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内蒙古气象服务中心推出的"内蒙古气象服务"微信公众平台。主要从"内蒙古气象服务"微信公众平台的产生背景、服务内容、功能设计以及技术开发等方面展开讨论,希望借此能使更多人了解此服务、使用此服务。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拓宽气象信息的发布手段和发布渠道,提升气象服务能力和水平,使社会公众能够便捷地获取到丰富的气象信息。研究依托天津滨海新区气象信息Web服务端,以微信为基础平台,应用Java编程语言、Oracle数据库,Hibernate和Spring框架等技术,通过对微信公众平台API进行开发,以图表、文字、GIS图等展现方式,开发了基于微信网络社区软件的公益气象信息服务平台。本研究充分利用了新型移动传媒发布气象信息的手段,实现了气象信息多形式服务于社会公众,可达到公众及时掌握气象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微信的普及和公众号媒体平台的广泛应用,现代气象服务工作有了一种新的方式开展开来,本文通过一次微信公众号的设计开发过程,提出了一种基于云服务器的气象微信公众号的设计思路,通过后台开发和第三方应用集成的方式总结出一种开发流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兴起,愈来愈多的人习惯于将微博、微信作为其获取信息的首要来源,各类政务微博、政务微信应运而生。对于气象部门来说,微博、微信公众号正以其高效性、快捷性、互动性等优势,发展成为公众气象服务的重要平台。霾天气是近几年来公众关注度最高的天气现象之一,在霾天气的公众气象服务中,各级气象部门的官方微博、微信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中央气象台"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为例,运用统计学方法,分析中央气象台利用新媒体载体进行霾天气公众气象服务的特点,并针对微博、微信在公众气象服务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进行探讨。分析得出:(1)"中央气象台"微博账号霾天气微博中,霾预报及实况相关的原创短微博(140字内)受公众关注度最高;(2)"中央气象台"微信公众号中,霾天气微信关注度较台风类微信明显偏低,与其他类天气基本持平;(3)"中央气象台"微博与网友互动能力上较为薄弱,需加强后台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天气微信公众平台充分利用新媒体传播拓展气象信息发布渠道,使气象灾害预警、天气预报、天气实况等气象信息能够快速推送到用户手中,为公众提供方便、快捷和丰富的气象信息服务。利用微信高效快捷的发布气象信息是文章分析的主要内容,也是解决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的新型手段。 相似文献
8.
基于气象大数据云平台(“天擎·辽宁”)的数据应用服务,结合JavaScripts、HTML,CSS、Echarts、Vue、高德API等Web技术和Meteoinfo、SpringBoot等后端框架技术,采用前后端分离开发模式,建立适用于沈阳市的智慧气象数据应用服务平台。平台通过数据可视化和数据产品叠加地理信息实现数据查询、天气监测和报警提醒,通过Meteoinfo库实现灾害性服务产品制作,通过Echartsjs和高德API技术实现不同气象要素图表信息分析和地理信息联动。平台投入业务应用以来,为沈阳市县两级气象业务应用和服务提供了数据支撑,提升了气象服务能力效率,具有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更好地了解社会公众对气象服务的满意度和对气象信息的不同需求,进一步拓宽服务领域、丰富服务产品,全面提升公众气象服务的能力,对山东省气象台于2013年世界气象日面向济南市广大市民开展的公众气象服务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分析内容包括:公众对天气预报的关注度、获取气象信息的时间和途径、对气象信息的了解程度、对气象服务的评价和要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文章根据近几年内蒙古气象服务中心在公共气象服务领域所取得的成绩,认真探究社会需求对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所产生的引领作用,同时摆出现阶段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只有坚持公共气象服务发展方向,不断培育气象服务新的增长点,才能提高气象事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内蒙古公共气象服务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12.
采用插件式开发技术,开发了基于OSGi. NET插件框架的公共气象服务平台。根据OSGi. NET插件框架提供的模块化与插件化、面向服务架构和模块扩展三大功能,系统设计时将平台按照功能进行模块化划分;系统开发时,每个模块就是一个插件,作为独立的项目进行单独开发,各个模块之间通过"服务"的方式进行通讯和交互;当平台的功能需要变更时,在不修改原有插件代码的情况下,通过1对基于XML格式的扩展点、扩展来实现一个插件对另外一个插件的扩展。实现了平台的快速开发,解决了在实际项目中可重用、可扩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提升县级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凌云开展公共气象服务的具体实践为例,分析了当地公共气象服务中的现状及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建立符合当前实际的基层公共气象服务体系,为提升县级公共气象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产品服务是公共气象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新媒体技术的进步、发布渠道的拓展给气象服务产品制作带来了更高的时效性和美观性要求。现有的气象业务平台多依赖于第三方GIS (地理信息系统) 组件完成气象数据的分析和产品的输出,系统设计基于GIS的理论模型,在用户交互、图形质量控制等方面受到限制。通过分析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制作的业务难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天气事件的公共气象服务产品制作框架,通过将气象知识形式化,建立天气事件与服务产品之间的联系;同时采用流行的轻量级系统设计思想,应用多种图形处理技术,实现天气事件快速响应,服务产品快速生成。关键性技术主要包括气象知识抽取、数据分析技术、地理边界裁剪和图形质量控制等。基于该框架建设的原型系统,其结构完整、功能性强,在网站和手机气象服务中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5.
16.
基于公众气象服务需求调查数据,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行为经济学信息易得性原理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公众气象服务用户需求差异问题。结果发现:1)用户的气象服务需求程度满足一定的"规律性",社会公众对气象信息的需求首先是受到生理需要的驱动,其次是受到保障内在安全的需要驱动,最后才是更高层次的需求。2)用户需求又存在"特殊性",在特定的背景下,用户需求与基本的需求规律有差异,也与气象部门认为的"理想需求"存在不一致的方面。详细地了解用户需求差异的"规律性"和"特殊性",能更好地开展公众气象服务需求调查和改进气象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7.
18.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通常意义上的满意程度度量的角度,结合气象服务特征,探究公众气象服务满意程度的度量问题、基于单指标评价的公众气象服务满意率和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及其度量特征,并介绍基于多指标评价技术——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使用单指标评价公众气象服务满意程度时,建议使用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使用多指标评价公众气象服务满意程度时,建议构建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2)满意度和满意率度量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于满意的深度,后者侧重于满意的广度;前者的结果较后者波动更为小、更为稳定和科学。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是基于分层法和计量法的多指标评价方法,能够全面地度量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发现满意度的多层次分布特征,找出影响气象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因子,从而改进公众气象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适应国家改革发展的公共气象服务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依照适应国家改革发展的公共气象模式的内涵,分析了现行的公共气象服务模式中存在诸多不相适应的问题,并通过分析国内外典型的气象服务模式,发现气象服务模式与国家国民经济总量和科技水平有着内在的联系。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现阶段适应国家改革的高效率公共气象服务模式,建议开放省内专业气象服务市场,改组成立气象防灾减灾中心和国有商业气象服务公司。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公共气象服务工作效率,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比较了几种Office文档自动化技术的优劣。利用Aspose.Words for.NET、Aspose.Cells for.NET不依赖于Microsoft Office软件就能生成、修改、转换和打印Word和Excel文档的特性,采用C#语言,结合公共气象服务工作中的实际需求,自动、快速地处理和生成具有Microsoft Office软件格式的文档服务产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