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秦岭钼矿的主要类型、成矿特征和成矿时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凤军  肖荣阁 《矿产与地质》2009,23(6):500-506,513
东秦岭钼矿带是中国著名的钼多金属成矿带,也是中国最大的钼矿基地与重要的矿集区之一。本文根据矿床成因、控矿构造、矿石成分及结构构造等,把东秦岭钼矿床分为两组八大类:斑岩.接触带型矿床、矽卡岩型矿床、斑岩-矽卡岩型矿床、斑岩一爆破角砾岩型矿床;破碎带型矿床、石英脉型矿床、韧性剪切带型钼矿床和碳酸盐脉型矿床,丰富了河南省内钼矿的类型。并选取有代表性的矿床进行了成矿地质特征和成矿时代研究,认为东秦岭钼矿的成矿年龄从1884±210Ma~106.89±2.14Ma,把成矿时代空间从中生代扩展到了早元古代。  相似文献   

2.
东秦岭(河南段)钼矿床类型可分为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斑岩-角砾岩型,以斑岩型钼矿床为主,近几年又相继发现石英脉型及剪切带型钼矿。通过对东秦岭(河南段)钼异常、矿床空间分布特征及成矿区带综合研究,并对东秦岭(河南段)钼成矿区带进行了划分,为该区进一步开展钼矿地质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东炉房铜钼矿床位于扬子地台盐源—丽江中生代地台边缘坳陷带,矿床类型为矽卡岩—斑岩型铜钼矿床。含矿岩性主要为石英二长斑岩、石英闪长玢岩、矽卡岩。近矿围岩为中三叠统北衙组灰岩、大理岩。  相似文献   

4.
大别山北麓钼矿找矿重大进展及其矿床地质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总结近年来钼矿勘查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大别山钼矿床的基本特征和成矿规律.钼矿带呈北西向狭长带状展布,钼矿床的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小花岗岩斑岩体有关,钼矿床直接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少量矽卡岩型、热液脉型.结合Re-Os同位素精测年龄数据,确定了大别山钼矿床的成矿时代主要集中在...  相似文献   

5.
杏山北钼矿床为胶东半岛一典型矽卡岩型钼矿床,位于著名牟平乳山金成矿带和蓬莱栖霞金成矿带之间,区域上位于胶东辽东钼成矿带,具有较好的成矿地质条件。通过对比胶东地区其他典型钼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胶东半岛钼矿床存在两期成矿时代;矽卡岩型矿床主要受近EW向断裂构造控制,斑岩型矿床主要受近EW向与NE向断裂复合构造控制。通过物探异常预测,认为杏山北钼矿床深部是寻找矽卡岩型和斑岩型铜钼矿床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6.
广西博白油麻坡钨钼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拓 《矿产与地质》2013,(5):381-387
广西博白县油麻坡钨钼矿区位于博白-岑溪铅锌钨锑金银多金属成矿带内,矿体产于泥盆系下统与花岗闪长斑岩接触的矽卡岩带中或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花岗压碎岩、绢云石英片岩中。根据以往勘查成果及综合研究,结合区域矿床对比,认为博白县油麻坡钨钼矿床属中-高温热液-矽卡岩型钨钼矿床和花岗闪长斑岩石英脉型辉钼矿床。该区具有良好的钨钼成矿条件和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7.
刘清泉 《地质与勘探》2014,50(2):199-215
在野外调查和测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论述了大别山北麓斑岩型钼矿床的地质特征、形成时代和构造背景。大别山北麓斑岩型钼矿床总体沿区域构造线呈北西向狭长带状展布,具有近东西向成带、南北向成群的空间展布特征,其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超浅成小型花岗斑岩体有关,钼矿床直接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的围岩中,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及少量热液石英脉型。结合Re-Os同位素年龄数据,探讨了大别山北麓斑岩型钼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流体、成矿时代、主要成矿作用的时限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结果表明:大别山北麓地区钼矿床的主要成矿作用时限为142~137 Ma和127~110 Ma,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中国东部地球动力学体制大转换晚期的岩石圈拆沉及伸展减薄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8.
江西九瑞地区铜金成矿系列模式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崔彬 《矿床地质》1995,14(1):44-50
九瑞铜金矿田是长江中下游铁,铜金在矿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区内不同的沉积建造,由于其物理化学性质的不同,控制了不同类型矿床的形成(斑岩型,隐爆角砾岩型、层控型、矽卡岩型和石英脉型等);区内岩浆的演化控制了不同的矿种(铜、金、钼等)它们互相叠加组合构成了区内不同矿床类型和不同矿化种类的矿床及其组合(斑岩型铜、钼矿床、隐暴角砾岩型铜、金矿床、矽卡岩型铜钼矿床、层控型铜、金矿床以及矽卡岩型-层控型矿床组  相似文献   

9.
滇西老厂新生代隐伏斑岩-矽卡岩矿床位于西南三江特提斯南段昌宁-缝合带内,是缝合带内目前发现唯一的钼矿床。前人的研究主要围绕新生代岩体展开,而对于有关的斑岩-矽卡岩成矿作用的研究尚待深化。本文对老厂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进行了岩相学、电子探针和硫同位素分析,探讨成矿物理化学条件和物质来源。斑岩型矿床成矿过程包括成岩期、钾化期与硅化期,矽卡岩型成矿过程包括进矽卡岩期、早退矽卡岩期和晚退矽卡岩期。斑岩与矽卡岩最终都经历了低温热液的改造。矿物学和电子探针分析表明:角闪石结晶温度为730~790℃,氧逸度NNO+1.6~2.5,成岩阶段具有高温和相对还原的特点;钾化及硅化阶段黑云母结晶温度从650℃逐步降低为450℃,然而相应的氧逸度由QMF+1.9升高为QMF+2.5。斑岩内辉钼矿的富集以及矽卡岩内金属硫化物的沉积,均与温度下降和氧逸度升高关系密切。已知斑岩全岩δ~(34)SVCDT(+3.00‰~+11.00‰)与无矿化斑岩全岩δ~(34)S组成一致,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金属硫化物δ~(34)SVCDT(-1.96‰~+1.99‰)组成与低氧逸度斑岩矿床的δ34S组成特征符合。本文为老厂钼矿床成矿机制提出了客观合理的解释,为丰富西南三江特提斯新生代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中国120个斑岩、矽卡岩型铜、钼矿床的研究表明:中国斑岩、矽卡岩钢、钼矿床形成于地壳发展的一定阶段,一定构造单元。即形成于吕梁期之后的地槽褶皱区和印支期之后的地洼区,特别是后者,它是中国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发育最盛时期。它们分别占中国该类铜、钼矿床总量的84.7%,96.6%斑岩、矽卡岩铜、钼矿床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地洼或地槽褶皱时期构造、岩浆活动改造或活化、迁移、富集原地层中的成矿物质或矿源层、层状铜(钼)矿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城门山铜、钼矿床的稳定同位素地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门山铜、钼矿床由斑岩型铜、钼矿床,矽卡岩型铜矿床和块状硫化物型铜矿床组成。本文从锶、铅、硫、氢、氧、碳等多种稳定同位素的组成特征,讨论矿床中成矿物质和热液的来源。  相似文献   

12.
杨华泽  郑学文  曾广华 《地下水》2013,(6):18-19,79
抽水试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是野外水文地质工作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针对铁坑矿区这一岩性复杂的矽卡岩型+斑岩型硫钼矿床,选择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方法进行含水层求参。结果表明,此种方法方便快捷,基本能满足矽卡岩型+斑岩型硫钼矿床详查要求。并且得出矽卡岩型+斑岩型硫钼矿床潜水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与岩石的RQD存在一定对应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东秦岭钼矿类型、特征、成矿时代及其地球动力学背景   总被引:88,自引:19,他引:88  
文章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论述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时空分布、分类和基本特征。东秦岭钼矿带沿区域构造线呈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展布,钼矿床主要集中分布于金堆城—南泥湖地区内;其形成与燕山期中酸性浅成_超浅成小花岗斑岩体有关,钼矿床直接产于岩体内外接触带及其附近;矿床类型主要为斑岩型、斑岩_矽卡岩型,少量热液碳酸盐脉型。结合Re_Os同位素年龄数据,探讨了东秦岭钼矿床的成矿时代及其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大规模成矿作用时限及其特征,以及成矿地球动力学背景、演化特点和成矿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除黄龙铺钼矿床形成于(221.5±0.3)Ma外,东秦岭地区钼矿床的大规模成矿主要出现在(144.8±2.1)~(132.4±2.0)Ma时限之间,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为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碰撞造山后陆内造山局部伸展过程、中国东部地球动力学体制大转换晚期岩石圈拆沉及伸展时期。  相似文献   

14.
拉巴钼矿床位于格咱岛弧铜钼铅锌金银多金属矿集区,区域内岩浆构造活动非常强烈,成矿条件十分有利。矿体赋存于燕山晚期中酸性岩体-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及其外接触带大理岩、矽卡岩和玄武岩中,矿床在时间上、空间上、成因上均与中酸性斑岩体有关。该矿床为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控制的斑岩型钼矿床。  相似文献   

15.
中亚造山带以晚古生代成矿为特色,但最近十几年来在新疆阿尔泰、东天山等发现越来越多的三叠纪矿床,包括3个超大型矿床。在古生代造山带中为什么三叠纪能够成矿和成大矿,不同类型矿产特征和分布规律是值得关注的重要科学问题。目前确定新疆中亚造山带19个三叠纪矿床主要为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斑岩型钼矿床和矽卡岩型钨矿床。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矿床分布于阿尔泰,斑岩型钼矿床、矽卡岩型钨矿床和钨(钼)矿床分布于东天山。19个矿床的成矿年龄变化于193~248 Ma,峰值为215 Ma。不同矿床类型成矿时代略有差别,形成时间相对较早的有矽卡岩型,其次是斑岩型,伟晶岩型形成时间跨度最大,多数形成于晚三叠世,少数延续到早侏罗世。东天山沙东-小白石头一带钨矿和阿尔泰稀有金属矿最具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16.
<正>河南栾川南泥湖钼矿田是河南省集中钼矿产地。矿田构造上处于华北克拉通南缘,黑沟―栾川大断裂北侧。矿田主要包括南泥湖斑岩钼矿床、三道庄矽卡岩型钼(钨)矿床和上房沟斑岩钼矿床三个超大型钼矿床。是一个多期多阶段、多成因、多矿种的综合矿床。有关区域和矿床情况前人已做大量研究,本文仅围绕蚀变和矿化,探讨蚀变的分带及其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与岩浆成因相关的钼矿床成岩-成矿时差是确定矿床与岩浆岩成因关系的重要基础.本文根据收集的中国东部中生代典型钼矿床的成矿及相关岩体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详细讨论并定量厘定了钼矿的成岩-成矿时差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钼矿成矿同步或略滞后于同源岩浆活动,中国东部整个钼矿成矿高峰的两个阶段时差介于0~10.0 Ma和0~15.0 Ma;对于单个钼矿床,其成岩-成矿时差集中在0~14.0 Ma,均值为3.9 Ma;从斑岩型钼矿床→斑岩-矽卡岩型钼矿床→矽卡岩型钼矿床→石英脉型钼矿床,成岩-成矿时差呈逐渐增加趋势,这与岩浆热液成矿过程的地质事实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中国东部钼矿成矿背景与成岩-成矿时差讨论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中国东部中生代钼矿带属滨太平洋成矿域,钼矿床多沿不同构造单元的交界部位及区域性深大断裂呈带状分布,集中分布在东秦岭、燕辽、长江中下游、南岭和大兴安岭等钼矿成矿带。结合前人成果,以典型矿床为例,初步讨论了中国东部各个钼矿成矿带的成矿背景,成矿很可能与碰撞造山后的伸展背景和(或)太平洋板块俯冲有关。文章根据收集到的中国东部典型钼矿床的成矿年龄及相关岩体的同位素测年数据,详细讨论并定量厘定了钼矿床的成岩与成矿时差。结果表明,钼矿成矿同步或略滞后于同源岩浆活动,两个成矿高峰的时差分别为0~10.0 Ma和0~15.0 Ma;对于单个矿床,成岩_成矿时差集中在0~14.0 Ma,均值为4.1 Ma;从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矽卡岩型→石英脉型钼矿床,成岩-成矿时差呈递增趋势,这恰与岩浆热液成矿过程的客观地质事实相吻合。  相似文献   

19.
冈底斯成矿带以斑岩型铜矿(伴生钼矿)为主体,通常作为"挤压型"陆缘岩浆弧—"碰撞裂谷带"斑岩成矿的典型代表而被广泛关注,但层矽卡岩型钨铜钼矿和斑岩型独立钼矿的勘查和研究却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层矽卡岩型白钨矿的发现,填补了区带矿种的空白;在雅鲁藏布江缝合带边部发现的隐伏斑岩型钼矿,突破了"挤压型"陆缘成矿认识的传统误区。中国冶金地质总局新近发现的冈底斯东段则当钨铜钼矿,既是一处大型钨铜钼矿详查开发基地,又是一组统一于陆缘走滑断裂构造成矿体制作用的钨、铜、钼矿床组合,称为"泽当矿田"。在NWW向雅鲁藏布江缝合带陆缘走滑断裂作用下,早期(68~40.3Ma)拉分型转换构造——NEE向剥离断层,控制了层矽卡岩型钨铜钼矿的形成;在NEE向冲木达陆缘走滑断裂作用下,晚期(30.26~23.62Ma)推闭型转换构造——NWW向逆冲断层,控制了隐伏斑岩型钼矿的形成。层矽卡岩型矿床形成和改造于68~66Ma和57~40.3Ma,叠加富集于斑岩型矿床的形成阶段——30.26~23.62Ma。  相似文献   

20.
胡绪云 《地质与勘探》2022,58(4):719-727
魏家钨矿床为南岭中段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大型钨矿床。通过对该矿床两类矽卡岩型矿体的详细研究,探讨了矿床的主控因素,在此基础上综合前人研究成果剖析了矿床成因研究。认为,该矿床具有钙质矽卡岩型和镁质矽卡岩型两类钨矿体,两类矿体分别产于祥霖铺花岗斑岩体与泥盆系棋梓组灰岩和泥盆系黄公塘组白云岩接触带及层间破碎带内,受层间破碎带与接触带联合控制,具有十分明显的岩性和接触带控矿特征,矽卡岩化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钨矿成矿流体源自岩浆热液,矿化母岩为祥霖铺花岗斑岩,矿化温度介于300℃~400℃之间。矿床成因属于典型矽卡岩型钨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