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拉萨地块广泛分布着中生代的岩浆活动,研究它们对于认识特提斯洋的演化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报道安多地区新识别出的早侏罗世岛弧型火山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锆石原位Hf同位素、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和Sr-Nd同位素结果。英安岩206Pb/238U年龄为180.7±4.7Ma(MSWD=0.22,n=10),指示其形成时代为早侏罗世。这些火山岩的SiO_2含量为62.50%~76.15%,MgO含量为0.33%~3.05%,Fe_2O_3T含量为2.35%~6.69%;所有样品都显示轻稀土元素相对富集,具有铕的弱负异常,具有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同时这些火山岩锆石原位εHf(t)值均为正值(+15.1~+17.1);全岩Sr-Nd同位素εNd(t)值也均为正值(+7.1~+13.2),指示这些火山岩很可能是特提斯洋俯冲消减过程中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认为安多火山岩不可能是龙木错-双湖古特提斯洋或雅鲁藏布江新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的产物,而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俯冲消减的产物,区域上很可能与改则北、日土地区的侏罗纪侵入岩一起构成了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北侧的岩浆弧带。由此本文认为安多早侏罗世岛弧型火山岩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消减的产物,从而为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过程提供了直接的火山岩证据。  相似文献   

3.
仲岗洋岛位于班公湖-怒江板块缝合带中西段,前人对仲岗洋岛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东段,中段洞错一带尚未有人研究。对仲岗洋岛的岩石组合及岩石地球化学进行研究,并对洋岛火山岩的源区及构造环境进行分析。在仲岗洋岛中段洞错北部的一条剖面上采集了8个玄武岩和8个玄武安山岩地球化学样品,主量元素特征表明,二者皆为具有富Ti特征的碱性玄武岩,微量元素特征显示二者富集Nb、Ta元素。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和微量元素蛛网图与典型洋岛玄武岩曲线相似。化学成分指示,仲岗洋岛玄武岩与玄武安山岩可能来自于同一岩浆源区,且二者来源于具有洋岛玄武岩特征的地幔,相容元素Cr、Ni的亏损表明,成岩过程中发生了橄榄石和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洋岛形成于大洋板块内以洋壳为基底的洋岛环境。  相似文献   

4.
5.
藏北安多县白垩纪马登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多白垩系上统马登火山岩(K2md)出露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对马登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火山岩属低钾钙碱性和钙碱性系列,主量元素以富Al2O3(14.40%~17.70%)、低MgO(0.31%~1.36%)、低TiO2(0.33%~0.68%)、贫K2O(0.74%~1.95%)、Na2OK2O为特征。安多马登火山岩稀土总量较高,约96.15×10-6~126.05×10-6,无Eu异常(δEu=0.80~1.20,平均0.96)。分配型式属于轻稀土富集型(LREE/HREE=7.88~11.12,平均9.51)。微量元素相对富集Rb,U,K,Hf,Zr,La和Ce;相对亏损Ba,Sr,Nb,P,Ta和Ti。亏损高场强元素Nb,P,Ta和Ti,具有典型岛弧火山岩特征。常量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马登火山岩最有可能来源于下地壳部分熔融。结合地质背景和构造环境判别图解综合分析,安多马登火山岩形成于大陆岛弧构造环境,是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向北向南双向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切里湖蛇绿岩出露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蕴含较为丰富的铬铁矿资源。蛇绿岩主要由蚀变地幔橄榄岩、辉长岩和辉绿岩组成,铬铁矿矿体呈透镜状分布在地幔橄榄岩内部。切里湖地幔橄榄岩橄榄石Fo(90.06~90.74)和铬尖晶石Cr#值(67.45~85.42)较高,全岩富集MgO、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如Rb、Ba等),亏损Al2O3、CaO、高场强元素(HFSE,如Th、Ta、Ce、Nb)和PPGE(Rh、Pt、Pd),这些特征与缝合带其他地幔橄榄岩相似,指示它们具有深海地幔橄榄岩及弧前地幔橄榄岩特征,经历了早期高程度熔体抽取和晚期熔体交代过程。切里湖铬铁矿矿石具有致密块状和浸染状构造,包含磁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多种包裹体。铬铁矿Cr#值为65.5~75.8,Mg#值为64.89~76.04,平衡熔体显示出玻安质熔体的亲缘性。与地幔橄榄岩相比,切里湖铬铁矿的IPGE与PPGE分馏更加明显,IPGE更加富集。地幔橄榄岩和铬铁矿Δlg fO2  相似文献   

7.
沙木罗组分布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内部,其沉积背景、源区性质与班-怒特提斯洋的演化息息相关。为了研究班怒带西段沙木罗组泥质岩的物源特征,探讨沉积盆地的构造背景和班-怒特提斯洋的俯冲消减时限,对泥质岩开展了全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地球化学组成特征显示,泥质岩的ICV、CIA、Al2O3/TiO_2、Th/Sc、Rb/Cs、(Gd/Yb)N、La、Ce、∑REE、La/Yb、(La/Yb)N、Eu/Eu*N和LREE/HREE均值分别为0. 80、72、21、0. 88、13. 5、1.58、42. 47×10-6、84. 81×10-6、200. 02×10-6、14. 22、9. 61、0. 65和9. 04,具有中等的Th、U、Hf含量(分别为16. 34×10-6、2. 85×10-6和4. 81×10-6)和Th/U、La/Th值(分别为5. 78和2. 61)。泥质岩的K2O/Na2O-SiO2、La-Th-Sc、ThCo-Zr/10、Th-Sc-Zr/10、TiO_2-Zr、Co/Y-Ti/Zr、La-Th-Sc、Th-Sc、La/Sc-Co/Th、REE-La/Yb、A-CN-K等关系图解具较好的指示意义,稀土元素特征亦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泥质岩为成熟的泥质岩,源区矿物组成以斜长石、碱性长石为主,源区母岩主要为后太古宙花岗闪长岩、花岗岩、安山岩等中酸性岩浆岩和碎屑岩。泥质岩源区母岩经历了中等程度的化学风化作用,沉积物沉积时气候较温暖、湿润。不同层位的泥质岩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了班怒带西段沙木罗组沉积于活动大陆边缘的构造背景,从剖面下部到上部可能反映了板块俯冲加剧、岩浆活动加强的地质过程,至少在141 Ma左右班-怒特提斯洋西段正在向北俯冲消减。  相似文献   

8.
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的去申拉组玄武岩和安山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锆石测年和地球化学研究。测年结果显示,安山岩形成于108.5±1.5Ma,属于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野马去申拉组玄武岩Nb含量为10.5×10-6~11.1×10~(-6),Al_2O_3含量为17.63%~17.96%(平均值17.74%),属于富Nb高铝玄武岩,为中钾钙碱性系列;安山岩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野马火山岩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其中玄武岩稀土元素总量为119.20×10~(-6)~120.49×10~(-6),(La/Yb)_N值为5.17~5.53;安山岩稀土元素总量为179.97×10~(-6)~184.75×10~(-6),(La/Yb)_N值为13.83~15.12;二者在微量元素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Nb、Ta、Ti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具低Cr、Ni,高Sr、Nb、Zr含量,发育岛弧火山岩相关特征。其岩浆源区受俯冲流体的影响较大,后经历了不同程度的铁镁矿物的结晶分离作用。综合分析认为,野马去申拉组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弧后盆地构造环境下,是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岩石圈南向俯冲过程中板片断离导致软流圈地幔上涌,诱发弧后拉张背景下的直接岩浆响应。  相似文献   

9.
康志强  许继峰  王保弟  陈建林 《岩石学报》2010,26(10):3106-3116
拉萨地块广泛分布有中生代的岩浆活动,研究它们对于认识特提斯洋的演化和理解整个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首次对出露于拉萨地块北缘的去申拉组火山岩进行了详细的主、微量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显示去申拉组火山岩主要包括亚碱性的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安山岩,主体为中钾钙碱性系列;其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等),具有岛弧火山岩的特征;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主体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右倾型,少数具有较平坦的配分模式,无Eu异常;具有低Sr、高Nd(εNd:0.32~5.29)同位素特征,表明其源于亏损的地幔源区,暗示其为俯冲带地幔楔部分熔融的产物。结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的研究成果,认为去申拉组火山岩代表了特提斯班公湖-怒江洋盆沿拉萨地块北缘南向俯冲消减的产物,从而为中生代班公湖-怒江洋盆的南向俯冲消减提供了直接的岩石学证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西藏改则县1∶5万6幅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在西藏班公湖—怒江结合带西段改则县日玛村一带的晚侏罗—早白垩世沙木罗组的上部层位中发现有中-基性火山岩夹层。对该火山岩夹层开展年代学研究,获得锆石LA-ICP-MS年龄数据(72.3±0.3)Ma,时代属晚白垩世,其代表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闭合时间的上限。该火山岩夹层及锆石定年对研究班公湖—怒江洋盆的演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首次报告了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蓬错地区接奴群火山岩夹层中具有富硅(70. 5%~75. 2%)、高镁(2. 4%~3. 5%)和高Mg~#(69. 4~75. 7)等特殊地球化学特征的流纹质岩石(流纹英安岩、流纹岩),并对该岩石进行镜下鉴定、造岩矿物电子探针分析、锆石U-Pb和Lu-Hf同位素分析及全岩地球化学测试。岩相学观察发现,在斑晶和基质中均可见一定量的黑云母以及少量白云母。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揭示该套高镁质岩石镁质成分主要由黑云母(MgO=9. 2%~20. 0%)贡献;白云母也具有富镁(MgO=1. 4%~4. 0%)的特征,因含量较少故贡献较弱。岩石具典型的弧火山岩特征,富集Rb、Th、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SFE),并具明显的Sr、Eu负异常。2件锆石U-Pb年龄结果(161. 5±0. 5Ma、163. 3±1. 7Ma)指示其为中-晚侏罗世火山活动的产物,与前人报道该地区高镁安山岩年龄一致,且具一致的ε_(Hf)(t)值和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与高镁安山岩具有成因联系。研究结果表明蓬错高镁质流纹岩是由俯冲洋壳沉积物熔体与地幔组分发生交代作用经由角闪石等矿物相的结晶分异形成的酸性岩浆,并水下喷发的产物;结合地球化学特征,指示其形成于与洋壳俯冲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弧环境。因研究区地处班公湖-怒江结合带内部,夹持于南羌塘和北拉萨地块之间;且研究区出露老地层(二叠纪之前),南北两侧均有蛇绿岩展布,故提出蓬错高镁流纹质火山岩可能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内部小洋盆洋壳俯冲至微陆块之下的构造地质背景。蓬错流纹质岩石为首次报道的具有高镁、富硅特征的流纹质岩石,这种特殊岩石的发现不仅完善高镁岩石家族体系(高镁玄武岩、高镁安山岩、高镁英安岩和高镁流纹岩),同时也为研究班怒洋演化提供详实的证据。  相似文献   

12.
韦少港  宋扬  唐菊兴 《地质论评》2016,62(S1):194-196
多龙蛇绿混杂岩是班公湖-怒江蛇绿岩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北西约120 km的多龙矿集区内,大地构造位置处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西段,南羌塘板块南缘。多龙蛇绿混杂岩主要分布在多龙矿区中部及东北部。矿区中部蛇绿岩主要由辉长岩、辉绿(玢)岩、枕状玄武岩、气孔杏仁状玄武岩、玄武质岩屑凝灰岩及硅质岩等组成,东西向延伸约35 km,南北宽3~7 km,出露面积约180 km2;该蛇绿岩残片的组成单元(包括基性岩单元以及硅质岩单元等)多被构造肢解,整体表现为不规则透镜体,以构造岩片的形式断续分布于侏罗系次深海陆棚-盆地斜坡复陆碎屑岩-类复理石建造内的断层带中,构成典型的网结状构造。矿区东北部蛇绿岩主要由含铁斜方辉石橄榄蛇纹岩、玻基玄武岩、碳酸盐化角闪辉长岩、微纹层状硅质岩等组成,该蛇绿混杂岩带沿北西-南东向断裂展布,延伸约12 km,宽1~3 km,出露面积约30 km2;该蛇绿岩残片组成单元(包括超基性岩单元、基性岩单元以及硅质岩单元等)均呈构造岩片的形式产出在三叠系灰岩地层内的断层带中。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滇西地区原特提斯的构造演化特征, 选择滇西陇川地区高黎贡山岩群中识别出的一套角闪斜长变粒岩夹二长浅粒岩的岩石组合进行研究, 其原岩恢复分别为玄武安山岩和流纹岩。对其进行年代学研究, 分别获得(486.8±4.5) Ma和(486.6±4.2) Ma的锆石U-Pb年龄, 喷发时代为早奥陶世。角闪斜长变粒岩具全碱含量低(alk=2.75%~4.58%)、富钠(Na2O/K2O=2.32~4.79)、低钛(TiO2=0.70%~1.12%)的特点, 稀土配分曲线显示具MORB稀土地球化学特征, 相对富集Rb、Th、K、Nd和轻稀土元素, 相对亏损Nb、Sr、Ba、P、Ti, Sr-Nd-Pb同位素特征显示角闪斜长变粒岩具有EMII地幔特征, 在La-La/Nb图解中具有岛弧玄武岩特征, 地球化学和同位素特征表明角闪斜长变粒岩(安山玄武岩)是由洋壳俯冲析出流体交代的富集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二长浅粒岩具有全碱含量中等(alk=6.09%~7.59%)、富钾(Na2O/K2O=0.4~0.9)、低钛(TiO2=0.10%~0.21%)的特点, 稀土配分曲线为右倾型, 相对富集Rb、Th、K、Nd和轻稀土元素, 强烈亏损Sr、P、Ti, 轻微亏损Ba、U、Nb、Ta, 类似于岛弧花岗岩特征, 在Rb/30-Hf-3Ta图解中具有火山弧特征, 地球化学特征表明, 二长浅粒岩(流纹岩)是由地壳部分熔融形成。综合研究认为本次发现的早古生代火山岩组合形成的构造背景为活动大陆边缘, 是由原特提斯洋向冈瓦纳大陆北缘俯冲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在中生代的构造岩浆演化一直以来都是青藏高原基础地质研究中的热点之一.在该缝合带南部的冈底斯北部地区发育大量的中生代火山岩及相关岩浆岩,其岩石成因与成岩地球动力学背景长期以来存在较大的争议.以班公湖-怒江缝合带西段阿翁错地区沙木罗组新发现的火山岩夹层为研究对象,对沙木罗组的形成时代、火山岩的成因、构造环境以及动力学背景进行了探讨.沙木罗组火山岩由下部扎果安山岩和中部昂母过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组成.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下部扎果安山岩锆石结晶年龄为141.3±1.7 Ma,中部昂母过安山质晶屑凝灰岩的锆石结晶年龄为134.0±0.4 Ma,与区域上沙木罗组产出的化石及碎屑锆石约束时代较为一致.研究区沙木罗组下部安山岩以低硅(SiO2=52.58%~55.35%)、低铝(Al2O3=14.43%~15.44%,A/CNK=0.58~0.75)、富镁(MgO=6.12%~8.51%)、富钠(Na2O=1.55%~5.03%,Na2O/K2O=1.8...  相似文献   

15.
刘飞  李观龙  薄容众  杨经绥 《地质通报》2021,40(8):1247-1264
丁青蛇绿岩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东段,被宗白增生杂岩分为东、西2个蛇绿岩体,面积分别约为400 km2和150 km2。宗白增生杂岩由异地体亚宗混杂岩和上部原地体陆缘碎屑沉积岩组成。亚宗混杂岩由低变质岩带、砾岩带、玄武质凝灰岩夹薄层泥硅质岩带和作为主要基质的泥页岩夹薄层杂砂岩组成,其中泥页岩基质被中侏罗世辉长岩脉侵入。辉长岩脉发育双侧冷凝边,走向90°~110°不等,主量、稀土和微量元素成分均介于富集型洋中脊玄武岩和洋岛玄武岩之间,结合εNd(t)=1.88~2.41和(87Sr/86Sr)t=0.70912 ~ 0.70919,指示宗白辉长岩岩浆为大洋岩石圈地幔底部地震波低速带(LVZ)顶部富集挥发分和不相容元素的洋岛玄武岩型熔体,与源自LVZ下部亏损软流圈地幔的正常洋中脊玄武岩型熔体混合的产物,形成于弧前扩张脊与俯冲带相互作用的板片窗环境。  相似文献   

16.
西藏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白垩系沉积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班公湖—怒江位于西藏中部 ,西起班公湖日土 (33.5°N ,79°E) ,向东经由措勤、尼玛、那曲至东部怒江带 ,走向近东西、其中部大致平行于北纬 32°线 ,延长大于 15 0 0km。该带蛇绿岩发育 ,是中生代板块缝合线 ,是南部拉萨地块与北部羌塘地块的分界线。其中段班戈地区白垩系地层发育 ,包括下白垩统底部川巴组 (K1c)、多巴组 (K1d)、郎山组 (K1l)和上白垩统江巴组 (K2 j)。川巴组为浅海相黑色页岩、泥岩、粉砂岩、砂岩、煤层和火山岩 ;多巴组为含有海侵夹层的陆相碎屑岩建造 ,海侵层为含园笠虫 (Orbitolinasp .)钙质砂岩 ;郎山组为浅海相—泻湖相台地型碳酸盐岩沉积 ;江巴组以陆相、厚层块状的砂砾岩红层为特征。本区白垩系层序的总体特征 ,是以海相火山岩—细碎屑岩为先导、经海陆过渡相碎屑岩和海相碳酸盐岩到陆相红层 ,形成于与B型俯冲作用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17.
该区砂金成色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继承性和后期改造性。成色变化范围大(531.48-1000),具有粒度越大成色越高的趋势,区同西部砂金矿床的溶蚀系数小于1.03,为近原生源砂金,东部的1.03-1.10,为中近原生源砂金,崩纳藏分布于1.10,为远原生源砂金。自然金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其原生金矿为中低温热型金矿床,那朗沟一带的燕山晚期花岗岩体内部有找到原生金矿床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康穷蛇纹岩出露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中西段,是康穷蛇绿混杂岩的超基性岩石端元。依据全岩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可将康穷蛇纹岩划分为A组和B组2种。两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Cs)和高场强元素(U、Nb)。经估算,A组蛇纹岩原岩是原始地幔经过10%~17%部分熔融的地幔残留,B组蛇纹岩原岩经历过更高程度的部分熔融(17%~23%),表明康穷蛇纹岩原岩至少经历过两阶段的部分熔融。初步研究认为,A组蛇纹岩原岩是洋内俯冲初始阶段上涌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的地幔残留,受类MOR型熔体交代作用而仍然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却富集U和Nb,属类MOR型地幔橄榄岩;B组蛇纹岩原岩是A组蛇纹岩原岩在洋内俯冲带环境再熔融的产物,受玻安质熔体交代作用而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属弧前地幔橄榄岩。两者均发生蛇纹石化作用而转变成蛇纹岩,最终因大洋碰撞闭合而残存于缝合带内,是班公湖-怒江新特提斯洋洋内俯冲演化阶段的岩石记录。  相似文献   

19.
许伟  李才  吴彦旺  徐梦婧  范建军  江庆源  彭虎 《地质通报》2015,34(08):1401-1412
康穷蛇纹岩出露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中西段,是康穷蛇绿混杂岩的超基性岩石端元。依据全岩地球化学元素含量,可将康穷蛇纹岩划分为A组和B组2种。两者均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Cs)和高场强元素(U、Nb)。经估算,A组蛇纹岩原岩是原始地幔经过10%~17%部分熔融的地幔残留,B组蛇纹岩原岩经历过更高程度的部分熔融(17%~23%),表明康穷蛇纹岩原岩至少经历过两阶段的部分熔融。初步研究认为,A组蛇纹岩原岩是洋内俯冲初始阶段上涌软流圈地幔部分熔融的地幔残留,受类MOR 型熔体交代作用而仍然亏损轻稀土元素(LREE),却富集U和Nb,属类MOR 型地幔橄榄岩;B组蛇纹岩原岩是A组蛇纹岩原岩在洋内俯冲带环境再熔融的产物,受玻安质熔体交代作用而相对富集轻稀土元素,属弧前地幔橄榄岩。两者均发生蛇纹石化作用而转变成蛇纹岩,最终因大洋碰撞闭合而残存于缝合带内,是班公湖-怒江新特提斯洋洋内俯冲演化阶段的岩石记录。  相似文献   

20.
铅锌矿是西藏特色优势矿种之一,主要发育在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虽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南北相邻,但在铅锌找矿方面始终没有突破。近年来,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铜多金属矿资源基地调查工作取得重要进展,其中,在班戈岩浆弧的外围发现了长给铅锌矿床。长给铅锌矿成矿类型为矽卡岩型,铅锌矿体赋存于石榴子石矽卡岩和石榴子石透辉石矽卡岩中,成矿作用可划分为矽卡岩、退化蚀变、石英-硫化物和方解石-硫化物4个阶段。矿石硫化物的S同位素在-2.5‰~+2.6‰之间,反映成矿物质来源与岩浆作用有关。与长给铅锌成矿事件有密切关系的花岗闪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39.38±0.48)Ma(MSWD=0.41,n=25),与班戈岩浆弧早期活动一致,暗示成岩成矿与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南缘早白垩世洋壳俯冲事件有关。在区域找矿方面,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中段中生代存在中-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早期、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4期成矿作用,可能保存与班公湖-怒江洋壳俯冲有关的成矿系统。在矿区预测方面,判断长给矿床岩浆与围岩发生了较强烈的物质交换,成矿流体充足,且远端的矽卡岩尚未发现,建议下一步勘探工作仍以铅锌为主攻矿种,有望取得找矿新发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