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通过对黔东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南华纪大塘坡期含锰岩系进行研究,结合研究区内主要矿区外围锰矿岩(矿)石、矿物和常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分析,确立区内锰矿床所具备的热水沉积成矿的特征。并通过对该地区含锰岩系和锰矿床的构造、控矿规律以及分布规律分析,总结"大塘坡式"锰矿的找矿标志,确定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
肖德长 《地质与勘探》2019,55(S1):276-282
贵州从江-黎平地区锰矿产于南华系大塘坡组第一段黑色岩系中。通过对从江-黎平地区开展地质调查工作,查明该区含锰岩系分布于朝里向斜及寨柳向斜,区内两个已知矿床八当锰矿和高增锰矿即位于朝里向斜。文章系统阐述了从江-黎平地区锰矿成矿地质背景、含锰岩系特征、锰矿床地质特征,对该区南华纪大塘坡期锰矿成因进行了探讨研究,并总结了区内锰矿成矿规律,在此基础上,结合野外地质调查成果,对该区锰矿找矿潜力进行了分析,认为朝里向斜南部具一定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3.
西昆仑玛尔坎苏地区晚石炭世发育一套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近期研究成果揭示其具有巨大的菱锰矿找矿前景而备受关注。通过对穆呼锰矿含锰岩系剖面测量、薄片鉴定、电子探针、扫描电镜、地球化学分析和碳酸盐岩锶同位素测试,对其进行碎屑岩—碳酸盐岩岩相划分与沉积环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含锰岩系可以识别出八种碎屑岩—碳酸盐岩岩相:泥灰岩相、砂屑灰岩相、微晶碳酸锰相、微晶—粉晶灰岩相、砾屑灰岩相、含砾砂屑灰岩相、钙质砂岩相、钙质砾岩相和3种岩相组合。结合矿体及其顶底板岩石地球化学和锶同位素特征,指示古海水温度平均22.68 ℃,属于亚热带区。含锰岩系为海水较浅的碎屑滨岸相和浅海陆棚相沉积,矿体顶底板处于海水相对较浅的氧化—弱还原环境,菱锰矿则形成于海水相对较深的浅海陆棚沉积洼地,处于还原沉积环境,与海底火山热液有关。  相似文献   

4.
分析对比了开远地区与滇东南地区典型锰矿床成矿特征后认为,开远地区中三叠统法郎组锰矿成矿条件主要受锰质来源、地层、岩相古地理特征、构造4个因素控制,进而总结出研究区锰矿受层(岩石地层)、相(岩相)、位(构造部位)控制明显的控矿特征,法郎组是区内唯一的含锰岩系,属碎屑岩型含锰建造,锰矿主要产于台沟相,在开远海隆和倘甸-竹园台沟交汇部位相对凹陷的地带是锰质聚集的有利场所。在此基础上,初步评价了区内锰矿找矿潜力并指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5.
首次测定了粤西新生代迁积型新榕锰矿床中的矿石与岩石以及扬子地台南缘若干碳酸盐型锰矿石样品的Nd,Ce同位素组成,由此推断新榕锰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于该地区已遭受剥蚀或被构破坏的中泥盆世后晚古生代含锰碳酸盐地层。  相似文献   

6.
贵州水城-纳雍地区锰矿是产于中二叠统茅口组之上,中-上二叠统峨眉山玄武岩之下,茅口组第二段锰矿层与硅质岩和含锰灰岩关系密切,通过对该区锰矿地质特征和控矿因素分析,认为控矿的主要因素为岩相古地理、地层岩性、断裂构造。主要含锰岩系第二段为含锰、微含锰的硅质灰岩、含硅质灰岩、含钙质硅质岩及石灰岩等,第一段局部可见少量零星锰矿体,多无工业价值,根据锰矿富集成矿地质特征,该区找矿标志主要有岩相古地理、地层、岩石及露头。  相似文献   

7.
秦元奎 《地质与勘探》2010,46(2):277-284
桂西南上泥盆统含锰岩系是我国沉积锰矿最主要的赋矿岩系之一,岩系形成于台间海槽环境。但是对台间海槽的海水深度历来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在如下方面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分析了产于含锰岩系榴江组和五指山组中古生物化石种属的特征及其与古生物生存环境的关系;鉴定了沉积物中可作为形成水深标志的特殊的矿物和岩石结构;测定了岩系中Ni、V、Cr等元素的含量,并据其比值特征推断了沉积物形成时的氧化还原条件。研究结果认为:晚泥盆世产于台沟海槽的含锰岩系形成于浅海环境,古海水深度范围可能为50~200m,一般水深0~150m。  相似文献   

8.
黔渝毗邻区杨家湾-老木湾南华纪含锰地堑系南华裂谷盆地(I级)中的武陵次级裂谷盆地(Ⅱ级)、松桃—古丈次级地堑盆地(Ⅲ级)中的众多Ⅳ级含锰地堑之一.运用锰矿裂谷气液流体喷溢沉积成矿理论与找矿预测模型,对该含锰地堑中的含锰岩系、锰矿体厚度等变化规律进行综合研究,圈定了杨家湾-老木湾IV级含锰地堑的空间分布范围.含锰地堑长轴...  相似文献   

9.
晚泥盆世是广西沉积锰矿最主要的成矿期之一.多年来,许多单位曾对广西晚泥盆世锰矿进行了研究工作,积累了较多的资料,但对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却说法不一.本文试图从地球化学的观点出发,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探讨广西晚泥盆世锰矿的成矿地球化学作用、成矿物质来源及矿床成因,重点研究了有指示意义的某些微量元素在含锰岩系及锰矿层中的分配、分布、组合特征  相似文献   

10.
鄂东北鹰咀山锰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鹰咀山锰矿床产出在桐柏—大别造山带中,目前已发现有4条锰矿(化)体,其产出受控于红安群黄麦岭组和七角山组。本文基于矿区锰矿勘查工作和室内观察、测试研究相结合等手段,对研究区含矿岩系(建造)特征、矿体及矿石矿物特征、成矿过程和找矿标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结果表明:鹰咀山锰矿为沉积变质型矿床,锰矿(化)体主要赋存在黄麦岭组云母石英片岩夹硅质(有时含少量泥质)大理岩建造的岩性段中;矿石类型主要为片岩型锰矿石和大理岩型锰矿石,矿石中锰矿物主要为硬锰矿、软锰矿、菱锰矿、锰白云石和黑锰矿等;初步认为锰矿的形成经历了沉积、变质改造和次生氧化富集的成矿阶段;含锰硅质大理岩和含锰云母石英片岩可作为该地区锰矿的典型找矿标志,该标志对鄂东北地区锰矿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蓟县地区雾迷山组风暴硅质岩沉积序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岩石学和沉积学方面对蓟县雾迷山组硅质岩沉积序列的研究表明,蓟县雾迷山组硅质岩沉积为典型的风暴沉积.蓟县雾迷山组广泛发育风暴沉积,在硅质条带状白云岩中发育的硅质砾屑具奇特的菊花状构造,这种构造形成于成岩作用后期,在岩石尚未完全固结成坚硬的岩石时期,遭遇风暴破坏,将原有的水平层理打碎,继而被风暴流搅起,风暴流的涡动使得岩石碎片或直立,或呈发散状,后经成岩作用保留了这种构造形态,与上下岩层形成典型的风暴沉积序列.通过野外与镜下观察并结合有机地球化学分析得出,蓟县地区雾迷山组硅质岩来源于海底热水活动.风暴硅质岩有两种沉积环境,对于异地搬运再沉积的风暴硅质岩,其沉积环境为潮上坪低能环境,即开阔台地中的泛溢沉积;而对于原地型的风暴硅质岩,其沉积环境应该是潮间带,因此推测其沉积环境为碳酸盐岩台地前缘斜坡.  相似文献   

12.
在广西东平碳酸锰矿含锰岩系中发现Ga含量高异常,Ga含量为5.16×10-6~82.80×10-6,平均含量为33.76×10-6,达到了Ga矿资源工业品位标准要求,但目前还未见有产Ga锰矿床的报道.为了提升对此富Ga现象的认识,对其进行了碳、氧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显示:矿石和围岩δ13CPDB值分别为-6.40‰~-2.20‰、-8.90‰~0.90‰,δ18OPDB值分别为-9.00‰~-7.90‰、-9.90‰~-3.90‰.研究表明:(1)有机质参与了碳酸锰矿形成;(2)含锰岩系为热水沉积成因,Ga来源与海底热液活动密切有关;(3)海底热液活动一方面为形成锰碳酸盐直接或间接提供了大量有机质,另一方面为形成富Ga含锰岩系带来了大量Ga,被锰的氧化物或氢氧化物、海洋生物(多为热液微生物)所吸附、富集,经复杂的成岩、成矿作用而最终赋存于含锰岩系之中形成富Ga含锰岩系.   相似文献   

13.
张复新  王俊发 《矿床地质》1991,10(3):217-231
秦岭泥盆系及其喷流沉积铅锌矿床,位于扬子板块北部边缘的线型裂谷环境中。裂谷系的扩张演化伴随三组同生断裂活动:近东西向、北东向和南北向,它们具有继承性活动特点,对本区地质演化起着重要的构造调整作用。泥盆纪岩相古地理特征,是研究区统一的构造沉积环境下出现的,岩相变化往往与同生断裂平行,直接控制了泥盆系的沉积。在该环境下形成的铅锌矿和铁白云石硅质岩,具有海底喷流沉积岩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可作为恢复构造沉积环境和同生断裂的重要标志。本区同生断裂及岩相与赋存于泥盆系中的喷流铅锌矿床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东西向的构造一岩相带控制着铅锌成矿带的分布,北东向和南北向构造一岩相带制约着一系列单个矿床的线形分布。  相似文献   

14.
喀喇昆仑地区沉积岩特征及岩相变化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东安  陈瑞君 《地质科学》1995,30(3):291-301
喀喇昆仑地区从二叠纪开始,广泛沉积不同类型的碎屑岩、泥质岩、硅岩、碳酸盐岩和混积岩。沉积层序发育完整,白垩纪之前基本上属于稳定的连续造海建造系列。经初步研究,除西部二叠系出现半深水陆架边缘-岛弧盆地相、陆架区冷水型冈瓦纳相沉积和东部下三叠统有具复理石或重力流性质的外陆架半深水碎屑岩-硅泥质岩建造沉积外,大部分都是以细屑岩-碳酸盐岩建造为主的地台型浅海陆棚相和浅海平原相沉积,直到保罗纪末才形成早白垩世,以红色粗碎屑岩为主的陆相磨拉石建造,从而结束了长达1.5亿年连续沉积历史。  相似文献   

15.
桂南板城地区位于钦—杭结合带的西南段,是研究华南地区古生代以来地质构造演化的关键地区。该区发育有一套上泥盆统至上二叠统连续沉积的硅质岩系,近年来经过笔者系统地野外地质调查发现,钦州市板城镇石梯水库一带出露的晚古生代硅质岩系中常夹有(粉)砂岩层。本文对晚古生代硅质岩系下部和上部两个粉砂岩夹层样品进行LA-MC-ICP-MS碎屑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碎屑锆石年龄频谱显示出407~573 Ma(早古生代)、644~954Ma(新元古代)、1124~1636 Ma(中元古代)和2368~2548 Ma(古元古代早期—新太古代晚期)4个主要的年龄组(区间),记录了物源区可能存在4期主要的区域构造热事件,与华夏板块云开地区发育的相应时期岩浆岩时代基本吻合,说明云开地区是晚古生代硅质岩系中砂岩的主要沉积物源区。晚古生代硅质岩系下部岩石和上部岩石的物源区存在明显区别,由下往上其沉积物源越来越复杂、年龄相对更老的特征表明,钦—杭结合带西南段的云开地块在加里东期造山作用结束后经历了快速剥蚀、隆升过程。晚古生代硅质岩系砂岩夹层的碎屑锆石年龄频谱记录了钦防海盆在晚古生代时期处于拉伸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6.
滇西南耿马地区泥盆纪牙形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耿马东部大龙塘等地的硅质岩系中新发现大量牙形石,可建立两个牙形石带:Palmatolepis gigas带、Palmatolepis triangularis带。此套含牙形石硅质岩系的时代属于晚泥盆世弗拉斯阶—法门阶,对比为曼信组。  相似文献   

17.
广西十万大山盆地演化过程及油气资源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广西西南部十万大山盆地,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华南板块的西北缘,是在华南板块与扬子板块拼接之后,晚古生代华南洋再一次打开,又接受沉积的。泥盆纪一早二叠世,该地区形成被动大陆边缘;晚二叠世末,随着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该地区转变成弧后盆地;早三叠世一伤罗纪,进一步转化成前陆盆地。在被动大陆边缘的碎屑岩陆架沉积阶段,生成碎屑岩烃源岩;在碳酸盐台地沉降阶段,发育砂屑灰岩、藻灰岩、礁灰岩和暴露作用生成的白云岩储集岩。因而其早期被动大陆边缘阶段构成了古生新储组合;前陆盆地早期,在前渊盆地内沉积了一套碎屑岩烃源岩,它与早期的储集层构成了新生古储组合,同时也对下伏地层起到了封闭作用。随着逆冲体向西推进,沉积地层也逐层向克拉通斜坡上超覆,发育地层圈闭。前陆中期阶段快速沉积的巨厚的复理石和晚期的磨拉石促进了早期烃源岩的迅速埋藏、成熟和保存。十万大山盆地具备了典型前陆盆地的生烃成藏地质条件,因而该盆地有较好的油气远景。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磁化率在沉积锰矿床中的应用,对广西下雷锰矿床的钻孔岩心进行了磁化率测量试验。结果表明,含锰岩系中矿层磁化率与围岩磁化率明显不同,通常碳酸锰矿磁化率值比围岩要高出1~2个数量级,而围岩中硅质岩、灰岩、泥岩的磁化率无明显差异。磁化率可作为野外快速判别含锰岩系的代用指标。通过讨论下雷原生碳酸锰矿的磁化率异常,认为碳酸盐矿物磁性很低,对磁化率的贡献极小,磁化率异常高值指示与其伴生的铁质矿物;碳酸锰矿中含有磁性矿物,其磁性强弱决定了矿层磁化率的大小;黏土矿物中的绿泥石可吸附含铁的强磁性物质,绿泥石及其含量是影响碳酸锰矿磁化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鄂西是中国沉积型高磷赤铁矿的重要产区,含矿岩系为上泥盆统黄家蹬组和写经寺组,前者主体为近滨亚相沉积,后者为较平坦的远滨带.铁矿化受含矿沉积盆地和岩相古地理环境控制,矿化主要赋存于碎屑岩和碳酸盐岩中.含矿建造层序构成了沉积旋回,与海进-海退相呼应.中泥盆世盆地下陷接受沉积;晚泥盆世下陷加速,在晚泥盆世晚期海水最深.之后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