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丽  刘清 《贵州气象》2004,28(5):16-19
从气象向气候系统领域拓展的战略意义出发,总结了贵州省气象部门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服务的经验,探讨气象部门在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中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服务的基本思路,提出近期可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和信息服务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
根据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的现状 ,提出了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的基本框架。系统主要包括 :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 ;监测方法和监测内容 ;生态环境监测体系 ,如监测标准规范、站网布局、信息传输和信息服务等。对生态环境监测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内外有关生态环境监测研究的现状,提出了河北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建设的基本框架。系统主要包括:生态环境监测的基本思路和步骤;监测方法和监测内容;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如监测标准规范、站网布局、信息传输和信息服务等。对生态环境监测的未来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根据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业务工作的实际 ,参照全国天气监测网数据编报、发报、存储、分析、加工服务产品的工作流程 ,充分利用现代数据库管理技术、通信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和Web技术 ,在全省气象通信网和局域网的环境下 ,对全省生态环境监测信息资料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实现了生态环境监测信息自动编报、采集、实时传输、综合分析处理、服务支持等功能。  相似文献   

5.
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气象条件与水产养殖的密切关系及当前气象监测与服务的完善等方面 ,分析了顺德地区建设鱼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的必要性 ;论述了鱼塘生态环境监测与气象服务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对顺德地区鱼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的目标、内容和建设方案进行了构思和设计。  相似文献   

6.
三江源生态环境监测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王江山  李海红  许正旭 《气象》2003,29(11):49-51
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由遍布全省各典型生态系统区的生态环境监测站网、卫星遥感信息接收处理系统,信息收集、处理、模拟、评价系统,综合信息服务与反馈等部分组成。建立环境监测系统的目的是对青海省的生态环境进行系统监测和评估,及时为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公众提供准确、全面的生态环境监测信息,为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青海省生态环境监测系统于2003年5月1日开始业务运行,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7.
广东顺德地区鱼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的设计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和气象条件与水产养殖的密切关系及当前气象监测与服务的完善等方面,分析了顺德地区建设鱼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的必要性;论述了鱼塘生态环境监测与气象服务的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对顺德地区鱼塘生态环境监测服务系统的目标、内容和建设方案进行了构思和设计。  相似文献   

8.
为有效保障区域生态气象服务,为地区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在分析青海省刚察地区气候服务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在生态环境监测、人工影响天气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指出了提升生态气象保障服务能力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广东省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采用SWOC方法,分析了气象部门参与生态环境监测和保护工作所具有的优势、存在的劣势、外部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为气象部门寻求生态环境监测与服务的切入点、目标和监测项目的确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四川湿地现状的基础上,对湿地的监测目的、监测范围、技术手段、监测内容、监测技术指标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建立我省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和加强湿地生态环境应用研究的工作思路,为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利用发展提供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1.
结合新疆尉犁县胡杨林区实际情况,通过数据采集、确定评价因子、建立评价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3S技术,利用气象资料、EOS/MODIS卫星资料以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计算胡杨林区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的方法,同时提出利用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反映区域生态环境状况的思路。将此方法应用于新疆尉犁县胡杨林区2005—2007年7、8月份生态环境监测与综合评价,获得了近3a同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及动态对比结果。  相似文献   

12.
不同卫星遥感干旱指数在黑龙江的对比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MODIS的1 km×1 km分辨率数据,以我国黑龙江为研究区,对基于植被指数的植被状态指数 (IVC)、基于地表温度的温度状态指数 (ITC) 和基于植被指数-地表温度特征空间的植被温度状态指数 (IVTC) 与10 cm,20 cm土壤相对湿度、降水量的关系、3种指数监测结果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VTC相对于ITC,IVC更适于反映土壤湿度的变化,对浅层土壤湿度更加敏感;IVTC相对于ITC,IVC对降水更敏感,与监测时段的降水和前期总体降水都密切相关;在生长季早期,IVTC和ITC用于干旱监测的适用性明显优于IVC;不同区域间,IVTC的可比性较好,IVC和ITC则较差;IVTC所反映的地表温度信息对干旱的直接指示作用最强,所反映的植被信息对干旱的直接指示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干旱灾害卫星遥感监测应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春桂  李文 《气象》2004,30(3):22-24
采用植被供水指数法探讨适合于福建省地理生态环境条件的干旱遥感监测模式与技术方法,研究确定合适的干旱等级指标,并对2001~2002年福建省发生的冬春连续干旱灾害进行卫星遥感动态监测,结果与实际灾情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4.
宁夏气象3S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利用多参数条件下的分层量化空间信息处理技术与评估技术,建立了从GPS、RS实时数据采集、校正、反演到GIS多源空间信息综合分析和动态监测的一体化气象3S系统,实现了宁夏气候和农业基础资源信息从传统的定性、单点静态分析到定量和定位的动态精细评估的转变,为农业区划、农业结构调整及生态建设提供了一个全数字、高精度的客观评估和实时监测系统,初步实现了农业资源潜力的均衡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5.
黄河源区是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暖和日趋频繁的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下,黄河源区的生态结构受到严重干扰。通过对黄河源区域生态与自然环境演变特征研究进展的概括总结,从生态系统和物理环境2个方面归纳了黄河源区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1)植被、冻土和湿地生态系统不断退化;(2)气候暖干化、径流变化、土壤侵蚀、土壤沙漠化、土壤碳流失、鼠害和人为影响加剧。根据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区域生态与自然环境保护的相应对策和建议:形成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建立统一的监督管理机构;建立有效的执法队伍;划分功能区;发展生态旅游;强化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6.
Principles and substantiation of a system of monitoring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inks are considered. The basic task of the system is to estimate the anthropogenic contribution to the atmospheric greenhouse gas concentrations and possible climate effect. The major attention is paid to the system of indirect or “computational” monitoring of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es. A multifunc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 is described in the context of its application for solving a number of other ecological problems. It can be used as an instrumental basis for estimating ecological efficiency of measures aimed at reducing emissions and increasing greenhouse gas uptake. The effect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otality for all greenhouse gases and most hazardous pollutants. Monitoring of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inks includes observations (using modeling) of integral indicators of ecosystems and can be used as part of ecological monitoring (for example, dynamics of soil carbon balance of agroecosystems and forest cenoses). The connection of the monitoring of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and sinks with the satellite monitoring enlarges the possible applications of this inform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7.
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生态环境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素华  刘玲  康玲玲 《气象》2005,31(6):77-80
以水土保持作用系数、降蒸差、初级生产力为评价因子,对黄土高原多沙粗沙区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并根据近40年气候变化的规律及国家气候中心GCM模型对未来50年气温、降水的预测结果,对未来该区生态状况进行了预评估。提出,要改变生态环境脆弱、生产水平低下、资源利用和潜力发挥受阻的局面,进行生态环境建设,实行农业结构调整,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沙则沙,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Indigenous peoples offer alternative knowledge about climate variability and change based on their own locally developed knowledges and practices of resource use. In this article we discuss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in monitoring and adapting to chang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ur case study documents a project to record the seasonal knowledge of the Miriwoong people in northern Australia. The study demonstrates how indigenous groups’ accumulate detailed baselin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environment to guide their resource use and management, and develop worldviews and cultural values associated with this knowledge. We highlight how traditional ecological knowledge plays a critical role in mediating indigenous individuals and communities’ understandings of environmental changes in the East Kimberley region of north-west Australia, and how these beliefs may influence future decision-making about how to go about adapting to climate change at a local level.  相似文献   

19.
利用TM图像提取玛纳斯河流域上游积雪信息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干旱地区,天山是融水占年径流量比重较大的山区,在天山地区,冰雪为许多河流和生态环境的生存发展提供水资源,所以对冰雪的定量监测非常重要。通过对TM图像云和雪的光谱特征分析以及几种常用积雪信息提取方法的比较,以及对玛纳斯河流域上游地区的积雪进行实际检测,认为雪盖指数法是TM图像提取积雪的较佳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