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凤太矿集区柴蚂金矿床碳酸盐矿物的Sm-Nd同位素测年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柴蚂金矿床位于陕西省凤太矿集区西北部,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西侧约0.5km处,二者在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等方面均较为相似。该矿床共划分出5个含矿带,其产出位置受地层和构造联合控制。矿石类型有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以石英脉型为主。成矿过程可划分为早期石英-碳酸盐阶段、主成矿期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石英阶段。本次工作对主成矿阶段的白云石、方解石等碳酸盐矿物进行了Sm-Nd同位素测年研究,获得等时线年龄为203.2±1.6Ma,表明矿床形成于晚三叠世。结合前人对区内金矿、岩浆岩和构造活动的研究认为,柴蚂金矿床是印支末期后碰撞过程中形成的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2.
柴蚂金矿床位于陕西省凤太矿集区西北部八卦庙超大型金矿床的西侧约0.5km处,二者在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等方面均相似。该矿床共划分出5个含矿带,其产出位置受地层和构造联合控制。本次工作对柴蚂金矿床中发育的脉状闪锌矿进行了Rb-Sr同位素测年研究,获得了等时线年龄为(210.8±2.4)Ma,即晚三叠世;闪锌矿的87Sr/86Sri值为0.710 55±0.000 11,指示铅锌矿化的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大陆壳。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凤太矿集区内的铅锌矿化和金矿化是在秦岭造山带印支期碰撞-后碰撞过程中同一时代同一成矿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柴蚂金矿床位于陕西凤太矿集区的西北部,矿体产于长沟-八卦庙向斜和长沟-打柴沟背斜核部和两翼的NWW向脆韧性剪切构造带中,赋矿地层为上泥盆统星红铺组的斑点状铁白云质粉砂质千枚岩。金矿化类型包括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2种。成矿过程划分为早期石英-碳酸盐阶段、主成矿期石英-碳酸盐-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石英脉阶段。对主成矿阶段热液蚀变形成的绢云母开展40Ar/39Ar测年研究,获得坪年龄为(219.0±2.0)Ma,指示其成矿作用始于219 Ma左右,即晚三叠世。前期工作获得该阶段碳酸盐矿物的Sm-Nd同位素年龄为(203.0±1.6)Ma,2个年龄值可能限定了成矿作用的上限与下限。结合前人有关区域地质与成矿作用的研究成果分析认为,柴蚂金矿床属于造山型金矿床,其成矿作用的多阶段性与剪切带长期演化过程中的构造递进变形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4.
5.
陕西省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双王金矿位于陕西省太白县西南部,矿床赋存于秦岭泥盆系地层中。双王金矿床8号、9号、7号、5号、6号、2号矿体内热液矿物流体包裹体系统研究表明:成矿早期、主成矿期和成矿后期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范围分别为300~463℃、220~340℃和100~279℃。主成矿期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2.1%~22.7%NaCleqv)、富CO2和含有N2、CH4等气体的特征。从矿区东部向西部成矿压力有逐渐降低的趋势,流体体系趋于开放。成矿流体来源较为复杂,以岩浆水和变质水为主,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包裹体的多样性及演化特征和角砾岩型矿化特征显示双王金矿床成矿流体具有不混溶性特征,成矿压力约为100~170 MPa。流体的减压沸腾是导致金沉淀成矿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8.
柴蚂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凤太矿集区西北部,其成矿作用过程可分为早期石英-碳酸盐阶段、主成矿期石英-碳酸盐-金属硫化物阶段和晚期石英阶段。各阶段流体包裹体测试结果表明,成矿流体为中温(240~300℃)、中低盐度(4%~10%NaCl)的富CO2流体,从早阶段到晚阶段,成矿温度和盐度均逐渐降低,主成矿阶段流体包裹体类型的多样性是流体不混溶的结果。与相邻的八卦庙、丝毛岭金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对比分析表明,三者的成矿流体具有相似性,均具有深部来源的特征。柴蚂金矿床的成矿过程与脆韧性剪切带的演化密切相关,来自深部的流体沿剪切系统向上运移过程中与浅部流体混合,并与围岩发生交代蚀变作用,由于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成矿物质最终在构造扩容空间中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9.
10.
11.
陕西省桐峪金矿床成矿流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桐峪金矿床位于华北地台南缘小秦岭金矿带的西段。矿体多呈薄板状、脉状和透镜状产出。赋矿围岩为太古代太华群变质岩系。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硅化、碳酸盐化等。文章对该矿床的流体包裹体进行了岩相学研究,并开展了显微测温、流体成分及氢、氧同位素测试,模拟估算了密度、压力、深度。结果表明,第Ⅰ、Ⅱ、Ⅲ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盐度分别为:280~360℃,3%~11%;190~330℃,3%~15%;150~290℃,1%~11%。包裹体液相成分中阳离子以Na+、K+、Ca2+为主,阴离子以Cl-为主,SO42-次之;气相成分以H2O、CO2和N2为主,含少量O2、CH4。流体为弱还原性。成矿温度属中(高)温,低盐度,成矿压力为78~220 MPa,成矿深度大约为3~8 km。包裹体水的δDV-SMOW值为-44.4‰~-81.8‰,δ18O水值为0.01‰~6.65‰。成矿流体成矿初期为岩浆水或者混有少量变质水的混合水,成矿后期有大气降水的混入。Au在成矿流体中主要是以Au(HS)2-的形式进行迁移,其次为Au2S(HS)22-。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陕西凤太矿集区八卦庙金矿床绿泥石的成岩成矿意义,运用电子探针分析了矿床中围岩、不同成矿阶段及煌斑岩脉中的绿泥石。结果显示,矿区内绿泥石的分布特征可以分为4类:分布在围岩中由黑云母蚀变而成(Ⅰ型)、叶片状或鳞片状、与石英硫化物共(伴)生的绿泥石脉(Ⅱ型)、蠕虫状包裹在石英颗粒中(Ⅲ型)及由钠长石蚀变具钠长石假晶的绿泥石(Ⅳ型)。前3种主要为蠕绿泥石(铁绿泥石),含少量密绿泥石,Ⅳ型分布在铁镁绿泥石和蠕绿泥石(铁绿泥石)的范围,均指示形成于偏还原环境。在其结构的离子置换中既有Fe对Mg的置换,也有Mg对Fe的置换,表明绿泥石的形成既与泥质碎屑岩围岩有关,也受到富铁、镁的成矿流体影响。由绿泥石地质温度计估算出4类绿泥石的形成温度为198~255℃,均属于中-低温热液蚀变范围。在金成矿过程中,随着温度不断下降热液流体性质由弱酸性→近中性→弱酸性演化。金矿化的有利形成环境为近中性。 相似文献
13.
14.
莱州寺庄金矿床位于焦家成矿带南段,是焦家金矿田的一部分,也是焦家成矿带上重要的热液脉型金矿床。区内主要有黄铁绢英岩带、黄铁绢英岩化花岗碎裂岩带和黄铁绢英岩化花岗岩带3个控矿带,位于焦家断裂带下盘。矿石矿物主要为银金矿、黄铁矿、自然金、黄铜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等。该矿床发育了绢英岩化、硅化、钾化、碳酸盐化等蚀变类型,且硅化和绢英岩化与矿化关系最为密切。本文从流体包裹体岩相学特征、显微测温、单个包裹体成分激光拉曼光谱分析以及氢、氧同位素分析方面对山东省寺庄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显示:该矿床金矿石中主要发育含CO2相、气液两相和CO2相三类包裹体。在成矿过程中,流体经历了CO2-H2O-NaCl体系的不混溶作用。成矿流体具有低盐度(w(NaCl)为(0.53%~10.24%))、低密度(0.50~1.03 g/cm3)的特点。成矿温度为260~340℃,压力为82~116 MPa,成矿深度为中成(7.40~8.94 km)。氢、氧同位素分析成矿流体δDV-SNOW为-76.6‰~-69.0‰,δ18O水为2.94‰~7.24‰,说明成矿流体以幔源流体为主,并有少量的岩浆水和大气降水参与。结合该矿床地质特征与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寺庄金矿的矿床成因类型为受断裂构造控制的幔源流体参与成矿的中温中成热液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5.
豫西南的石板沟金矿床是一个与剪切带有关的脉状金矿。该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镜下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类型丰富多样。据室温状态下流体包裹体的相态、加热状态下流体包裹体的性状及产出特征。鉴别出原生富气包裹体、原生富液包裹体、原生舍子矿物多相包裹体、次生富液包裹体和次生纯液包裹体等五种类型。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数据的统计结果显示均一温度(Th)在380~110℃之间,成矿流体最低捕获压力估计在13~74MPa之间:盐度估计在2.3%~43.0%NaCI之间;密度估计在0.84~1.15g/cm^3之间。流体组份属K^ -Na^ -Ca^2 -Mg^2 -HCO3^--CI^--SO4^2-体系。流体包裹体氢、氧和碳等稳定同住素测试结果显示δ^18OH2O为-2.49‰~-1.99‰,δDH2O为-24.0‰~33‰,δ^13Cco2为-11.12‰~-14.59‰。综合研究认为该矿床不同矿化类型的成矿流体性质不同,具有多来源特征,成矿与剪切带和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可能是岩浆作用与动力变形变质作用紧密配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荒沟山金矿床为吉南老岭金-多金属成矿带内较具代表性矿床之一,产于元古宇老岭群珍珠门组地层之中,受韧性剪切带构造控制.按地质特征、矿物组合及矿脉之间的穿切关系,将荒沟山金矿床热液成矿作用划分为Ⅰ黄铁矿-毒砂-石英阶段和Ⅱ晚期辉锑矿-乳白色石英两个阶段.系统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及显微测温研究表明:Ⅰ阶段石英中发育含CO2三相、碳质及气液两相3种类型的原生流体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不混溶的中低温、低盐度NaCl-H2O-CO2体系热液,在成矿过程中发生过不混溶作用而导致金等有用元素沉淀富集;Ⅱ阶段石英颗粒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成矿流体属均匀的NaCl-H2O体系热液.碳、氢、氧同位素研究表明,Ⅰ阶段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热液,Ⅱ阶段流体除继承早阶段的热液外,还有大气降水的混入;δD和δ13CV-PDB值分析结果证明两个成矿阶段流体均与地层发生过较强的水岩反应.矿床成因属于中温岩浆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20.
陕西略阳高山金矿床成矿流体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于“勉略宁”三角成矿带的高山金矿床由5个金矿体组成,该矿床的形成受区域构造活动所控制,其成矿作用可分为三个个成矿期:早期金的初始矿化、中期金的二次富集和晚期金的表生富集。中期成矿期为金的方地富集期,但晚期的表生氧化和风化淋滤作用对金的再次富集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矿床流体包裹体以纯液态包裹体为主,成矿流体的温度介于150℃~300℃之间。成矿流体很可能来地中酸性钠长斑岩脉,但又不是典型的岩浆热液,具有多成因性。金的沉集是在弱-中等碱性热液、相对还原的环境中进行的,金矿的物质来源与矿区的超基性岩体、钠长夺脉、厚层状白云岩及各类碎屑沉积岩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