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地质背景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地区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查干敖包—奥尤特—朝不楞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岩带东段,其东南侧就是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的缝合带——二连浩特—贺跟山深大断裂带(聂凤军等,2007;张万益等,2009)。区域范围内出露的地层有中奥陶统、上志留统、泥盆系、下二叠统、侏罗系和白垩系火山-沉积岩以及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物。区内岩浆岩分布广  相似文献   

2.
查干敖包铁-锌多金属矿床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伯利亚板块东南缘查干敖包-奥尤特-朝不楞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岩带东段.中奥陶统多宝山组是本区主要的赋矿地层,与铁、锌多金属成矿关系密切.在查干敖包闪长岩体和多宝山组浅海相沉积岩的接触部位,往往形成含铁-锌矿层及锰矿层的夕卡岩带,铁-锌矿体主要呈似层状、条带状和透镜体状分布于夕卡岩带中.查干敖包石英闪长岩体为铁-锌多金属成矿不仅提供了成矿物质,而且还提供了成矿流体和成矿动力.区域性NE向查干敖包-东乌旗深大断裂控制着本区岩体和多金属矿床的产出,NE和NW向的次级断裂和构造破碎带控制铁、锌矿体的产出.矿区及外围的中奥陶统多宝山组浅海相沉积岩与多期次中酸性岩浆侵入体接触带及围岩裂隙密集带,是寻找铁、锌多金属矿的主攻区域.  相似文献   

3.
再论甘肃省的板块构造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省的构造部位独特,构造形迹十分复杂。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甘肃省中生代以前的古板块构造重新研究,认为甘肃省地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华北、柴达木—祁连和扬子6个板块的交汇处。红石山蛇绿岩带以北属西伯利亚板块,柳园—大奇山—帐房山蛇绿岩带以南属塔里木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是哈萨克斯坦板块,阿尔金走滑断裂、龙首山断裂及北祁连走廊南山—毛毛山蛇绿岩带中东段以南属于柴达木—祁连板块,龙首山断裂及北祁连走廊南山—毛毛山蛇绿岩带中东段以北属华北板块,西秦岭北缘天水关子镇蛇绿岩带是柴达木—祁连板块和扬子板块的分界。又据板内的深断裂和建造特点进一步划分为12个二级单元和22个三级单元。  相似文献   

4.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显微构造分析,在内蒙古中部苏尼特左旗北部勃勒金一带厘定出一条NEE走向,往北倾,倾角70°~85°的左行逆冲型韧性剪切带。该韧性剪切带内发育糜棱岩系列、糜棱面理、拉伸线理、S-C组构、不对称褶皱、旋转碎斑、书斜构造和云母鱼构造等宏观和微观构造。野外观察表明,勃勒金韧性剪切带由若干条强变形带和其间的弱变形域组成,平面上呈现平行状展布,出露长约10 km,宽约4 km。在对韧性剪切带宏观、微观构造特征和锆石U-Pb年代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区域资料,认为勃勒金韧性剪切带是区域上查干敖包—阿荣旗深断裂的构造形迹,形成于早二叠世早期(290~292 Ma),是古亚洲洋闭合、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南北向汇聚碰撞的产物。勃勒金韧性剪切带的厘定为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正>吐尔库班套蛇绿混杂岩位于新疆北部布尔津县东南约20 km处,地处准噶尔板块西北缘,北邻额尔齐斯缝合带,大地构造上位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的汇聚带。吐尔库班套地区地层主要为中泥盆统蕴都喀腊组(D2y)海相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建造,其次有那林喀腊组(C1nl)地层。构造以北西向额尔齐斯深大断裂的次级断裂为主,  相似文献   

6.
甘肃崖湾金矿床地质矿化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崖湾金矿床位于秦岭褶皱系礼县—柞水冒地槽褶皱带西段的中部,秦岭EW向构造带与天水—武都隐伏基底深断裂的交汇复合部位,定位于中川花岗岩体东外接触带与高桥—礼县大断裂的夹持区,严格受次级断裂构造控制,矿体集中产于中石炭统和中泥盆统两套地层不整合接触的断裂构造及附近的断裂构造,金成矿与原始浊流沉积环境有关,泥质岩石对成矿有利,与沿构造充填的花岗斑岩脉紧密相伴,矿石属中等硫化物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石,金矿化与含硫化物石英脉、硫化物硅质脉、黄铁矿化、毒砂化、硅化、退色蚀变等热液脉体活动和围岩蚀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7.
秦岭地区卡林型金矿成矿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秦岭自寒武纪后,一直是大陆边缘的地槽,接受了近万米的沉积,三叠纪末期褶皱回返上升为陆。秦岭地槽北以天水─宝鸡─洛南深大断裂和中朝板块及祁连褶皱带接壤,南沿勉县─洋县─下高川深大断裂与扬子板块相邻,在西南方向的甘肃迭部、武都、文县等地则与松潘─甘孜褶皱带毗邻,成为一东西向狭长分布的招皱地带,从甘肃南部经陕西南部延入河南境内(图1)。秦岭地区广泛发有古生界,形成了一套巨厚的碎屑岩(局部富含碳)、碳酸盐岩和部分硅质岩的沉积建造。据该区已发现的甘多处卡林型金矿,含金层位为中泥盆统、下石炭统、中石炭统、下…  相似文献   

8.
南天山褶皱冲断带西段变形空间差异性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早期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持续碰撞汇聚导致欧亚板块内部发生大规模的陆内变形,天山造山带再次隆升,并向塔里木盆地大规模逆掩推覆,形成了现今南天山褶皱冲断带,其变形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本文以南天山褶皱冲断带西段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不同构造带的地震剖面解释、运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出各演化阶段发育过程并计算出相应的变形量,分析本区构造带的空间差异性及其控制因素。通过分析认为南天山褶皱冲断带西段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巴什布拉克构造段,乌恰-阿图什-喀什构造段和柯坪西缘构造段。其中,巴什布拉克构造段变形特征主要呈一系列对冲构造和背驮盆地样式。乌恰-阿图什-喀什构造段变形特征表现为深、浅两个层次:深部发育堆垛构造和构造楔,浅部发育断层传播褶皱和逆冲断层改造的褶皱带。柯坪西缘构造段变形更加强烈,也表现为深、浅两个层次:深部发育堆垛构造,堆垛程度更大,浅部也发育断层传播褶皱和逆冲断层改造的褶皱带以及反冲断层系。结合该研究区的地质概况进一步分析,本文认为南天山褶皱冲断带西段构造变形的差异性可能与新生代以来帕米尔块体向北推进、塔拉斯-费尔干纳右行走滑断裂的活动、先存断裂的活化与韧性滑脱层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
湘黔桂三角区大地构造位置属扬子地台东南边缘与华南褶皱系的结合部位。全区经过武陵运动、加里东、印支燕山三次广泛的构造活动,规模宏大的褶皱和断裂共同构成了本区构造的主体轮廓。综合前人及本次研究成果,研究区层控型铅锌矿主要控矿岩层有下寒武统、上震旦统、下奥陶统,深大断裂具导矿作用。矿床成因是以下渗古海水等为基础的成矿流体,由于加里东构造运动沿早期或同期的深大断裂迁移到控矿岩层沉淀成矿。  相似文献   

10.
<正>阿尔哈达铅锌(银)矿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乌珠穆沁旗北东方向,是内蒙古—兴安岭晚古生代—中生代多金属成矿区二连浩特—东乌旗多金属成矿带东段的一个重要矿床。矿床大地构造处于中亚造山带东段,西伯利亚板块南缘。1矿区地质概况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泥盆系上统安格尔音乌拉组、侏罗系上统布拉根哈达组及少量第三系上新统。矿区位于东乌旗褶皱束额仁高毕复式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们在安徽、江西及广东等印支燕山期花岗岩的部分岩体中发现了不少变余沉积结构构造,其中有些是新发现的,提供了新的信息,对认识这些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研究其成岩物质的来源、岩石成因及成矿作用等都有重要意义。华南花岗岩广布于华南地槽褶皱带与扬子准地台中,位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带附近,地壳活动性强,构造变动剧热,以印支燕山构造—岩浆活动为最强,振荡运动频率高,振辐大,震旦—寒武系砂砾岩分布广,厚度大,深大断裂与线性褶皱发育,花岗岩类侵入体广布,各种有用矿产都很丰富。  相似文献   

12.
<正>1地质背景研究区位于华北板块阿拉善地块西南缘(徐东青等,2006),大地构造位置为巴丹吉林断裂以南的雅布赖—巴音诺日公晚古生代大陆弧褶皱带(王廷印等,1993)。区内出露地层相对简单,由古元古界、石炭系、二叠系、中侏罗统、下白垩统和第四系等组成。区域构造背景复杂,合黎山—雅布赖区域性深大断裂带从工作区中部通过,该断裂在加里东初期已具规模,海西中、晚期活动强烈,并伴有大规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奥尤特铜-锌矿床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的查干敖包—奥尤特—朝不楞早古生代构造岩浆带。为了获得该矿床的形成年龄,笔者首次对奥尤特矿床铜-锌矿石中的绢云母进行了40Ar-39Ar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所测样品的有效坪年龄值为(286.5±1.8)Ma(2σ),等时线年龄为(287±10)Ma(2σ),MSWD=0.45,40Ar/36Ar的初始值为284±74,等时线年龄与坪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该结果可能代表绢云母的形成时代。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的室内岩(矿)相学研究结果表明,奥尤特绢云母和铜-锌硫化物矿具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可以推测奥尤特铜-锌矿床形成于海西晚期,属海西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三级控矿构造系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不同等级体制的构造分别控制了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的区域、矿化集中区以及矿床和矿体的分布和产出。在一个次级大地构造单元或成矿带内,造山型金矿大多产于构造边界和/或深大断裂旁侧(即造山带构造边界和/或深大断裂是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的第一级控制构造)。发育在上述深断裂旁侧的大型剪切带,控制了矿化集中区或矿田范围内金化探异常和造山型金矿床的分布和产出,是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的第二级控制构造。上述大型剪切带派生的褶皱和断裂系统,是造山型金矿床的第三级控矿构造,它们控制了矿体的分布和产出,滩间山、大场金矿床是褶皱控矿的良好例证,而五龙沟金矿床则是与剪切带伴生的断裂-裂隙系统控矿的典型实例。相比之下,受控于褶皱的金矿床中矿体规模较大、空间上变化较小。上述造山带构造边界和/或深大断裂、大型剪切带和大型剪切带派生的褶皱和断裂系统主要是区域加里东和晚华力西—印支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它们具有大致相同或互相联系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年代学特征,后者通常是前者的派生、低序次构造。因此,这3个不同级别的构造,构成了柴北缘—东昆仑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控矿构造系统。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查干敖包石英闪长岩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南缘白音乌拉-东乌珠穆沁旗碱性花岗岩带东部,在时空分布上与查干敖包矽卡岩型铁-锌矿床关系密切.石英闪长岩中的岩浆结晶锆石SHRIMP U-Pb测年结果显示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37±6 Ma(1σ),MSWD=0.63.根据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资料,并结合上述同位素年龄数据可以推测查干敖包石英闪长岩和铁-锌矿床形成于印支期,它们同属兴蒙造山带碰撞后拉张构造环境的产物.  相似文献   

16.
文通过研究区深层主要变形带构造变形解析,确认塔东南下古生界构造基本轮廓形成于中奥陶世末,定型于奥陶纪末—志留纪,北部和西部分别有喜山期和海西晚期构造的叠加。以塔中Ⅰ构造带—塔中5-38井构造带、塘北—玉北构造带、塔中南缘构造带为界,研究区可分为4个构造样式不同的构造单元。单元边界的构造变形相对剧烈,以逆冲—走滑断裂带为主,单元内部构造变形相对较弱。自东南向盆地内部,构造变形由强变弱。东南边缘塘沽巴斯凹陷以弧形向西北展布的基底滑脱型逆冲构造为特征,变形最为剧烈。晚奥陶世以凹陷为主,奥陶纪末期志留纪褶皱隆起。北侧为塔中隆起,是一个断裂—褶皱复背斜,主体发育于中奥陶世晚期,缺失中奥陶统,且控制了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沉积时期孤立台地沉积,于奥陶纪末—志留纪定型。构造带以基底卷入扭动挤压断裂—褶皱变形为主,总体受控于北缘断层,自西向东逆冲幅度增大,西部为南北对称复背斜,东部形成向北逆冲的构造带。塔中隆起西段自北向南由逆冲挤压向压扭性走滑构造转变。西部巴楚东段及塔西南东部以区域性的隆升为主,与塔中隆起相似,大面积缺失中奥陶统地层。北部顺托地区则以走滑断裂发育为主,断裂主要活动期为奥陶纪末—志留纪和海西晚期。构造变形组合显示,塔东南下古生界构造变形动力主要来自盆地东南部,是东昆仑与阿尔金洋渐进闭合、俯冲碰撞过程导致塔里木板块变形的产物。变形时序及研究区NE向断裂运动规律表明板块作用自中加里东至晚加里东持续压扭的过程。塔东南地区各单元构造样式与强度差异表明盆地盖层变形明显受到基底断块与内部寒武系膏泥岩分布的制约。其次,断裂的多期活动体现了后期构造的叠合改造的作用,顺托地区NE向断裂可能与海西晚期构造运动的延展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四川省会东县云南省东川县属川滇黔铁铜多金属成矿带,该成矿带位于环太平洋构造域和特提斯构造域的结合部位,属于扬子地台西南缘川滇黔菱形地块之会理-昆明裂陷带。川滇黔菱形地块与三江褶皱系、义敦岛弧带、甘孜-理塘洋、龙门山构造带和华南褶皱系相邻;由4条深大断裂所围(小金河-中甸断裂、金沙江-红河断裂、  相似文献   

18.
玉东-玛东构造带位于塔里木盆地,是在中寒武统膏盐层上滑脱的大规模褶皱冲断带,内部发育多种断层相关褶皱。目前对此构造带的研究,多关注了构造带的局部以及断裂变形。本文根据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利用地震资料,分析了玉东-玛东构造带内构造样式上的差异性,并通过二维构造正演模拟,建立了典型构造样式的运动学模式。认为研究区内玉东、玛东、塘北3个分区,具有不同的构造样式。玉东地区主要发育和铲式逆断层相关的断弯褶皱,玛东、塘北地区则发育断层突破的滑脱褶皱,突破断层在玛东地区为铲式断裂,而在塘北地区为坪-坡-坪式断裂。根据上奥陶统变形特征及其顶面不整合面之上的地层年代,认为玉东-玛东构造带的变形始于晚奥陶世,主要断裂及其相关褶皱形成于晚奥陶世末期。玉东地区在晚奥陶世早期,形成基底-盖层的低幅褶皱,在晚奥陶世末,形成铲式断裂及断弯褶皱;玛东和塘北地区变形发生在上奥陶统沉积之后,经历了滑脱褶皱和断层突破阶段。通过对比分析认为,断层相关褶皱样式的差异,与膏盐层岩性、厚度,上奥陶统岩性、厚度及构造转换作用有关。本研究有助于完善对塔里木盆地早古生代末期构造变形及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内蒙东部及邻区晚石炭世—二叠纪构造古地理环境及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构造地层等时格架和不同构造地理单元地层的沉积相变序列,研究化石群落古生态学、生物建造发育和大地构造对环境的制约,将内蒙东部及邻区晚石炭世-二叠纪构造古地理环境及演变分为三个阶段。古亚洲洋阶段(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兴-蒙海槽阶段(中二叠世)和兴-蒙张裂海槽阶段(晚二叠世)。区内该时期构造古地理环境始终受两条构造线控制,从南到北呈现三分性。索伦山-西拉沐伦断裂以南属华北板块,查干敖包-阿荣旗断裂以北属西伯利亚板块,两大板块之间先期为宽阔海洋,后期变窄成海槽,并夹有多个中间地块,如贺根山地块、索伦山地块、黄岗梁地块和佳木斯地块等。各地块在不同时期相互愈合并增生到板块边缘。林西地区晚二叠世晚期生物礁和海相化石的发现,马达屯期大规模火山喷发,及暴露在内蒙巴林右旗与吉林九台县的P\T角度不整合,均证明兴-蒙海槽在晚二叠世末期最终闭合,并区域褶皱隆起。  相似文献   

20.
矿区大地构造位于扬子准地台与三江褶皱带的过渡部位,属丽江台缘褶皱带的南部.处于程海深大断与裂金沙江—哀牢山两条深大断裂夹持的倒三角地带,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泥盆系下统青山组灰岩、康廊组白云质灰岩及奥陶系下统石英砂岩;岩浆岩有花岗斑岩、二长斑岩、煌斑岩及辉绿岩.有红色粘土型、残坡积型、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及斑岩型四种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