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中国地质博物馆季强和姬书安、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PhilipJ .Currie和MarkA .Novell对 2件产自辽宁省北票市上园乡四合屯上侏罗统义县组下部湖相沉积火山凝灰质页岩的带羽毛印痕的脊椎动物骨架化石研究后 ,确认其是一种长羽毛的小型兽足类恐龙。为感谢当时的中国副总理邹家华对辽西古生物研究的大力支持 ,特将其命名为邹氏尾羽龙。特征 :体长近 1m。前上颌骨具长而钩形的牙齿 ,齿根宽。上颌骨和齿骨无牙齿。尾短 (仅为体长 1/ 4 )。前肢较长而指爪较短。后肢长而粗壮。尾末端和前肢第 2指骨分别排列生长着长…  相似文献   

2.
1938年 ,中国著名古生物学家杨钟健在云南省昆明市郊对采自禄丰盆地上三叠统下禄丰组的小型兽足类恐龙头骨前部及下颌骨等一批骨骸化石进行了研究 ,鉴定其属一种腔骨龙。为纪念揭开抗日战争序幕的芦沟桥事变 ,将其命名为芦沟龙。分类位置 :爬行纲 (Reptilia) ,晰臀目 (Saurischia) ,包计龙科 (Podokesauridae)。特征 :大小如鸵鸟。头骨较小且吻长。鼻孔小且位靠前。眼眶圆 ,眶前孔三角形。下颌细长且下缘直。前上颌骨和上颌骨分别有 5颗、10颗牙齿。牙齿侧扁且微向后弯 ,呈匕首状 ,后缘具小锯齿。生性 :成…  相似文献   

3.
梁玉左  肖宗正 《地质论评》1980,26(5):452-453
占地球年龄约八分之七的前寒武纪的生物研究,日益引起地质学家与生物学家的广泛兴趣。 1979年O月,美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圣巴巴拉加利福尼亚大学地学系名誉教授P.克劳德(Preston  相似文献   

4.
许德佑,江苏丹阳人.地层古生物学家.1927年在复旦大学读外国语文学,兼修社会科学,1928年转入政治系,同时在东吴大学攻读法律,1930年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到法国蒙伯里大学地质系学习,课余时还  相似文献   

5.
丁道衡,字仲良,贵州省织金县人.我国著名地质、古生物学家.白云鄂博特大型矿床的发现者.  相似文献   

6.
钱迈平 《地质学刊》2014,(2):288-288
<正>1996年,在蒙古南戈壁省元上都附近上白垩统牙道黑达组发掘出一保存良好的恐龙头骨和相连的10节颈椎及破损的左肩带化石,起初鉴定为伶盗龙(Velociraptor)。1998年5月,美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著名古生物学家马克·诺瑞尔(Mark A Norell)等采用计算机化X射线轴向断层造影扫描研究后,确定是驰龙科的一个新属种。2006年正式发表研究结果,描述并命名为白魔龙(Tsaagan mangas),属  相似文献   

7.
(Epidexipteryx hui Zhang et al,2008)2006年在中国内蒙古宁城县侏罗系道虎沟组地层挖掘出一保存良好的小型手盗龙类恐龙部分骨骼化石,尾巴附有4根长羽毛。经中国科学院周中和、张福成等研究,认为是一种新发现的恐龙属种,命名胡氏耀龙,其属名耀龙意为"炫耀羽毛的恐龙",种名胡氏则为纪念2008年4月逝世的中国古哺乳动物学家胡耀明。  相似文献   

8.
陈旭字旦初,浙江乐清人.著名的古生物学家、地质教育家.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留校任教.1927~1936年任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先后发表《(竹蜓)科化石之研究》(1929)、《黄龙灰岩及其动物群》(与李四光合作,1930)、《扬子江下游石炭纪及二叠纪灰岩中(竹蜓)科化石之分布与重要化石带》(1931)、《二叠纪(竹蜓)科之研究》(1934)、《广西黄龙灰岩及马平灰岩之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和古生物学家乐森(王寻)教授原籍贵州省贵阳市.192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34~1936年赴德国格廷根大学和马堡大学学习获哲学博士学位.解放前历任农商部地调所调查员、两广地质调查所技正、贵州矿产地质测勘团主任、贵州省地质所所长、并曾在中山大学和贵州大学地质学系任教.解放后曾任  相似文献   

10.
尾综骨先前被认为是胸鸟类的一个独特结构,用来操纵尾羽。发现于窃蛋龙类中的一个相似结构也被认为和鸟类的尾综骨一样,其功能和尾羽有关。我们在这里报道发现于镰刀龙类中的一种似尾综骨结构。虽然这一镰刀龙(北票龙)具  相似文献   

11.
No .1EarlyPermianRadiolariansfromBabuOphioliticM啨langeinSoutheasternYunnan .FengQinglai,LiuBenpei.2 7(1) :1- 3.TheEarlyPermianradiolarianswerefoundfromthechertoftheBabuophioliticm啨langeinsoutheasternYunnan .ThisradiolarianassemblageincludesPseu doalbaillellasca…  相似文献   

12.
钱迈平 《地质学刊》2007,31(4):366-366
1979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生物学家董枝明,对发现于广东省南雄盆地下白垩统地层的1具不完整的恐龙骨骼化石研究后,根据其背部神经棘低平而宽阔的特征,命名为短棘南雄龙(Nanshiungosaurus brevispinus)。  相似文献   

13.
在Sheng等[1]所命名的长兴煤山A剖面和D剖面的同一27层(灰岩),分别以手工深挖敲取(长、宽、高各约14cm)和钻机钻取岩心(直径2.5cm,长约5cm)2种方式,分别在同一位置进行了2次定向采样.实验室内对前者标本剖切,取其根部(顺层距剖面断...  相似文献   

14.
B.  包诺索夫 《第四纪研究》1958,1(2):163-166
黄山位于哈尔滨东面,是考古学家和古生物学家所悉知的。  相似文献   

15.
INTRODUCTIONEversincetheintroductionofphysicalvapordepositiontoepitaxialgrowthofhightemperaturesuperconductingcuprates,qualityofthematerialhasbeengreatlyimproved .Atpresent,high qualityYBa2 Cu3 O7-δ(YBCO)filmswithTC≥ 90K ,JC≥ 6× 10 6A/cm2 at 77Kcanbeeasilypreparedb…  相似文献   

16.
1902年沙俄上校马纳金(Manakin)从黑龙江省嘉阴县乌云地区渔民那里获得一批化石,偷运到伯力博物馆,当时认为是猛犸象化石。1915年、1916年沙俄政府派人再次来考察,发现一具大型鸭嘴龙骨架化石,偷运回国。这是中国境内首次发现恐龙化石,1925年经苏联古生物学家里亚宾宁(Riabinin)研究命名为黑龙江满洲龙。1978年、1979年黑龙江省博物馆、地质局区测队与嘉阴县政府组织联合发掘队,在619航标附近大冲沟山腰采集化石标本1432件,修复架装成2具恐龙骨架化石。  相似文献   

17.
1工程概况河北省廊坊市供电局家属住宅区扩建工程中有一废旧储水池需拆除。水池为钢筋砼结构,壁厚25cm,长5.3m,宽4.3m,高2.5m。水池钢筋密布,直径10mm,网格10cm×10cm,适宜于采用水压爆破拆除。水池周围环境复杂,北面3.5m处为临...  相似文献   

18.
安徽省古沛盆地白垩纪红层中发现的鸟类足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4月,在安徽古沛盆地晚白垩世邱庄组中找到Aquatilavipesanhuiensissp.nov.1989。该鸟类足迹产于邱庄组上段黄色细砂岩与泥岩互层的泥岩层面上。有五个明显的脚印,按一定方向前进。脚印大小仅10.5cm ̄2,步距一般为5.5cm左右,有一后距,左右两趾夹角为128°左右。自第三个脚印起突然右折。标本显示,该动物体态轻盈,行动敏捷,具在周围水草丰盛的河漫滩上涉水觅食的动态习性。  相似文献   

19.
钱迈平 《地质学刊》2008,32(4):270-270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徐星和美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马克·诺瑞尔(Mark A.Norell)等古生物学家2006年宣布一项重大的发现:在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上侏罗统下部地层,发掘出2具距今1.6亿年的兽脚类恐龙骨骼化石,研究证明它们是迄今最古老的暴龙(也叫霸王龙)类(tyrannosaurs)祖先类型,因它们头部有奇特的冠,而发现地点的岩石色彩绚烂,故命名为五彩冠龙(Guanlong wucaii)。  相似文献   

20.
珠江口沉积柱样^210Pb法年龄测定结果及其环境地球化学意义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林瑞芬  闵育顺 《地球化学》1998,27(5):401-411
提供了珠江河口及河道10个沉积柱^210Pb法的CF模式(稳恒放射性通量模式)和CA模式(稳恒初始放射性模式)的年龄测定结果,并据此讨论珠江三角洲近百年来沉积环境的演化,研究结果表明,西江河道和珠江广州河道1980年以前沉积速率为0.5-1.0cm/a.1980年以后沉积速率增长加快,90年代达到4-6cm/a,沉积通量为4-6g/(cm^2.a)河口沉积速率逐年增长趋势,但一般比河道柱样小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