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海平面上升与天津沿海风暴潮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海平面变动情势 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中二氧化碳和其它微量气体含量不断增加,引起温室效应,导致全球性气温增高。根据专家们测算,在最近100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0.4℃~0.5℃。 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变暖的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导致世界性的海平面升高。专家们测算结  相似文献   

2.
近40年来珠江口的海平面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大万山附近1°×1°经纬度网格的卫星高度计资料(1993—2006),计算出珠江口绝对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为0·30±0·05cm/a,与由卫星高度计得出的全球平均海平面的上升速率一致。珠江口各验潮站近40年的潮位变化趋势分析表明,珠江口海平面正加速上升,为全球气候变暖所致;珠江口海平面与全球温度变化和ENSO活动密切相关,一般在ENSO年海平面相对较低。以IPCC有关全球温度上升幅度的预报值和海平面与全球温度变化的关系为依据,预计到2030和2050年珠江口绝对海平面将分别上升6~14和9~21cm,若考虑地面沉降以及波动值,珠江口部分岸段相对海平面将可能分别上升30和50cm。  相似文献   

3.
美国著名科学杂志《自然》报道说:通过计算机模型仿真预测全球变暖速度发现,如果保持目前每天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水平,不考虑植物圈的碳沉降能力的变化,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比1860年高出4℃,陆地气温上升5.5℃。但如果考虑这一因素,届时全球气温上升5.5℃,陆地气温上升8℃。气温的升高,将导致海平面的变化,全球气候更加反复无常。  相似文献   

4.
刘敬圃 《海洋科学》1995,19(1):26-28
众所周知,大气中CO_(2)的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全球气候的变化。近些年来,地球的温室效应引起了众多的科学家以及政府首脑的普遍关注。我们知道,作为温室气体之一的CO_(2),对于全球温度及环境的变化起了比较重要的作用,而且就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地球正在逐渐变暖。温室效应正在发挥作用,极地冰川在融化,山地冰雪在消融,海平面在上升,环境在恶化。气候模拟显示,如果下世纪CO2含量增加一倍的话,全球气温将上升1.5至4.SC[3],而在高纬度的地区可能变得更暖。通过对最近极地冰盖的跟踪分析,从末次冰期到全新世,…  相似文献   

5.
王珏 《海洋科学》1989,13(5):60-62
根据目前的研究,未来大气CO_2:和其它温室效应气体的继续增加,势必造成全球气候进一步变暖和海平面较大幅度的上升。海平面的上升将给海岸带工业、农业、渔业、航运及城市建设造成严重影响,因而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密切关注。目前我国对未来海面变化的预测尚处于准备阶段,因此有必要介绍一下国外有关未来海面上升预测的方法和成果。  相似文献   

6.
新仙女木事件的发生及其全球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短时间尺度气候事件的研究成果 ,对新仙女木事件 ( YD)的全球性分布及其界定方法和成因机制进行探讨。揭示了新仙女木期的气候特征和多种不同的气候替代指标 ,表明在太阳辐射 -大气 -冰盖 -陆地 -生物相互作用、多层次反馈的全球气候系统中存在着非线性气候变化 ,且在时间上、地域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 (不同步性 )。进一步阐明了 YD事件是全球性气候突变事件 ,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过程中一次短暂的滞缓或回返 ,支持了 Fairbanks的气候 -海平面变化理论。冰期 -全新世过渡期气候变暖的驱动力是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 ,YD事件作为非轨道事件 ,其驱动力可能归因于全球 CO2 浓度的变化 ,但 CO2 变化的因果关系至今尚无定论。  相似文献   

7.
0引言随着大气温室气体的增加,气候变暖引起的全球极端天气事件已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经济的发展。据政间气候变化联合委员会(IPCC)2007年报告,气候变暖将引起全球海平面上升、粮食减产、水资源减缺,以及传染病增加等严重后果。为此,联合国于  相似文献   

8.
新仙女木事件的发生及其全球性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短时间尺度气候事件的研究成果,对新仙女木事件(YD)的全球性分布及其界定方法和成因机制进行探讨。揭示了新仙女木期的气候特征和多种不同的气候替代指标,表明在太阳辐射-大气-冰盖-陆地-生物相互作用、多层次反馈的全球气候系统中存在着非线性气候变化,且在时间上、地域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不同步性)。进一肯阐明了YD事件是全生气候突变事件,是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过程中一次短暂的滞缓或回返  相似文献   

9.
海平面升高新说由美国环境保护署召集的一组科学家预测.到2100年,全球变暖将使海平面平均升高34cm,这一数据与美国环境保护署1983年的估计值相差甚远,当时他们认为到2100年海平面将平均升高175cm。现在的预测值之所以比以前大大减小,部分原因是...  相似文献   

10.
近百年来,世界海平面上升了约12cm。我国海平面平均上升了14cm,东海沿岸为19cm,南海达20cm,1989年比1988年上升了1.45cm,比1975~1986年平均值上升了2.55cm(国家海洋局,1989)。在我国,海平面的上升将影响到从辽宁至海南省所有的海滨地带。温室效应对海南省气候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之一。矿石燃料的使用使越来越多的二氧化碳进入大气中。研究全球二氧化碳的循环对于更好地理解增高的二氧化碳程度对未来气候和海平面波动可能产生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由于海洋中的二氧化碳浓度被认为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相...  相似文献   

12.
王溪 《海洋世界》2005,(1):21-22
白垩纪不仅存在恐龙,而且当时的气候特别温暖,全球海平面比现在高山很多。人们想了解未来气候的命运,就与了解大气、陆地和海洋系统在这个地球温室效应模式中产生怎样的相互作用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08,(8):7-7
在全球变暖的进程中。北极地区深受其害。现在,北极的这种情况可能得到暂时的缓解。美国科罗拉多大学与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的一项新研究显示,如果每年北美的森林大火都有增加的趋势.大火带来的烟尘将从北美转移至北极地区,进而在一定时间内影响北极的气候。大气科学家罗伯特·斯通表示.大气中的烟尘可暂时减少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从而部分抵消温室效应所带来的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14.
南极冰盖消融对全球大地水准面变化与海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世界气象组织预测,到2030年左右,大气中CO_2的浓度将是上世纪工业发达前的2倍,全球气温将因此上升1.5~4.5℃。这可能对南极冰融产生一些影响,但目前还没有确实资料予以证实。本文基于这样的假定,即在今后50年左右的时间内,若南极冰盖将平均融化10m,冰融成水将使全球相对海平面普遍上升,平均约为30cm。由于地表负荷重新分布,地球的形状将会调整,因此研究该事件对全球大地水准面变化、特别是相对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关于地表  相似文献   

15.
海平面上升对沿海城市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是沿海城市发展的共同环境背影,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新近对海平面上升的最佳估计是,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将上升50cm,而大河三角洲区和沿海低平原区,由于沉积物压实,构造沉降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地面沉降,相对海平上升远远高于比值。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全球超标超量排放的大量CO_2进入大气,加剧了“温室效应”,致使气候变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严重地破坏了人类的居住环境,威胁着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相似文献   

17.
渤、黄海冬季海冰对大气环流及气候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渤、黄海冬季气候呈明显的变暖趋势。在1951-2010年共60年中,后30年较前30年,气温升高了1.6℃,升幅异常显著。与此相对应,渤、黄海冬季海冰的冰级下降了0.6级。渤、黄海冰情持续偏轻与全球气候变暖趋势相当一致。冬季渤、黄海气温异常是对全球大气环流变化的响应,直接受同期东亚大气环流制约。研究表明,渤海海冰和大气环流的关系是清楚的,这对预测渤、黄海海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从 1 8 6 0年至今 ,地球上有过 2个变暖期 ,变暖期内地球上大气的年平均温度升高 (0 6±0 2 )℃。这 2个变暖期分别为 1 91 0— 1 945年和从 1 976年至今 (这个时期仍在继续 )。在这2个时段之间为变冷期。以StottP为首的一批英国天气预报家和研究中心及实验室人员 ,建立了一个可以探讨各种因素作用于 2 0世纪气候的模式。这个模式一方面估计到保持热能的温室气体 (其中包括臭氧 )的浓度 ,另一方面则考虑了促进变冷的硫酸盐大气微粒 (它们分散太阳幅射并将它反射至接近地球的空间 ,并改变云层的反射能力及其存在的时间 )。英国学者总…  相似文献   

19.
全世界每年燃烧化石燃料50亿吨,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约有一半停留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引起的“温室效应”使大气增温,从而导致极区冰融化,使海面水位升高。据一些科学家预测: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在今后50年内将上升1.5—4.5℃,海平面上升少则25厘米,多则1.2米,这样沿海低海拔的大片土地和许多沿海域市将被海水淹没,这对人类来说将是一场灾难。科学家们呼吁,  相似文献   

20.
天然气水合物作为全球碳循环中最大的碳储库,在全球变暖或海平面变化导致压力减小的情况下将分解释放大量甲烷进入水体和大气,对气候和环境造成巨大的影响。自从1995年Dickens等提出形成晚古新世温度峰值事件(LPTM)的主要原因是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大规模分解释放甲烷这一假说以来,地质历史时期天然气水合物演化的研究蓬勃发展。而晚第四纪以来经历了一系列气候变化过程,在加利福尼亚的圣巴巴拉盆地、瓜伊马斯盆地、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格陵兰海、秘鲁、东格陵兰陆架、巴布亚新几内亚以及南海等地都记录了天然气水合物分解释放而形成的碳同位素负偏的古环境信息。主要针对这些古环境记录进行整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的动态演化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