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困境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业城市是指由于矿业资源的开采而形成的城市。长期以来,矿业城市在我国的经济建设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矿产资源的耗减和体制改革的深化,矿业城市在目前发展中普遍存在资源衰竭、污染严重、管理体制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矿业城市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挑战,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确保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文章对矿业城市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目前出现困境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我国矿业城市摆脱困境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辽宁矿业城市经济系统应对能力分析及其脆弱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是关于敏感性和应对能力的一组函数关系式,而其应对能力的影响因素很多,为了实现指标降维和客观赋值,借助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来简化运算;并构建脆弱性评估模型,以辽宁主要矿业城市为样本进行脆弱性评价。结果表明:(1)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随其生命周期的推进而逐渐增大,侧面说明经济发展对资源具有高度的"路径依赖"及其产业结构的单一;(2)经济系统面对资源枯竭、国有企业改组改革扰动的敏感性对决定其脆弱性程度作用更为显著;(3)所选样本城市中,阜新市的脆弱度最高,鞍山最低,且在地域分布上呈现出辽东辽西的趋势。最后依据脆弱性特征将案例城市划分为3种类型。  相似文献   

3.
东北地区矿业城市脆弱性特征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业城市面临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等多方面的综合性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点和难点。基于矿业城市脆弱性分析框架,分析了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的脆弱性及调控对策,认为矿业城市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突出表现在面临的扰动因素多、强度大,城市结构敏感性较高,自身缺乏应对扰动影响的能力,并且外部援助机制和途径不健全。指出应积极促进矿业城市转型,减少或规避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扰动因素,优化城市人地关系及其内部结构,充分利用城市内外各种应对资源,有效调控矿业城市脆弱性以实现其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提到矿业城市的发展,很自然会想到“矿竭城衰”与“城市转型”。而关于矿业城市转型又是一个国际性的难点问题。多数矿业城市必将面临转型,对于生态环境脆弱的矿业城市,其转型必将面临更多的困难。乌海是一座新兴的、以矿业为主的工业城市,且生态环境脆弱,为促进其可持续发展,务必未雨绸缪,在资源未枯竭前实施一些相应的转型措施。  相似文献   

5.
中国矿业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及其空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城市是以矿产资源开采和初加工为主的资源型城市,伴随矿业城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城市空间会呈现相应的演变过程和格局,城市经济的转型也必将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响应.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受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是基于自然资源与产业转型的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研究对象之一.选取中国33个公认的典型地级矿业城市作为研究样本,提取空间结构数据进行紧凑度和分形维数的计算与统计分析,力图总结我国矿业城市对比其他类型城市在空间形态上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分异规律.结果表明,矿业城市空间形态的紧凑度较低,发展呈分散态;矿业城市空间的边界比较复杂,呈不规则状态;矿业城市紧凑度与边界维数呈负相关;矿业城市空间形态受城市发展阶段、有无依托、其他组织的人为规划等因素影响,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异规律;矿业城市空间形态与人口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相关.  相似文献   

6.
资源型矿业城市是指以矿产资源开发为主而建立起来的城市,目前,全国生产的矿产总量中有93%的煤炭、90%的石油、80% 的铁矿石、70%的天然气和大量矿物原料由矿业城市提供。矿业城市的生态环境问题已直接影响到可持续发展。乌海就是这样的一个城市。  相似文献   

7.
东北地区中老年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对脆弱性的认识和理解,通过构建脆弱性评估模型,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相结合方法对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进行评价,找出其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评价结果表明:经济系统脆弱性高的矿业城市主要集中分布于黑龙江省;不同矿产资源类型的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指数平均值具有煤炭类>综合类>冶金类>油气类的趋势;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随着其生命周期的推进逐渐增大;经济系统面对资源枯竭、国有企业改革等扰动的敏感性对决定其脆弱性程度作用更为显著.最后从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规模结构、组织结构、技术结构、投资结构、区位条件等方面的优化和调整来降低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实现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生态系统脆弱性有助于改善该区域环境恶化、生态系统失调的状况,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基于矿业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内涵,建立了辽中地区矿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提出生态系统协调度,并设定了其脆弱性和协调性分级标准。结果表明:2005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处于亚稳定状态,主要限制因子为资源匹配指数、环境质量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间处于亚协调状态,其中本溪略低于亚协调,处于低度失调状态。鞍山的资源匹配指数处于较失调状态,抚顺、本溪的资源匹配指数处于失调状态,抚顺、本溪的经济发展指数处于较失调状态,是限制整个生态系统协调发展的主要原因。该评价模型较真实的反映了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系统脆弱性、协调性状况,并且提出了制约其发展主要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9.
基于矿业城市各阶段的发展特征及相关专家打分,通过比较全国平均水平,从指标水平质量和增长速度两个层面,构建矿业城市转型阶段识别的指标体系和划分标准,并应用于2012—2015年吉林省15个矿业城市的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识别体系可有效揭示不同类型和发展阶段的矿业城市转型阶段特征。吉林省15个矿业城市整体上处于"初始转型阶段向基本转型阶段"过渡时期,但资源依赖性特征依然突出,经济发展转型为主导,并引领社会发展、环境污染治理等方面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0.
柴达木资源开发中的几个问题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礼茂 《盐湖研究》2001,9(1):30-35
重点探讨了与柴达木资源开发相关的五个问题。一是柴达木在青海发展和西部地区资源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二是格尔木市发展中的几个问题 ,重点探讨了格尔木的城市性质 ,格尔木在国家资源安全中的作用和格尔木进一步发展的问题 ;三是讨论了西部大开发中 ,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四是讨论了投资补偿理论和柴达木盆地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问题 ;最后探讨了柴达木资源综合利用和工业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1.
矿业遗迹的开发和矿山公园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了资源方面的保证,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城市化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 对自己周围环境的重视,加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矿业城市因矿产资源开发造成的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关  相似文献   

12.
辽源市经济系统的脆弱性及其规避措施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那伟  刘继生 《地理科学》2009,29(5):666-672
脆弱性理论是研究人地耦合系统脆弱性重要理论工具。将脆弱性应用于矿业城市经济系统研究中,提出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内涵。以吉林省辽源市为例,分析辽源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特征和影响因素,选取1990~2007年共18个评价样本,对辽源市经济系统敏感性、恢复力、脆弱性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辽源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的规避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丁志平 《西部资源》2012,(3):123-124
乌海市是一个典型的矿业城市,必须从战略的高度去审视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问题。只有认识到位、思路明确、措施得力,才能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特别是顺利实现矿业城市"两个转型"。  相似文献   

14.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生态承载力状况并预测其发展趋势,有利于区域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基于资源保障率、环境承载力和社会经济增长相统一的原则,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评价了1997-2006年研究区生态承载力状况,预测了2006-2020年研究区生态承载力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7-2006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总体处于超载状态,但发展趋势差别显著。鞍山生态承载力指数从1.686下降到1.301,年均下降2.56%,但仍处于超载状态;抚顺生态承载力指数从1.169下降到0.909,年均下降2.49%,生态承载力从超载变为盈余;本溪生态承载力指数从1.070上升到1.249,年均上升1.56%,超载程度不断加大。2006-2020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生态承载力总体上处于超载程度加大的趋势,鞍山、抚顺和本溪生态承载力指数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0.89%、1.56%和1.81%。作为矿业城市,鞍山、抚顺和本溪需要优先保障水资源和能源的供需平衡,改善水环境质量,从而达到生态承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李鹤  张平宇 《地理研究》2009,28(3):751-760
利用"脆弱性"这一新的研究范式对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具有典型的脆弱性特征。从矿业城市社会就业的敏感性及其应对下岗失业问题的能力两方面建立社会就业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结合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和脆弱性评价指数模型对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敏感性普遍较高,不同矿业城市应对下岗失业问题的能力差异较大,二者之间并无明显相关关系,应对下岗失业问题能力的强弱在决定东北地区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程度方面作用更为明显;东北地区不同资源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差异较为明显,石油类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相对较低,煤炭类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普遍较高,老年期矿业城市社会就业脆弱性普遍高于中、幼年期矿业城市。  相似文献   

16.
乌海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黄河上游下端,地处乌兰布和、库布其、毛乌素三大沙漠边缘,是一个典型的矿业城市。建市30多年来,为国家、自治区经济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付出了资源锐减、地质灾害和生态环境恶化的沉重代价。1有利条件1.1水资源较丰富黄河自南向北纵贯全市105km,流量1018m3/S,水量充足,水资源相当丰富。如果海勃湾黄河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得以建设,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相当可观。  相似文献   

17.
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评价——以铜陵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包含敏感性和适应性两方面,具有典型的复杂、非线性系统特征。以一般系统理论构建敏感性和适应性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评价模型,以反正切函数构建二者耦合度评价模型,并以耦合度表征经济系统的脆弱度。以铜陵市为例,2001-2010年该市经济系统敏感性和适应性状态值呈递增正相关变化,适应性变化速度快于敏感性(前者先递增后递减,后者平稳递增);脆弱度在2005年前递增,之后递减,评价结果与铜陵市经济发展实际相符。基于一般系统理论的耦合度评价模型为矿业城市经济系统脆弱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自然资源的开发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地区经济的发展以自然资源为物质基础,而自然资源的开发在空间上的实现,又必然离不开地区经济的发展。因此,自然资源既是地区经济发展的物质条件,也是资源地区经济起飞的突破口。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地区经济处于封闭和半封闭的运行系统之中,受传统管理体制束缚较深;目前在开放与封闭、市场竞争与政府调节两种力量双向运行之间又缺少有效的调节机制。因此,给资源地区的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造成了许多不利,使资源的开发与地区经济的发展没有能够很好地结合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国外典型矿业城市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借鉴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矿业城市空间结构受自然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影响明显,是基于自然资源与产业转型的空间可持续发展的典型研究对象之一。文章选取国外四个典型矿业城市美国休斯敦、德国鲁尔区、法国洛林和美国匹兹堡,对其转型战略与空间发展战略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矿业城市的借鉴与启示:制定城市与区域统筹发展政策;制定促进矿业城市转型的产业调整政策;规范矿业城市转型的环境保护政策;城市空间结构为城市的转型和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创建企业创业园或产业基地作为转型的空间载体,重点关注对外交通联系的构筑以提升区位条件,以物质景观改变实现文化转型,负责处理和解决衰老矿区遗留下来的土地污染闲置场地的重新有效利用问题,将国土整治规划与城市转型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动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顾康康  刘景双  陈昕 《地理学报》2008,63(5):473-481
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是我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和重工业基地,研究其水资源供需变化有利于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化管理,促进经济、生态协调发展。分析了水资源供需平衡框架,可利用水资源和需水量的计算方法,以及水资源供需平衡的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997-2005年,辽中地区矿业城市水资源供需区域差异明显,鞍山市水资源供需失衡明显,但缺水量逐渐降低,2005年仅缺水0.32×108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平均达到65.56%,用水属于高度紧张;抚顺市水资源供需基本持平,近几年余水量逐渐增大,2005年余水5.25×108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平均达到35.11%,用水属于中高度紧张;本溪市水资源供需平衡,可利用水资源大于需水量,2005年余水8.65×108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平均达到27.96%,用水属于中高度紧张。鞍山的需水结构以农业需水和生态环境需水为主,两者达到总需水量的76%;抚顺以生态环境需水为主,达到60%,农业需水次之,达到23%;本溪生态环境需水达到67%,工业需水次之,为15%。自然条件的差异是水资源供需变化差异的基础,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政策法规是水资源供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