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小荣  杨永春  刘清  汪胜兰 《地理科学》2021,41(8):1419-1427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与贸易增加值核算方法,借助ArcGIS、Ucinet和MATLAB等工具,对全球64个主要经济体货物、服务和增加值多重贸易网络的空间演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综合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 全球货物、服务和增加值贸易网络的紧密性和通达效率均呈现稳步提升趋势,服务贸易的网络化趋势更为显著;金融危机对网络的“互惠性”“异配性”产生较大影响;② 空间格局上均具有显著的“核心?边缘”等级性,区域层面上形成了亚太和欧盟地区两大“派系”,美、中、日、德为两大“派系”联系的枢纽节点;③ Top1网络表现出不同的演化特征,其中货物、服务和增加值贸易网络分别呈现“星型”“雪花型”和“星型+链式”空间组织结构。3类网络演化过程中中国的崛起态势令人瞩目;④ QAP(二次指派程序)分析显示,传统的GDP、地理距离、共同语言等因素对于3类网络的形成具有相似的较强解释力,要素禀赋差异和贸易制度是影响它们之间差异性的主要因素,但其显著性水平不高且趋于弱化。  相似文献   

2.
当前,学界从犯罪人之间的关系模式、关系结构等方面对共同犯罪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但缺少对犯罪人地域关系的稳定性分析。论文根据北京市2005、2010、2014年街头诈骗案件数据,利用社会网络原理构建了基于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地域关系网络模型,并利用网络分析等方法对参与共同犯罪的犯罪人地域关系网络的结构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2005—2014年间,参与北京市共同犯罪的犯罪人籍贯地域的空间分布逐渐集中,并形成了以华北地区为主、多个地域中心并存的格局;犯罪人的地域关系网络小世界效应逐渐增强,并从幂律分布模式向指数分布模式发展;参与共同犯罪的犯罪人群中,北京籍犯罪人的影响力逐渐下降,而河北籍犯罪人的影响力逐渐上升;犯罪人地域关系网络的凝聚子群结构逐渐发生两极分化,出现了少数共同犯罪关系异常密切的犯罪人地域子群结构。针对犯罪人地域关系网络形成及演化的原因,论文从外来人口社会关系重构与亚文化的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释,对进一步开展犯罪人的共同犯罪关系模式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黄河经济带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空间和信息双重联系,应用引力模型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构建经济带城市关联网络,从网络整体、凝聚子群及个体特征3个维度考察网络结构,使用QAP回归分析探究城市关联强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并以长江经济带为横向参考,评估黄河经济带空间结构及发展水平。结果表明:黄河经济带关联网络连通性良好,城市关联密切且稳定,具备构建经济带的可行性;城市关联强度分布较不均衡,表现出明显的"西疏东密"空间格局;初步形成了以西安、郑州、济南等为中心的三大城市群,核心城市在中心性、接近性和中介性方面均表现出"极化"效应。回归分析表明基础设施投资强度、劳动力数量、城市规模和科技投入水平对城市在网络中地位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杨雨  盛科荣 《世界地理研究》2021,30(6):1208-1218
基于企业网络视角,利用隶属网络模型,研究中国城市网络关联格局的演变,利用QAP模型识别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网络整体呈现扁平化特征,城市网络在越来越扁平化的同时等级性并没有消失;(2)从网络联系趋势上看,城市之间联系越来越紧密,网络规模越来越大,但总体联系仍比较松散,且东部发育完善,中西部发育不完善,东部城市对其他地区城市的辐射作用越来越强;(3)我国城市网络存在典型的“小世界”效应且“小世界”效应越来越明显;(4)通过凝聚子群分析,发现子群数目越来越多,但是只有少数城市出现在子群中,说明联系大部分发生在核心城市之间;(5)城市规模、城市资源和生产成本对城市网络关联格局的形成有显著影响,城市规模、城市资源差距越小和生产成本差距越大的城市之间越容易发生联系,并且城市网络的发展深受历史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王小华  杨玉琪  罗新雨  温涛 《地理学报》2022,77(8):1920-1936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也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基本要求,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路径和遵循经济实践规律的根本所在。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1—2018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和二次指派程序(QAP)分别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网络结构特征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的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① 空间关联网络的关联度一直为1,且网络密度稳定在0.2~0.26之间,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通达性较强且存在多重叠加现象和一定的等级性,但关联紧密程度有待提高,各网络指标保持相对稳定。② 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可以分为4个板块,其中以西部省份为主的“净溢出”板块获益最小;以中部省份为主的“经纪人”板块起着“中介”和“桥梁”的作用;以环渤海省份为主的“双向溢出”板块和以长三角、东南沿海省份为主的“净受益”板块在空间关联网络中的掌控和支配作用更大,且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所起的极化作用大于涓滴作用。③ 人力资本、城市化水平、金融科技和环境质量的地区差异都会直接造成地区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差异,人力资本差异对其贡献超过了90%。  相似文献   

6.
以宁夏贺兰山东麓这一新兴葡萄酒旅游目的地为例,构建酒庄和景点之间的空间联系网络,并对影响目的地空间网络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热门景点处于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旅游网络中心,而非酒庄。区域、节点等级、获得等级的时间与可访问性等因素显著影响了新兴葡萄酒目的地的网络结构;在新兴葡萄酒旅游目的地,位于相同区域的酒庄由于地理位置邻近,可以共享客源;酒庄获得类似等级以及获级时间邻近也可共享网络吸引葡萄酒游客。然而,成立时间和景点类型并不是葡萄酒旅游地空间网络的重要影响指标。基于此,提出当地政府应制定促进和发展葡萄酒旅游的战略计划,推动葡萄酒品牌形象提升;酒庄应提升自身星级,加强旅游设施建设、提升接待能力,从而承接更多客流量,获得竞争优势。  相似文献   

7.
为研究未来区域工业如何实现技术创新全局提升和平衡发展,运用修正的引力模型构建2011—2016年工业技术创新的空间关联网络,并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二次指派程序实证分析工业技术创新空间关联网络的时空演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呈现出明显的、繁杂的、多变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经济水平地区差异、对外开放程度地区差异、地理邻接关系对工业技术创新空间关联性具有正向影响,人力资本水平地区差异、环境规制地区差异对其有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构建城市网络化与消除行政边界所导致的阻隔效应是城市群一体化过程中所面临的双重问题.网络视角下,行政边界呈现出何种程度的空间效应是揭示区域演化机制的科学问题.基于人口流动要素构建长三角城市群网络,定量识别城市网络中的省际边界效应问题.研究指出:①网络密度、平均中心性和平均控制力三项指标一致表明基于人口流动的长三角城市群网...  相似文献   

9.
随着5G、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互联网产业已经进入视频社会化时代。论文以抖音数据为基础,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城市网络特征,并利用参数最优地理探测器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基于本地与非本地联系划分的不同类型城市的不均衡分布模式与长期存在的“东—西”差距基本吻合,基于抖音社交平台的城市等级并不完全遵循传统的城市等级体系;(2)整体网络呈现出了“三棱锥结构”,与“十四五”规划中城市群的发展格局具有极大的相似性;(3)中国城市网络中心性主要影响因素为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发展水平,次要影响因素为物流发展水平和旅游发展水平;(4)不同地区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表现出了较明显的空间差异,西南地区受物流发展水平影响更大,东北地区除此之外受旅游发展水平影响较大,西北地区除此之外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研究结果可为大数据背景下的中国城市网络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且对不同地区的城市中心性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市网络的凝聚子群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盛科荣  杨雨  张红霞 《地理研究》2019,38(11):2639-2652
凝聚子群特征及形成机理的研究是理解城市网络发育规律及其动力机制的重要切入点。利用2016年中国上市公司500强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研究了中国城市网络凝聚子群的多维度特征,定量测度了城市间链接关系的影响因素,探索性的分析了凝聚子群的形成机理。结果发现:派系、k-核、lambda集合、核心-边缘方法都表明中国城市网络存在凝聚子群现象,揭示了城市网络链接强度的层级特征;经济规模、政治资源、知识资本是凝聚子群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网络邻近性、地理区位和历史基础也深刻的影响着凝聚子群的空间格局;择优链接和路径依赖是凝聚子群发育的动力机制,城市关键资源和区位优势将进一步转化为城市网络竞争优势。在网络发展环境下,中国政府需要在更大空间尺度上推动城市间合作,并积极应对城市间发展差距趋于扩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利用联合国贸发数据库中2000—2018年的信息通信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贸易数据,采用二元和加权2个方法构建世界制造设备和电子元件出口贸易网络,在综合分析ICT贸易网络结构特征的基础上,采用QAP方法对ICT出口贸易网络进行结构演化解释。结果表明:① 制造设备和电子元件出口贸易的网络密度很高,世界各国(地区)ICT贸易关系密切;② 中国成为制造设备出口贸易网络的核心节点,发达经济体依旧占据主要市场;电子元件出口贸易网络中存在投资带动发展以及“抱团”现象,中国的电子元件在出口贸易网络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③ 多维距离因素能够解释制造设备和电子元件出口贸易网络的结构变化的18%和15%。这一结论为中国ICT产业参与全球贸易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席强敏  李国平  孙瑜康  吕爽 《地理学报》2022,77(6):1359-1373
构建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科技合作网络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基于知识创新的科研合作网络和基于技术创新的技术合作网络的角度,使用合作论文和合作专利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2013—2018年京津冀地区地级及以上城市之间科技合作网络的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半参数估计和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影响京津冀78个城市对之间科技合作的主要因素。主要结论为:① 京津冀科研合作网络快速成长,呈现北京与天津双核引领,以京津为主轴、京保石为次轴的空间结构。② 京津冀逐渐形成了以北京为主中心,天津、石家庄为次中心,廊坊、保定、沧州为三级枢纽,其他城市为节点的技术合作网络结构。③ 空间距离越近的城市之间越容易产生科技合作,高铁开通带来的时空距离压缩可以减弱科技合作的空间衰减系数;相对于科研合作,技术合作对于空间距离更为敏感;技术邻近性是促进城市间科技合作的主要驱动因子,尤其是对技术合作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经济发展差距越小的城市之间相对容易产生技术合作。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0—2020年上市企业总部分支机构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省内和省外两个维度构建了山东省城市关联网络,分析了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内部关联网络呈现出多中心化、网络化发展的结构特征,由以济南为核心的单中心结构演变为济南、青岛双核心的格局,烟台作为第三极的重要性开始显现,但边缘城市网络地位呈现“马太效应”。(2)外部关联网络显示山东省已经跨区域建立起远距离、大规模的跳跃式联系。其中,山东省对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等三大城市群的集聚力相对较强,但对黄河流域城市群的辐射力相对较强。城市关联网络形成了青岛和济南双核心的发展模式,烟台的外部关联能力明显提升,其重要性开始凸显。(3)经济水平、创新能力、行政关系及地理邻近对当前城市间内外关联网络结构的形成均具有显著的影响,但省内以行政关系影响为主,交通则成为省外城市网络结构演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海(咸)水入侵与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赵建 《地理科学》1999,19(6):525-531
利用山东莱州湾沿岸海水入侵监测剖面的水化学监测数据,从水化学指标与Cl^-含量的关系入手,采用不同侵染程度组段钭所选定的水化学指标对Cl^-含量作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海水入侵过程中浅层一上水水化学特征变化作了研究。研究表明,多数水化学指标及几项灌溉水质指标与侵染程度有较明显的宏观相关性,但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两个剖面分析数据的对比揭示出莱州湾东部与南部沿岸海水入侵的区域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以广东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的650个乡村休闲旅游地为研究对象,借助GIS空间分析及数理统计分析,探讨了广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广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在空间上呈现显著的集聚特征,整体表现为“两条轴带,多个增长极”的分布模式,且各邻域乡村休闲旅游地之间具有明显的空间依赖性。2)整体乡村休闲旅游地特征空间尺度为118.36 km,各类型乡村休闲旅游地特征空间尺度表现出一定差异,具有明显的尺度依赖性,其中历史遗存类区位布局的空间范围最大;其次是民俗文化类和聚落建筑类,两者较为接近,但前者的集聚强度高于后者;自然景观类和产业融合类受自身数量及资源禀赋等因素制约,空间分布的范围相对较小。同时,随着空间距离的增大,各类型乡村休闲旅游地集聚程度均表现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3)资源禀赋、交通可达、景区辐射作为供给因素,是广东省乡村休闲旅游地布局发展的基础;人口经济、客源市场作为需求因素,是影响布局的关键;政策支持、发展规划是管理因素,为布局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创新因素驱动乡村休闲旅游的转型与升级。供给、需求、管理、创新4个维度共同调节,影响乡村休闲旅游空间格局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2009—2016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网络的时空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规模有所上升但直接投资的流出地趋于集中,新加坡、中国和马来西亚一直位于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前3位,所占比重从43.89%增至65.21%。(2)直接投资网络中小额投资流比重较大且呈上升趋势;大额投资流数量减少,并稳定分布于东南亚地区。(3)直接投资网络的整体网络密度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但各国点度中心度的空间差异显著并呈现出核心-边缘结构,其中核心国家控制力相对稳定。(4)空间距离、市场规模差异和移民数量对直接投资网络具有显著的影响,自然资源禀赋差异、政治差异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为了分析新冠疫情防控措施对入室盗窃犯罪热点带来的影响,论文收集了北京市2020年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期间和2019年同一时期的入室盗窃案件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PAI(predictive accuracy index)指数等方法比较了疫情防控前后犯罪热点的变化,从路网密度、POI多样性等环境特征以及发案地点、重复作案等角度对发生明显变化的犯罪热点的环境特征和案件特征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疫情防控措施对犯罪热点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1)疫情发生后,北京市主城区内的入室盗窃类案件数量大幅下降,2020年一级响应期间的日均发案量较2019年同一时期降幅达66.8%;(2)2019年出现的8个主要犯罪热点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呈现出明显衰减现象,其中5个热点基本消失,3个热点有所减弱;(3)出现衰减的热点普遍具有交通便利性好、要素多样性高、发案地点集中、犯罪人重复作案明显等特点;(4)疫情防控期间实施的居家隔离和社交限制等措施对犯罪人的作案机会形成压缩、公共场所的实名查验对犯罪人的匿名性形成削弱是疫情期间犯罪数量下降和热点效应衰减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疫情防控期间的犯罪预防和警力资源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王丽娟  郭铌  沙莎  胡蝶 《中国沙漠》2022,42(6):1-13
利用2009年地面实测资料,分析中国西北地区不同气候区潜热、感热及其与净辐射之比随土壤体积含水量、土壤温度及入射辐射的变化特征,并结合2000—2018年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产品讨论特征空间法在中国西北地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以玛曲站为代表的高寒湿润区,入射能量始终是潜热的主导因素,用于潜热估算的斜率φ可直接取1.26,潜热估算精度依赖于净辐射的反演结果。在以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监测站(SACOL,榆中站)和长武站为代表的半干旱、半湿润区,当入射能量充足时,土壤水分成为潜热的主导因子,这时候使用特征空间法估算的斜率φ值与实测值相关性显著,φ的估算精度将直接影响潜热估算结果。所以,特征空间法适用于以水分为潜热主导因子的地区和时段,且要满足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呈负相关。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特征空间法研究区时必须保证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的散点呈规则的“三角形”。  相似文献   

19.
借助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互联网+”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并利用QAP方法探究中国“互联网+”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互联网+”发展的空间关联呈现显著网络特征,可划分为“净溢出”“经纪人”“主受益”以及“双向溢出”四大类型板块,并且板块内部具有较明显的“等级”属性。技术创新、基础设施、人力资本、市场发展、对外开放对“互联网+”发展的空间关联网络存在正向影响。地理距离对“互联网+”空间关联网络存在抑制作用,随着地理距离的不断增大,“互联网+”的知识溢出和流动效应逐步衰减。  相似文献   

20.
科尔沁沙地是中国半干旱地区沙漠化发展的典型地区和沙漠化防治的重点区域。本研究以科尔沁沙地为研究区域,以沙漠化逆转不同阶段的沙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和室内分析,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区域尺度上探讨了土壤有机碳对沙漠化过程的响应规律,并结合气候、植被和地形因子阐释了该区域土壤有机碳空间变异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1)土壤有机碳含量随沙漠化程度的加剧表现出疏林草地(未沙漠化)>固定沙地(轻度沙漠化)>半固定沙地(中度沙漠化)>半流动沙地(重度沙漠化)>流动沙地(极重度沙漠化)。(2)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半流动沙地和流动沙地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比疏林草地降低了29.1%、49.3%、62.9%和84.1%。(3)随着沙漠化的发展,土壤质地发生粗化现象,即中、细砂粒含量明显增加,而土壤细颗粒(极细砂和黏粉粒)含量明显下降。(4)科尔沁沙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黏粉粒的损失是土壤粗化、有机碳含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pH的变化受沙漠化影响较小。(5)气候因子是导致SOC含量受经纬度影响的主要因素,而地形因子的影响次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