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广西晚二叠世古构造及岩相古地理的研究与煤盆地含煤地层及其含煤性的分析,探讨了其聚煤作用的控制条件。认为广西晚二叠世成煤环境,在古构造上聚煤主要场所是构造沉降带,而断陷带仅在其中局部隆起区;在沉积相上主要含煤岩系产于碳酸盐台地潮坪—浅滩相带中,至于滨岸陆屑滩相带、半局限台地相带和台地边缘浅滩相带中仅局部含煤;不同岩石组合及煤层顶底板特征反映了成煤条件的差异。还指出了相区的划分为今后煤田地质研究和找煤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2.
茂兰煤田位于贵州省南部荔波县茂兰区境内,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红明煤田相邻,均属红茂煤盆地中的早石炭世含煤地层。茂兰煤田本属贵州省管辖,因广西煤炭资源不足,经上级批准,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对茂兰煤田进行勘查及开采。原广西第九地质队在1971年至1976年间进行了普查勘探工作,已探明煤矿储量三亿多吨,全为优质无烟煤。 该煤田沉积的煤系厚度较大,形成的煤层较多,煤层稳定,煤层较厚,煤质较好。广西壮族自治区自1974年就开始建井开采,现已发展成为广西重要煤炭基地之一。  相似文献   

3.
文章通过对景毛勘查区煤岩、煤化学和工艺性能等几方面进行分析,得出勘查区具有低—中灰、低—高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强粘结等煤质特征,煤类为肥煤和焦煤,可用作炼焦用煤、动力用煤、炼焦配煤。对今后更好地利用该区煤炭资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作者根据多年来参与广西煤田地质勘查、科研工作所积累的资料,结合国内当前煤变质理论。以煤炭化学组分及镜质组反射率作为划分煤种及变质阶段的依据,对广西上二叠统的煤种分布规律及煤变质因素进行探讨,根据煤种赋存分布状态,将全区划分为桂中、桂南和桂西三个变质区。后者属单一变质阶段无烟煤区,前二区变质阶段均自北向南逐步增高,形成在E—W方向上稳定分布的各三个变质带。指出深成变质是广西上二叠统煤的主要变质类型,受上覆地层厚度、区域水平挤压力及古地温的控制。  相似文献   

5.
广西下石炭统寺门段含煤地层是一套滨海沉积地层,文章在通过研究地层岩性、岩相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古地理环境特征,划分出古陆、滨海、浅海区分布范围,为寻找成煤有利地段,确定煤炭普查靶区提供参考,并对下石炭统地层找煤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该文以沉积学、煤岩学和煤相学理论为指导,运用煤相划分参数分析煤相类型,结合宏观和微观煤岩特征,认为新疆准东煤田东部矿区成煤环境为相对干燥的森林沼泽,根据煤相参数的垂向变化,将研究区划分为3种煤相类型:干燥森林沼泽、湿地森林沼泽Ⅰ和湿地森林沼泽Ⅱ。单层煤沼泽类型一般下部为浅覆水森林沼泽或湿地森林沼泽,向上过渡为干燥森林沼泽,代表泥炭沼泽环境由潮湿逐渐变为干燥,覆水程度逐渐变浅,为全区的煤层对比、聚煤规律的认识等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库兰喀孜干勘查区位于准东煤田东部,含煤地层为中侏罗世西山窑组和早侏罗世八道湾组,含煤层共计23层,其中可采煤层12层。根据煤质特征分析可知,煤层宏观煤岩组分以丝炭、暗煤为主,亮煤次之,煤岩类型为半暗型煤—暗淡型煤,显微煤岩类型以微镜惰煤为主,见少量微泥质煤和微惰煤,变质阶段以Ⅱ阶为主。该区总体以中水分、特低—低灰、中高挥发分、高固定碳、特低硫、低磷分、特低氟、特低—低氯、一级含砷、中高—高热值、不黏结、中等可磨—易磨、中热—较高热—高热稳定、含油、较低—较高软化温度的煤层为主,为优质的动力用煤,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窑庄勘查区钻孔成果数据为基础,对主要可采煤层在横向平面上的煤层稳定性及煤层结构的总结,并利用煤质化验数据对各可采煤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2、3号煤层全区基本稳定可采,为低灰、特低硫、高发热量贫煤(PM)、无烟煤(WY)。9+10号煤层全区稳定可采,属低灰、高硫、高发热量无烟煤(WY)。11号煤层全区基本稳定可采,属中灰、高硫、中高发热量贫煤(PM)、无烟煤(WY)。结合煤层开采技术条件的分析,最终对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的资源潜力进行了大致排序。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广西环江县明伦煤矿区主要煤层、煤质及其变化特征,从古构造、古地理沉积环境、后期构造变形及地质作用等方面探讨了影响煤层厚度及煤质变化的主要地质因素。  相似文献   

10.
翼城县南头煤矿煤层与煤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山西省翼城县南头煤矿煤田地质特征,并对该煤层特征、煤质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研究结果认为,南头煤矿发育2号、9+10号可采煤层,其中太原组9+10号煤层稳定,平均厚度较大,全区可采,山西组2号煤层局部可采。煤质方面,2号煤为中灰分、特低磷、特低硫、特高热值贫煤,可作为动力用煤及民用燃料;9+10号煤层为低灰—中灰、特低磷、高硫、特高热值无烟煤(WY3),可作为动力用煤及民用燃料。  相似文献   

11.
红阳煤田含煤地层太原组与山西组,是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相”沉积。依据剖面上沉积相序列变化特点,可划分为14个沉积旋回,每个沉积旋回均含有一层煤。有二种聚煤环境:一是海水退出潮坪后形成的泥炭沼泽聚积的煤层;二是扇三角洲平原形成的泥炭沼泽聚积的煤层。  相似文献   

12.
西湾煤系是广西重要含煤层位之一,以碳酸盐岩夹煤层为特征,自下而上分天堂组和大岭组,主要煤层赋存于大岭组中。煤系时代有晚三叠世与早侏罗世之争。1988年笔者之一冯少南,曾报道了天堂组产植物化石Danaeopsis fecunda Halle,为煤系时代归属提供了重要古生物依据。今年笔者在大岭组的灰岩中分析出牙形刺,认为大岭组的时代应属晚三叠世,并进一步说明大岭组为潮坪泻湖→滨海沼泽相沉积。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广西泥盆纪早埃姆斯期盆地相和台地相两条含矿岩系剖面的研究,认为:早埃姆斯期沉积事件主要是风暴事件、缺氧事件和生物礁的兴衰交替和消亡在盆地、台地环境中反映不尽相同;根据沉积事件的发生、发展可划分为早、晚两期。早期,由弱到强的周期性风暴事件,在缺氧环境的盆地中形成一套呈黑色的含碳质角砾状泥岩、碳质泥岩、硅质岩互层的岩石组合与石煤、钒银(铀)矿床共生,而在台地边缘相中形成一套礁、滩、坪、凹交替的碳酸盐岩和风暴岩与成岩—后生铅锌矿床共(伴)生。晚期,为海侵缺氧事件,在盆地中表现为一套呈黑色的含碳质泥岩与石煤、沥青煤共生,而在台地边缘相中表现为碳质泥岩益复礁云岩组合与成岩型铅锌矿床共生。因此,研究沉积事件与矿产关系,对于泥盆系沉积、层控矿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陕南西乡峡口地区上二叠统地层问题,着重研究了其在大巴山西段的发育规律。据其组合类型,可划分出台地相区、台坡相区和台沟相区等三个沉积相区。对长兴期的大隆组与吴家坪组的相变问题,本文则进一步提出:在横向上,它们是同期异相;在纵向上,它们在过渡的台坡相区内表现为大隆组在上,并随着背离台地相区距离的增加,大隆组的厚度比增大。根据(竹蜒)和有孔虫的产出,对晚二叠世地层提出了分带意见,并依据岩性、岩相、古生物以及沉积间断现象存在与否,指出了二叠系与三叠系在台地相区是平行不整合,在台坡或台沟相区是整合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广西南宁盆地早第三纪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南宁盆地的地质构造背景和第三纪地层、沉积相、古地理演化特征,其中侧重对沉积相剖析认为:南宁盆地在中生代以来形成的NE、NW向两组断裂的“X”型构造背景条件下,受NEE、NNE向各两条断裂控制呈菱形状的第三纪陆相断陷盆地;沉积相以湖相为主,河流相、洪积相次之。前者可分为滨湖、浅湖、半深湖等3个亚相,尤以浅湖相发育,后二者仅在古新世至始新世早、中期发育并分布在湖盆边缘;盆地演化过程中始新世时曾一度上升遭受剥蚀,致使瓦窑村组与上覆地层呈不整合接触,由古新世→始新世末盆地中心由SW→NE迁移,盆地范围增大趋势。还指出南湖组与凤凰山组、古亭组是同期(始新世早、中期)异相产物,盆地内产褐煤、粘土与石英砂等矿产。  相似文献   

16.
在丹凤群中,部分斜长角闪岩含有由阳起石内核和镁普通角闪石外环组成的环带角闪石。外环形成于主变质期,而内核是早期变质矿物的残余。早期变质作用属低压相系的斜长石-阳起石相环境,发生在丹凤群形成之初;而主期变质发生在加里东晚期的中压相系的角闪岩相。大约在海西—印支期后又出现了伴随韧性剪切作用的退变质现象。早期变质和主期变质作用可能分别与秦岭造山带的裂谷作用和裂谷闭合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太子河流域是华北地台区本溪组最发育的地区之一。本文从典型剖面分析入手,对本溪期的沉积相进行分析讨论。本溪的牛心台剖面海相层位出现最早,晚期出现浅水生物碎屑滩沉积,底部之滨海湖沼相中的铝土矿厚度大品位高;大葫芦套村剖面以泥岩广泛发育,且灰岩层数多而薄为特征,代表滨海平原湖泊的沉积;田师付太平沟剖面以下部发育一完整的三角洲沉积而有别于其它地区;在最北部的暖河子剖面,下部为滨岸冲积平原的沉积,代表了近陆环境中的沉积。本溪期沉积可分为两个演化阶段,早期沉积受古地形的制约,为一填平补齐作用,沉积环境主要为滨岸冲积平原、滨海湖泊、沼泽以及三角洲;晚期是随着海侵范围的扩大和地形差异的缩小,基本上为一海湾—泻湖环境,但局部有浅水生物碎屑滩的存在。  相似文献   

18.
本文系统地研究了大巴山南坡奥陶系的沉积特征,详细地划分了该系各组段的沉积相,并建立了奥陶系的沉积相模式。奥陶系以发育潮坪相为特征,并有少量浅海沉积。奥陶纪时期,本区处于北为汉南古陆与巴山隆起,南为广阔的陆表海盆地的古地理环境。尽管各个时期海岸线有进有退,海水有深有浅,但盆地地形的总趋势是西北高而东南低,海侵的旋回性与沉积发展的周期性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
广西泥盆纪的沉积相可划分为滨岸碎屑岩相、碳酸盐台地相和陆间海槽相等三个相区。其中最早的碳酸盐台地形成始于早埃姆斯阶晚期,同时伴生小型生物丘和在台地边缘发育的小点礁。本文讨论了广西具代表性的德保钦甲点礁,为一点礁—泥丘组合。  相似文献   

20.
中国东北地区晚侏罗世煤盆地有内陆断陷山间(或山前)盆地和滨海山间断坳盆地两种。内陆盆地具同一演化过程;含煤地层中部深水湖泊相的上、下均含有煤层。滨海盆地另具同一发展过程;含煤性与盆地基底结构、海水进退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