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南昌市大气环境监测、地面气象观料和GDAS等资料,主要采用后向轨迹聚类分析、潜在源贡献因子和浓度权重轨迹分析方法,分析了2020年南昌市大气污染特征和污染物潜在源区。结果表明:1)南昌市春、夏、秋季以O_(3)污染为主,冬季以PM_(2.5)污染为主。2)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PM_(2.5)和PM_(10)在春、秋、冬季呈双峰形分布,NO_(2)在秋、冬季呈弱双峰形分布,春、夏季呈单峰分布,O_(3)呈单峰形分布。南昌市东部大气污染较西部更严重。3)南昌市气流输送季节差异明显,春、秋、冬季主要受偏北气流影响,夏季主要受偏南气流影响。本地源是南昌市大气污染的主要潜在源,安徽省南部、湖北省东部、上饶市西部和九江市的区域输送也有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2.
近些年京津冀地区秋、冬季大气重污染事件频发,工业生产与居民燃煤是大气灰霾污染的重要原因。河北省沙河市是京津冀地区以玻璃制造和加工为主的典型工业城市,本研究选取该城市为研究对象,主要利用2017年1月至12月国控站点的大气环境监测和气象数据,采用扩散模型、潜在源分析等手段,分析了沙河市主要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污染来源。主要结论有:(1)沙河市首要污染物具有明显季节特征,春季、夏季、秋冬季分别以PM10、O3、PM2.5污染为主,季节贡献率分别为43.3%、72.3%、61.5%。(2)受城市大气边界层和排放的共同影响,PM10、PM2.5、SO2、NO2和CO浓度均有剧烈的季节—日变化特征。(3)冬季东北风时PM2.5、NO2、SO2均展现出高浓度和高相关性特征,表明站点可能受东北方向玻璃企业排放影响。同时,站点可能也受城中村散煤燃烧影响。(4)沙河市冬季PM2.5浓度为143 μg m-3。冬季的一次重污染中硫氧化率SOR、氮氧化率NOR的最高值分别达0.67、0.39,气态污染物的二次转化剧烈,高湿度利于二次粒子的生成。重污染中C(NO3-)/C(SO42-)均值为1.89,推测沙河市NO2主要来自大型运输车辆和企业的共同排放。(5)本地源是沙河市PM2.5的主要潜在源区,周边几个重工业城市也有一定贡献。因此本研究建议沙河市PM2.5的治理除需加强本地污染源的削减和控制外,区域联防联控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6年11月24日—12月23日南京市草场门站、鼓楼站和仙林站的强化试验观测资料,分析了城市和郊区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相互关系。研究发现:观测期间南京PM2.5、PM10、NO2、O3、CO、SO2月均质量浓度分别为52.84~84.34 μg·m-3、88.36~120.34 μg·m-3、49.98~51.66 μg·m-3、24.85~50.57 μg·m-3、0.99~1.2 mg·m-3和22.1~26.48 μg·m-3;近地面,城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高于郊区,其中城市O3比郊区高61.0%;在城市地区,除NO2和CO外,鼓楼站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高于草场门站,其中鼓楼站PM2.5比草场门站高42.7%;PM2.5小时质量浓度最大为210.93 μg·m-3,重污染过程出现时风速较低、温度较高,郊区PM10、PM2.5、NO2质量浓度呈现高值时的最频风向为南风,O3和SO2质量浓度呈现高值时的最频风向分别为西风和西南风,所以郊区大气污染受城市输送影响。利用HYSPLIT模式研究发现12月4—8日和16—20日的污染气团分别来自西部和北方地区,聚类分析发现12月影响南京市的污染气团45%来自西部地区且移动速度较快,55%来自北方地区且移动速度较慢。由此可见,南京市冬季出现的大气污染,其形成不仅与本地排放和局地气象条件有关,而且西部和北方地区的远距离输送也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 1 998— 2 0 0 3年西安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 SO2 、NO2 和 PM1 0质量浓度资料 ,分析研究了这 3种主要污染物的年际变化、年变化、季变化等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结果表明 :西安市区主要空气污染物年日均质量浓度总趋势是逐年递减 ,空气质量逐步得到改善 ;冬春两季空气污染严重 ,夏秋两季空气质量最好 ;空间分布上 SO2 和 NO2 以小寨商业区最高 ,PM1 0则以东郊纺织城地区最高。污染物质量浓度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 ,但在不同的季节与不同的污染物相关紧密的气象要素不同  相似文献   

5.
利用2015—2019年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气象要素观测及NCEP FNL 1°×1°再分析资料,分析近5 a冬季环境空气质量特征及与大气污染扩散紧密相关的气象要素和大气边界层特征,研究2019年冬季呼和浩特市大气污染频发的气象条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呼和浩特市冬季较易出现污染天气,以PM 2.5污染为主,2019年冬季,大气污染呈现出污染物积聚难于扩散、污染长时间持续、污染天数和重污染占比均显著增高等特点。(2)2019年冬季呼和浩特市气象条件呈现出平均风速偏小、小风日数偏多、南风出现频率增多、相对湿度偏高、混合层高度偏低、通风系数较小、逆温日数较多等特征。  相似文献   

6.
冬季大气污染与天气条件分析及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巧霞  潘志利 《山西气象》2001,(3):10-11,63
本文用能见度的好坏来表征大气污染程度,通过对能见度与风速,风向的相关分析,从500hPa大气环流和地面气压场相结合入手,预报风速、风向及能见度,从而得到夜间和白天大气污染预报。  相似文献   

7.
对大庆市区1971~2000年基本气象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出大庆市区的主要气象特征,并以2004年的污染气象因子为研究对象,对影响大庆市空气污染的气象因子如风向、风速、逆温等进行评价,据此研究确定了有利和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因素指标,对大庆市区大气污染潜势做了初步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庆市区一年以冬季、一天以夜间输送污染物的条件最差;全年及冬、春两季均以西北向(NW)方位的污染系数最大,夏季污染系数最大值出现在东南(SE)方位.  相似文献   

8.
2018年1月我国中部及东部地区多个省份出现持续多天的重污染天气.本研究综合分析了2018年1月18-22日武汉市发生的一次重污染过程的气象条件、污染特征及成因.监测数据显示,在此次PM2.5重污染过程中,武汉市城区PM2.5小时均值超过150 μg/m3.污染期间PM2.5以0.5 μm以下粒子变化为主,除了不利的天气形势外,机动车、燃煤是造成重污染的重要原因,北部的河南省、东北部的安徽省以及湖北省黄冈市等省市的污染输送加重了武汉的污染程度.  相似文献   

9.
利用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滨州、德州和聊城PM2.5、PM10、NO2、SO2、CO和O3逐日质量浓度及其对应的气象资料,分析了鲁西北大气污染特征和影响因子.结果表明:2018年冬季鲁西北大气污染比较严重,聊城、德州和滨州轻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分别占61%、60%和54%,重度以上染污天数分别占24%、11%和9...  相似文献   

10.
利用郴州市区2017-2020年臭氧(O3)观测资料及地面气象资料,分析O3浓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郴州市区O3质量等级以优为主,占全年的62 %~73 %,相比2017-2019年,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污染物排放有所降低,但O3作为首要污染物总天数明显上升,占全年51%;郴州市区2017-2020年O3-8h月均值浓度范围为32~175 μg/m3,月变化大致呈双峰型,出现在5月和10月,O3-8h浓度和NO2浓度月变化呈负相关关系。O3-1h日变化呈单峰型,白天浓度明显高于夜间,与NO2小时数据成显著负相关关系。O3浓度与温度、日照时数成正相关,与气压、湿度、降水成负相关,与日照时数相关性最好;风向的影响主要分布在偏南和偏北方向上;当郴州市区O3浓度出现超标时,气温的范围为22.7~34.5 ℃,本站气压变化范围为960.9~973.7 hPa,相对湿度变化范围为26 %~72 %,风速变化范围为1.7~10.2 m/s。以2020年4月27-30日郴州市区一次臭氧轻度污染过程为例,结合气象资料分析,结果表明:该次污染过程发生在高层为平直西风环流,低层处高压底部控制的天气形势下。温度偏高,湿度较低,日照时间长,近地面有风向辐合。此次O3污染过程主要受本地生成及南方外源输送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1.
乌海市空气污染浓度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2005—2007年乌海市区大气中SO2、NO2、PM10浓度的实测数据,分析了乌海市大气污染物的时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乌海市首要污染物是PM10,其次是SO2;从2005—2007年日平均值看:SO2、PM10呈下降趋势,NO2略呈上升趋势。SO2、NO2、PM10的浓度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4年5月~2017年12月的成都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资料,分析了成都市空气污染情况及污染物浓度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成都市空气质量以优良天气为主,市区的首要污染物以PM2.5为主,郊区以O3为主;灵岩寺监测点的PM2.5,PM10,NO2和CO四种污染物的质量浓度低于成都市区各监测点,O3的质量浓度高于成都市区各监测点,SO2的质量浓度值与成都市区各监测点相差不大;成都市各监测站点六种污染物质量浓度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月变化和日变化趋势,且成都市区各监测点的变化趋势比较一致。  相似文献   

13.
The attainment of suitable ambient air quality standards is a matter of great concern for successfully hosting the XXIV Olympic Winter Games (OWG). Transport patterns and potential sources of pollutants in Zhangjiakou (ZJK)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pollutant monitoring datasets and a dispersion model. The PM2.5 concentration during February in ZJK has increased slightly (28%) from 2018 to 2021, mostly owing to the shift of main potential source regions of west-central Inner Mongolia and Mongolian areas (2015–18) to the North China Plain and northern Shanxi Province (NCPS) after 2018. Using CO as an indicator,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the different regions to the receptor site (ZJK) we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source-receptor-relationship method (SRR) and an emission inventory. We found that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 of pollutants from NCPS increased from 33% to 68% during 2019–21. Central Inner Mongolia (CIM) also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ZJK under unfavorable weather conditions. This study demonstrated that the effect of pollution control measures in the NCPS and CIM should be strengthened to ensure that the air quality meets the standard during the XXIV OWG.  相似文献   

14.
中国黄土高原地区春季气温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张定全  王毅荣 《高原气象》2005,24(6):898-904
利用黄土高原40年的气温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方法,分析了该区域的春季气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春季气温变化存在3个特征区域;在1991/1992年发生突变,突变后气温突然转暖,突变之前气温以负距平为主,突变后以正距平为主;1980年代中期最冷,1990年代后期最暖;且存在2年、3年和5~6年周期振荡,3年周期振荡最显著。春季逐月气温空间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全区一致,各月气温以升温为主,1990年代最为明显,升温速度最大区和年际变化幅度最大区主要在黄土高原中部,准5年为主的年际振荡和10~12年年代际振荡在月气温变化中显著。  相似文献   

15.
日照市区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日照市2002年1月1日-12月31日S02,N02,可吸入颗粒物PM10三类污染物分布的逐日污染指数和等级资料,分析了日照市区空气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日照市主要的空气污染物;空气污染物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轻微及以上的污染日全部出现在冬半年(主要集中在1—4月);空气污染物分布有明显的区域性,老城区较新市区污染严重。  相似文献   

16.
基于乌鲁木齐站(城南)和米东站(城北)2016—2020年冬季(11月—次年2月)的雾、雾日最小能见度、逐时能见度和月平均风速、月平均静风频次、月平均相对湿度等资料,利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乌鲁木齐城区冬季雾的分布特征,探讨城南和城北雾分布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近5 a冬季城南平均雾日44.6 d,少于城北54.2 d,两地均为1月最多,11月最少;雾日平均最小能见度城南和城北分别为335 m和390 m,城南雾总体强于城北;城南雾高发于17时—19时,常在11时和05时消散;城北雾主要在09时和20时—22时开始,大都在14时前后结束;城南和城北的雾均以持续24 h以内为主,分别占比93.5 %和86.3 %,其中持续3 h内的雾分别占37.2 %和33.3 %,城北的雾持续时间总体长于城南。风速较小、静风较多、相对湿度较大和地理环境是城北冬季雾多于城南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南昌市环境空气臭氧污染现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南昌市省外办环境空气监测点2003—2006年臭氧监测资料,使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进行分析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南昌市省外办监测点环境空气中臭氧污染已经达到一定程度,2006年臭氧年日均值达0.203 mg/m3,年日均值超标率为12.63%;臭氧污染指数为2.03,污染负荷高达53.88%,比目前最为关注的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负荷高39.07%。臭氧已成为城市环境空气中的主要污染物之一,尤其是每年的9月和10月,其污染更为严重。建议全省各城市积极创造条件开展环境空气臭氧监测,并纳入必测项目参加评价;环保部门应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科学分析江西环境空气臭氧污染原因,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刘超  花丛  康志明 《气象》2017,43(7):823-830
利用上海地区冬、夏季空气质量数据和常规地面观测数据,分析了2014—2015年冬、夏两季大气污染特征,并通过聚类分析法和后向轨迹模式对污染物输送路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市冬、夏两季空气质量均以优良为主,首要污染物分别以PM2.5和O3;来自夏季的西北输送路径对应PM2.5和O3浓度最高,分别为62.8和130.2 μg·m-3,来自冬季的西北和西南方向的输送路径对应PM2.5浓度较高;进而基于潜在源区贡献和污染源排放强度等要素建立了传输指数。总体而言,江苏中南部、浙江中北部以及安徽中南部等地对上海地区夏季空气质量影响较为显著,而冬季周边区域的传输指数范围有所扩大,主要包括河北南部、河南中东部、山东、安徽、湖北中东部、江苏以及浙江中北部等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