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七届国际地质年代学、宇宙年代学和同位素地质学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9月24—29日在澳大利亚堪培拉召开。与会代表来自25个国家,共560人。一般会议讨论内容几乎涉及同位素地球科学的各个领域。专题会议讨论的内容包括地球的开端——从宇宙尘到行星形成、地球的第一个10亿年、地壳地幔和大气圈的同位素演化、地质历史中的界线事件、岩石的热历史和地表同位素地球化学等六大领域,它们基本代表了  相似文献   

2.
对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2001年科学大会中所讨论的几个科学技术问题做了部分介绍。其中包括大地测量学近20年来的进展、地球参考框架、大地测量基本常数、GPS连续运行网及其综合服务系统和卫星重力探测,以及GPS天气预报的技术要求等。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现实主义灾变论的产生与发展。通过对地质事件的频率、概率、幅度及其影响的理论分析,从时空理论上讨论了灾变事件的可能性、必然性及其影响的重要性。据最近十年来地球科学研究的新进展和证据,进一步说明了在地球的长期历史演变、发展过程中,确曾发生许多幅度不等的灾变事件,其中既有地外成因的又有地球自身发生的,前者具有比人们想象的更重要的作用。最后,就现实主义灾变论的哲学意义、地学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核幔边界动力学——地球自转十年尺度波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总结了地球核幔边界动力学有关研究的新进展,如核幔边界的特性、核幔边界的地形起伏、核幔边界附近地幔对流格局和地球外核顶部的流场等。从地核—地幔之间的耦合出发,讨论了地球自转十年尺度的波动问题,简述了核幔之间电磁耦合、粘滞耦合和地形耦合对十年尺度波动影响的基本理论。提出在该项研究中应以综合分析为基础,开展多学科的联合、交叉研究的途径以深化对地球自转十年尺度波动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20世纪地球物理学的重要成就和21世纪的发展前沿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滕吉文 《地学前缘》2003,10(1):117-140
20世纪是地球物理学取得辉煌成就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关键性的百年里实施了一系列大型且具全球性的研究计划。 2 1世纪必将在对地球本体的认识和解决水资源、矿产资源、自然灾害和环境 (包括空间环境 )方面继续作出新的重大贡献。只有深入研究地球内部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不同圈层的耦合及其深部动力过程才能深入探索地球系统的发展。为此 ,文中讨论三方面的问题 :(1)地球物理学的发展进程及其战略意义 ;(2 ) 2 0世纪地球物理学领域主要的重大成就 ;(3) 2 1世纪上、中叶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前沿和导向。  相似文献   

6.
《地球化学》1972,(1):116-116
第一届国际地球化学会议于1971年7月20—25日在莫斯科召开。会议分四个组:Ⅰ岩浆作用;Ⅱ热液作用;Ⅲ变质作用;Ⅳ沉积作用。整个会议期间听取了约250个报告。 岩浆作用组讨论了地壳、地慢和宇宙空间(包括熔融状态物质)的所有的地球化学作用。其中包括原生星云物质的物理化学演化理论,地球各深部带岩浆作用的物理化学问题,花岗岩成因问题.成矿作用与岩浆和变质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过去十来年中,环境地球化学学科获得了很大发展,研究内容十分丰富。本文以2011年4月在广州举行的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的内容为线索,简要介绍了中国环境地球化学研究方面的一些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方向,包括氮、喀斯特、汞、非传统稳定同位素、有机物以及气候变化等环境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8.
《地球化学》1972,(2):201-201
由日本学术会议和国际地球化学、宇宙化学协会共同召开的1970年国际水地球化学和生物地球化学会议于1970年9月6日~12日在东京召开。 会议关于水地球化学的讨论课题如下: 1.地球演化和水; 2.热水起源和热水作用; 3.水圈的放射性和地质年代;  相似文献   

9.
刘霞 《山东地质》2010,(8):21-21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报道,英国科学家最近研究发现,地球的整个形成期约为1亿年,而不是之前认为的3000万年。这样,地球实际年龄的计算就要减去7000万年的孕育时间,也就是说,地球比科学家此前推算的要“年轻”。  相似文献   

10.
华南存在老于30亿年的太古宙地壳基底郑永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合肥230026)关键词华南,太古宙,地壳基底高励总结了迄今所报道的世界上最老的地球矿物年龄[1],其中最大年龄值可达4276±6Ma,系Compston和Pidseon应...  相似文献   

11.
二○○○年量子地球化学将成为地学中一个成熟的系统的新学科,它将把地球化学的发展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对地球各个历史发展阶段,各个不同地质构造单元的全部元素及同位素的分布、分配、迁移富集的规律,量子地球化学将作出新的总结,从而将有力地促进对矿  相似文献   

12.
环境地质学的发展与挑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奋起拯救地球和地球上包括人类自己在内的生物———对环境和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是人类20世纪对可持续发展的一个伟大贡献。其中,地质科学对人类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形成功不可没。地质科学是研究地球系统的科学,历来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联系在一起。传统的地质科学注重研究地球的形成及其演化历史,在满足不断前进的社会经济发展对矿产资源需求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发展。地质学家弄清楚了地球已经有45亿年的历史;认识到地球是一个动态的、完整的系统。地质科学在研究地球演化历史时,总要研究生物的进化过…  相似文献   

13.
前言这次会议的主要目的,是要评述一下运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寻找新矿床的技术情况。通过本评论中提供的历史情况和对比研究,我们也希望改进地质、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之间的配合及每门学科的专业研究范围内的合作。我的责任是提供一种概念正在发生变化的地质结构,这些概念与将要讨论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的改良和新技术是一致的。我想简单地评述一下过去十五年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藏高原古高程重建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古高程定量是研究地表抬升、地球深部动力学以及气候之间关系的纽带,对于探讨高原隆升历史和隆升机制具有重要作用。尽管近20年来国内外有关青藏高原古高程定量研究较多、涉及广泛,包括脊椎动物、植物、孢粉化石以及氧、碳、氢同位素等,缺乏对不同研究方法、应用范围及应用时应注意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和讨论,导致同一地区应用不同古高程指标得出不同的海拔高度。笔者通过总结有关青藏高原古高程研究,对其研究方法进行归纳,结合其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重点分析了拉萨地块古高程研究结果,认为拉萨地块古高程在晚渐新世--早中新世,具有较大地形起伏。  相似文献   

15.
地质演化的历史:18亿年前后变格及两阶段演化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球的演化具多阶段历史,不同阶段特征各异,但1800Ma前后的变格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重大转折时期,引起地球上部层圈全方位的重大变化,本文论述了不同阶段演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6.
地球气候变化的米兰科维奇理论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米兰科维奇理论是从全球尺度上研究日射量与地球气候之间关系的天文理论(以下简称为“米氏理论”)。该理论认为,地球轨道偏心率、黄赤交角及岁差等三要素变化引起的到达北半球中高纬度夏季日射量变化是造成冰期—间冰期旋回的根本原因。详细回顾了米氏理论的发展历程,并以南极东方站过去42万年大气和气候变化的历史资料为例,讨论了经典米氏理论中有待研究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前文中已经讨论了石油演化的机理和阶段,提出了一个初步的石油演化模式。本文则讨论石油演化在石油地质中的应用,包括适用于一定地区的石油演化上、下限标准以及它们在油气远景评价、油气藏成因分析和石油地球化学方面应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前言现代成矿理论是根据地壳有规律不可逆演化的基本理论和伴生矿床建立起来的。最近在解释地球早期历史方面的进展有力地促进了这一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地球早期历史一般认为是地质前期和太古宙时期的总和,时距为45—25亿年。本文使用的“早期历史”一词具另一种意义,即包括太古宙和早元古宙(38—18亿年)。有两个理由证明这种研究问题方法:1)太古宙和早元古宙构造之间紧密相连,而在许多地区晚元古宙构造与显生宙相似。2)缺少地质前期的成矿作用资料。  相似文献   

19.
《地质论评》1986,32(4):416-417
中国地质学会三十三届理事会第八次常务理事(扩大)会议审议通过了1986年学术活动计划,计有46项。一、综合性学术会议 1.全国第二届天地生相互关系学术讨论会。着重交流和讨论地外灾变和事件地质学,太阳活动、地球运动对地球环境和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的成果。这是一次交叉学科讨论会,中国科协学会工作部委托我会主  相似文献   

20.
对地质节律与地球动力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地质历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节律现象进行了分析,并就其可能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初步讨论,认为地球的内部动力作用是地质节律形成的主要的动力学背景。地球内部动力系统的能量主要来源于原始增生热、短寿命放射性核素和长寿命放射性核素衰变产生的辐射能等;能量主要以热传导、热对流的方式由地球内部通过岩石圈向外耗散,并导致岩石圈的板块运动;内部能量的释放是呈指数衰减的,在此背景上叠加着非线性的、脉冲式的变化。在分析地球动力系统的主要特征基础上,笔者将地球视为一个自组织临界状态的自然系统,提出一个简单地球热动力系统模型,对地质节律现象进行模拟,并对未来地球动力系统模型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