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1区域地质特征重庆市五斗坝铁矿位于七耀山山脉南部,矿区位于四川中生代前陆盆地之万州红色盆地次级褶皱石柱向斜南东翼,区域上主要构造为石柱向斜、方斗山背斜。矿区位于石柱向斜南东翼,无次级褶皱、断裂。区内构造简单,岩层呈单斜产出,走向北东,倾向北西,309°329°,倾角43°329°,倾角43°61°。矿区内出露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Q),  相似文献   

2.
通过系统分析六盘水煤田黑塘煤矿地质构造特征及演化认为:黑塘煤矿向斜构造—龙家沟向斜,轴向南东-北北东向,浅部地层倾角25°50°,深部5°50°,深部5°20°;矿井内断层总体走向NE,倾向多为SE,断层落差多小于50 m,且正断层数量多于逆断层;断层组合样式多样;矿井构造的形成及演化受区域构造控制明显,燕山中期研究区经历了NE-SE向挤压、近NS向挤压和NW-SE向挤压的应力转换过程,奠定了研究区NE向的主体构造格局;燕山晚期NW-SE向拉张作用,使断裂构造性质发生转变,导致矿井现今正断层为主导。  相似文献   

3.
<正>1白马洞断裂特征贵州白马洞断裂是黔中重要的深大断裂,为纳雍-玉屏深大断裂的重要组成部分,走向75°80°,长度60 km,倾向变化大,在白马洞一带破碎带宽度较大,一般2080°,长度60 km,倾向变化大,在白马洞一带破碎带宽度较大,一般2040 m,最宽100 m。破碎带由灰色、黑色、褐黄色片理化断层泥、构造角砾岩、碎裂白云岩、黑色蚀变硅化角砾岩、细粒状黄铁矿、构造透镜体组成,沿走向、倾向收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对东安锑矿区的共轭节理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矿区地质特征和区域构造演化历史,确定了矿区构造应力场演化和构造控矿特征。矿区构造应力场可以划分为五期。第一期为加里东期近SN向挤压,形成牛头寨NE向基底褶皱和同期NE-NNE向断裂,以及近SN向F_1断裂的雏形。第二期为印支期近EW向水平挤压,共轭节理为NE和NNW向,形成了以近SN向的牛头寨复式背斜和区域性F_1断裂为主体的构造格架,以及小牛头寨NW向断裂和继承早期NNE向断裂发育的断裂构造。第三期为燕山早期近SN向水平挤压,共轭节理为NE和NW向;F_1、NNE向断裂整体处于挤压状态。前述三期构造形成了矿区近SN向构造骨架,以及配套的断裂、节理等成矿前构造。第四期为燕山晚期NW-SE向伸展,共轭节理为NE和NWW向;NE向组继承前期节理;F_1、NNE、NNW、NW向断裂此时成为矿液运移通道和容矿场所。第五期构造变形发生在第四纪,为NW-SE向水平挤压,共轭剪节理为NWW和NNW向;此期断裂为成矿后断裂,它们错断矿脉、矿脉被抬升剥蚀后出露地表。  相似文献   

5.
广西凤凰山银矿区构造特征及构造应力场、应变场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广西凤凰山银矿位于广西西大明山复式背斜北部次级小明山背斜北翼内近东西走向的断裂破碎带中。矿区构造以断裂为主,褶皱不发育。断层以WNW-EW向、NW向两组为主,其次为NE向,偶见SN向。矿区内节理发育,按走向可分为6组。矿区曾经历了加里东运动和海西-印支运动两次SN向挤压、印支-燕山运动NW-SE向挤压、喜马拉雅运动NE-SW向挤压和近EW向挤压作用。   相似文献   

6.
福建政和上山岗金银矿位于政和—大埔深大断裂带东侧的东坑火山盆地中,为受断裂控制的火山-次火山热液型金银矿床。通过对矿区地质构造的研究,认为矿区断裂发育,主要有NE向、NW向、近EW向和近SN向4组,均为控岩-控矿构造,为矿区内重要的找矿标志。其中,NE向和近SN向断裂为主要的控矿和容矿构造,NW向和近EW向断裂为主要的控岩构造,常切割破坏矿体。金银矿体(脉)的产出严格受火山盆地中的断裂控制,与赋矿围岩的具体岩性关系不明显;矿体(脉)的大小与所在断裂的规模密切相关。矿区外围及深部与主干断裂平行的次级断裂可作为矿区进一步找矿的有利构造。  相似文献   

7.
邹家山铀矿床矿体形态、规模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万良  杨松  余水 《铀矿地质》2015,(3):363-369
邹家山铀矿床位于相山火山-侵入杂岩体西部,产于早白垩世碎斑熔岩和流纹英安斑岩中。勘查报告显示,矿体受NE向断裂、裂隙控制,矿体形态简单,呈脉状、透镜状,成群、成带,产状单一,倾向NW,倾角40°~60°。但开采资料表明,矿体形态复杂,有脉状、透镜状,也有囊状、折线型、弧型、Y字型、人字型和树杈状等。在空间分布上,北东端矿体走向大多为NE向,倾向NW;往南西方向,矿体产状变得较复杂,有的矿体呈近EW走向,倾向S,有的呈NW走向,倾向SW,还有的呈SN走向,倾角较大;到了47线以南,矿体走向多为NW向,倾向SW。同时还发现,许多矿体明显偏小,现有的钻探间距难以对其形态和规模准确控制。  相似文献   

8.
通过野外节理的测量统计,得出研究区有3组节理发育:NNW向(320°350°)、NNE向(15°350°)、NNE向(15°30°)、NE向(50°30°)、NE向(50°70°)。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运用赤平投影法分析了三泉地区中新生代以来的古构造应力场。根据各节理测量点的最大主应力方向,把研究区构造演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晚燕山期—早喜山期,主要受到NW-SE方向的应力作用;第二阶段是晚喜山期,主要受到NE—SW方向的应力作用。这两期的构造运动控制了三泉地区龙马溪组页岩中裂缝的发育方向,为页岩气储层物性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9.
湖南大新金矿床构造控矿特征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湖南大新金矿床位于湘中白马山-龙山东西向成矿带中部的大乘山穹隆北东端。受区域基底断裂的分割与挟持,及其下伏岩浆活动的上侵作用,穹隆核部震旦系江口组地层发生脆性断裂,从而为成矿提供了导矿和容矿构造,矿区矿脉严格受NE、NW、近SN向三组断裂控制。矿床为破碎蚀变岩夹石英脉型金矿床,含矿热液沿断裂破碎带充填交代而成矿。  相似文献   

10.
夹皮沟金矿床韧性剪切带控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夹皮沟金矿区韧性剪切带的空间分布大体上有三组,即NE、NW和SN。而NE向形成早于NW和SN方向。对金矿化具有控制作用,特别是NW向不但发育,且规模大,有利提供矿化空间和储矿构造。对矿化带、金矿床(点)和矿化类型等均起到控制作用。最后提出要高度重视在韧性剪切带和糜棱岩带中找金。  相似文献   

11.
柏道远  李彬  江灿  段爱军 《矿床地质》2023,42(2):229-252
湘中古台山金锑矿位于雪峰构造带西南段东北部,发育SN向金矿脉和NW向金锑矿脉2类矿脉。前人提出SN向和NW向断裂为容矿构造,并获得了印支期成矿的40Ar-39Ar同位素年龄,但对容矿断裂的性质、形成时代以及2类矿脉的时代关系缺乏研究和认识。鉴于此,文章通过地表和井下露头构造以及矿化蚀变的观测、解析,结合区域构造特征、区域构造演化和测年资料等,厘定了古台山金锑矿区构造变形序列及其时代、不同类型矿脉的成矿时代和构造背景,探讨了构造控矿规律及动力机制。主要认识如下:(1)研究区自早至晚经历了5期主要变形事件:志留纪晚期受到NWW向挤压,形成NNE向板劈理、NNE向褶皱(水车背斜)、SN向顺层断裂、逆冲剪切破裂和断裂;中三叠世晚期受到NNW向挤压,局部形成NEE向轴面劈理;晚三叠世受到SN向挤压,形成EW向褶皱、NW向—NNW向右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NNE向左行走滑断裂和剪切破裂、EW向逆冲剪切破裂等;中侏罗世晚期受到NWW向挤压,形成EW向右行剪切破裂和断裂;古近纪中晚期受到NE向—NNE向挤压,形成SN向—NNE向右行剪切破裂和断裂、EW向—N...  相似文献   

12.
<正>1区域地质背景砂西银铅锌矿床位于四川省巴塘县措拉乡辖区内,地处西南三江北段的义敦岛弧褶皱带主孤带中段,区内岩浆活动频繁,褶皱、断裂十分发育,总体构造线呈近SN向展布,次向NW向、NE向和近NW向。顺层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岩石强劈理化。主要断裂构造总体走向为北北西向,与区域构造线基本一致。区域性的德格—乡城、得来—定曲等深大断裂为分区断裂,控制着区内的地层、岩浆岩及矿产的分布。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龙首山成矿带牛角沟地段7条音频大地电磁测深(以下简称AMT)资料反演处理,并结合区内地质资料及部分钻探资料的综合分析,大致查明了牛角沟断裂的深部发育特征。分析表明:该断裂发育于变质岩与岩体的接触带,走向NW,倾向NE,倾角75°~80°,切割深度超过850m,为一条高角度的压扭性逆断层,控制了区内铀异常、点、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4.
甘肃早子沟金矿床位于西秦岭地区,其成矿作用与断裂构造活动及中性岩脉的侵位关系密切,但成矿前期构造控矿作用研究相对较为薄弱。开展早子沟金矿的控矿断裂构造特征及其与金矿化的关系研究,可为分析矿床成矿机制、进一步开展地质找矿工作提供指导。早子沟金矿区主要发育4组不同方向的控矿断裂,根据断裂的相互切割关系推测,NW向断裂形成最早,SN向和NE向断裂次之,近EW向断裂形成最晚。矿区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破碎带中,金矿化及其展布特征显示,NE向断裂控制的矿体成矿早,矿体规模最大;受近EW向断裂控制的矿体发育两期矿化,矿化强度高。结合区域大地构造演化及断裂构造活动与金成矿作用关系分析,认为区域性的夏河–合作断裂构造带控制了早子沟金矿床的产出,早子沟矿区内不同方向的次级断裂多期次的活动叠加控制了金矿体的产出;推测早子沟金矿床两阶段的断裂活动控制了两阶段的金矿化作用,从而建立了早子沟金矿控矿构造的形成与演化模式。认为矿区下一步勘查工作重点应放在NE向断裂深部和近EW向断裂控制的缓倾斜矿体,尤其是近EW向断裂与其他控矿断裂交汇部位,是寻找叠加矿化富矿段的有利找矿地段。  相似文献   

15.
<正>老豆金矿床位于甘肃省夏河-合作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秦岭造山带西北段,是夏河-合作地区典型的热液脉状金矿床。矿区外围出露的地层主要是二叠系下统大关山群和下三叠统尕日组火山岩,其中大观山群地层被老豆石英闪长斑岩岩株侵入。矿区近SN向断裂构造十分发育,矿体主要受这些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透镜状  相似文献   

16.
吉林海沟金矿地质特征及应力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沟金矿是大型石英脉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NE向断裂构造控制,成矿时代为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矿石中金属矿物以黄铁矿、自然金、方铅矿和黄铜矿为主.28号主矿脉中,Au平均品位20.59×10-6.成矿物质来自地层和岩体.对构造应力场研究表明,矿区有3期构造应力场,分别是早期近S-N向挤压、中期NW向挤压和晚期NE向挤压.成矿期应力场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为NE向.  相似文献   

17.
丁宝林 《矿产与地质》2006,20(2):138-141,159
双旗山金矿床的矿体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按控矿断裂构造的形态、产状及其力学性质,将控矿断裂分为四类,即NW向压扭性断裂、NE向扭性断裂、近SN向或NNE向剪切带和NWW向张性或张扭性断裂.受NW向断裂控制的金矿化属片岩+石英脉型金矿化;受近SN向或NNE向剪切带控制的金矿化属蚀变岩型金矿化.  相似文献   

18.
玉树7.1级地震断裂特征与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0年4月14日07时49分在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震中位于 33.2°N,96.6°E,自玉树县城至隆宝镇造成了大量房屋倒塌和人员伤亡.地震发生在NW向的玉树-甘孜断裂西段的玉树-治多断裂上,自隆宝镇东至玉树县城,地震引起了长约50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主要分布在第三纪红砂岩、高漫滩及河床中,致使公路错断、桥梁位错,并引发大量滑坡和崩滑.震中附近的调查表明,地表破裂带主要沿NW向的玉树-治多断裂展布,总体走向NW320°,分为两组,一组为NW向,另一组为NE向,NW向的破裂为左旋走滑,发育一系列小的类拉分盆地,NE向的破裂表现为正断性质.由震源机制解和断裂特征判定,NW向的玉树-治多断裂为此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9.
哈维特金矿床位于阿拉伯-努比亚地盾Gabgaba地块,是苏丹东北部近年来新发现的一个金矿床。通过系统的野外地质调查和控矿构造研究,初步揭示了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类型,基本查明了矿区的构造特点及其含矿性,为矿区进一步勘查指明了方向。该矿区金矿(化)体呈脉状,严格受NW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产于低绿片岩相的片理化带内,主要以含金硅化碳酸盐化黄铁矿化绢英岩或碎裂岩的形式产出。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和绢云母化与金成矿关系密切。就矿床成因类型而言,应属于造山型金矿床。综合分析矿区构造特征发现,矿区脆-韧性剪切带具左行特征,其内广泛发育NW、NE、NEE、NNW、NNE向断裂构造;NW向左行左列断裂、NE向右行左列断裂和NEE向右行断裂是本区最主要的含矿构造,而NNW、NNE向断裂多为成矿期后的断裂构造;矿区构造形成演化过程中,先后经历了挤压变形、后挤压和伸展作用三个阶段,金成矿作用主要形成于后挤压作用阶段。矿区今后勘查找矿工作应重点针对NW向、NE向断裂构造控制的金矿体展开。  相似文献   

20.
湘潭市九华开发区奔驰路北侧有1条长约130 m的EW向人工开挖倾斜剖面,剖面下部为白垩纪戴家坪组紫红色细砾岩,上部为第四纪白沙井组砾石层和网纹红土。通过对该剖面进行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发现剖面发育24条第四纪小断裂。这些断裂产状陡立,断面倾角一般为70°~88°; 根据走向和性质可分为NW向左行平移断裂、NE向右行平移断裂、EW向左行平移断裂和NNE向正断裂等4组。根据交切关系,这些断裂可分为3期:第一期为NNE向正断裂,第二期为NW向左行平移与NE向右行平移断裂,第三期为EW向左行平移断裂。根据切割地层时代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第一期NNE向正断裂大体形成于中更新世中期,构造环境为区域伸展,可能与第四纪洞庭盆地及周缘伸展断陷有关; 第二期NW向左行平移断裂和NE向右行平移断裂形成于区域EW向主压应力场,形成时代为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可能与青藏块体向东挤压产生的应力远程传导有关; 第三期EW向左行平移断裂形成于区域NE向主压应力场,形成时代为晚更新世—全新世,可能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向NE的挤压有关。奔驰路小断裂研究揭示了区域第四纪构造变形特征、构造体制及动力机制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