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矿区地质特征明山金矿位于右江盆地右江区域性断裂带东部巴合背斜南东端的南西翼。出露地层为下二叠统茅口组(P1m)浅灰色厚层状灰岩、微晶灰岩和中三叠统百逢组(T2b)灰色、深灰色中厚层泥质粉砂岩夹薄层泥岩,二者为断层接触。中三叠统百逢组二段一、二分层为主要赋矿层位。矿区内发育有NW向和NE向两组断裂,以NW向断裂规模较大、延伸长,矿体主要产于NW向  相似文献   

2.
<正>1地质概况甲玛铜多金属矿床位于西藏特提斯构造域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地体中南部。矿区主要出露地层为多底沟组(灰白色大理岩、结晶灰岩,夹泥灰岩、灰黑色砾屑灰岩、砾屑泥晶灰岩)和下白垩统林布宗组(上部为岩屑砂岩、石英砂岩、岩屑石英粉砂岩与炭质板岩互层;下部为炭质板岩、炭质页岩夹粉-细砂岩,含生屑泥晶灰岩)。岩浆岩以侵入岩为主,在浅部呈岩脉产出,深部存在含矿斑岩体。主要  相似文献   

3.
荣华锰矿赋存于桂西三叠系百逢组中,为该层位首次发现的中型规模锰矿。笔者通过参与矿区锰矿勘查工作,采用室内外观测、测试、工程揭露和验证等手段,对研究区地层、构造、沉积演化、含矿层位、矿体及矿石矿物特征、矿床成因和找矿标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探讨。研究发现荣华锰矿为典型的沉积-锰帽型矿床,严格受地层和构造因素控制;矿石类型主要为氧化锰矿贫锰矿石;氧化锰矿物主要为水羟锰矿、硬锰矿及软锰矿;矿床成因与原始沉积作用、后期风化淋滤等有重要关系;百逢组浊积岩之下、罗楼组碳酸盐岩之上的狭窄范围是荣华锰矿的典型找矿标志,该标志对大量出露三叠系百逢组的桂西地区具有普遍意义,同时指出桂西地区该组地层内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4.
1地质概况小铜厂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青藏滇板块及哀牢山变质地体拼合交接部位,哀牢山造山带西南侧,属于金平地块。区内构造以北西向断裂为主,伴随有其它方向次级断裂、节理、劈理构造。矿区地表主要出露下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灰岩,中上二叠统玄武岩组,中上三叠统灰岩、砂  相似文献   

5.
李子矿区铜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矿体的近矿围岩主要为下白垩统景星组二段(K1j2)石英砂岩、砂岩夹透镜状钙质砾岩等。属沉积-构造热液叠加改造脉状矿床。  相似文献   

6.
<正>研究区位于北喜马拉雅构造带的东段,地处雅鲁藏布江缝合带(IYS)与藏南拆离系主拆离面(STDS)之间。区内地层主要为下侏罗统日当组(J1r),其主体地层岩性为黑色板岩,其次为变石英砂岩、钙质砂岩及少量不连续分布的灰岩和凝灰岩。主要构造有褶皱、断裂构造发育,主要分布于研究区的下侏罗统日当组地层中,F1、F2断裂均为含矿构造,在矿区的出露面积较大,大体倾向为近北向。研究区周围的玄武岩、辉绿岩等基性岩脉分布于日当组(J1r)地层中呈顺层产出。区内的围岩  相似文献   

7.
绢英岩矿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新型陶瓷原料。矿区主要出露一套中震旦统并轻微变质的浅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系。自下而上可分为三个岩组:下部为巡检司组,主要由燧石条带灰岩和硅质灰岩组成,其中夹有石英岩、粘土质板岩透镜体;中部为龙家园组,主要由厚层白云岩、自云质灰岩及百英岩组成。上部为高山河组,由巨厚层石英岩和石英砂岩组成。与下伏岩层呈断层接触。矿区地层大体呈近东西向展布,倾向北北东或北东,倾角30—40°。矿区断裂构造发育。  相似文献   

8.
梁德俊  龚露 《矿物学报》2011,(Z1):211-212
1矿床基本特征矿床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黔北台隆与黔南台陷接壤带,处于成矿构造条件有利的赖子山背斜西翼北段。出露地层主要是三叠系及二叠系地层,含矿岩性以陆源碎屑岩为主。出露地层主要有:第四系(Q),三叠系中统鲁贡组(T2lg)、下统罗楼组(T1l),二叠系上统(P3w),中统茅口组(P2m)及礁灰岩(Pjh),岩性以礁灰岩、不纯灰岩及陆源碎屑岩为主。金矿产于二叠系  相似文献   

9.
金顶铅锌矿床是一个以沉积岩(灰岩与砂岩)为寄主岩石的超大型铅锌矿床。本文在对矿区构造和矿床基本特点研究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两种不同类型矿体(砂岩型和灰岩型)的构造类型、矿石显微构造及矿石组构的特点。本文研究表明,极其发育的断裂构造系统是兰坪盆地地质构造发育的基本特点,在盆地边缘、盆地内部普遍发育了具有薄皮式逆冲断层和推覆构造组合特点的成矿前断裂,它们造成矿区内大规模地层倒转与堆叠现象;盆地中发育了由构造角砾岩与透镜体带构成、宽度达近3km的NE-NNE向成矿期中轴断裂,它控制着矿体或矿床的发育与分布;近SN方向的成矿后地堑构造对于矿床具有破坏作用,并使之剥露于地表。金顶铅锌矿床主要有两种重要的矿床类型,即板状或层状砂岩型矿床和角砾状灰岩型矿床,它们分别位于白垩系钙质长石石英砂岩与三叠系沥青质灰岩构成的两个逆冲席体内。以凤凰山矿区为典型,金顶铅锌矿床具有3层结构:上部的三叠系白云质灰岩岩盖,中部的砂岩型矿体和下部的灰岩型矿体,三者之间被两条作为圈闭存在的重要逆冲断层带间隔。砂岩型矿体与灰岩型矿体之间由几个角砾岩筒连接,作为成矿时期的矿液运移通道存在。破裂与微破裂构造、块状构造、对生脉状构造及假晶构造等是最常见的显微构造型式,它们的存在揭示出破裂与碎裂、充填和交代作用过程在铅锌矿化过程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金顶铅锌矿床的形成与就位,直接受构造作用控制。成矿前的逆冲推覆作用为高压成矿流体的形成以及成矿圈闭的发育创造了条件,成矿期中轴断裂的活动性促使成矿流体向上运移,而灰岩与砂岩的物理性质(包括孔隙度/渗透率以及力学属性)则制约了两种不同类型矿体的出现。致密的灰岩渗透率较低,含矿流体加热了灰岩并使之软化,同时高流体压力使得围岩易碎,形成由早期到晚期的细角砾岩、粗角砾岩和破裂,成矿物质同时沉淀结晶,胶结围岩角砾形成角砾型灰岩矿体。高压流体通过流体通道进入低孔隙度的砂岩后,便迅速弥散于其中,沿着颗粒边界或裂隙充填,并交代岩石中的钾长石碎屑及方解石胶结物,形成块状的砂岩型矿体。  相似文献   

10.
香花岭锡多金属矿床某些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锦琪 《矿产与地质》1991,5(4):325-332
香花岭矿田位于南岭东两向构造和耒临南北向构造复合部位的香花岭短轴背斜处.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有寒武系浅变质砂岩、板岩,泥盆系石英砂岩和页岩、石炭系白云岩和灰岩,二叠系、三叠系灰岩,分布于香花岭短轴背斜的核部通天庙一带及其背斜的两翼.对远离矿区的区域地层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各时代地层中微量元素含量除页岩低于世界同类岩石的丰度外,碳酸盐岩、砂岩、硅质岩均高于世界同类岩石丰度,尤以砂岩和硅质岩最明  相似文献   

11.
兰坪白秧坪铜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白秧坪铜银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江”褶皱系兰坪-思茅中拗陷的北端,“三江”铜多金属成矿带南段。其矿床地质特征:(1)含矿层矿区主要有第三系云龙组紫红,砖红色粉灰岩、泥岩;白垦系下统南新组中厚层状细一中拉岩屑砂岩,粉砂岩夹泥岩;白是系下统景星组石英砂宕,粉砂岩夹杂色泥岩;佛罗系中统花开左组粉砂质泥岩夹灰岩、粉砂岩、砂岩。景星组出露于矿区中部,岩石破碎,小构造发育,是矿区的主要含矿层位。(2)控矿构造古新世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是该区最重要的楷皱运动,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始新世时强烈碰撞的结果,近东西向…  相似文献   

12.
广西荣华锰矿位于三叠系百逢组,在该地层中发现的工业锰矿床尚未见报道。通过对该矿区大比例尺地质填图,并结合地质工程和测试分析等手段,对矿床地质背景、沉积环境、矿体和矿石特征、沉积演化等进行分析研究,推测荣华锰矿为沉积-淋滤锰帽型矿床,矿体顺层分布于靠近罗楼组碳酸盐岩的百逢组第一段泥岩、泥质粉砂岩中,严格受地层和构造控制。矿石主要由偏锰酸矿、软锰矿等组成,矿石品位偏低,伴生Co等金属元素。百逢组之下的碳酸盐岩和百逢组第一段浊积砾岩层可作为该类锰矿上下界线典型的找矿标志。中三叠世桂西北处于盆包台构造格局,中晚古生代富含锰的台地在三叠纪遭受风化剥蚀,成矿元素被带入弧后盆地。随着特提斯洋闭合,挤压作用使盆地面积变小,水位加深,氧化还原界面波动,在百逢组第一段锰元素初步富集。后右江盆地抬升露出水面遭受剥蚀,风化淋滤作用最终形成该区顺层分布的氧化锰矿床。桂西广泛出露百逢组地层,其第一段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3.
刘严松 《地质与勘探》2010,46(2):230-237
桃花赤铁矿位于川东褶皱带与川湘凹陷的过渡带,矿区出露一套以砂岩、泥岩、灰岩为主的沉积层。上泥盆统黄家蹬组(D3h)为桃花赤铁矿的赋矿地层,矿体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分布于黄家蹬组上部,矿体与顶底板围岩界线清楚。黄家蹬组含Fe1和Fe2两层矿体,其中Fe1矿体无工业价值,Fe2矿体为矿区主矿体(层厚1.07m~5.89m)。矿区矿石为高磷、低杂质、较低品位酸性鲕状赤铁矿矿石,矿石因含泥质不同而呈紫红色或暗紫色,发育条带状构造和块状构造。依据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桃花赤铁矿的分布主要受岩相古地理影响,矿体产出形态受褶皱构造控制。桃花赤铁矿属渝东鄂西"宁乡式"铁矿成矿区的西延部分,矿区泥盆系中统云台观组(D2y)和泥盆系上统黄家蹬(D3h)为一套海进过程中形成的滨海相沉积序列,矿体分布于细砂岩、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向页岩或碳酸盐岩过渡的层位。湿热气候和邻近海盆是形成赤铁矿矿的有利古环境,古海盆周围的古陆风化碎屑物是成矿的物质来源。矿区及其外围上泥盆统地层分布区是宁乡式赤铁矿的找矿远景区,褶皱是良好的构造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西藏波龙铜矿床的砂岩成分与构造环境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矿床地质特征矿区位于羌塘-三江复合板片南缘、斑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多龙矿集区内。矿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为:中侏罗统曲色组第一岩性段(J2q1)、第二岩性段(J2q2)及第四系(Q4)。区内地层呈单斜构造,没有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矿区主要岩浆岩为中酸性侵入岩,岩石类型以花岗闪长斑岩为主。矿区变质岩类型主要为变长石石英砂岩、粉砂质板岩、变石  相似文献   

15.
庄天明 《地质与勘探》2016,52(6):1001-1015
兰坪盆地金顶超大型铅锌矿床广泛发育特征特殊的角砾岩和含角砾砂岩,前人对其成因有不同的认识。本文在矿区岩相构造填图的基础上,根据岩石角砾、杂基、胶结物成分和结构特点,划分出以下8类岩石:(1)层状含灰岩角砾砂岩,(2)方解石胶结灰岩砾角砾岩,(3)石膏/硬石膏胶结灰岩砾角砾岩,(4)铁泥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5)混杂状砂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或称含灰岩角砾砂岩),(6)膏砂泥胶结复成分砾角砾岩,(7)砂质胶结复成分砾角砾岩,(8)含矿石砾角砾岩。其中,含矿石角砾岩形成于矿后,而其它角砾岩形成于矿前且可能近同期形成。角砾岩均处于下部"原地"和上部"外来"地层系统之间。研究认为含矿石砾角砾岩为矿后垮塌成因,其它角砾岩为(含砂)膏盐底辟成因,或含砂膏盐底辟破碎围岩、携带角砾流动的产物。目前角砾岩砂质杂基间的方解石胶结物和灰岩角砾间的方解石胶结物,可能为后期含有机质流体与先存的、作为胶结物的膏盐反应形成。这一过程同时产生H2S,对后期成矿具有重要意义。角砾岩的矿化与膏盐底辟体有关,具"单中心"分带、"多中心"叠加的特点。矿化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热液矿物交代角砾岩间或砂质杂基间的方解石胶结物,角砾本身弱/无矿化。比较而言,层状含灰岩角砾砂岩为含矿最普遍,次为方解石胶结灰岩砾角砾岩、铁泥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含矿石砾角砾岩,混杂状砂质胶结灰岩砾角砾岩局部含矿。  相似文献   

16.
云南巍山笔架山锑矿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开永 《云南地质》2007,26(2):197-206
矿区褶皱和断裂相互重叠交错,为含矿热气液的运移提供了导矿及储矿构造。微量元素测定,确定上三叠系地层为锑的矿源层,矿体严格受层位控制,三合洞组灰岩破碎带为含矿层位,是找矿主要标志。依据矿床产出特点及物理化学条件,确认该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富集层控矿床。  相似文献   

17.
湖北大冶铁矿矿床控矿地质条件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冶铁矿区位于淮阳山字型构造前弧西侧与新华夏构造体系(以梁子湖北北东向断裂带和大磨山—鄂城隆起带为主体)的复合地带。大致与传统构造区划的下扬子褶皱带西部大冶复式向斜构造部位相当。矿床产出的具体部位在铁山侵入体南缘中段接触带上。矿区范围内出露的主要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灰岩、白云岩建造,其次为二叠系上统大隆组,长兴组、龙潭组地层。二叠系与三叠系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根据岩性及层理特征、变质残余结构、岩石化学成分等可将矿区三叠系下统大冶群变质地层划分为七个岩性  相似文献   

18.
老集寨矿区位于哀牢山地体的南端,矿体主要赋存于三叠系高山寨组第二段(T_3g~2)中北西向的层间构造破碎带内。北西向的金竹寨—老集寨断裂(F3)即为导矿构造也为容矿构造,呈北东—南西走向的依里断裂(F_5)为破矿构造。  相似文献   

19.
“花屋石英砂岩”矿位于江西省瑞昌县花屋地区。含矿地层为中志留统夏家桥组(S_2x)。夏家桥组为一套页岩—粉砂岩—砂岩的碎屑岩沉积组合,下部主要为砂岩,上部为砂质页岩、页岩夹粉砂岩,偶尔夹灰岩。含丰富的腕足类、三叶虫及腹足类化石。总厚在175m—344m间。其沉积环境主要是浅海内陆棚—海岸。夏家桥组地层中的砂质—粉砂质泥页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细粒长石石英杂砂岩三种岩石都可以作为优质水泥硅质配套校正原料,  相似文献   

20.
<正>芦子园铅锌矿矿区主要出露地层有上寒武统保山组(3b)含钙质绢云板岩、质粉砂岩夹结晶灰岩,沙河厂组(3s)大理岩夹板岩、绿泥石英片岩。两翼地层为奥陶系-三叠系碳酸盐岩和细碎屑岩。矿体赋存于上寒武统沙河厂组第二段和第三段。含矿层主为大理岩与板岩(片岩)互层,层间破碎带是铅-锌矿体的主要赋存部位(沙河厂组为一套大理岩、大理岩化灰岩、板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