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北衡水地区钻孔岩芯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Paleomagnetic measure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134 vertically oriented spccimens taken from a Cenozoic drilling core in the Hengshui area, North China Plain.An alternating magnetic field with a peak value of 160 Oe, was adopted for oppositedirection-magnetic cleaning to eliminate secondary viscous and rotated remanent magnetization. The results proved greatly successful. It is evident from the paleomagnetic studies that geomagnetic polarity epochs and events were recorded in this set of loose sediments during the last 3 m.y. with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Brunhes normal epoch and the Matuyama reversed epoch (ca. 0.7m.y.) at a depth of 140m and the Matuyama-Gauss boundary (ca. 2.43m.y.) at 489 m depth with respect to the drilling cores. At present, it is acceptable that the beginning of the Quarternary should be dated back at 1.8--2 m.y., rightly corresponding to the basal limit of the Olduvia event at the depth of 360m. The area is characterized by a high and constant rate of sedimentation (ca. 200mm per 1,000 years).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原地应力测量越来越受到地学界和工程界的重视,因为它是我们了解地壳岩石中应力状态最为直接的手段。尽管目前地应力测量方法已发展到相当完善的地步,例如套芯法可以精确地测出浅部岩石中的应力状态,而水压致裂法甚至可以测得地下5km左右的应力,但是庞大的野外测量设备和恶劣的野外测量环境使得地应力测量的费用极为昂贵,因而限制了其广泛的应用,较为理想的地应力测量方法大概就是从地下深部拟测应力处采取岩芯,在实验室进行试验求得原地应力。这类方法目前已在研究和应用的有岩石声发射  相似文献   

3.
渤海湾北岸平原钻孔岩心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来,国内广泛开展了平原区钻孔岩心的磁性地层学研究,为解决华北平原和苏北平原等地区的第四系分层和底界年龄提供了重要依据。但是,某些钻孔岩心的磁倾角变化出现了一些反常的现象,尤其在松山倒转极性世中更为明显。为弄清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更确切地划分各极性世和极性事件的界限,我们选择了渤海湾北岸平原柏3孔  相似文献   

4.
钻孔岩芯饼状断裂破坏机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首先阐述岩芯饼状断裂及其特征, 进而用断裂力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岩饼破坏进行了断裂扩张机制的分析, 不但合理地解释了断裂特征及断裂破坏机制, 且以二滩坝址为例, 分析了产生钻孔岩饼的微裂纹条件及应力条件, 为定量地评价坝址地应力状态, 包括其大小及方向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上述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而且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野外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宝鸡市陈仓区贾村塬典型黄土剖面进行了原状全程取芯钻探工程,并开展了室内系统物理力学参数和物质组成测试分析,以探讨滑坡形成机制.系统的测试分析表明:密度和孔隙比之间成负相关关系;液限和塑限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两者曲线波动的规律基本一致;压缩模量和压缩系数成负相关关系;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呈负相关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当钻孔穿过层状岩(矿)层时,如果钻孔轴线和岩(矿)层不正交,也不平行,则岩(矿)层的层面和层理面在岩芯柱上呈一椭圆面或椭圆迹圈(图1).经研究发现,该椭圆长轴的方位是钻孔倾斜方位角φ_钻、倾角θ_钻以及岩(矿)层倾向方位角φ_岩、倾角θ_岩的函数.由此函数关系出发,进一步求出此椭圆长轴与钻孔轴线确定的平面和通过钻孔轴线的铅垂平面的夹角γ,就可以在岩芯横截面上画出钻孔的倾斜方位线,从而恢复了岩芯的原始方位,达到利用钻孔岩芯作为定向标本来测定剩磁参数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雷州半岛第四纪沉积物发育,类型多样。因此是第四纪地层学、第四纪古气候以及第四纪其它学科研究的极好场所。但是,雷州半岛的地质新构造运动十分活跃,地形复杂,不同地方第四纪沉积物的厚度差别也很大。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岩(矿)石磁化率测定法(磁化率仪)在反映钻孔中岩层磁性变化规律方面的效果,对同一钻孔分别运用岩(矿)石磁化率测定法和井中磁化率测量法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岩(矿)石磁化率仪测定法具有成本低、速度快、灵敏度高等特点,可以作为井中磁化率测量的一部分,起到井中磁化率测量在准确确定矿层厚度、位置、矿层品位等方面的作用,避免测井设备的笨重所带来的麻烦,特别是能够弥补井中磁化率测量在有套管存在井段的严重数据不足之缺陷。  相似文献   

10.
以昌平区钻孔岩芯为例,分析沉积物粒级组分与磁化率大小变化的相关性。从厚约150 m的剖面选取590多个样品,分别测试从0.5~500 μm各个粒度区间颗粒的百分含量和磁化率。通过计算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认为湖相沉积物磁化率的变化与0.5~30 μm间细粒物质的含量,特别是与0.5~10 μm区间悬浮物质的含量反相关,而与65~500 μm间较粗粒物质的含量正相关。这种相关性与黄土沉积刚好相反,反映了二者之间磁化率不同的变化机制, 蕴涵着一定的古气候信息。  相似文献   

11.
古地磁学的研究已成为人类了解地球演化的一种手段。过去磁场的记录: 岩石的磁化强度记录着岩石获得磁性时的地磁场方向。我们借助于它可了解过去地磁场的性质,确定取样处过去地磁场的磁极。古地磁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是测定原生磁化强度。次生磁化强度本身意义不大,但它可帮助把岩石磁化历史与地质历史结合起来进行古地磁解释。古地磁地层厚: 地磁场的翻转是形成古地磁地层学的基础。因为全球磁场同时翻转,提供了全球时间界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提高磁铁矿勘探过程中矿层预测精度,解决钻孔钻进过程中终不终孔的问题,认为可以采用勘探线剖面高精度磁场观测、岩芯标本磁参数测定、磁参数与钻孔编录成果约束后的磁异常正演计算,由此来确定剩余磁异常的有无,从而推断地下有无隐伏磁铁矿矿层。笔者在预测过程中采用:①最大剩余磁化强度、磁化率;②平均剩余磁化强度、磁化率来正演,取得了一些实际效果和经验,为磁铁矿矿区开展勘探施工提出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3.
北方黄土研究中磁化率分析已越来越多运用到第四纪风尘堆积研究中。采用古地磁极性柱结合磁化率曲线比对定年的方法,初步确定江苏金坛和尚墩遗址750cm厚的地层年龄为330kaBP,对应磁化率曲线判断该区域分别经历了24kaBP左右、110kaBP左右、190—240kaBP左右、300kaBP左右的4个暖湿期,其中间隔有3个干冷时期,具有完整的3个气候旋回。对应地层发育的4个古土壤层、3个黄土层的风尘堆积—古土壤序列。研究表明,虽然古地磁极性定年的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在以磁化率信息为辅助的条件下,可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些局限,获得较为准确的地层年代,多种证据表明这种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4.
新疆北部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和布克赛尔、克拉玛依、玛纳斯—乌鲁木齐地区泥盆纪到白垩纪古地磁研究,主要取得以下结果:(1)首次建立了准噶尔西北缘及南缘石炭纪—白垩纪古地磁极移曲线,由石炭纪到二叠纪的古地磁极位置基本在同一区间,说明该时期这些地区为一个统一的构造单元,而其古地磁极明显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西伯利亚地块存在着差异。(2)该地区侏罗纪及白垩纪古地磁结果与塔里木地块结果一致,侏罗纪乌鲁木齐与和布克赛尔磁偏角相差30°左右,说明和布克赛尔地区相对乌鲁木齐地区逆时针旋转了30°左右,晚古生代以后曾发生过南向移动,而侏罗、白垩纪以来均向北发生了相当规模的北向运动,并发生了相对旋转,目前东、西准噶尔的构造格局可能就是由于局部相对旋转造成的。(3)中国大陆在早二叠世还不是一个联合的整体,而是以相互分离的独立块体分布于45°N—15°S的古特提斯洋中。(4)该地区二叠纪的磁偏角为165°—168°,而塔里木为218°,哈萨克斯坦为229°,说明存在35°—55°的逆时针旋转,这个旋转可能是由于西部推覆构造造成的。如果将西准噶尔超基性岩带顺时针旋转35°—55°后,东准噶尔超基性岩带、西准噶尔超基性岩带和斋桑泊—鲁布佐夫斯克超基性岩带应在同一构造带上。(5)该地区晚古生代古纬度变化不明显,位于30°—45  相似文献   

15.
16.
塔里木泥盆系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自芳 《沉积学报》1993,11(3):88-92
塔里木古地磁资料表明泥盆纪期间西南缘的古纬度低于西北缘(约12°),前者是在泥盆纪~石炭纪期间塔里木地块快速北移的过程中才在石炭纪与后者拼接在一起的。次级构造单元之间的这种差异运动对塔里木西部的构造演化与油气资源评价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新疆东部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沿富蕴—二台—苏古泉—七角井—沙泉子—柳园—阿克塞对奥陶系—上第三系进行古地磁研究,主要获得以下成果:(1)建立了北准噶尔地片和东准噶尔地片极移曲线,认为准噶尔洋形成于泥盆纪—石炭纪,在二叠纪闭合。这两个地片在早古生代是一个统一的构造单元,位于30°S左右,泥盆纪拉开距离达1000km,其北边的地片位移于20°—30°N左右,早古生代晚期到晚古生代早期是地块快速北向移动时期;(2)获得了七角井、沙泉子和柳园地区石炭、二叠纪古地磁极位置及古纬度,其中的柳园、沙泉子地区极点位置明显与准噶尔不一致,而与哈萨克斯坦西天山(伊犁地块)、塔城地块、吐哈地块、鄂尔多斯地块及华北地块等古地磁极接近,说明这些地块在晚古生代已处于南、北大陆之间,成为独立的中间地体;(3)通过新疆东部和北部晚古生代到早第三纪古地磁研究,进一步证明了东亚地区从中生代开始南向移动的存在;(4)准噶尔地块在晚古生代处于30°—35°N的古纬度区,准噶尔洋主要为近EW向拉开,如果存在SN向移动,其相对移动距离也不会超过1500km。(b)从晚古生代以来的北方大陆块体构造演化模式来看,准噶尔地块大致遵循了北方大陆块体统一的构造演化规律,说明准噶尔地块是北方大陆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第四纪沉积物的古地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XIII届INQUA大会古地磁专题讨论会共收到论文摘要80余篇,其中40多篇在大会上宣讲或以墙报形式展出。这些文章内容丰富,研究的领域宽广,主题有磁性地层学(古地磁年代学),磁化率与古气候变化,磁性矿物与古环境等。此外,  相似文献   

20.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应用地球物理系岩石磁学及古地磁实验室于1986年底建成,并已正式投入使用。它现在是中南地区规模最大、测试功能最全的实验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