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大兴安岭地区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的核心部位,该区广泛发育晚中生代岩浆岩,其组成、空间展布、演化及形成的构造背景一直是研究热点。大兴安岭中段地区连接大兴安岭南北两段、地处古太平洋构造域与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域之间,是研究中国东北地区地球科学问题的重要地区之一。本文以大兴安岭中段扎兰屯西部济沁河南岸岩体为研究对象,利用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讨论大兴安岭中段上述岩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北段作为中亚造山带东段重要组成单元,该区域的构造背景一直悬而未决,它涉及兴安与松辽地块基底属性、额尔古纳地块亲缘性以及三者之间的拼贴位置、时限和方式等众多科学问题。蛇绿岩作为研究造山带的重要工具之一,不仅是古板块或微地块的重要边界,而且是认识地幔组成和壳幔演化的重要窗口。然而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却鲜有报道。根据近年来野外工作及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文章探讨了蛇绿岩形成时代及构造环境。研究表明:(1)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整体呈北东向展布,但时代跨越较大,主要包括新元古代、早奥陶世-志留纪、石炭纪-二叠纪;(2)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均有E-MORB地球化学特征,其中新元古代的蛇绿岩明显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而晚古生代的蛇绿岩则相对富集高场强元素;(3)大兴安岭北段新元古代蛇绿岩可能形成于洋内岛弧环境,记录着前寒武纪陆弧碰撞信息,而早奥陶世-志留纪蛇绿岩可能与早古生代弧盆体系演化相关。尽管上述认识为大兴安岭北段古生代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研究提供了新的依据,但大兴安岭北段蛇绿岩仍存在较多问题亟须解决。  相似文献   

3.
<正>大兴安岭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处于西伯利亚克拉通与华北克拉通之间,自北向南跨越了额尔古纳、兴安、松嫩三大地块。大兴安岭构造演化复杂,在古生代期间,经历了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间复杂的造山作用,表现为不同块体或地块间的碰撞拼合,导致两大板块最终拼合在一起(Seng?r et al.,1993;Robinson et al.,1999;郭峰等,2001;),而在中生代以后,又经历了太平洋构造域的叠加改造作用(徐公  相似文献   

4.
杨镇熙  丁书宏  张晶  荆德龙  赵吉昌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71-67z1072
正北山造山带处于中亚巨型造山带南缘,是研究中亚造山带增生造山的关键地区之一,研究者对古亚洲洋闭合时间存在较大争议,聚焦点在于泥盆纪古亚洲洋仍在俯冲还是已经闭合?(左国朝等,1990;刘雪亚等,1995;龚全胜等,2005;何世平等,2005;杨合群等,2008;宋东方等,2018)本次工作在黑山头一带发现了一套具典型埃达克岩地球化学特征的中酸性侵入岩,对其开展了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对古亚洲洋俯冲、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维拉斯托矿床花岗岩类SHRIMP年代学及Hf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维拉斯托铜多金属矿床地处中亚造山带和大兴安岭造山带的叠加复合部位,该矿床花岗岩类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显示为(298.0±2.5)Ma、(308.3±4.2)Ma、(313.9±3.4)Ma和(320.5±4.1)Ma,表明该矿区花岗岩类的成岩时代为晚石炭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它们为岩浆弧活动的产物。除花岗闪长岩样品锆石的εHf(t)为-4.1~+4.08外,其他3件黑云母花岗岩、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样品锆石εHf(t)为正值,为+0.4~+9.9,锆石Hf模式年龄的峰值与古亚洲洋发育的时间较为一致,暗示矿区花岗岩类源区物质主要为俯冲的古亚洲洋壳以及少量前寒武纪地壳。矿区花岗岩类系统研究为探讨晚古生代兴蒙造山带的演化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为该铜多金属矿床的成因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6.
<正>中亚造山带,又名阿尔泰造山带,是全球最大的造山带之一,又是全球显生宙陆壳增生与改造最为显著和构造演化最为复杂的区域,大致经历了陆缘增生、后碰撞、陆内造山三个构造演化阶段(Khain et al.,2002)。大兴安岭地区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中亚造山带东段,自北向南依次跨越额尔古纳、兴安和松嫩地块,晚古生代岩浆作用形成的花岗岩类在该区分布广泛,其形成时代、地球化学特征及形成时的构造环境对探明兴安、松嫩等地块的构造属性及演化历史意义重大。近年来众多学者对各块体的构造属性及其构造  相似文献   

7.
中亚造山带属于地球上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其中之一,中亚造山带东部正是我国东北地区,而该地区的地壳增长时间与地壳增长机制仍然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本研究选取中亚造山带东部后倒木地区的花岗质岩石为研究对象,进行岩石学、岩石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等研究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探讨其成因岩石学、构造背景以及对地壳增生的指示意义。通过同位素测年研究,发现后倒木地区的花岗岩类岩石就位于175~171Ma;全岩地球化学结果显示SiO_2含量为66.58%-76.73%,Al_2O_3含量为12.21%~16.03% MgO含量介于0.09%~2.07%之间,显示出高钾钙碱性特征;后倒木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同时亏损高场强元素;Sr-Nd-Hf同位素显示:I_(Sr)值介于0.7063~0.7077之间,ε_(Nd)(t)值介于+2.38~+3.95之间具年轻的t_(DM2)年龄(639~768Ma),岩浆锆石ε_(Hf)(t)值介于+4.1~+9.0之间,同样具有年轻的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554~806Ma),揭示岩石重熔的下地壳物质可能是花岗岩类岩石的源区。综合研究表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导致区域下地壳熔融形成该类花岗质岩石,而模式年龄揭示新元古代为中亚造山带重要的地壳生长期。  相似文献   

8.
南蒙古及邻区地质矿产简图及地形地貌特点   总被引:27,自引:20,他引:7  
南蒙古及邻区地处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板块之间的中亚-蒙古巨型造山带内,属准噶尔-南蒙古-大兴安岭造山系中东部,主要由一系列向南凸的弧形构造-岩浆岩带所构成.  相似文献   

9.
正天山造山带是中亚巨型造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东邻蒙古—兴安造山带,西延为中亚至欧亚交界处的乌拉尔山系,保存有亚洲大陆形成演化的重要信息,同时也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在全球地质演化历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肖序常,1992;夏林圻,2002;李向明,2007)。通过近年来的研究(王宝瑜等,2000;夏林圻等,2002;徐学义等,2006;王新利等,2013;朱志新等,2013),己初步确认天山及邻区的地块和  相似文献   

10.
<正>与华北克拉通相比,人们对中亚造山带岩石圈地幔的认识仍显薄弱。对大兴安岭中部新生代火山岩所携带的橄榄岩捕虏体的岩石学和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该造山带东部岩石圈地幔的性质和演化。根据单斜辉石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形态,可将橄榄岩分为三组。第一组橄榄岩(轻稀土亏损型)为二辉橄榄岩,原生粒状结构,具有高的单斜辉石含量(8%~13%),低的尖晶石Cr#值(21.1)以及高的全岩Ca O和Al2O3含量,平衡温度为834~849℃。第二组捕虏体(平坦型)为方辉橄榄岩,过渡结构(镶嵌  相似文献   

11.
<正>中亚造山成矿域是全球最显著的显生宙大陆增生区,该区域大陆增生改造过程中的壳幔相互作用和大规模成矿机理是国内外研究的重要课题。北山造山带地处中亚造山成矿域南缘,是我国西部重要的金、铜、镍、铅锌成矿带。1花岗岩年代学、地球化学特征与动力学背景选取相关中酸性侵入岩体展开系统的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Pb同位素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中亚造山带作为地球上规模宏伟的造山带之一,是显生宙以来陆壳增生和伸展作用强烈的地区。华北克拉通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陆块之一,晚中生代以来经历了大规模的伸展作用。中亚造山带与华北克拉通南北相连,悠久的构造演化进程使这一地区成为研究大陆造山及造山后伸展作用的理想场所。本文对新近完成的横过中亚造山带南缘一华北克拉通北缘(洪格尔-怀来)的600 km大地电磁长剖面,进行了严格规范的数据处理、分析和反演,获得了深部电性结构模型,研究了中亚造山带南缘和华北克拉通北缘深部壳幔结构,进而为该区构造演化提供新的依据。沿剖面,上地壳高阻体与分布的花岗岩对应;中、下地壳向北倾斜的高导层与其下方高导体相连,指示出地幔物质上升的通道,该套高导层与高导体可能形成于板块碰撞后的伸展环境,反映出地幔物质的上升作用是碰撞后构造伸展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13.
西准噶尔蛇绿混杂岩中洋岛玄武岩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洋岛玄武岩(OIB)起源研究是当代固体地球岩石学及地球化学最基本问题之一,通常被认为源于地幔柱。西准噶尔位于中亚造山带的西南缘,该地区发育多条蛇绿混杂岩带,主要包括唐巴勒、玛依勒、达尔布特及克拉玛依蛇绿混杂岩带,它们组成相似,主要为蛇纹岩、蛇纹石化方辉橄榄岩、二辉橄榄岩、纯橄岩、铬铁矿、辉石岩、辉长岩、辉绿岩、玄武岩(拉斑质和碱性)、硅质岩及斜长花岗岩。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西准噶尔蛇绿混杂岩带中不断有不同时代OIB被识别。这些玄武岩属于碱性玄武岩系列,具有高TiO2和FeOt,低MgO,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特征,没有明显Nb、Ta负异常,与日喀则及夏威夷洋岛玄武岩地球化学特征极为相似,可能形成于大洋板内的海山或洋底高原,认为其成因与地幔柱相关,表明在西准噶尔(洋)的演化过程中,不仅是洋内俯冲系统,还伴有地幔柱活动。结合前人研究,认为中亚造山带可能是洋内俯冲+地幔柱复合的演化模型。同时,对中亚造山带中的OIB及OIB型玄武岩形成时代进行系统总结发现,它们不仅时代宽度大,并且具有连续发育的特点。对正确认识地幔柱活动在显生宙中亚造山带地壳增生过程中的贡献提供新的资料和证据。  相似文献   

14.
<正>1区域成矿背景多宝山铜矿床位于黑龙江省黑河市嫩江县,构造位置上属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北部的早古生代陆缘增生构造带-多宝山奥陶纪岛弧型活动带,该矿床位于兴蒙造山带最东端,大兴安岭褶皱带与吉黑褶皱带的接合部位(韩振新,2004)。矿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是奥陶系和志留系火山-陆源碎屑岩及砂泥质岩,其中中奥陶统多宝山组为矿体的顶部围岩。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侵入  相似文献   

15.
西准噶尔成矿带晚古生代花岗岩类岩浆活动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造山带是晚古生代地壳显著生长与大规模成矿的重要地区。本文采集了中亚造山带西部的西准噶尔成矿带哈图-别鲁阿嘎希及其附近地区11个岩体共33件花岗岩类样品,对其开展了岩石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示踪等研究,厘定了该地区晚古生代岩浆活动的特点与大地构造环境,并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巴尔喀什成矿带晚古生代岩浆活动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哈图地区晚石炭世花岗岩类主要为后碰撞伸展构造环境的A型花岗岩类,别鲁阿嘎希等地区存在洋内俯冲与岛弧环境的埃达克岩,显示了西准噶尔晚古生代构造环境时空变化的复杂性。该地区花岗岩类εNd(t)值较高(+4.62~+7.53)、εSr(t)值为(-57.61~+18.21),具有中亚造山带花岗岩类的共同特征,为古生代增生的新生陆壳,其源区与亏损地幔组分具有亲缘关系,这与巴尔喀什成矿带东段的花岗岩类具有一致性。花岗岩的~(206)Pb/~(204)Pb、~(207)Pb/~(204)Pb和~(208)Pb/~(204)Pb比值范围分别为18.2776~19.1677、15.5260~15.5796和38.2080~39.0821,为造山带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北部陆缘地处华北地台东部、中亚造山带东段,西太平洋大陆边缘的北端,是我国内生金矿床较为发育的地区之一,以其成矿作用复杂、蕴藏丰富的金资源量备受国内外经济地质学家关注和研究。前人曾对该区的各类典型金矿床进行了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成岩及成矿时代等方面的系统研究(邓晋福等,1994;毛景文等,2000,2005;吴福元等,1999,2003;王义文等,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是中亚巨型内生金属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先后经历了古亚洲洋演化、太平洋板块俯冲以及新生代深断裂等多期的构造、岩浆作用,使得本区成为中国东北部寻找内生铜等有色金属、贵金属矿床的重要地区之一。前人在与铜(钼)成矿相关的岩石地化、矿床地质和成矿时代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曾提出过太平洋板块俯冲、挤压造山、伸展拆沉与地幔柱等动力学模型,但有关岩浆演化对铜(钼)成矿作用的制  相似文献   

18.
《新疆地质》2003,21(1):91-91
中亚(中亚细亚)意为亚洲的中部地区,地处欧亚两大洲接合部,是欧亚大陆的“心脏”.该词所指的范围,学者们历来看法不同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初的规定,中亚的范围西起里海,东到大兴安岭;北自阿尔泰山、萨彦岭,南至喜马拉雅山.全部或部分属于中亚地区的国家有7个,即:阿富汗(北部)、中国(新疆、西藏、青海、甘肃河西走廊、宁夏、内蒙古)、印度(西北部)、伊朗(北部)、蒙古国、巴基斯坦(北部)和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苏联解体后,关于“中亚”所指的范围仍引起广泛争论眉前一些学者提出将中亚地区分为广义的中亚和狭义的中亚.  相似文献   

19.
李世超  李永飞  王兴安  朱凯 《岩石学报》2016,32(9):2793-2806
布敦化岩体位于中亚造山带东段大兴安岭地区的科尔沁右翼中旗,该岩体由中细粒二云母花岗岩和斑状中细粒白云母花岗岩组成。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年龄测试显示布敦化岩体形成于晚三叠世早期。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岩体为弱过铝质-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主量元素表现出高硅(73.73%~78.33%)、富碱(Na2O+K2O=7.07%~9.06%)、低钙(Ca O=0.01%~0.87%)、贫镁(Mg O=0.12%~0.52%)的特征;稀土元素具有明显的Eu负异常和M型四分组效应配分型式。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布敦化岩体为高分异I型花岗岩。Lu-Hf同位素研究显示其εHf(t)值为7.0~12.4,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为812~473Ma。结合邻区晚三叠世地质资料可知,布敦化岩体是在古亚洲洋闭合造山后伸展的构造背景下产生的,是晚元古代-早古生代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布敦化地区的四分组效应花岗岩的稀土元素总量高、岩浆侵位后经历了强烈的分异演化,暗示布敦化地区可能具有较好的稀有金属矿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0.
通过 K-Ar 年代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可以厘定内蒙古锡林浩特-西乌旗英安岩-流纹岩形成于早三叠世(K-Ar:245Ma);其具有富硅碱,贫钙镁,显著的负 Eu 异常,低 Ba、Sr 丰度和高 Rh/Sr 比值,以及高 Ga、Zr、Nb、Ce、Y 等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并呈现相对富集的(~(87)Sr/~(86)Sr)_i(0.7068~0.7099)和中等亏损的 Nd(ε_(Nd)(t)= 1.66~ 3.34)的同位素特征。这些类似于 A 型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它们可能是内蒙中部近于同期发育的铝质 A 型花岗岩浆的喷出相,形成于幔源岩浆底侵新增生中下地壳的直接部分熔融,并伴随其后的分异作用。这些具有 A_2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的酸性火山岩与同期拉斑玄武岩构成了造山后拉张环境下发育的特征性双峰式火山岩组合,这不仅为内蒙中部在早中生代已经结束块体拼合而进入造山后阶段提供了进一步的岩石学证据,而且暗示了地幔物质的加入在中亚造山带后造山时期陆壳的垂向生长过程中起最主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