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通过对津巴布韦奇拉色卡矿区金刚石古砂矿的地质特征、矿层特征、赋矿规律等的研究,建立了该区矿床勘查模型。研究表明,该区构造上处于太古宙津巴布韦克拉通东部边缘,西部紧邻林波波造山带、莫桑比克造山带,而林波波带为重要的金刚石产地,该区处于金刚石古砂矿成矿的有利位置;矿层赋存于中元古代乌肯多群砂砾岩组沉积岩中。该区金刚石古砂矿为沉积型金刚石古砂矿类型,属滨海环境沉积建造。在中元古代,原生矿中的金刚石被风化剥蚀出来,经流水的搬运,在滨海地区沉积,固结形成金刚石古砂矿床。津巴布韦奇拉色卡矿区金刚石古砂矿的发现及研究对指导中国境内寻找金刚石古砂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该文介绍近年对林波波带研究的一些进展.有的地质工作者认为.林波波带是卡普瓦尔克拉通与津巴布韦克拉通的碰撞产物,以此证明现代型式的陆—陆碰撞在晚太古宙期间就已发生了.  相似文献   

3.
散德河片麻岩的年龄至少是3800Ma,出现在林波波活动带的中带,特别在南非(阿扎尼亚)德兰士瓦北部的默西纳附近出露很好。林波波活动带是位在卡普瓦尔和津巴布韦克拉通之间的一个近似于北北东到南西西走向的线状区,大约600公里长,320公里宽。与邻近克拉通花岗绿岩区伴生的低级主要为绿片岩变质相成明显对照,林波波带是以强烈变形的高级变质岩为特征,主要有麻粒岩相片麻岩,其中有紫苏岩和正、闪岩存在。  相似文献   

4.
博茨瓦纳以盛产金刚石闻名于世,但其基础地质和矿产地质研究的程度并不高。文章依据地质构造单元、主要矿种和主要成矿类型的成矿单元划分原则,将博茨瓦纳划分为太古宙津巴布韦克拉通铜-镍-钴-金多金属成矿带、太古宙卡普瓦尔克拉通铁-锰-金多金属成矿带、古元古代林波波铜-镍成矿带、太古宙刚果克拉通(铜)成矿带、新元古代达马拉铜-锡成矿区、卡拉哈里盆地煤-金刚石-铀成矿区等6个Ⅲ级成矿区带,并对这些成矿区带的主要特征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南非津巴布韦和兴普瓦尔克拉通之间为林波波活动带。他们几乎是在同一时期里形成的。卡普瓦尔和津巴布韦在构造上是不稳定的火山一深成环境。而林波波带是较稳定的克拉通环境,彼得斯堡绿岩带位于卡普瓦尔克拉通北部边缘。在绿岩剪切带含有较大的金矿化。林波波活动带的南部边缘区含有与卡普瓦尔克拉通绿宕带相似的构造分裂的花岗一绿岩物质。在空回上受北倾的毫特河剪切带控制。南部边缘向南逆冲沿毫特河剪切带覆于卡普瓦尔克拉通北部边缘。其时间信利为2660Ma。  相似文献   

6.
造山型金矿床是世界上最重要的金矿类型之一。非洲东南部地区发育有大规模的该类型矿床,因此对该地区造山型金矿床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非洲东南部地区大地构造格架及演化、造山型金矿床的时空分布、成矿环境及矿床地质特征的总结整理,并结合对该地区典型造山型金矿床的剖析,认为该地区造山型金矿的形成与克拉通及克拉通之间造山带的演化密切相关,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各克拉通内的绿岩带及克拉通之间造山带内,时间上主要集中于3.20~3.00、2.70~2.55和2.10~1.80 Ga 3个时期。在此基础上,对非洲东南部地区划分出基巴拉、乌本迪、泛非、林波波4个主要的造山型金矿成矿潜力区。  相似文献   

7.
南非津巴布韦和兴普瓦尔克拉通之间为林波波活动带,他们几乎是在同一时期里形成的,卡普瓦尔和津巴布韦在构造上是不稳定的火山-深成环境。而林波波带是较稳定的克拉通环境,彼得斯堡绿岩带位于卡普瓦尔克拉通北部边缘,在绿岩剪切带含有较大的金矿化。林波活动带的南部边缘区含有与卡普瓦尔克拉通岩带相似的构造分裂的花岗-绿岩物质。在空间上受北倾的毫特河剪切带控制,南部边缘向南逆冲沿毫特河剪切带覆于卡普瓦尔克拉通北部边  相似文献   

8.
林波波带的北缘带(NMZ)是一个增厚的太古代地壳带,由麻粒岩相英云闪长片麻岩组成。含有少量的上壳岩包体。该区以北部一个大的冲断层为界。该断层平行一条斜方辉石等变带。沿着冲断层,麻粒岩仰冲到津巴布韦克拉通的上部。一个大的低角度约50km宽的糜棱岩带(三角剪切带)形成林波波NMZ的南部边界。在糜棱岩带中具有右旋剪切性质的岩石变形。该剪切带反映了NMZ上的林波波带的外来中心带是向西直接侵位的。  相似文献   

9.
在非洲南部,林波波带和巴伯顿山地的构造演化,可用从约3600Ma直到2500Ma一段时间的板块构造活动幕来解释。尽管时间上有联系,但在每一地区活动类型不同。津巴布韦和卡普瓦尔克拉通的构造演化,可能被认为是两个端元类型的结合。林波波活动带是在3570Ma前由于大陆上升崩塌成地堑而形成的。这种上升出现在含有年龄至少为3790Ma的岩石的克拉通中,并且可能源自地幔羽状体(Mantle plu-  相似文献   

10.
前言构成南部非洲地盾一部分的早前寒武纪(太古宙)花岗岩一绿岩层,是地球表面上已知最老的地层之一。在博次瓦纳东部、南非(阿扎尼亚)东北部以及津巴布韦,该地盾是由林波波活动带分割的两个克拉通、即卡普瓦尔和罗德西亚克拉通组成。在时间上从27—35亿年(或甚至更老)的地区,是作为30亿年前在大陆边缘条件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克拉通盆地基底。  相似文献   

11.
南非境内矿产资源种类繁多、储量巨大,其内部的构造单元包括一个太古宙克拉通与一系列元古宙-古生代造山带,以及一个代表弧后前陆沉积系统的卡鲁盆地(狭义)。文章结合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关系,将南非划分为6个Ⅲ级成矿区带:太古宙卡普瓦尔克拉通金-铀、铁-铜-铂族元素、金刚石成矿区,古元古代林波波金-金刚石成矿,古元古代海斯铁-锰成矿带,中元古代那马奎铜-铅-锌多金属成矿,古生代开普褶皱带钨-锡-铜-钼多金属成矿带,古生代-中新生代卡鲁盆地铀-金刚石-砂金成矿区。  相似文献   

12.
津巴布韦在地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多阶段的构造变形、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沉积作用。津巴布韦块体由稳定的克拉通和边缘活动带(造山带)以及显生宙盆地三部分组成,东部与莫桑比克构造带之间的推覆断裂带可能为地壳叠接带。据此初步划分了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六个二级构造单元、十四个三级构造单元。依据矿产资源在各构造单元的分布特点,初步划分为十二个成矿带。主要优势矿种为金、铬、铂族元素、金刚石、铜多金属、煤及煤层气等。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近年对林波波带研究的一些进展。有的地质工作者认为,林波波带是卡普瓦尔克拉通与津巴布韦克拉 碰撞产物,以此证明现代型式的陆-陆碰撞在晚太古宙期间就已发生了。  相似文献   

14.
扬子克拉通与秦岭造山带的构造关系及金刚石矿的找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扬子克拉通与秦岭造山带之间的构造关系,认为其经历了非常复杂的历史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前震旦纪为双列岛弧式主动大陆边缘发展阶段,即发育了桐柏大别岛弧、郧县—随县弧间盆地、米仓山陆缘弧、神农架—大洪山弧后盆地;震旦纪至三叠纪为裂陷槽发育——断裂造山阶段;中新生代为热隆起—滑脱拆离—推覆构造阶段。此构造关系对比金刚石矿床的形成模式,认为扬子克拉通与秦岭造山带的过渡地带是寻找钾镁煌斑岩型金刚石矿床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5.
中国造山带内生金属矿床类型、特点和成矿过程探讨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中国是造山带最为发育的国家之一,尤其是在西部地区分布广泛。本文从成矿地球动力学演化角度对中国造山带中矿床类型、特点和成矿过程进行了初步的综合研究,将造山带矿床分为碰撞造山型和俯冲造山型两种。前者进一步可分为同碰撞造山过程成矿和后碰撞造山成矿。以青藏高原为例,又将同碰撞造山过程成矿分为碰撞造山期成矿、松弛期(伸展)成矿、走滑拉分盆地成矿和剪切带扩容成矿。以西秦岭和东天山为例,剖析了后碰撞成矿特点、过程和成矿规律。在扬子克拉通西南缘发育有中国颇具特色的低温成矿域,包括广泛分布的卡林型金矿、密西西比型铅锌矿和玄武岩型铜矿,本文研究提出这些矿床形成于中生代大陆边缘造山带弧后伸展盆地。  相似文献   

16.
<正>秦岭造山带是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的多体制、多成因的复合型大陆造山带和贵金属、有色金属成矿带。秦岭造山带可分为华北克拉通南缘、北秦岭造山带、南秦岭造山带和扬子克拉通北缘等4个构造单元(李诺等,2007),东秦岭位于华北克拉通与扬子克拉通的邻接边缘以及它们之间的拼合带,即秦岭造山带的东段(卢欣祥等,2002)。东秦岭造山带在构造环境上与秦岭造山带一致,都经历了从太古宙到中新生代长达30亿年的地质演化。秋树湾铜钼矿床位于华北板块南缘,秦岭-大别山碰撞带的东  相似文献   

17.
钽作为一种重要的稀有金属矿产,广泛应用于各种工业领域。世界上的钽矿床成因主要为内生成矿,尤以花岗岩型和伟晶型最为重要,碰撞造山过程导致的多期次岩浆活动是有利的钽矿成矿环境。南部非洲钽矿资源丰富且品位高,主要为花岗岩型和伟晶岩型钽矿床,空间上主要分布在卡普瓦尔克拉通、刚果克拉通、津巴布韦克拉通以及基巴拉、泛非、达马拉等碰撞环境下形成的同造山—后造山构造带内,时间上主要集中在太古宙(2.85~2.58 Ga)、古元古代(2.48~2.0 Ga)、晚中元古代—早新元古代(1026~880 Ma)以及泛非活动期(500~440 Ma),且不同钽矿带内含钽矿物稀有及稀土元素分布特征差异较大。南部非洲发育大量与钽矿形成密切相关的花岗岩及伟晶岩岩体,资源潜力巨大,未来有望成为世界上主要的钽资源接续基地。  相似文献   

18.
中南部非洲是世界上金刚石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其金刚石矿床主要产于津巴布韦克拉通和卡普瓦尔克拉通内,主要分为两种类型:①原生金刚石矿床;②次生金刚石矿床,且以原生金刚石矿床的研究程度较高,代表了中南部非洲的研究现状。本文通过总结前人研究资料发现,该地区的金伯利岩分为Ⅰ型和Ⅱ型,其内包体可以分为两种:橄榄岩型和榴辉岩型;金刚石可以分为三类:橄榄岩型、榴辉岩型及两者的过渡类型——二辉岩型。其中,橄榄岩型和部分榴辉岩型金刚石来自于地幔结晶堆晶体,而另一部分榴辉岩型则与板块俯冲的构造—热事件有关。金伯利岩的年龄主要分布于白垩纪、二叠纪、寒武纪及元古宙,而金刚石的年龄主要为元古宙和太古宙,金伯利岩和金刚石为不同时期的产物,金刚石为金伯利岩侵位期间捕获的上地幔物理破碎产物。其中900~1000Ma左右的金刚石为板块构造—热事件的产物,并对早期金刚石进行了改造破坏。次生金刚石矿床为原生矿床风化后的产物,可分为四种类型,构造特征、基岩地质及地貌演化等对该类矿床的分布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成矿单元划分原则和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强调,区域成矿图的编制原则和方法虽然应当以大地构造为基础,但却更应考虑成矿作用本身。成矿作用本身是确定成矿单元及其边界的首要因素。笔者在文中仍采用了成矿省这一概念。但与前人的用法不同,在这里,成矿省不仅具有空间概念,更为重要的是它具有时间属性。本文所说的成矿省是指在一定大地构造基础上,在相同或相似的地质背景中,在相同或相近的成矿时代,经相同或相关的成矿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或彼此相关的几种矿床的分布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成矿区(带)、成矿潜力区和成矿远景区。成矿区(带)是指根据所存在的矿床分布情况和成矿有利地质条件划分出的成矿单元。成矿潜力区是根据成矿有利地质条件划分出的成矿单元;潜力区内有时会存在有关矿床的矿化显示。成矿远景区是根据成矿有利地质条件推测(预测)出的成矿单元。根据这一思路,笔者提出了成矿单元的划分步骤以及在大地构造基础上划分成矿单元的原则框架,将克拉通地区的成矿单元按克拉通基底发展阶段、克拉通盖层发展阶段和后克拉通发展阶段划分成矿省;将造山带地区的成矿单元按造山带发展早期阶段、造山带发展晚期阶段和后造山带发展阶段划分成矿省;与基性-超基性岩带有关的矿床按其发育的断裂带、裂谷带和蛇绿岩带划分成矿单元。在克拉通和造山带晚期特别是后期发育的成矿单元,其界线可能与大地构造界线不尽一致甚至可能穿越构造界线。笔者结合中国情况对成矿单元进行了初步划分,例如华北克拉通东端的胶—辽菱镁矿-滑石-石墨成矿省、华北克拉通北缘的燕—辽铁-金成矿省、西秦岭华力西造山带的西秦岭铅锌成矿省和大兴安岭华力西造山带的大兴安岭多金属-铁成矿省以及这些成矿省中的成矿潜力区和远景区等等。这样的划分,实际上已经预示了找矿范围和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国岩浆型Ni-Cu-(PGE)硫化物矿床主要出露于中亚造山带(新疆北部的天山-阿尔泰地区)、华北克拉通北缘(吉林-辽宁-北京-河北-内蒙古)和华北克拉通西南缘(甘肃)、扬子克拉通西-北缘(陕西-四川-云南)的广大地区,受控于镁铁质-超镁铁质岩体,具有成群成带分布的特征.这类矿床依其岩石类型和地质特征可划分为3类,即产于镁铁质-超镁铁质侵入体中的基底Ni-Cu-(PGE)硫化物矿床、产于与溢流玄武岩有关侵入体中的Ni-Cu-(PGE)硫化物矿床和产于科马提岩中的Ni-Cu-(PGE)硫化物矿床.这类矿床的成矿时代主要集中于新元古代早期(1 000~800 Ma)和古生代晚期(295~250 Ma)两个时间段,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Rodinia超大陆聚合与裂解阶段、活动造山带后碰撞和二叠纪溢流玄武岩大规模喷发阶段,且均与超级地幔柱活动有关.这类矿床依其成矿构造环境可划分为4类,即古大陆边缘裂谷型、地幔柱型、弧后拉张型以及造山带后碰撞型.这类矿床按其成矿构造环境、成岩成矿时代和地质特征可划分为4个成矿区带,即新元古代与Rodina超大陆聚散有关的Ni-Cu-(PGE)硫化物矿床、华北克拉通北缘Ni-Cu-(PGE)硫化物矿床、中亚造山带后碰撞Ni-Cu-(PGE)硫化物矿床和峨眉地幔柱区Ni-Cu-(PGE)硫化物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