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黎溪式”铜矿床赋存在康滇地轴中段西缘的前震旦系会理群通安组中的白云石大理岩中。矿床的岩相控制特征十分显著,石英白云石大理岩为本成矿带的主要控(储)矿岩石,白云岩或白云石大理岩的含铜量占康滇地轴主要成矿区铜总量的46.7%。 长期以来,对“黎溪式”铜矿的成因认识①与中基性岩浆有关的中温热液矿床,构造富集成矿;②同生沉积变质矿床,地层控矿。笔者认为两种成因的论据不够充分并与客观地质现象及室内分析鉴定资料大都不相吻合。  相似文献   

2.
孟宪民将赋存于东川元古代昆阳群落雪白云岩中的层状铜矿命名为“东川式铜矿”。该类矿床广泛分布于康滇地轴昆阳群(会理群)落雪组地层中(图1),并严格受一定的岩性地层组合控制,基本上是沉积变质的或火山沉积变质的成层矿床。简而言之,就是一定层位的矿床。据此,笔者将这类矿床更名为“东川式层控铜矿”。此类矿床在成岩阶段就已基本形成,尔后经受各种地质作用(区域变质、地壳运动、次火山一岩浆  相似文献   

3.
刀公箐铜矿矿体呈复杂透镜状、豆荚状赋存于断裂构造破碎带中,矿体围岩为中二叠统羊八寨组(P_2y)绢云千枚岩及凝灰岩。属中低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4.
沉积岩型层状铜矿床(SSC型)的成因争论聚焦在成矿作用主要集中在沉积成岩期并可能叠加有后期成矿作用,还是形成于成岩后盆地闭合过程和造山作用有关.产于扬子板块西缘的东川式铜矿是中国SSC型矿床的典型代表,这些矿床赋存在晚古元古界东川群岩石中,主要呈层状矿体产出,但也存在少量脉状矿体.文章选择东川铜矿田内因民、汤丹和滥泥坪...  相似文献   

5.
刚果(金)铜-钴矿床地质特征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菊民 《地质与勘探》2010,46(1):165-174
刚果(金)的铜矿带以赋存于新元古代沉积岩中的铜-钴多金属矿床为特征。根据矿体赋存地层的不同,矿带内自下向上共发育6层矿体。最主要的两个层状铜-钴矿体主要赋存于下Roan群Mines亚群(R2)之中,其一位于Kamoto组底部(R2.1),构成下部矿体;另一位于Shales dolomitic组(R2.2)底部,构成上部矿体。第三层矿体呈透镜状赋存于Roan群Mines亚群Kambove组(R2.3)中底部。第四层矿体赋存于Roan群Dipeta亚群Kansuki组(R3.3)内,为局部层状矿化。第五层矿体位于Nguba群Likasi亚群顶部(Ng1.3),为局部的铜多金属矿化。第六层矿体位于Kundelungu群Plateaux亚群中,为次生富集的铜多金属矿化。这些矿床(体)根据矿化特征的不同可以分为层状、次生富集和脉状三个类型,其分布严格受地层控制,并与卢菲莲造山期挤压构造密切相关。层状铜-钴矿床主要分布在由Mines亚群组成的逆冲岩席边缘的山脊部位,而次生富集、脉状矿床从Mines亚群到Kundelungu群都有发育,多出露于逆冲岩席内部的山脊与线性构造的交切部位。  相似文献   

6.
张兴林 《云南地质》2013,(4):412-416
波司甸铜矿床是云南易门铜矿区南段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中的典型喷流—热卤水沉积型铜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的研究,对云南易门铜矿区南段的找矿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疆土根曼苏铜矿床赋存于早石炭世库山河群上组岩层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出,受地层、构造的控制。笔者主要利用岩矿鉴定、电子探针、扫描电镜等分析方法查明了本区金属矿物从早到晚主要为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辉铜矿、铜蓝、自然铜、黑铜矿、孔雀石等,且相互交代关系明显。同时,根据该区矿物共生组合及其在垂向上空间分布的差异,大致可将矿床分为氧化带、次生硫化物带和原生硫化物带,其中氧化带以孔雀石为标志性矿物,次生硫化物带以辉铜矿、斑铜矿、铜蓝、蓝铜矿为主,原生硫化物带则主要以黄铁矿、黄铜矿为主。研究发现,矿体主要赋存在次生硫化物带中,古陆的风化剥蚀为矿床提供了基本的成矿物质,库山河群上组的巨厚石膏层被认为是S2-的主要来源,盆地为矿体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赋存条件。在后期构造应力作用下,含矿地层不断地被挤压抬升至潜水面以上,在表生氧化、淋滤等作用下使铜硫化物不断发生叠加交代,从而使铜元素不断富集,形成了铜矿体。  相似文献   

8.
王庆文 《吉林地质》2013,(3):19-22,53
铜带省(Copperbelt)铜矿床位于赞比亚—刚果(金)铜矿带上,该带是世界上大的成矿带之一,因其丰富的铜矿资源和高的铜产量而闻名于世。在该铜矿带集中了世界上很多大的砂页岩型铜矿床,均赋存于姆瓦群和加丹加超群中固定的、稳定的沉积层位中,其铜矿资源储量较大。本文在介绍该矿带上铜矿床的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控矿因素、矿床类型及找矿潜力,为寻找同类型的矿床及地质研究方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史清琴 《云南地质》1993,12(1):136-138
云南境内赋存于前寒武系中的铜矿资源丰富,开采历史悠久;据地质情况分析,至今仍具有广阔的找矿前景。 (一)资源现状我省前寒武系铜矿高度集中在“康滇地轴”区,已探明的储量占全省已探明铜储量的67.58%。我省三大铜矿均产于此区内;发现的中型铜矿床占全省中型铜矿床总数的三分之康滇地轴区昆阳群中的受变质沉积型铜矿床(东川式铜矿),已探明的储量占全省已探明铜储量的43.01%;大红山群中受变质火山岩型铜矿床(大红山式铜铁矿)已探明的储量  相似文献   

10.
沙建泽 《地质与勘探》2021,57(4):910-919
滇西维西县铜厂箐铜矿床赋存于中侏罗统花开佐组二段粉砂质泥岩、粉砂岩夹泥灰岩中,受断裂构造控制呈脉状产出。本次通过研究与该矿床铜矿化关系密切的石英及方解石C-H-O同位素组成特征,揭示其成矿流体来源,进而探讨该矿床成因。研究发现,该矿床中主成矿阶段与铜矿共生的方解石样品的δ~(13)C_(V-PDB)值变化于-6.93‰~-6.16‰,均值为-6.69‰,δ~(18)O_(V-SMOW)值变化于10.88‰~13.07‰,均值为11.98‰;与铜矿共生的石英样品的δ~(18)O_(V-SMOW)值变化于14.22‰~16.88‰,均值为15.93‰,δD_(V-SMOW)值介于-87.0‰~-61.7‰,均值为-75.99‰,表明成矿流体主要源自岩浆水。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为在喜马拉雅期印度-欧亚大陆碰撞背景下,由于澜沧江深大断裂和雪龙山断裂长期活动,伴有深部岩浆含矿热液沿构造裂隙充填,形成铜厂箐脉状铜矿床。  相似文献   

11.
吴礼锟 《云南地质》1989,8(2):154-163
易门铜矿是我省大型铜矿山之一。大量地质勘探和矿山开采所积累的资料表明,矿床不仅有一定的地层层位,与一定的岩性(岩相)有关,而且受控于一定的构造,对控矿构造可归纳为几种类型。一、概况易门铜矿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是元古界昆阳群。铜矿床主要赋存于落雪组铜厂段和绿汁江  相似文献   

12.
探讨和总结了扬子地块西缘大地构造演化、元古宙重大构造-岩浆事件与铁氧化物铜金型(IOCG)矿床关系,以促进对深部隐伏IOCG矿床勘查和新技术研发。在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小溜口岩组顶部和不整合面之下,含矿层状-似层状碱性方解石钠长石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520±14 Ma,这种似层状铜矿床和其上不整合面型Cu-Co-AuAg-REE-Fe矿体,以云南东川因民铁铜矿床深部小溜口岩组中铜矿床为代表。总体上,IOCG矿床与扬子地块大地构造演化之间关系为:(1)扬子地块于东川运动(中条运动/Hudsonian Orogeny,1800 Ma)形成了陆壳基底。在中元古代初期(1700±50 Ma)发生了地幔热物质上涌侵位的构造-岩浆事件,导致古扬子地块发生裂解并形成裂谷构造和大陆裂谷盆地。在近东西向大陆裂谷盆地发育初期,构造动力学特征为火山地堑式断陷成盆。在碱性铁钠质基性岩、铁钾质粗面岩和铁质辉绿辉长岩形成过程中,形成了第一期IOCG矿床成岩成矿高峰期(1650±50 Ma),以云南大红山IOCG矿床为代表。(2)在裂谷盆地成熟发育期,构造动力学特征为裂陷沉降成盆。因民期和黑山期两次地幔热物质上涌侵位,导致了构造-岩浆-成岩成矿事件发生。在铁钠质基性火山岩、铁钾质粗面岩、水下火成碳酸岩、火山喷溢-火山热水喷流沉积相等形成过程中,形成了第二期IOCG矿床的成岩成矿高峰期(1500±50 Ma),以云南迤纳厂IOCG矿床为代表。(3)在小黑箐运动/满银沟运动(格林威尔造山期,1000 Ma±),扬子地块南缘形成了近南北向洋壳俯冲和陆缘侧向挤压收缩体制,碱性铁质辉长岩-辉绿岩体上涌侵位,伴随同构造期脆韧性剪切带形成和沉积盆地构造反转,形成区域性不整合面(小黑箐运动/满银沟运动)和后期沉积型-火山沉积型铁矿床,为IOCG矿床第三期成岩成矿高峰期(1000±100 Ma)。以白锡腊深部和新塘IOCG矿床为代表,形成IOCG矿床和IOCG矿床的叠加成岩成矿。(4)晋宁-澄江期为多重构造体制耦合与转换格局,扬子地块内部和陆缘具有造山带-沉积盆地-深部地幔柱上涌侵位,深部地幔柱上涌侵位形成的碱性铁质辉长岩具有OIB源区特征,形成了第四期IOCG矿床的成岩成矿高峰期(800±50 Ma),以四川拉拉IOCG矿床受碱性铁质辉长岩侵位与叠加成岩成矿为代表。在澄江期"盆→山"耦合与转换,IOCG矿床和东川型铜矿中进一步发生了盆地流体叠加改造富集(810~700 Ma)。  相似文献   

13.
云南会泽县老鹰箐铅锌矿之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断层构造破碎带中,构造控矿明显,矿体围岩为中元古界昆阳群黄草岭组(Pt2h)板岩,为构造破碎带控制的充填-交代型脉状铅锌矿床.构造破碎带、硅化、碳酸盐化以及地球化学异常是重要的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西沟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和成矿金属元素赋存状态,本文利用电子探针分析技术,研究了该矿床中银的赋存状态,并探讨了银的成矿机理。结果表明,西沟矿床中银以独立矿物或类质同象产出,主要独立银矿物有自然银、辉银矿和硫铜银矿,主要类质同象矿物为银黝铜矿和含银黝铜矿。辉银矿以显微包体形式赋存于方铅矿中;硫铜银矿呈不等粒集合体分布于黄铜矿颗粒的边部;而自然银呈粒状分布于石英脉及碳酸盐矿物的晶隙间。  相似文献   

15.
为阐明阿吾拉勒成矿带西段铜矿成矿作用特征,探讨找矿方向,对具代表性的穷布拉克铜矿、莫斯早特铜矿及群吉-群吉萨依铜矿3个矿床进行典型矿床剖析,厘定成矿控制因素,分析成矿地质环境及成矿过程,初步探讨了找矿方向。研究表明,研究区内发育的众多铜矿床(点)为西天山地区石炭纪晚期—二叠纪早期陆内裂谷环境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各种控矿构造是导致成矿的重要控矿因素,二叠纪(次)火山构造岩浆活动及其演化形成的(次)火山热液是导致成矿最根本的成矿主控因素,一系列铜矿床(点)为成矿环境总体相似局部略有差异条件下形成的产物,均为受(次)火山热液作用形成的热液型矿床。矿(化)体受构造控制主要呈脉状、透镜状等赋存于火成岩中。  相似文献   

16.
北祁连蒲花沟铜矿位于北祁连加里东造山带,赋存于奥陶系阴沟群之中。北祁连奥陶系阴沟群是一套典型的北祁连山火山岩型矿床含矿地层,因此是研究蒲花沟铜矿的理想地层。笔者从矿床角度出发,立足于详实的区域地质勘查资料,结合前人已取得的众多重要研究成果,在总结研究区阴沟群地质特征及铜矿化带、矿体和矿石特征的基础上,分析研究蒲花沟铜矿成矿类型及成因。结果表明,北祁连蒲花沟铜矿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铜矿,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奥陶系阴沟群,主要容矿围岩为孔雀石化碎裂英安质晶屑凝灰岩,成矿热动力来源于受北祁连在加里东运动末期(晚志留世)局部岩浆活动影响而于蒲花沟一带发育的酸性侵入体。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水口山矿田内的3个典型铅锌多金属矿床——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老鸦巢铅锌金矿床和鸭公塘铅锌铁铜矿床的矿石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室内显微鉴定、电子探针分析和LA-ICPMS微量元素分析测试,研究了本区稀散元素的赋存状态、分布规律以及与主成矿元素(Pb、Zn、S、Fe)的关系等,总结出稀散元素在本区的富集规律.研究表明:本区矿石中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主要富集Cd、In、Te3种稀散元素.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In/Zn比值为0.86,老鸦巢铅锌金矿床In/Zn比值为5.10,而鸭公塘铅锌铁铜矿床In/Zn比值为611.20,且w(In)为33.83×10-6~365.62×10-6,因此,康家湾铅锌金银矿床和老鸦巢铅锌金矿床矿石中的In是以类质同象赋存于闪锌矿和黄铜矿的晶格中,而鸭公塘铅锌铁铜矿床矿石中的In可能以硫铟铜矿的形式赋存.水口山矿田的Te主要有2种赋存形式:一种以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硫化物(黄铁矿)中;另一种以矿石中形成其独立矿物辉碲铋矿(分子式为Bi2TeS2)和碲银矿(分子式为Ag2Te)存在.  相似文献   

18.
张荣伟 《云南地质》2008,27(3):351-356
矿体产于断层破碎带中,受断层和地层层位控制。根据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发现大箐铜矿与兰坪金满铜矿具有一定相似性,认为大箐铜矿应属中低温热液型构造铜矿床。  相似文献   

19.
甘肃文县筏子坝铜金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筏子坝黄铁矿-磁铁矿型铜-金矿床产于碧口群中亚群阳坝组,矿(化)体赋存于浅变质基性火山岩与正常沉积岩交互韵律组合层内,与条带状及透镜状含碧玉磁(赤)铁石英岩密切相关,与围岩呈整合接触。矿质源于海底火山喷发,属火山岩受变质铜-金矿床。阳坝组铜金矿床由东向西成群分布,东部以康县阳坝铜矿坡小型矿床为代表,西部则以文县筏子坝矿点为代表。后者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与前者基本相同,含矿体(磁铁石英岩)沿走向延长,宽度较大,向深部有变厚趋势,矿化以Cu、Au为主,含较高Co、Ag、Zn等可利用伴生组分,从地表向下,品位由贫变富。可望达到或超过阳坝矿床规模。  相似文献   

20.
辣椒铁铜矿主要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因民组第上段(Pt2y3)白云质板岩及白云岩中,矿体呈层状、似层状,矿体产状与围岩产状近一致,层控特征明显。该铁铜矿可能为火山喷流-同生沉积-热液交代等多成因叠加形成的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