跨越断层埋地管线在地震中的破坏是非常严重的,地震本身和管土相互作用体系中都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所以管线在断层运动过程中反应比较复杂。本文利用有限元理论和数值模拟手段,建立了管土作用模型,采用非线性接触问题研究方法详细地分析了管线由断层运动而产生的反应,对影响管线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包括位错量、跨越角度、断层运动形式、埋设深度、初始轴向力、断层裂缝宽度、填覆土质和管径。通过研究,得到一些初步结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